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理)试
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设z1i2i,则z|z|( ) 1iB.1i
C.1i
D.1i
A.1i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利用复数的四则运算律求出复数z,再利用共轭复数、复数求模公式结合复数的加法法则可得出结果。 【详解】
1i1i2iQz2i2i2ii,zzi11i,故选:C.
1i1i1i2【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共轭复数的概念以及复数的模,考查计算能力,着重考查对复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2.双曲线A.【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离心率得a,c关系,进而得a,b关系,再根据双曲线方程求渐近线方程,得结果. 详解:
因为渐近线方程为点睛:已知双曲线方程
22的离心率为
B.
,则其渐近线方程为 C.
D.
,所以渐近线方程为
,选A.
.
求渐近线方程:
3.(x)的展开式中x4的系数是( )
2x8 1
A.16 【答案】D 【解析】 【详解】
B.70 C.560 D.1120
设含x4的为第r1,Tr1C6(x)r28r2rr163r()rC62x,163r4 x44所以r4,故系数为:C821120,选D。
4.曲线y4xx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 ) A.y7x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导数求出曲线y4xx在切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可得出所求切线的方程。 【详解】
3B. yx2 C.yx4 D.y7x2
Qy4xx3,y43x2,yx14311,
23因此,曲线y4xx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y3x1,即yx2,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在其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熟悉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的基本步骤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x2y505.若x,y满足约束条件x2y30,则zxy的最大值为( )
x50A.9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然后平移直线zxy,观察直线zxy在x轴上的截距取最大值时对应的最优解,将最优解代入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2
B.5 C.11 D.3
【详解】
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x5x5联立,得,点A的坐标为5,4,
x2y30y4平移直线zxy,当该直线经过点A,它在x轴上的截距取最大值,此时,z取最大值,即zmax549,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问题,考查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解题思路就是作出可行域,平移直线观察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变化寻找最优解,是常考题型,属于中等题。
6.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设
X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DX2.4,PX4PX6,
则p A.0.7 【答案】B 【解析】
分析:判断出为二项分布,利用公式DXnp1p进行计算即可。
B.0.6
C.0.4
D.0.3
DXnp1p
p0.4或p0.6
4466PX4C10p1pPX6C10p1p,
1pp2,可知p0.5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分布相关知识,属于中档题。
2 3
7.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是上的一点,若的离心率为 A.
B.
C.
D.
,且,则
【答案】D 【解析】分析:设离心率. 详解:在
设
中,,则
,
,
,则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求
,再结合椭圆定义可求
又由椭圆定义可知则离心率故选D.
点睛:椭圆定义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二是利用定义求焦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椭圆的弦长及最值和离心率问题等;“焦点三角形”是椭圆问题中的常考知识点,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经常会用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椭圆的定义.
a(aR),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xA.aR,f(x)在(0,)上是增函数 B.aR,f(x)在(0,)上是减函数
8.若函数f(x)x2C.aR,f(x)是偶函数 【答案】C 【解析】
D.aR,f(x)是奇函数
a2x3a试题分析:因为fx2x2,且函数定义域为,00, 2xx32x1x2x12x2 令a2,则fx22xx显然,当0x1时,fx0;当x1时,fx0
所以当a2时,fx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所以选项A,B均
()2不正确;
因为当a0时,fxx是偶函数,所以选项C正确.
4
要使函数fx为奇函数,必有fxfx0恒成立,即x20恒成立,这与函数的定义域相矛盾,所以选项D不正确.
考点:1、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应用;2、函数的奇偶性.
9.等差数列A.【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
,,故
,又因为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
,解得.
,所以
的公差是2,若
B.
成等比数列,则
C.
的前项和
D.
( )
【考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等比中项;3、等差数列前n项和.
10.已知x>0,y>0,x+2y+2xy=8,则x+2y的最小值是 A.3 【答案】B 【解析】 【详解】
B.4
C.
9 2D.
11 2x2y,整理得
解析:考察均值不等式x2y8x(2y)822(x2y)24(x2y)320即(x2y4)(x2y8)0,又x+2 y>0,
x2y4
11.一个盒子装有4件产品,其中有3件一等品,1件二等品.从中不放回的取两次,每次取出一件.设事件A为“第一次取到的是一等品”,事件B为“第二次取到的是一等品”.则PB|A( )
A.
3 4B.
1 3C.
2 3D.
1 2【答案】C 【解析】
5
【分析】
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计算出PAB和PA,然后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可计算出结果。 【详解】
A321事件AB:前两次取到的都是一等品,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B2,
A42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3,由条件概率公式得4PBA故选:C. 【点睛】
PAB142,
PA233本题考查条件概率公式求概率,解题时要弄清楚各事件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灵活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计算,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12.设函数
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为
,且函数
的图像如题(8)
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A.函数B.函数C.函数D.函数【答案】D 【解析】 【详解】
有极大值有极大值有极大值有极大值
和极小值和极小值和极小值和极小值
则
则则
函数增; 函数
减; 减;
函数
6
则
【考点定位】
函数增;选D.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一般利用导函数的符号,当导函数大于0则函数递增,当导函数小于0则函数递减
7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已知圆【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线为
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则__________.
,圆心为
,半径为4,抛物线准
,由圆与直线相切可知
考点:直线和抛物线的性质
14.从1,3,5,7,9中任取2个数字,从0,2,4,6中任取2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___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用数字作答) 【答案】1260. 【解析】
分析:按是否取零分类讨论,若取零,则先排首位,最后根据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计数. 详解:若不取零,则排列数为C5C3A4,若取零,则排列数为C5C3A3A3,
2242113因此一共有C5C3A4C5C3A3A31260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2242113点睛:求解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元素相邻的排列问题——“捆邦法”;(2)元素相间的排列问题——“插空法”;(3)元素有顺序的排列问题——“除序法”;(4)带有“含”与“不含”“至多”“至少”的排列组合问题——间接法.
15.东汉·王充《论衡·宜汉篇》:“且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三十年为一世.按父子相继曰世”.“一世”又叫“一代”,到了唐朝,为了避李世民的讳,“一世”方改为“一代”,当代中国学者测算“一代”平均为25年.另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家庭企业的平均寿命其实只有24年,其中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到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为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第三代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断美国学者认为“一代”应为__________年. 【答案】20
8
【解析】 【分析】
设美国学者认为的一代为x年,然后可得出寿命在0,x、x,2x、2x,3x、3x,4x的家族企业的频率分别为0.52、0.3、0.13、0.05,然后利用平均数公式列方程解出x的值,即可得出所求结果。 【详解】
设美国学者认为的一代为x年,然后可得出寿命在0,x、x,2x、2x,3x、3x,4x的家族企业的频率分别为0.52、0.3、0.13、0.05, 则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
0.5x(10.30.130.05)1.5x0.32.5x0.133.5x0.0512.1x24,
解得x20,因此,美国学者认为“一代”应为20年,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要审清题意,将题中一些关键信息和数据收集起来,结合相应的条件或公式列等式或代数式进行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
1116.设n2,nN*,2x3xa0a1xa2x223nnanxn,将
ak(0kn)的最小值记为Tn.则当n是偶数时,Tn__________;当n是奇数时,
Tn__________.
【答案】0 【解析】 【分析】
11 2n3n111111根据已知中T333,T40,T555及2x3x
232323a0a1xa2x2anxn,将ak0kn的最小值记为Tn,我们易得,当n的取值
nn为偶数时的规律,再进一步分析,n为奇数时,Tn的表达式与n之间的关系,综合便可得出Tn的表达式。 【详解】
9
根据Tn的定义,列出Tn的前几项:
T00,T11111111,T20,T333,T40,T555,T60,, 623232311. 2n3n由此规律,我们可以推断:
当n为偶数时,Tn0;当n为奇数时,Tn故答案为:0;【点睛】
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考查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考查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或猜想)。 评卷人 11n。 n23得分 和
三、解答题
17.已知数列
满足,
(1)求与; (2)记数列【答案】(1)【解析】
(1)根据数列递推关系式,确定数列的特点,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2)根据(1)问得到新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数列求和. 试题解析:(1)由当当所以
时,时,.
所以
的前项和为,求.
;(2)
,得
,故
. ,整理得
.
,
(2)由(1)知,所以
10
所以.
考点:1.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递推关系式;3.错位相减法求和.
18.某手机代工厂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评估,随机抽取了生产线改造前、后100个生产班次的产量进行对比,改造前、后手机产量(单位:百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设改造前、后手机产量相互,记A表示事件:“改造前手机产量低于5000部,改造后手机产量不低于5000部”,视频率为概率,求事件A的概率;
(2)填写下面22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手机产量与生产线升级改造有关: 改造前 改造后
(3)根据手机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改造后手机产量的中位数的估计值(精确到0.01).
2n(adbc)参考公式: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计算公式:K,其中
(ab)(cd)(ac)(bd)2手机产量5000部 手机产量5000部 nabcd.临界值表:
P(K2k0) 0.100 0.050 0.010 0.001 k0 2.706 3.841 6.635 10.828 11
【答案】(1)0.4092(2)有99%的把握认为手机产量与生产线升级改造有关,详见解析(3)52.35(百部) 【解析】 【分析】
(1)计算出事件“改造前手机产量低于5000部”的频率,以及事件“改造后手机产量不低于5000部”的频率,再利用事件的概率公式可计算出事件A的概率; (2)补充22列联表,计算K2的观测值,再根据临界值表找出犯错误的概率,即可对问题下结论;
(3)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左右两边面积均为0.5计算出中位数的值。 【详解】
(1)记B表示事件“改造前手机产量低于5000部” ,
由题意知PAPBCPBPC.C表示事件“改造后手机产量不低于5000部”,改造前手机产量低于5000部的频率
(0.0400.0340.0240.0140.012)50.62,
故PB的估计值为0.62.
改造后手机产量不低于5000部的频率为(0.0680.0460.0100.008)50.66, 故PC的估计值为0.66, 因此,事件A的概率估计值为0.620.660.4092. (2)根据手机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列联表: 改造前 改造后
手机产量5000部 62 34 手机产量5000部 38 66 K22006266343810010096104215.705
由于15.705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手机产量与生产线升级改造有关; (3)因为改造后手机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
12
手机产量低于5000部的直方图面积为0.0040.0200.04450.340.5, 手机产量低于5500部的直方图面积为0.0040.0200.044+0.06850.680.5, 故改造后手机产量的中位数的估计值为50+【点睛】
本题考查事件概率的计算、性检验以及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0.50.34≈52.35(百部).
0.068x2y219.设相互垂直的直线AB,CD分别过椭圆E:1的左、右焦点F1,F2,
43且与椭圆E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
(1)当AB的倾斜角为45时,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2)问是否存在常数,使得|AB||CD||AB||CD|恒成立?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43144【答案】(Ⅰ)xy(Ⅱ)存在,使得12774922|AB||CD||AB||CD|恒成立,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将直线AB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计算出线段AB的中点坐标,利用弦长公式计算出AB,于此得出圆心坐标和半径长,再写出圆的标准式方程; (2)对直线AB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讨论,在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分别计算出AB和CD,可计算出的值,在直线AB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
ykx1,将该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弦长公式以及韦达定理计算出AB,
同理计算出CD,代入题中等式计算出的值,从而说明实数存在。 【详解】
(1)由题意可设AB的方程为yx1,代入E可得7x28x80. 所以,AB的中点坐标为43,. 77 13
8824,
又|AB|2477743144所以,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y.
7749(2)假设存在常数,使得|AB||CD||AB||CD|恒成立. ①当AB与x轴垂直或CD与x轴垂直时,
2221111117ABCD23223412;
2②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则直线CD的方程为y将AB的方程代入E得:34k1(x1). k2x28k2x4k2120.
8k24k212xx由韦达定理得:x1x2,122, 234k34k所以|AB|1k2x1x224x1x212k2134k2.
同理可得|CD|12k2143k2.
1134k243k27所以.
|AB||CD|12k2112k2112因此,存在【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考查弦长公式、圆的标准方程,计算量大,解题的易错点就是计算,计算时可充分利用因式分解等一些常规步骤来操作,另外在设直线方程时也可以掌握一些技巧,降低运算量。
7,使得|AB||CD||AB||CD|恒成立. 12ex2 20.设函数f(x)2k(lnx)(k为常数,e=2.718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xx(1)当k0时,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f(x)在(0,2)内存在两个极值点,求k的取值范围.
e2【答案】(1)单调递减区间为(0,2),单调递增区间为(2,);(2)(e,).
2
14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I)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
f(x)(x2)(exkx)x3 由k0可得exkx0,
得到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2),单调递增区间为(2,). (II)分k0,k0,0k1,k1时,
讨论导函数值的正负,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明确极值点的有无、多少. 试题解析:(I)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
f(x)x2ex2xex21x4k(x2x) xex2exk(x2)x3x2 (x2)(exkx)x3 由k0可得exkx0,
所以当x(0,2)时,f(x)0,函数yf(x)单调递减, 当x(2,)时,f(x)0,函数yf(x)单调递增. 所以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2),单调递增区间为(2,). (II)由(I)知,k0时,函数f(x)在(0,2)内单调递减, 故f(x)在(0,2)内不存在极值点;
当k0时,设函数g(x)exkx,x[0,), 因为g(x)exkexelnk,
当0k1时,
当x(0,2)时,g(x)exk0,yg(x)单调递增,
故f(x)在(0,2)内不存在两个极值点; 当k1时,
得x(0,lnk)时,g(x)0,函数yg(x)单调递减,
15
x(lnk,)时,g(x)0,函数yg(x)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yg(x)的最小值为g(lnk)k(1lnk), 函数f(x)在(0,2)内存在两个极值点;
g(0)0g(1nk)0当且仅当,
g(2)00lnk2e2解得ek,
2e2综上所述,函数在(0,2)内存在两个极值点时,k的取值范围为(e,).
2考点: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分类讨论思想,不等式组的解法.
21.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2x2t2(1)将直线l:(t为参数)化为极坐标方程;
y2t2A2,(2)设P是(1)中的直线l上的动点,定点,B是曲线2sin上的
4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 【答案】(1)cos【解析】 【分析】
(1)先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由为极坐标方程;
(2)将点A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点B所在曲线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可知该曲线为圆,利用当B、P、A与圆心四点共线且点P为圆心与点A连线线段与圆的交点时,
(2)51. 1;
4xcos可将直线l的普通方程化
ysinPAPB取得最小值,可得出答案。
【详解】
16
(1)消去参数t得xy2, 即(cossin)2,
∴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cos1. 4(答案也可以化为sin1) 4(2)∵A2,的直角坐标为A(1,1), 422曲线2sin是圆C:x(y1)1(C为圆心).
∴|PA||PB||PA||PC|1|AC|151.
∴|PA||PB|的最小值为51(这时P是直线l与直线AC的交点). 【点睛】
本题第(1)问考查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互化,第(2)问考查圆的几何性质,考查折线段长度的最小值问题,做题时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求解,属于中等题。
22.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Ⅰ)当(Ⅱ)若【答案】(Ⅰ)【解析】
试题分析:(I)当=-2时,不等式
<
化为
,
时,解不等式:,且当
时,(Ⅱ)
,
;
,求的取值范围。 ,
设函数=,=,
其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当且仅当
.
时,<0,∴原不等式解集是
17
(Ⅱ)当∈[∴
,)时,=,不等式≤化为,
对∈[,)都成立,故,即≤,
∴的取值范围为(-1,].
考点: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点评:中档题,绝对值不等式解法,通常以“去绝对值符号”为出发点。有“平方法”,“分类讨论法”,“几何意义法”,不等式性质法等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通常利用“分离参数法”,建立不等式,确定参数的范围。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