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九年级〔上〕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以下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 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 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 D.手绢外表的水蒸发 2.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响,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疗法而获得该奖项.以下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2个质子
4.甲醇〔俗名工业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甲醇完全燃烧的反响可表示为:2CH4O+xO2
2CO2+4H2O,其中x的数值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3,﹣2 B.3,0 C.6,﹣2 D.4,0
5.在反响A+3B═2C+3D中,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响,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那么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6 B.92 C.23 D.46
6.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B.理论上假设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理论上假设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在金属外表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以下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
A.擦拭保持干净与枯燥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8.以下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硫酸直接反响制得的是〔 〕 A.CuSO4 B.ZnSO4 C.FeSO4 D.Al2〔SO4〕3
9.如下图,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参加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那么从反响开场到金属完全反响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响,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那么关于此反响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
物质
M
N 1 26
Q 2 2
P 32 12
反响前质量〔g〕 18 反响后质量〔g〕
X
A.该变化的根本反响类型是化合反响 B.反响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响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一定是该反响的催化剂
二、填空与简答〔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1.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2〕氢氧根离子 ;碳酸钠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4〕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2.现有以下八种物质 ①干净的空气 ②液氧 ③冰水 ④高锰酸钾 ⑤干冰⑥纯洁水 ⑦五氧化二磷 ⑧铜粉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13.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C和G的反响为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推测以下物质的化学式:B ,D ,F ;
〔2〕写出C+G→D+F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类型为 反响.
三、实验与探究〔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4.几位同学根据以下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小超同学说:“选择A与G或 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 ,防止冷凝水回流.
〔2〕小文同学说:假设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那么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藏氧气,假设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应将水从〔填a或b〕 端通入.
〔3〕小东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响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5.利用如下图的装置可进展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场实验时,翻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翻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 . 〔2〕试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完毕时,应先翻开a,再 ,然后 ,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关闭b
〔4〕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局部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 . 〔5〕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该实验的优点: , .
四、计算题〔共1题,6分〕
16.把的大理石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响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响前减少了. 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2021-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以下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 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 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 D.手绢外表的水蒸发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手绢外表的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应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响,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响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展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展分析判断. C、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展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展分析判断.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解答】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应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应选项说法正确.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应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选项说法正确误. 应选: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疗法而获得该奖项.以下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2个质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C、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展分析判断.
D、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碳氢氧三种原子的质子数,进展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应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应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应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1个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6、1、8,那么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6+1×22+5×8=152,应选项说法正确. 应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察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4.甲醇〔俗名工业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甲醇完全燃烧的反响可表示为:2CH4O+xO2
2CO2+4H2O,其中x的数值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3,﹣2 B.3,0 C.6,﹣2 D.4,0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响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数值即可;由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计算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解答】解:根据反响前后氧原子的数目相等,那么2+2x=2×2+4,x=3.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O2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x的数值和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0. 应选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那么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5.在反响A+3B═2C+3D中,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响,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那么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6 B.92 C.23 D.46 【考点】根据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的转化思想;物质质量守恒;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在反响A+3B═2C+3D中,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响,生成44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生成D的质量,进而由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解答】解:在反响A+3B═2C+3D中,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响,生成44gC,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23g 27g
x=46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应选: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6.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此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理论上假设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理论上假设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二者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可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解:A、由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可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该说法正确;
B、根据水电解时电解出氢气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2倍.故该说法正确;
C、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与氢气,其质量比是8:1.故该说法正确; D、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故该说法错误. 应选D.
【点评】根据对教材中实验的回忆,利用题中实验装置图,分析图示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在金属外表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以下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A.擦拭保持干净与枯燥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据此进展分析判断.
【解答】解:A、擦拭保持干净与枯燥,是使铁与水分隔绝,不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应选项正确.
B、链条上油,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应选项错误. C、轮圈镀铬,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应选项错误. D、车架喷漆,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绝,是利用了覆盖保护膜的原理,应选项错误. 应选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锈蚀的措施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8.以下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硫酸直接反响制得的是〔 〕 A.CuSO4 B.ZnSO4 C.FeSO4 D.Al2〔SO4〕3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响生成盐和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与酸反响,铁和酸反响生成亚铁盐,不能生成正三价的铁盐,据此进展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硫酸反响,不能用金属和硫酸直接反响制得,应选项正确.
B、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硫酸反响,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响时生成硫酸锌,应选项错误. C、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硫酸反响,但铁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响时生成硫酸亚铁,应选项错误.
D、铝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硫酸反响,铝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响时生成硫酸铝,应选项错误. 应选:A.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考察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9.如下图,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参加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那么从反响开场到金属完全反响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反响放出氢气的快慢和金属与酸反响放出氢气的多少,判断变化过程中天平指针会如何变化.
【解答】解:天平的指针总是偏向质量大的一方;在两边的金属都没反响完时,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锌与稀盐酸反响放出氢气的速率大于铁,因此,此段时间内,加铁一边因放出氢气的速度慢而质量大,天平指针偏向加铁一边即偏向图中的右边;当金属锌完全反响后,图中天平左边的质量不再减小,而铁继续与稀盐酸反响,最终放出氢气的多少将决定天平指针的偏转,根据金属与酸反响放出氢气的质量=
×金属质量,可判断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响后,铁与盐酸
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等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响放出氢气的质量,所以,天平左边加锌的一端因放出氢气质量少而质量大于加铁的右边,天平指针最终将偏向加锌的左边; 综上所述,天平指针就先右偏后向左; 应选:D.
【点评】金属与酸反响放出氢气的快慢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而放出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质量有关.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响,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那么关于此反响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
物质
M
N 1
Q 2
P 32
反响前质量〔g〕 18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反响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根本反响类型是化合反响 B.反响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响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一定是该反响的催化剂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响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响中,参加反响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响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响后M质量是13克,是反响物;N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P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响物;所以推断: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响物是M和P,生成物是N,所以是化合反响,反响中N和P的质量比为25:20=5:4.
【解答】解:反响前后质量不变,所以18+1+2+32=X+26+2+12,x=13g
M、P质量都减少,N增加,M反响掉了18g﹣13g=5g.P的反响质量为32g﹣12g=20g.生成的N的质量为26g﹣1g=25g.数据可以如此处理,如下:
物质 反响前质量〔g〕 反响后质量〔g〕
质量变化
M 18 X=13 ﹣5
N 1 26 +25
Q 2 2 0
P 32 12 ﹣20
A、反响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响而.正确; B、反响后物质M的质量为:18g﹣5g=13g.正确; C、反响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正确;
D、物质Q的质量在反响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响的催化剂.错误. 应选:D.
【点评】在化学反响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响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响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二、填空与简答〔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11.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O ;
〔2〕氢氧根离子 OH ;碳酸钠 Na2CO3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Al2O3 ; 〔4〕氯化钠是由 Na和Cl 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2O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解:〔1〕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O.
+
﹣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H2O. 故答案为:〔1〕
O;〔2〕OH﹣;Na2CO3;〔3〕Al2O3;〔4〕Na+和Cl﹣;H2O.
+
﹣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现有以下八种物质 ①干净的空气 ②液氧 ③冰水 ④高锰酸钾 ⑤干冰⑥纯洁水 ⑦五氧化二磷 ⑧铜粉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②⑧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③⑤⑥⑦ .
【考点】纯洁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是化合物;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根据以上概念进展分析判断.
【解答】解:干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液氧、铜粉等物质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均属于单质;
冰水〔水〕、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纯洁水、五氧化二磷等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均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①;②⑧;③⑤⑥⑦.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展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C和G的反响为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推测以下物质的化学式:B H2 ,D FeSO4 ,F Cu ;
〔2〕写出C+G→D+F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该反响类型为 置换 反响.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响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G是蓝色溶液〞,说明G含有铜离子;“D为浅绿色溶液〞,说明D含有+2价亚铁离子.C和G生成D和F,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是铁,D是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F是铜,E是硫酸或稀盐酸,B是氢气.又因为C和氧气燃烧生成A,说明A是四氧化三铁,据此分析.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解答】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由C+G→D+F,故G可能为氯化铜或硫酸铜;可推测C为铁,而F为铜.又由C+E→B+D,“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可得B为氢气,E为一种酸,可能为稀硫酸或稀盐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是铁,D为一种亚铁盐,F是铜;C与氧气点燃可得A、A与一氧化碳反响生成C,所以推测A为四氧化三铁.把以上推测的各物质代入题目中,进展检验,如果符合,那么证明正确. 〔1〕B是H2,D是FeS04,F是Cu;故答案为:H2; FeSO4; Cu;
〔2〕C+G→D+F是铁和硫酸铜反响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响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响,属于置换反响;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置换.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展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14.〔10分〕〔2021秋•丰县校级月考〕几位同学根据以下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小超同学说:“选择A与G或 E 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回流.
〔2〕小文同学说:假设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那么发生装置应选 B 〔填字母〕;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藏氧气,假设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
K2MnO4+MnO2+O2↑ ,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 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
出,应将水从〔填a或b〕 a 端通入.
〔3〕小东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响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收集装置是 G .〔填字母〕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枯燥与净化.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分析】〔1〕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A装置,是加热固取气体的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说明选择的药品是高锰酸钾去分析;
〔2〕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解答;从水从a管进入集气瓶,瓶内的氧气被水从b导管出去分析;
〔3〕从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响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由于反响是固体和液体反响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去分析; 【解答】解:〔1〕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A与G或E装置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说明选择的药品是高锰酸钾;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止冷凝水回流,将试管炸裂;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应选B;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K2MnO4+MnO2+O2↑,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
于D装置内装满氧气,水从a管进入集气瓶,瓶内的氧气被水从b导管出,当水充满整个集气瓶,瓶内的氧气被排净;故答案为:a.
〔3〕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响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由于反响是固体和液体反响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可选装置B;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故答案为:B G; 答案: 〔1〕E;2KMnO4
K2MnO4+MnO2+O2↑,向下倾斜;
〔2〕B;2H2O2〔3〕B; G;
2H2O+O2↑;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察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察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拟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利用如下图的装置可进展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场实验时,翻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翻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红棕色粉末变黑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试管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
〔3〕实验完毕时,应先翻开a,再 B ,然后 A ,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关闭b
〔4〕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局部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 Fe和Fe3O4 .
〔5〕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该实验的优点: 节约资源 , 环保,平安 .
【考点】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来分析;
〔2〕依据一氧化碳在高温时可复原氧化铁的反响书写方程式;
〔3〕根据热的情况下铁易被氧化,和防止有毒一氧化碳外泄的角度考虑并分析即可; 〔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5〕可以从装置的特点出发对该装置的环保性及一氧化碳的充分利用说明该实验的优点. 【解答】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将红棕色的氧化铁复原为黑色的铁粉,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在高温时可复原氧化铁生成鉄和二氧化碳,其反响方程式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Fe2O3+3CO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3〕于热的情况下铁易被氧化,所以应防止装置温度高时铁被氧化,所以应先翻开a通入氮气,再关闭b停顿通一氧化碳,最后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保证不反响的一氧化碳得到充分的燃烧,不会污染空气,最后继续通入氮气直到冷却;故填:B、A;
〔4〕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局部变红,说明该粉末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故填:Fe和Fe3O4;
〔5〕为防止可燃性气体加热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开场加热前必须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反响开场通入氮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可以防止用一氧化碳排净空气,从而导致的有毒一氧化碳跑污染空气,反响过程中未反响的一氧化碳也通过酒精灯燃烧防止了污染的产生,因此该装置有较好的环保性,不反响的一氧化碳通过燃烧提供了能量,表达了能源的节约,故填:节约资源,环保,平安等. 【点评】此题是对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的考察,实验设计较新颖,充分的表达了环保与节能的理念,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操作的考前须知,尤其是给可燃性气体加热的考前须知.
四、计算题〔共1题,6分〕
16.把的大理石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响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响前减少了. 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分析所发生的反响,可发现反响后总质量减轻是由于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可知恰好完全反响时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然后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恰好完全反响时碳酸钙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由于该反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响后减小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设恰好完全反响时,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解得:x=10g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时,只能使用纯洁物的质量进展计算,而不能把混合物的质量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