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慧的碰撞 个性的张扬——浅谈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智慧的碰撞 个性的张扬——浅谈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来源:华拓网
综合・耘论视窗 智慧的碰撞 个性的张扬 ——浅谈集体备课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226600) 陶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 为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新亮点”,然而有些 学校或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异议。其主要焦点集中在: 正方认为集体备课能帮助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它集中了 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教师“共同富裕”打开了方便之 门;反方认为集体备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 的发挥,遏制了百花齐放,同时也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 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些异议并不无道理,我 们要理性地审视,开辟一条两全其美之路,让集体备课 这一“亮点”渐趋完美,进而实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 平。 一、个体钻研是集体智慧产生的前提 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 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集 体研讨前,每个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教案, 确保集体备课资源丰富,气氛活跃,为集体智慧的产生 奠定基础。个人教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吃透 全部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脉络,按新课程标准制定教 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 规律,教师要提出合理而有探究性的问题,抓住要点,攻 克重点和突破难点;切合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最贴近学 情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炼和推敲课堂板书、研究课堂 检测和课后作业;补充教材未有但学生又必须掌握或了 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计划和安排好课 后探究活动,让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 教师有了以上精心准备的教学个案,有了充分的思 考和酝酿,集体研讨时,就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提出 自己的观点、体会、困惑与疑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 最终实现蕴涵自己个人见解和风格的集体智慧。如果 教师授课前没有潜心研究教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 个人的独创见解,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对他人教 学资源和教学方案盲目拷贝,并原封不动地“粘贴”到教 学中去,那么教师就会完全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学 生,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容易 形成一种惰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即便每 次都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也是人到心未到,毫无收获,更 谈不上与他人的智慧碰撞擦出火花。 二、集体研讨是群体智慧的碰撞 有了融注个人思想和风格的个案,集体研讨就有了 活力,这种活力催人亢奋,唤起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求知 欲和表达欲,是激发教师的智慧碰撞必不可少的因素。 必须一提的是,集体备课不是教师轮流备课,不是分摊 备课,不是个人“独唱”,不是统一教案,不是“教案之 和”,也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应该是求同存异的集体 思维指向,是备课组全体同仁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 个性张扬的有力保证,是教学生命的根基。集体备课是 在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协作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 教师都享有话语权,都是主人翁,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其 中。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各自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内涵, 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集体备课不是名师、专家 或领导的“一言堂”,而是教师群体思想的大交汇,是集 体智慧的大碰撞。教师只有畅所欲言,敢于评头论足, 才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提升,才能领略和享受集 体研讨中的乐趣和研讨中的成就,从内心深处欣赏他人 教学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集体备课搞“一言堂”,参与者只听不说,或相 互奉承,对着平庸唱赞歌,不碰撞,碰撞后没有火花,在 思想上就不会得到真正的交锋,这样的集体备课就不是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歪曲。所 以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理想的集体备课,获取最大收益, 每个教师不但要会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采纳别人 合理的建议,而且还要敢于坚持有自己个性的正确观 点,敢于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甚至批判,敢于挑 战专家权威,打破个人崇拜。集体备课可以定时间、定 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形 式,我们可以利用课问休息、茶余饭后或批改作业时进 行交流:切磋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技艺、排解教学疑点、 分享瞬间灵感、探寻纠错技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 样的形散神聚式交流方式,有利于互相启迪,相互借鉴, 既可以博采众长,开阔眼界,吸取集体智慧,又可以各抒 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启迪和探讨中,取得1+1>2的 效果。只有思维碰撞思维的质疑、灵感叠加灵感的觉 悟、智慧点燃智慧的探究、情感渲染情感的交流的集体 1ll E-mail:zxjxckwz@163・cornl 综合・耘论视窗 备课,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是信息化 的时代,集体备课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 与其中,因为学生也拥有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资 源,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他们思维活跃、点 子多。一旦让他们参与进来,集体智慧碰撞的火花一定 会更加耀眼夺目。 三、二次备课是个性的张扬 不同的彩笔勾画出情境创设、内容过度、板书设计、学法 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自己认为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 知识,丰富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对关键点或难点进行 旁注或脚注,切合实际修改或删除原教案中不符合本班 学情的教学内容以及过繁的教学环节。根据需要也可 适当调整共案中环节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实施后,记 下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惑和成败等,这样的教案 才算得上是相对完善的教案。当然备课是一门科学,又 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教师将 二次备课一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教学 机智,自己的教学个性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教后反思是集体智慧的完善 在集体交流研讨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共 案,这个共案还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中去,这是因为不同 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道德水 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一位教 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学识水平、经验积累、教 学能力、教学风格不同,他们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 学内容理解的深浅度有差异,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实践前,执教者还需 要对集体研讨的共案加以推敲、完善和再创造;形成符 合本班学情的融注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案,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本人对教学要 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进行再消化吸收、再 整理提炼和再完善提升的过程,是团队每位成员必不可 少的经历。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内化整 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拿别 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便你课前已通读得很熟,但总觉得 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制着你,阻碍着你,使你不得不 去翻阅教案,偷瞄教案,导致你所讲的课连贯性差,你的 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不到畅爽的表达,你不会激情飞扬, 教后反思是集体备课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重要环 节。它是二次备课的补充、延伸和升华,是集体智慧的 完善。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集体备课永远是遗憾的,是 残缺不完整的,教师教学水平永远难以提高。波思指 出,教师的成长一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总 结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才能少 走弯路,多出成果,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广。教学反思要“短、平、快”,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 则短,没有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其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 的:反思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自己的喜悦和忧愁、课堂的 活跃和沉闷、学生的领悟和困惑;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正 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反思教 学设计、整个教学框架以及课堂板书是否紧扣主题;反 思课堂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问题解决 的办法和反馈矫正的措施是否得当;反思学法指导的策 略、难点的突破、问题的反馈、作业的设置、习题的分析 是否合理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全 学生不会与你产生共鸣,效果自然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 境界。只有先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品味集体备课定夺的 教案,再完善成有自己风格的教案,那样课堂教学才能 前后贯通,激情四溢,一气呵成,教师甚至可以抛开教 案。教学充满着激情和鲜明的个性行为,百人有百性, 个性不能替代,也不能复制,一个教师就是一本充满人 格魅力的教科书。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 区别,只有通过二次备课,反复打磨,在集体的智慧里揉 进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本班学 情,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整堂课充满生机与活 力,才能更好地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升华集体的智慧, 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如果把集体备课的方案作为终极教案,原封不动地 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启迪教师的教学智 慧,捕捉创新灵感,积淀经验素养,可以提升教师课堂教 学的底气和大气、灵气和勇气,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经验 日趋丰富、思维日趋发散、能力日趋提高、教研日趋深 入,从而彰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因此,集体备课一 定不可缺少教后反思这一环节。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 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感悟”, 在集体备课时全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讨论、提炼加工、 整理合成。那种认为集体备课一次完成,教完后就万事 大吉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每次集体备课都把教 学反思积累下来,它将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搬进自己的教室,就会在不同的班级出现“克隆”:一样 的过度,一样的腔;一样的设计,一样的框;叙述过程,全 部都一个样。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一份整洁干净的 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 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更完美的教案。”这句话告 诉我们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经过深入的推敲,反复斟酌 资料,是值得永远保存的集体财富。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既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又蕴涵 了个人的精华,我们必须理性地审视它,抓住其内核,领 会其含义,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坚定不移地去追寻其 真谛。 (责任编辑黄晓) 形成的,原有的共案并非是放之各班而皆准。因此我们 定要在共案上圈圈画画打上自己的烙印:在重要内 一容、关键步骤、代表性强且易错的问题上画下着重号,用 l12 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3月 总第18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