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2021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卷

来源:华拓网
广东省2021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妈,你不去,我会害怕的。”彤彤说,“你在台下看着我,我就有底气了。”

B .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山茶、墨竹……等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了。 C . 今天大扫除,谁擦黑板,谁扫地,都由卫生委员决定。

D .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 2. (2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B . “我读了以后才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一个动词,宾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 “他担任初三班主任、科任以后瘦了八九斤,为啥?亚历山大呀!”“亚历山大”巧用谐音,突出了工作压力之大。

D . “他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充满信心。”这是一个病句。 3. (2分)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典咏流传》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用新的形式来传播传诵经典造成的。 B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C . 近年来,喜欢阅读电子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电子书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D . 经过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河南南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20·天水)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三、 其他 (共2题;共17分)

6. (12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 1 页 共 9 页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④,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1) 选文紧扣“________”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2) 在选文中找出至少三种修辞手法,并各举一例。 ①________例句:________。 ②________例句:________。 ③________例句:________。

7. (5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其中,《无常》这篇文章深受民众的喜爱,请简述“无常”的形象。

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

8. (9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见贤思齐焉,________ 。 (《论语》) ②________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③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水何澹澹,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⑤潮平两岸阔,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________ ,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⑨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________

第 2 页 共 9 页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9. (19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①了几步,②着眼看了看③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④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a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b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嗦

(2) 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文段①②③④的空缺处: ①________A.挪 B.移 C.走 D.迈 ②________A.张 B.瞪 C.眨 D.睐 ③________A.靠 B.挤 C.站 D.拥 ④________A.飞 B.奔 C.走 D.跑 (3) 阅读下边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4) 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5) 父亲和母亲面对的共同现实是________,共有的心理是________。其性格的共同点是________。 10. (15分) (2017九上·福安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第 3 页 共 9 页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1) 第①段中划线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

(3)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11. (2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解释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明察秋毫 察:(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 ( ) ③项为之强 强:( )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 ) (2) 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 A . 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 4 页 共 9 页

B . 何不试之以足 C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 . 观之正浓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 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 (5)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 (7分) (2017九上·嘉祥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②纹。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宋“江西诗派”诗人。②澹澹:细细。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你模仿示例在横线上填2个四字短语。 首联描绘了一幅春雨丝丝,________,微风细细,________的早春图画。 (2) 你从二三四联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志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3. (10分)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 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 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第 5 页 共 9 页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九下·东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间是魔术师,常跟我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由一个个婴孩变为蓬勃的少年。曾经的喜怒哀乐在记忆中都会变得美丽起来。我们从这些回忆之中感受到时光易逝、人情的美好、往事的难忘……让我们在品味时光中重拾前行的信心与力量,朝着远方奔跑。

要求:①以“那些 的时光”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

5-1、

三、 其他 (共2题;共17分)

6-1、6-2

7-1、

四、 默写 (共1题;共9分)

8-1、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第 7 页 共 9 页

9-1、

9-2、9-3、9-4

9-5、10-1

10-2

10-3、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

11-1、11-2、

11-3、11-4、11-5、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2-1、

第 8 页 共 9 页

12-2、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13-1

13-2

九、 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