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概要: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努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与实践性探索,归纳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些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入手。
(一)目标转移,间接启发
目标转移,是指暂时忽略识字教学这一目标,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上。低年级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难以关注抽象的汉字符号。在接触一篇课文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形象的插图以及生动的故事。因此,教学中心不宜直接放在识字上,而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主动识字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识字1》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观察,并用完整的句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并给予提示:“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随后,我出示词卡“莺歌燕舞”,再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继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面对生字的阻碍,学生可能会转移注意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識字能力。因此,必要的方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如教学《语文园地一》时,教师可教会学生掌握“加偏旁”和“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再如《语文园地二》是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语文园
地五》是反义词识字,《语文园地六》是通过“加一笔、减一笔”来进行趣味识字等等。只要我们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他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景,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如教学《识字1》时,我收集了很多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孩子们尽情欣赏美丽的春景的同时,更能高效地识字。另外,多媒体还能高效地演示字的笔顺、结构及书写规律,能加强学生记忆,提高识字的效率。
二、遵循规律,形成记忆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自主识字,学生对生字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依附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下,如果脱离了语言环境,学生对汉字仍然可能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对汉字的再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识字教学的全过程。
(一)由语言到汉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起识记单独的汉字,他们识记与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词语或句子要容易得多。因此,识字教学有必要经历由句到词,再由词到字的过渡。教师可以出示与汉字相关的词句,学生读记,然后逐步擦去其它字,独立识记汉字。
(二)由汉字到语言
识记了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汉字。由汉字到语言,是指将已识记的抽象的书面符号再次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运用汉字结合生活经验组词,再次把识记的汉字与相应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强化了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三、利用资源,培养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识字教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科书上要求认识的生字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所接触的环境中识字
生活环境中汉字随处可见:校园里,板报、标语、校训、班训处处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大街上各色的广告、招牌;看电视时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既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
(二)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已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符合学生识字水平的课外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识字的成就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自主识字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一年级下册教材时,教师有很多机会把教学向课外延伸。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公园、展览馆等,学生一边游玩,一边参观,一边识字,识得兴高采烈。再如布置学生收集商标,关心广告宣传标语、车站牌、店铺招牌,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水浒卡”“三国卡”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识字,识得兴趣盎然。
四、及时巩固,提高效率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学生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
(一)利用卡片,巩固识字
学生制作卡片的过程是一次巩固识字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卡片的正面写上生字,背面写上生字的注音和组词,通过两人合作,共同完成生字的巩固复习;也可以由教师出示卡片,开展多种形式的赛读,如“开火车赛读”“小组间赛读”等,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及时复习、巩固识字的效果。
(二)开展游戏,培养兴趣
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进行游戏,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到生字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一个,你读
一个,我找一个。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读准了字音,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依据构形,辨析识字
教师可以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从部分到整体,既提高了学生辨别字形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增强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努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识字写字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7.
[3]张艳.浅谈趣味性识字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7):41-41. [4]范燕青.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J]. 教育科研论坛,2010(2):2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