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命教育故事

来源:华拓网


身教的爸爸

“我们播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 有一个人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到镇上的酒馆喝一杯酒。

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他吻别妻小之后,又迳自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后面,当他转过身来时,发现他的孩子正踩着他留在雪中的鞋印并且兴奋地喊着:”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愕,心想:“我要上酒馆,但儿子却跟随我的脚步!”

从那天起,他也不光顾酒馆了。

俗话说:“言教身教。”你现在的身份,或许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然而我们现在所言所行是否能表里一致呢?请你记得其他人正默默地看着你,甚至学着你的样子。

落水者和负重者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当了皇帝后,一天清晨,在花园中散步,迎面被身负重物的士兵挡住去路。这时宫廷女收到士长忙喝令士兵赶快给大皇帝让路,拿破仑却忙阻止说:“夫人,请尊重负重者。”并给负重士兵让开了一条道。

拿破仑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请尊重负重者”,在拿破仑看来,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

人性的呼唤

孔子云:“人者,仁也”。孟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人有区别于动物的那种低智、野性与残暴。人类,一个高雅的尊称,有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的气魄,有崇高的理想与远大的抱负,同时也是世界的创造者。在社会日益进步,物质生活享受越来越高的今天,可是我们所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与缺陷世间:贪污、腐败、抢劫、杀人、吸毒、嫖娼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淡化,遗弃老人、残害儿童、贩卖人口、忤逆爹娘等社会丑闻时常发生。离婚比率之高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很多少年犯都是因为父母的离婚所致。我们不得不在呼唤人性的回归。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这样走下去的话,那么,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一片黑暗。 人心的泯灭,私欲的难填,说起来似乎有点骇人听闻。且让我给你介绍一点现实生活中令人发指的人性悲剧吧! 其一:《南方周末》(1997年12月12日第9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为骗百万保险,纵火烧死母亲”的文章。这是发生在黑龙江丹东市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初志刚是一个装修工,在给别人家装修房屋时,看见大款们富丽堂皇的别墅,随心所欲的生活,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诅咒命运的不公平。有一次在给某保险公司的一位职员家装修时,无意中了解到保险业务中,某些保项可使受益人获得巨额的保赔。于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计划在他的心中酝酿„„ 一天,他将酒精洒向母亲,接着就划了一根火柴。正在熟睡中的母亲,被这突然其来的大火烧醒了,挣扎着爬起来,不住地喊着儿子的名字。他在窗户外,目睹着母亲挣扎的惨状,也许是已近泯灭的人性有了点复苏,初志刚用瓢从水缸里舀满水冲进屋子,向母亲身上泼去。母亲身上的火被扑灭了,初志刚便对母亲说“出去找大夫”,屋子里不停地传来母亲的阵阵痛苦呻吟。刚出房门的初志刚,回头望着母

亲卷缩的身影,心想母亲已经烧成这样,若此时罢手,将来的医疗也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于是,他再次拿起了酒精瓶,将剩余的酒精全部泼向了已严重烧伤的母亲,然后再次点燃。屋子里顿时又传出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而他自己则默默的坐在猪圈旁,直至母亲那微弱声音消逝,然后就报了案。多么愚蠢而又可怕的发财梦啊! 故事听起来真的让人胆颤心惊,如此残忍的手断,真令人不敢想像他面对着的是含莘茹苦将他抚育成人的母亲。他的一把火,不仅烧掉了他母亲多年来对他的养育之恩,更烧起他那人性的无知、凶恶与残暴。这位可怜的母亲,也许没有想到;十月怀胎、三年乳哺、精心照料养大成人的孩子,对她竟是如此的“回报”。我们不禁在问:为了生活,发财的方式有很多种,有辛勤劳动去创造的,有苦心经营获得的,当然也有一些不谋正业而想发财的。但如此为母亲投保,然后纵火烧死母亲,以骗取高额的保险金来作为发财的途径,可谓世无仅有。这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其结果,无疑是“玩火者必自焚”。 其二:《南方周末》(1997年8月22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丢丢的悲剧”的报道:三岁的丢丢,他的母亲郭某是位吸毒女,因吸毒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于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丢丢当抵押,交给了吸毒者,遭受吸毒者惨无人道的折磨,他们用烟头烧灼丢丢那稚嫩的皮肤。当丢丢被警察发现时,已是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丢丢的悲剧被报纸传开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并送往医院治疗。现在,尽管丢丢已康复出院,可他被吸毒者虐待而留下的心理创伤,却将永远无法抹去。文章有一个画面──当他母亲被带往医院认领孩子时,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她却说不认识。而躺在病床上的丢丢,则用一付斜视的目光,盯着他的母亲。从丢丢的眼神中,我仿佛可以看出他内心中,对母亲的那种仇视与不满。 两则故事,一对真实而又无声的因果写照。母亲抛弃亲儿子,致儿子之生死于不顾。儿子纵

火烧死母亲,对母亲被烧时之惨状无动于衷。 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石器时代又发展到今天科学发达的高技术信息时代,我们把这条路称之为文明的溪流。可是在这条“文明的溪流”里,它所繁衍出的却是人类那人性的凶残与贪婪的一面。上述的两则报道,对于震惊世界的大事件来说,也许是个“小插曲”而已。可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不都是来源于人性凶残的最初一念吗?社会的发展,犹如澎湃江河一样,在永不停息的朝前挺进,而人类则更是这历史发展中的主流。人人都希望人生过得快乐、幸福,可是我们却不懂得如何去珍惜人生。我们努力的在改造社会,却从来没有去改造我们的心灵。我们总是在努力的美化我们的世界,却从不懂得却美化我们人性。有一首《爱的奉献》,歌词写得很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要说:但愿这人间多一些人性的良知,那么,这世界将是光明一片、充满快乐。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这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

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是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金的时间。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

大地风云经

上禅修课时,老师说道:

“有一本经,叫做《大地风云经》,如果有人读懂它,便可以立地成佛。”有个学生举手问道:

“请问老师,怎幺从来没听过这部经呢?到哪里可以买到这部经呢?” “它就在眼前,风花雪月、生老病死、男女老幼、哭笑歌啼,都是一本本活生生的佛经呀!问题是人们的慧眼没有张开,所以看不懂而已!”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有位西方的名人说过一句话:“经验是最好的导师,只是学费太贵了!” 生活中的触目遇缘,书本上的故事,电视、电影上的情节,甚至报上的社会新闻等等,无不是一部部鲜活的觉悟的经典,问题是:我们是否敞开慧窗去迎纳

它,我们是否用慧眼去看、用慧心去观照,而后融人行住坐卧中,咀嚼、品尝、回味,成为升华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完成自我的资粮。

风花雪月,各有各的佳美;生老病死,各有各的况味;男女老幼,各有各的面貌;哭笑歌啼,各有各的真情;哪样不是人生独一无二的展现?哪样不是觉悟不可多得的因缘?

修行无非在修正身、口、意的行为;觉悟只在觉今是而昨非,顿见自己的本来面目,然后熟练、深化、稳固,直到能“只管生活”,就像一部电影的片名——我就这样过一生,这并不是消极,而是体现空性后的任运自在。

身体的生老病死不足惧,心理的生老病死,才是我们该关切的。一个念头起,是生,一个念头落,是灭;生灭灭已,才能得真正的寂灭之乐。对人生负面的情绪是病,对人生的缺乏信心是老——老化。转负面的情绪为正面的情绪,心便不再病苦,对人生重建信心与希望,也可以去老还少。心的生老病死,在正见、正思惟、正定中,找到安住的归宿。

真正的觉悟,离不开对动产、不动产的不执取,也离不开对丈夫、妻子、儿女、亲朋等不把持。有形的物质,终有散尽、衰颓的一天;亲属的聚合,缘生缘灭,如梦幻泡影,徒劳把捉。永嘉大师说得好:“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又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觉悟在人间。只要读懂大地风云这本经,便可以“立地成佛”了。

微笑

佛法的禅定就是对正在发生和进行的事情保持觉照——我们体内的、感觉上的,心中的、世界上的,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每天有4万儿童死于饥饿;

超级大国已拥有5万枚核弹头,足以把地球毁灭很多次,等等。然而日出是美丽的,沿墙的玫瑰今晨开了,开成了一个奇迹。生命既令人恐惧,又精彩绚丽。我们要充分地体味这两者。请不要板起面孔,须多多微笑。

前不久我同一群孩子坐在一起,一个叫男孩甜美地笑了。我说:“你的微笑很美。”他说:“谢谢你。”我告诉他:“你不用谢谢我,我应该谢谢你。因为你的微笑,使生活变得更亮丽了。不必说‘谢谢你’,你应该说:‘不谢’。” 一个孩子微笑了,一位成年人微笑了,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微笑,能够有安详偷快的心境,那幺不但我们自己身心受益,而且每个人都将受到感染和滋润。这就是和平工作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当我看到孩子微笑时,我是那么快乐,如果他意识到他正在使别人感到快乐,那么他完全可以说:“不用谢。”

有时,为了提醒我们自己放松下来,拥有安详的心境,我们会希望专门留出些休整时间,比如纯粹、自然地过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可以悠闲地散步、微笑,与友人品味清茗,庆祝彼此的欢会,就好象我们是这个地球上最快乐的人。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治疗和康复活动。

从早到晚,我们都可以练习微笑。开始你也许觉得微笑是困难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微笑意味着我们是自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拥有主权,意味着我们没有被淹没于无明当中。

我很乐意奉献一首小诗给诸位,当你练习呼吸和微笑的时侯,你可以时常地默诵一下:

吸进来,我身心安爽 呼出去,我面带微笑

安住于当下吧 这一刻真美妙

“吸进来,我身心安爽”,念这一句就像喝了一杯冰水——你会感到清凉,一种清爽的感觉扩散到全身。当我吸气念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呼吸使我的身体放松,心情宁静。

“呼出去,我面带微笑”,你知道微笑的效果,它可以使脸上的几百条冗肉和神经系统放松。微笑可以是使你把握自己,当你微笑的时候,你会认识到微笑创造的奇迹。

活 着

活着实在是很美的事情。但我认为,人生在世,以活得心灵舒服为最美。当然,萝卜芹菜,各有所爱。自然便各有各的舒服论。生活中,有的盼掌权才舒服,有的要很多金钱才舒服„„无论怎样,大家都有选择自己活法的权力,谁也无权干涉,然而在这滚滚红尘中,会有多少人认识生命的欢乐不在权势与金钱的峰巅,而在大自然的自由怀抱呢?于是,熙熙攘攘,绝大多数的手伸向权、色、名、利,不知暗演了多少丑戏,换来沾沾自喜、踌躇满志„„可是,也有另外一些人,在淡泊中坚持,在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莫甘于寂寞,他们这样活着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活出真正自我的追求。我崇敬这样的人,我憧憬这样一种境界。 如今,是一个没有面具就难以活下去的年代。而我,三十多岁了,还是孩子般的心态,向往透明的情感,不愿在真真假假中沉浮。便安分地把教书作为自己的职业,将看书习文作为自己的功课,放弃了中学的校长职务,我这样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当然,他们也体会不到我享受阳光、雨露的自由与欢欣。

说实在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是一瞬间的事。世间的种种终必成空,成功和失败、荣耀和失落、快乐与痛苦......都只是过眼云烟,时辰一到,什么也没有了。那么,人又何必对自己眼前得失斤斤计较呢?一切顺其自然。无拘无束地生活,像杨柳随风雨,如河水沿道流淌„„人如果看到生活的这一层,就不会觉得累,而且,无论自己干出了多大的事,得到了多大的荣耀,掌握了多大的权,尝到了多大的甜头„„便再也不会有得意洋洋,目空一切的念头和兴致。 曾有很长一段日子,我爱读出自已心灵的文字: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休得争强来取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念着念着,我便在远处传来的鸟叫声中,泪花盈盈了„„

设想,当闲暇时候,去群山中游玩,听山涧流水,深树鸟鸣;看山花烂漫,绿草茵茵和白云悠悠;与朝霞为伴,没有民俗风尘里滚滚的狼烟,也没有风风雨雨中的自误误他。一切自自然然。这实在是权力换不来的享受,金钱买不到的闲适。我认为,这才是各种舒服中最纯净的境界。

其实,人活在世上,没什么复杂的,心简单了,就什么都简单了。天然般的自由自在,无与伦比的自得其乐,生命的本来意义也便诞生了。

白居易和鸟巢禅师

有一天,白居易去拜见鸟巢禅师,问佛法大意。 鸟巢禅师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太简单了,所有的坏事都不做,所有的好事都去实践,这连三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佛法大意真的这么简单吗?”

鸟巢禅师说:“这不简单,三岁的小孩子也知道,但连八十岁的老翁也不见得做得到!”

确实,人生的智慧有许多是通晓易懂的,实践的时候却十分艰难,通晓了道理的时候,智慧不值五百金,但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的地点能够实践,就重逾万金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