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防医生与上级精神病科医生建立点对点技术支的工作总结

精防医生与上级精神病科医生建立点对点技术支的工作总结

来源:华拓网
精防医生与上级精神病科医生建立点对点技术支的工作总结

精防医生与上级精神病科医生建立点对点 技术支的工作总结 篇一:精防自查报告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自查报告

20XX年,是国家、省、市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站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区卫生局、区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密切合作,积极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精神病人的医疗巡诊以及户外监控,使登记在册的精神病人得到有效的管理、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现将我社区卫生服务站20XX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神病管理、康复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XX年09月01日止,我社区共有登记在册并建立全国精防统一表卡的精神病患者46名,精神病人检出率为‰;被监护病人46人,监护率100%;经治疗康复病情稳定、症状缓解的46人,显好率100%;生活能自理、参与家务和生产劳动的37人,社会参与率%;有肇事行为的精神病人0人次,肇事率%。精神病人的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肇事率均达标。在疾病分类方面,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26人,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8人,占%;心境障碍患者3人,占%;中、重度精神发

育迟滞患者9人,占%。其中重症精神病患者38人,占%;按创建“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示范区”要求已全部实行电脑录入,并每月进行疾病情况表卡3的录入更新。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

(一)政府牵头,领导重视,强化宣传

上级领导对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分重视,经常过问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情况,下基层视察、听取工作汇报。各上级部门紧密协调发动社会各界对病人进行防治康复,扩大并强化精神病防治康复宣传工作力度。使我们基层的精防工作做起来更得心应手,分别以“世界睡

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主题搞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宣传、咨询、义诊活动,接受心理咨询、义诊达百余人次,发放宣传健教资料300余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日常的健康教育中加深群众对精神病治疗、康复过程的了解,消除老百姓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恐惧,使精神病人能够在一个宽容、和谐的社区里生活。

(二)健全完善精防技术网络建设,明确职责

几年前在市、区精防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创建“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示范区”要求的电脑录入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资料工作,并建档管理,每月进行一次疾病情况表卡3的录入更新。

广州市把精防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必备项目,推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规范化管理”系统工程,

对精康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监控,要求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为适应新的形式和发展需要,我站精防医生与天河区精康办签订了《天河区精防医生责任状》。

(三)继续开展线索调查,排查疑似病人,为新发病人建卡由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地处城乡结合部,常驻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性也增大。不时有病人外迁,同时又有部分外地流入本区病人尚待发现,为此我们应该与街道、居委精防专干密切联系,及时发现、登记新病人,对病历资料及时归档、整理。同时,我们要把工作做到

实处,对既往登记的疑似病人及时入户甄别,如非登记范畴坚决予以撤卡。20XX年新发现病人1人并登记建卡。

(四)加强业务培训

为切实提高精防医生的业务水平,我站精防医生准时参加各级专业机构组织的精防医疗技术知识培训班和表卡管理培训及例会。取得了《广州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医师》培训班结业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尽管20XX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肯,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精防医生兼职过多,访视工作未能完全落实;二是医疗机构与街道、居委会精防干部沟通欠缺。使精防工作不落实,

不积极、主动去发现可疑病人,对辖区内病人情况也不甚了解,担心医生上门访视会

得罪病人,出现推搪、敷衍现象,令医生工作难以开展;三是没有培训指导好居委精防专干如何及时发现、排查病人,如何填写好各种精防表卡;四是没有指导好病人家属自身的监护责任,使精防社区工作责任不明确。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站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积极认真加以解决。明年工作努力的方向是要求做到“四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认真落实管理职能,切实加强部门、单位之间尤其是街道、居委、精防医生三方的沟通、协调、配合与合作,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密切联系,综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做到“三到位”,即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依托社区,强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让心理卫生知识深入千家万户,把知识交给群众,让精神病人及其家属自觉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

(四)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强化规范化管理,扎实工作,切实提高精防工作的检出率、监护率、显好率、社会参与率,降低肇事率,提高康复的数量和质量,按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高质量全面完成好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力争20XX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全面跃上新台阶。

篇二:精神病防治工作职责制度

市(县、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市府副市长)副组长:(市府办副主任)

(市残联理事长)成员:(市卫生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民政局副局长)

(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残联)(市残联) 基本情况

一、行政区划:镇二、面积:平方公里三、人口:总人口人 精神病患者数人,检出率 % 四、康复站共个 五、负责人: 联系电话六、精防医生:人 康复室

精防康复工作制度

一、认真贯彻上级精防康复工作规划和方案,负责本地区的精防康

复工作,保障精防康复工作各项任务和指标的顺利完成。二、落实上级精防康复工作任务和指标,使本地区精防康复工作。

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三、及时建立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督促病人按时正确服药,开展心

理治疗、家庭病床、社区康复等工作,防止精神病人复发,促进康复,减少精神残疾。

四、对辖区内精神病人进行动态监测,提高精神病人管理率,定期

随访,落实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措施,规范填写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表、卡。

五、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定期参加上级精防康复机构组织的业务

培训,能胜任本职工作。

六、利用现有宣传资源,长期开展精防康复知识、宣传、及普及工

作。

七、定期上报各种统计数据,推广新的先进精防康复工作模式。 康复室

精防康复工作职责

一、成员要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护,努力为其创造一个良好

家庭内部生活环境,这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修养非常重要。二、精神病人的邻居单位同志,要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愉快、

安静、整洁、安全的周边环境,对患者修养十分有利。

三、病人法定监护人,负责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正确服药,保证病

人不藏药、不多服药、不吃错药,定期带领患者到精神科门诊检查复诊。

四、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人员,要对精神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心

理康复指导,对患者要有深厚的感情,态度诚恳,给予无微不致的关怀。一定要取得病人的信任,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五、专、兼职精防医生,要定期作好随访,并记录病情变化,根据

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注意观察是否有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病情加重,应立即转往专科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六、治安民警定期到精神病人家里走访,为病人邻居单位创造一个

安全、温馨的生活工作环境。在病人兴奋躁动,自伤和

危害他人及社会时,治安民警负责制止其危害行为,并协助家属将病人送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七、其它志愿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利索能及的解决病人的一些实

际问题,鼓励其参加公益性活动,各尽其责,共同完成病人的监护工作。

康复室

康复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为每个病人建立病历卡,定期做好病情康复记录;督促病人按

时,按量服药。

二、定期对病人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对站内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心

卫生教育。

三、组织病情稳定的心理疾病患者入站活动。

四、全面负责康复站工作,对康复站人,财,物进行管理。五、协助监护人员把康复人员管理好。

六、如发现康复人员病情有变化,协助家属把病人安全送回家。七、对心理疾病患者、家属进行有关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与家属

配合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室

篇三:精防工作细则20XX新 精防工作细则 管理工作

一、建立本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管理体系与部门协调机制,健全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定期召开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

1、提供辖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 2、各种登记及管理制度健全:《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随访制度等齐全。

3、各辖区每半年召开本辖区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一次,要求有会议记录、签到表和影像资料。

4、联席会召开后三天内上报会议信息,要求附影像资料。 二、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重点工作有单项安排及工作小结,日常工作有记录。

1、每年1月10日前上交上年度工作总结和当年工作计划。 2、年初制定年度宣传、培训计划,按进度落实计划情况,年终有总结。

3、临时布置的重点工作有安排,并按要求落实。 4、设立日常专项工作记录本,随时记录精神卫生工作。 三、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相关文件、档案管理有序。

对辖区精神病人的资料及社区管理资料实行档案管理、分类摆放有序。

业务工作

一、掌握本辖区(近一年)的人口资料。掌握在档患者的基本情况、动态,对辖区精神病人管理做到“四清楚”

(一)掌握人口资料

1、提供本辖区(近一年)的人口资料:包括居村委会的数目、名称,本地区户籍人口数、1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数、人户分离情况,外地来京常住人口数等,有资料可查。

2、如何收集及整理资料: (1)收集近一年本辖区的人口资料 (2)有人口资料的登记本或列表统计 (3)特别需要注明1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 (4)0-14岁也需要注明人口数

(5)以上资料需要到当地的街道、乡镇、居村委会或当地的派出所收集。

3、平台基本信息维护

(1)平台“基本信息”每年1月底之前维护

(2)“工作人员信息、居委会与派出所”有变动随时维护 (3)“人员培训情况”随时录入,包括本辖区内精防 相关人员的各种培训。 (二)掌握病人情况

1、提供本辖区各年度精神病人数,准确掌握本辖区(近一年) 各类精神病人数,重点病人数,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本,有相应的各类精神病人分类表,重点病人有文字说明。(重点病人指既往有肇事肇祸史或目前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

2、掌握本辖区目前在档重性精神病人数,本年度新发现、新发病、迁入、迁出、死亡、走失、住院、人户分离、失访病人数,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动态登记本,对死亡、走失、迁出、迁入、人户分离、失访等情况在电子档案及登记本上均有记录或说明。转出档案有详细地址。

3、在档病人能管理数、在档病人不能管理数(包括走失、死亡、

住院、不需访视、拒访和其他),不能管理有原因可查,有记录,有相关人员签字(至少2人以上)。

4、在档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情况:

(1)掌握本辖区接受治疗病人数,包括坚持服药治疗病人数和间断治疗数。

(2)掌握本辖区未治疗病人数,包括拒治、经济状况不允许、药物不良反应,其它等,分类说明。

(3)未掌握治疗情况病人数。

(4)享受免费服药病人数、享受各种医疗保险人数、持有残疾证人数等。

5、对病人做到四清楚:底数清、去向清、精神状态清、治疗情况清。

二、按时审核《重性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按要求完成《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个人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一)2周内审核《重性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新发病人和新迁入病人2周内建档管理。注:收到报告卡后必须先随访核实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后再审核建档。

(二)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建档注意事项

1、建档病人必须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1)痴呆

(2)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3)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4)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5)精神分裂症 (6)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7)分裂情感性障碍

(8)躁狂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冲动行为) (9)双相情感障碍

(10)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和自杀行为)

(11)复发性抑郁障碍(伴有持续和严重社会功能损害)(12)

精神发育迟滞(中度及以上)

(13)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2、建档对象是指具有本辖区内户籍或者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3、个人健康档案和管理档案应书写一次纸质档案,予以保留存档。档案登记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字迹清楚。

4、建档的病人资料,应及时录入到精神卫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中,并注意复核、补充及修改相关信息,每次随访后应及时录入随访资料,要求信息准确、项目完整。

(三)拒绝建档患者有原因可查,有病人家属或居村委会或相关人员签字。

三、对在档病人进行分类干预、色块管理,按要求进行随访,每次访视做好危险性评估,做好随访记录,按时录入平台,家庭随访见面率达90%以上。

(一)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

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