管理与评价 ’ 2010年第l7期 当代 囊 我国学术职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宋旭红 摘要:我国学术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学术职业与生俱来的学术偏好和通过学 术成就获得社会承认的方式决定了树立学术至上制度环境的至关重要性;完整的学术生涯发展轨迹 的运行必须建立在有序竞争的学术聘任和学术晋升的制度之上;学术声望与学术创新的良性互动可 以应对学术声望积累的马太效应与学术创新的最佳年代之间存在的错位;同行评价是彰显学术至 上、公平竞争的学术质量过滤器;学术自由、学术规范、学术责任的有机统一可以有效地维护学术发 展正常状态,从根本上保证学术创新的实现。 关键词:学术职业;学术制度;学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职业发展经历了划时代的变 则,“如果必须在他们喜爱的研究与财富积累间做出 革,大学教师正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但是,我国学术 选择,他4i-] ̄P<少人会偏爱后者,对大多人而言,来自同 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 行的尊重和从重大知识进步中获得的满足感依旧是 新。 一第一位的”『21。从终极意义上说,在学术职业教学与科 、树立学术至上的大学制度环境 研的活动中,无论是对教学的潜心投入,还是对科研 学术职业是二个特殊的场域,学术职业是通过学 的激情满怀的沉醉,都是基于学术活动本身的挚爱, 术成就获得社会资本的。与金钱相比,在增进和传播 都是在这种全身心的挚爱中寻找人生乐趣、获得人生 高深知识方面所做贡献给予的承认则更为重要。更能 享受,并甘愿为此舍弃实用的人生目的和唾手可得的 显示其作为学术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布尔迪厄认 物质利益。因此,学术至上是学术职业生存意义和生 为,学术职业的资本“一部分建立在对一种能力的承 命价值的根本体现,是学术职业个性和特色最为显著 认上。在它所产生的知识效果之外,而且部分地通过 的标识。 在我国,树立学术至上的大学制度环境,最重要 这些效果,它能够获得权威.不仅能够规定游戏的规 则,而且能够规定游戏的合法性。比如,规则就是依据 的是正本清源。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回归学术本位。由 这些东西来分配游戏利益的,使得某个题目的撰写显 于学术官僚化在大学中的蔓延,对于年轻、有学术才 得重要或不重要,成为亮点或过时,在《美国如是学 华的学者似乎只有委以行政职务。才能显出重视人 报》(American Journal of SO and so)上发表文章,要比 才。甚至才能留住人才。官本位思想张扬的结果也导 在《法国纵横学]qJ))(Revue Francaise de ceci—ceia)上 致学术价值逾越学术,而行政职位成为学者彰显学术 发表更有回报。【l】通过学术能力获得承认,通过对能力 价值的工具。从学术生涯发展轨迹上看,对于因独创 的承认获得权威和声望,而这种权威声望可以规定学 性研究成果而获得承认的年轻学者来说,年轻从政并 术职业的游戏规则及其规则的合法性,从而决定着知 非是一件幸事,过多的行政事务会淹没甚至断送其蒸 识贡献重要与否,进而决定学术职业资本的多寡,从 蒸日上的学术创造力.耗尽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回 而使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马太效应。 归学术本位意味着尊崇和倡导学术至上的大学发展 与生俱有的学术偏好和学术职业资本的获得方 之逻辑;意味着崇尚学术,以学术为生为业,使学术至 式共同决定了大学教师在选择学术职业时,在从事学 上成为学者至高无上的价值取向和生命追求,同样也 术职业的学术因素和经济因素权衡中,自愿把学术因 使大学成为学术职业最快乐之归宿。 素放在了第一位,自愿坚守着学术至上的职业选择原 二、建立有序竞争的学术聘任和晋升制度 宋旭红,山东交通学院教授、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高等教育学博士 钧_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第17期 管理与评价 与其他职业不同在职业的进入与退出方式上,学 赢”,促进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大学教师学术晋升 术职业进口需要长久时间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学术 的激励,应该尽量选择那些真正能测量大学教师在人 职业行为方式的训练和储备;需要全身心的长久投 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的信息,对带 入:这种投入既包括受教育的费用和学术储备阶段失 有“噪音”的信息加以甄别和区分,尽量不要采用那些 去的收入等经济投入,又包括选择这种生存方式并为 含有许多“噪音”的信息。以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为例. 之献身的情感投入;还需要经过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 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实际上很难测评,其 士生涯的层层筛选和淘汰,学术生涯发展过程中严格 中也不乏包含许多“噪音”的信息。如果不区分不同课 的层层选择和审核,从而使得在学术上更投入和更适 程的性质和内容,单纯以学生的好恶作为一个很重要 宜的人走进学术职业大门,也使得没有经过这种训 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依据,影响教师晋升,其后果 练、投入和选择的人难以转入这一职业,更使一旦选 可能是为了博取学生的欢娱而降低甚至放弃“高深学 择这一职业的人很少离开去从事与学术职业完全无 科”的知识品性,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31 关的职业。从而决定了学术职业的流动主要是在大学 之间进行的,并且职业转换的可能性较少。 在学术职业种种层级发展之中,学术聘任和晋升 已成为学术职业之中的生来固有规则,这一规则几乎 每一次教师的聘任和晋升都意味着大学的一次 战略性的抉择,“任何一个补充教师的决定,都是大学 的学术方向与质量的一个决定因素。每一个晋升一位 已经聘任的教师的决定。也同样是未来方向与质量的 一带着生物性的遗传激发学术人的知识本能和控制本 个决定因素。对那些保证在未来几十年作为大学里 能。因此,完整的学术晋升之路的不倦攀升是学术职 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学术成员的聘任或晋升决定,比任 业的普遍期待和追求,是学术人的生命节奏,而学术 何的大学管理改革或任何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计划的 4]在学术职业 晋升顶峰的攀登则是学术职业漫漫学术生涯的最好 修订,更能保证未来一代的学术质量。”【回报、补偿和希冀归宿。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学资源非 入口处的众多优秀应聘者之间的选择过程就是大学 常稀缺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一种制度来保证学术聘任 为将来的成功积累基本的学术力量的过程,大学的成 与晋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功就建立在这些新生学术力量教学和科研活动成功 建立有序竞争的学术晋升和聘任制度,根本目标 的基础之上:在学术生涯发展中聘用和晋升的过程则 在于建立一种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 是选拔学术带头人、激发同行学术潜力的过程,大学 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工作潜力, 的核心竞争力就在这些高质量学术成果的积累和呈 从而提高学术职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 现之中得到聚焦和提升。 关键在于保证“增量”教师的质量和对“存量”教师进 行优化这两个方面。 三、实现学术创新与学术声望的良性互动 由于学术职业的分层呈现单向、向上流动的特 对于“增量”教师要建立在公开竞聘基础上的择 征,而学术声望的积累具有马太效应,当一个学者学 优遴选制度和上岗初期的考核淘汰制度。对于“存量” 术创造的最佳峰值来临之际,却正是学术声望积累的 教师,则应根据其工作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优 开始。因此。学术创造的最佳峰值年龄明显早于学术 胜劣汰:对于学术卓有成效的教师,应避免过多干预, 声望最佳峰值,在学术生涯发展中,一个学者往往早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以及能够 期的学术成就不被重视,而成名之后的学术成果得到 安心和倾心做学问的学者心境。自由和安定的学术环 过高的评价:往往在最好的学术创新年华正艰难地行 境是知识发现最适宜的土壤,创新之花常在看似漫不 走在学术层级攀升途中,学术创造的黄金时期不得不 经心的灵动里悄然盛开,唯自由和安定的学术环境, 在等待中度过;而当竭尽全力攀升到学术生涯的最顶 才能孕育沉潜学术、创新学术的学者心境;唯学者的 端和学术声望的最高峰时,其创造最旺盛的活力和创 自由、安定的心境,才有可能生发、开拓顶端创新的学 造激情已随着年龄正在一步一步地慢慢流失。占据学 术活动;对于学术不合格教师,应伴随社会保障机制 术职业最好职位的群体与处于学术创造最旺盛年华 的健全和完善,逐步建立加以分流和疏通出口渠道。 的群体之间的错位是学术职业层级发展不可避免的 在学术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国家和学校 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使有声望的学者占据最好的学术 的目标,通过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行为动 职位和学术资源,而且当几乎相同的观点或发现分别 机。产生创新创造的行为推动力,在教师和学校的发 被有声望的学者和尚不知名的年青学者独立得出时,展之间产生良性正强化,更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作 其获得承认的过程往往是以牺牲年青学者而有利于 用.从而实现高校效能的升值,达到个体和整体的“双 有声望的学者为代价的。管理与评价 20・o年第,7期 警 蛹 然而,在学术职业的发展史,这种矛盾的结果本 激励学术创新:它顺应了学术职业生长的生命本源,身并不能证明就是阻碍了学术创新。相反,立志于学 有利于个体和集体的双方利益,使学术职业在天长地 术职业的优秀年轻学者也往往被著名大学里的著名 久的时间和精力贡献中形成对大学的共同感情,增强 大师所强烈吸引.并不惜历尽干辛万苦归于名师的门 对于大学使命的认同感和承诺感,从而提高对大学的 下开始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求师名门成为年轻学者 忠诚度,其最终结果其同促进了大学和学术职业生命 成长中的一段十分关键的历程。实现学术创新与学术 有机体的健康、有序发展。声望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顺应和引导学术声望积累 马太效应中客观存在的积极因素,还应做好以下三 点。 一四、坚持同行评价的学术评价制度 作为一种对其同行的学术水平进行客观科学评 价的制度,同行评议要求同行专家在评价其同行的学 是创新学术机制.给予年轻学者更为宽松自由 术水平时,仅仅以学术价值为最重要的评价准则,并 的学术发展空间,提供更有利的成长成才环境,使其在 且独立地做出判断。在评价中不受其他任何非学术性 最适宜创造的年华获得最为适宜的脱颖而出的条件。 如设立专项青年创新基金和学术研究项目,用心培育 和呵护学术创新的萌芽,引发创新激情:构建科学合理 学评价、科学研究评价、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等三个 的学术评价机制,突破论资排辈的现行学术评价机制, 主要方面。 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学术职业中,同行评议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教 以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学术评价的尺度,为年轻学 教学评价是学术职业任命、发展或晋升的基本依 者的学术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合理的激励,从而树 据之一。在美国,即使是像伯克利这样的研究型大学 立学术至上的学术氛围和价值追求;尊重学术成长的 也没有因为重视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它认为如果不 规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为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能证明在教学方面的能力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在 其结果难以预测的基础研究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为 任何情况下都是不会获得终身任职的。更为重要的 耐得住寂寞、不计个人得失,愿意独自面对未知所带来 是.教学评价能够使学术职业中的教学获得更大的承 的后果的年轻学者留有发展的一席之地,保护因知识 认和奖励,并提高其吸引力。在舒尔曼看来,让教学成 为能让学术团体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的“财富”的途径 好奇心而带来的最初学术新鲜气息。 二是规划和调整不同学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学术 就是使教学能够公开、能面对评论和评价、采用一种 发展重点.做好不同时期的角色转换。一个学者的学 能够让他人进行建构的形式。[71 术生涯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角色:研究角色、教学角 色、管理角色和把关者角色。[51在学术创造力最好的时 科学研究评价中同行评议是以一个学术共同体 的存在为条件,由同行专家对学术职业的科研项目申 期,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兼顾教学;而在学术创造力 请与立项、发表与出版、成果鉴定与奖励等方面进行 下降、学术声望积累深厚的时期,则向管理者和把关 评议或评审。在科学研究中,比较公认的同行评议方 者倾斜,倾心教学。“好的教授应该是这样的教授,他 式有通信评议、小组评议、调查组评议。有时为了对重 在到达某一年纪时知道,对于自己年龄而言,申请某 大项目作全面细致的评议,往往把上面三种方式进行 一职位或追求某一好处还为时过早或为时太晚。”[61保 组合加权,实行多层次综合评价。另外,科学研究中的 同行评价也体现在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与发表上。 学术聘任与晋升中的同行评议,是指在决定人员 聘任和职称晋升时主要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在美 证在不同的学术生涯阶段在学术发展最好的时光中 做自己最应该做的学术工作.从而使一生的学术生涯 处处充实、辉煌。 三是建立学术职业职位安全的保障制度。建立学 国,学术职业的终身职制度意味着对年轻教师若干年 术职业的职位安全源于其生涯轨迹的连续性,在学术 内的学术贡献进行评估,然后决定是否授予终身职, 自由和职业安全的庇护下,有助于大学教师心安地从 这就必然涉及到评估的学术标准和评议制度的问题。 事长期的基础性学术工作,有助于稳定学术职业的吸 这种学术评议主要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同行评 引力,纯化从事学术职业动机,吸引有学术兴趣、有学 议以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存在为条件,共同体内的学者 术天资、愿意为学术献身的优秀学术后备人才进入学 认同一些基本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同行”是由本 术职业;它避免了不同年龄段的两个群体为同样的职 专业全体教师和研究人员构成的“学术共同体”,既包 位、同样的职能和同样的权威而竞争。使职位尊者能 括本院系的同行,也包括院系之外的所有同行。为了 够超越个人私利选拔后起之秀,选聘最好的候选人充 避免内部评审人可能带有的主观性,扩大对大学教师 实学术职业队伍,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学术氛围, _ 2一 学术贡献的评审视野和角度,一个大学教师要申请终 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7期 管理与评价 身职,必须得到一定数量的校外同行的推荐信。 是学术共同体源于学术活动自身的实践而生成的,并 学术评价是学术共同体的“专属领地”,为不同学 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调整的,并非外界的干预 科专家的学术地位提供了一种独立的合法性来源。透 和强制。f21同行监督、彼此守护,学术共同体中的每一 过同行评议定义的表面,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表达, 位成员都是学术系统潜在的“看门人”,这种“人人相 可以体味到,由于不同的学科“范式”或“专业母体”之 互知晓”同行监督的事实和结果,强化了个人对于学 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言、文化等传统上的差异,因 术规范的自我道德约束和自我诚信守护义务,保护了 而造成交流和沟通上的障碍和困难,甚至不同的范式 因竞争和追求声誉而为学术创新带来的活力,维护了 保证了公众对于学术的高度依赖和 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而学术评价中的同行评议可以 学术本性的纯洁,有效地回避这一困难,它以学科领地和学科王国为合 信赖感。 学术职业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监督本身就构成一 法性基础,使学术评价更趋可靠和合理。同行评议是 学术自主性的象征,高深知识深奥性和专门化的特性 种自发地抵制外来侵入、自觉承担责任的自律意识。 赋予了学术的独立价值和求新求异的内部自主,从而 学术自律和学术责任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学术职业的 决定了同行专家作为学术评价主体对高深知识自我 颗“知识的良心”。学术规范中的“知识良心”是像对 控制的合理性,以及专家系统的自主权作为对知识认 待生命一样珍视和敬畏学术诚实,是研究活动道德伦 一定进行制度安排的必要性。同行评议是彰显学术至 理层面上的责任和义务的统一,是学者对学术生活怀 上、公平竞争的学术质量过滤器。同行评议是同行学 有的虔诚和神圣之心;一方面,它是深入到学者内心 者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一定学术标准及符合程度所 和学术共同体内部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则是向外 做出权威判断,反映的是学术共同体对评价对象的学 延伸至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息息相关的责任担当。随着高深知识的发展及其变迁,学术自由与学术 术认同程度,评价核心要素是学术和学术价值,而同 行评议的权威性是建立在公正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之 规范越来越相互交融、彼此联系,它们一弛一张,相互 映衬,共同维护学术的正常状态,保证学术创新的实 学术自由作为一种权利同时包含着一种义 有效地避免了学术职业内部“一派独大”和“学术霸 现。并且,权”的盛行,有利于不同学术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促进 务,学术自由越深入,对学术职业的伦理、规范的要求 上.是以公平竞争为前提构成的一种强大制衡力量, 学术创新。 五、实现学术自由、学术规范、学术责任的有机统 就越高.在不同的道德价值面前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的学术责任就越重大。随着学术职业的发展,学术自 由、学术规范和学术责任三者之间越来越形成一种包 阿什比认为,学问具有一种内在的正直。高深知 容共生的关系,三者的共同作用保护了学术的正直和 识的内在正直和学术人的天生诚实共同孕育了学术 知识的良知。学术职业对于学术固有价值的坚持和守 自由的生命之源。从根本上说,正是因为大学学术活 护贯穿于学术活动的始终,从教学、科研到社会服务,从学术规范的 动是深奥的或未知的这一特有本性,学术自由才成为 从学术活动的探究到学术水平的评价,学术职业历时千年所遗传下来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 守护到职业规范的遵循。 值。是学术职业发展的关键成分和精华要素,受到学 参考文献: f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刘成富,张艳译.科学的社会用途——写 给科学场的临床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3. 术职业内外的共同捍卫。 学术自由作为高深知识和学术活动存在和发展 的制度保障,体现学术的固有特性和学术发展本身的 [2]Derek Bok.University in the Marketplace[M】.Princeton:Princ— 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61—63 内在逻辑;作为学术职业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和安全 保障.是在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的挣 扎中所绽放的一朵圣洁之花,它深深扎根于大学学者 心灵之中,体现出一种神圣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在其知识实践的过程之 【3】缪榕楠.大学教师作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Il美]爱德华・希尔斯.李家永译.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64. [51【美】罗伯特・金・默顿鲁旭东,林聚任译科学社会学【Ml_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712. 【6儿法】P.波壬.王作虹译.人:学术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155 中就如何进行知识生产及再生产的学术活动所达成 的一系列共识,这些具有道德意义的规范性共识,不 仅源于学术界自身的实践,而且也是在其实践中不断 地得到修正和完善的。学术规范从历史发展的演变中 形成以下两个特点:(1)自发生成、自我规范。学术规范 [7]Y-玉衡.让教学成为共同财富——舒尔曼大学教学学术思想解 读[1I比较教育研究,2006,(5):51. (责任编辑:刘延梅) —43-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