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来源:华拓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每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迥(jiǒng) 怅然(chàng) 呱呱(gū) 消耗(hào) 尻尾(kāo) .....B.怂恿(sǒng) 嗔怪(chēn) 蜷伏(juán) 余晖(huī) 缀行(zhuì) .....C.烟囱(cōng) 禁锢(gù) 虐待(nǖè) 咒骂(zhòu) 卓劣(liè) .....D.嚎声(háo) 变诈(zhà) 苫蔽(shàn) 假寐(mèi) 叮嘱(zhǔ) .....2.名句名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农家盛情待客,民风淳朴,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4)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人们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鸟》一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C.《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朴实大气,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D.《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

B. 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C. 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D. 科学家的有些行为在大众看来怪诞不经,无法理解.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营,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

C. 网络直播作为新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融合性、跨区域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因此需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管理.

D.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6.学校开展“名著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4分)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洞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1)《西游记》中很多回的标题暗含人物信息,请写出以上目录中带点人物的真实名字.(2分)

魔:________________ 故友:________________

(2)取经过程中,观音菩萨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很多难关,请结合以上目录,按顺序概括出跟观音有关的情节.(2分)

观音收伏孙悟空→___________→观音收伏熊罴怪→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羊的进化 周海亮

羊们总是受狼们的欺负凌辱,直至羊命不保,羊们认为这是个关系到种群的大问题.它们必须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才能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

羊们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问题的根源在于羊跑得不快.假如羊能够跑得过狼,狼就拿它们没有了办法.

羊们开始练习奔跑的速度.从早到晚,每一只羊都玩命地奔跑.渐渐的,它们的四条腿变得修长,肌肉变得强健.它们将奔跑的速度变成了基因,遗传给了一代又一代.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跑得过狼.

可是它们发现,这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在欺负着羊,当羊遇见狼,仍然会性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所以还怕狼,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的警觉性并不高.假如它们能够时刻保持警觉,狼肯定奈何不了它们.

羊们开始了警觉性练习.从早到晚,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每一只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它们将这种警觉变成为常态,又变成为基因,一代又一代地遗传.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练就了兔子的本领.

可是它们发现,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抓到它们,让它们受尽侮辱,直至性命不保. 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导致它们仍然怕狼的原因是因为皮毛.羊是白色的,狼是灰色的,而它们共处的这个草原也是灰色的.灰色可以隐藏,白色却总是会明显地突兀出来.因此,就算它们再警觉,跑得再快,也尽在狼的掌握之中.羊们开始了改变皮毛颜色的进化.这是一个漫长并且艰难过程,每一只羊在每一天里都要在心里重复无数次:我的皮毛是灰色的,我的皮毛是灰色的……功夫不负有心羊,又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变成与狼一样的颜色.

可是它们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将它们找到,让它们受气,受伤,直至羊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前,它们的进化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它们只需进化出狼那样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就可以了.有了狼的嘴巴和牙齿,它们为什么还要怕狼呢?遇上狼,与之搏斗一番,便可以了.

于是羊们开始了嘴巴和牙齿的进化.不仅如此,它们还顺便进化出狼的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可是它们无奈并且悲哀地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当遇上狼,它们还是会魂飞魄散,四下逃命.总会有跑得不快的羊成为狼的猎物,而当它不得不与狼搏斗时,羊们发现,在狼面前,哪怕是最强壮的羊,也不堪一击.

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决定:若想彻底不受狼的欺负,它们不仅要进化狼的速度、狼的警觉、狼的颜色、狼的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还必须进化出狼的凶残.只有进化出狼的凶残,才能够彻底不怕狼.

进化虽然无比漫长,但几万年过去,所有的羊都做到了.它们一改羊的温顺,变得比狼还要凶残.然后,它们将凶残的基因遗传给一代又一代,直至它们终于不再怕狼.并且,它们不仅不再怕狼,还开始喜欢狼,亲近狼.而遇到尚未进化的羊,它们就会狼性大发,先将它们抓住,然后欺负,最后将它们残忍地吃掉.

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 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 7.文章使用“羊们”“狼们”这样的称呼用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8.结合全文回答:为了“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而“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羊做了哪些努力?(4分)

9.“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羊们的心情如何?揣摩揣摩羊们的心理活动.(4分)

10.文章结尾说,“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狼径去(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 ..(3)相去数十步(______) (4)跑号如前状(______)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2分)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2分)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3分) 14.(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5分)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这首诗描绘了夏雨____、____的特点,表达出诗人_____的心情.(2分) 16.请赏析“坐看黑云衔猛雨”中“衔”字的妙处.(3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17.学习本单元后,班级准备开展关于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拟出了下面三个问题,请你帮忙完成.(10分)

(1)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几个来.(至少三个)(3分) (2)这些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2分)

(3)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5分)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②生态保护主义提倡要“与狼共舞”. 四、作文.(3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中,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不得抄袭本卷中出现的阅读文段.(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字母替代.(4)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每组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迥(jiǒng) 怅然(chàng) 呱呱(gū) 消耗(hào) 尻尾(kāo) .....B.怂恿(sǒng) 嗔怪(chēn) 蜷伏(juán) 余晖(huī) 缀行(zhuì) .....C.烟囱(cōng) 禁锢(gù) 虐待(nǖè) 咒骂(zhòu) 卓劣(liè) .....D.嚎声(háo) 变诈(zhà) 苫蔽(shàn) 假寐(mèi) 叮嘱(zhǔ) .....【答案】B 【解析】

考查拼音基础知识.B项中,蜷伏(juán)-(quán).故选B. 2.名句名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农家盛情待客,民风淳朴,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4)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难,人们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答案】(1)念天地之悠悠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畏、遮、腊、鸡豚”等字词容易写错.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鸟》一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C.《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朴实大气,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D.《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本题C项《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应是“生动活泼”.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

B. 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C. 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D. 科学家的有些行为在大众看来怪诞不经,无法理解. ....【答案】C 【解析】

成熟运用的考查.A项中,“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B项中,“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C项中,“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不合语境.D项中,“怪诞不经”,古怪荒唐,不合常理.诞 :荒唐.经:常理.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由于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营,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展示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

C. 网络直播作为新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融合性、跨区域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因此需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管理.

D.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答案】C 【解析】

A项中,主语残缺,应删去“由于”.B项中,语序不当,应将“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改为“许多优秀的经典诗词”.D项中,两面对一面,应在“提升”前加“能否”.故选C. 6.学校开展“名著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4分)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洞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1)《西游记》中很多回的标题暗含人物信息,请写出以上目录中带点人物的真实名字.(2分)

魔:________________ 故友:________________

(2)取经过程中,观音菩萨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很多难关,请结合以上目录,按顺序概括出跟观音有关的情节.(2分)

观音收伏孙悟空→___________→观音收伏熊罴怪→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猪八戒 唐僧

(2)观音收伏小白龙 观音救活人参果树 【解析】

(1)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高老庄高太公因为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后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而逃,这个妖怪指的就是猪八戒.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两个童子用人参果款待老朋友唐僧.唐僧见果子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根据原著内容,分析所给出的回目名称,即可得出问题的答案.“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洞意马收缰”写的是观音收伏小白龙的故事;“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写的是观音救活人参果树的故事.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羊的进化 周海亮

羊们总是受狼们的欺负凌辱,直至羊命不保,羊们认为这是个关系到种群的大问题.它们必须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才能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

羊们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问题的根源在于羊跑得不快.假如羊能够跑得过狼,狼就拿它们没有了办法.

羊们开始练习奔跑的速度.从早到晚,每一只羊都玩命地奔跑.渐渐的,它们的四条腿变得修长,肌肉变得强健.它们将奔跑的速度变成了基因,遗传给了一代又一代.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跑得过狼.

可是它们发现,这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在欺负着羊,当羊遇见狼,仍然会性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所以还怕狼,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的警觉性并不高.假如它们能够时刻保持警觉,狼肯定奈何不了它们.

羊们开始了警觉性练习.从早到晚,无论吃饭还是睡觉,每一只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它们将这种警觉变成为常态,又变成为基因,一代又一代地遗传.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练就了兔子的本领.

可是它们发现,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抓到它们,让它们受尽侮辱,直至性命不保. 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导致它们仍然怕狼的原因是因为皮毛.羊是白色的,狼是灰色的,而它们共处的这个草原也是灰色的.灰色可以隐藏,白色却总是会明显地突兀出来.因此,就算它们再警觉,跑得再快,也尽在狼的掌握之中.羊们开始了改变皮毛颜色的进化.这是一个漫长并且艰难过程,每一只羊在每一天里都要在心里重复无数次:我的皮毛是灰色的,我的皮毛是灰色的……功夫不负有心羊,又几万年过去,羊们终于变成与狼一样的颜色.

可是它们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狼仍然可以轻易地将它们找到,让它们受气,受伤,直至羊命不保. 羊们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得出结论:之前,它们的进化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它们只需进化出狼那样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就可以了.有了狼的嘴巴和牙齿,它们为什么还要怕狼呢?遇上狼,与之搏斗一番,便可以了.

于是羊们开始了嘴巴和牙齿的进化.不仅如此,它们还顺便进化出狼的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可是它们无奈并且悲哀地发现,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当遇上狼,它们还是会魂飞魄散,四下逃命.总会有跑得不快的羊成为狼的猎物,而当它不得不与狼搏斗时,羊们发现,在狼面前,哪怕是最强壮的羊,也不堪一击.

羊们不得不再一次凑到一起,大会小会的开了好几年.最后,羊们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决定:若想彻底不受狼的欺负,它们不仅要进化狼的速度、狼的警觉、狼的颜色、狼的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还必须进化出狼的凶残.只有进化出狼的凶残,才能够彻底不怕狼.

进化虽然无比漫长,但几万年过去,所有的羊都做到了.它们一改羊的温顺,变得比狼还要凶残.然后,它们将凶残的基因遗传给一代又一代,直至它们终于不再怕狼.并且,它们不仅不再怕狼,还开始喜欢狼,亲近狼.而遇到尚未进化的羊,它们就会狼性大发,先将它们抓住,然后欺负,最后将它们残忍地吃掉.

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 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 7.文章使用“羊们”“狼们”这样的称呼用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8.结合全文回答:为了“逃脱被狼欺负和吃掉的命运”而“进化成一种更高级的羊”,羊做了哪些努力?(4分)

9.“直到这时,羊们才无奈地发现,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羊们的心情如何?揣摩揣摩羊们的心理活动.(4分)

10.文章结尾说,“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凶残也都是这样进化出来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答案】

7.表明“人物形象”;拟人化,揭示主题;“们”表明群体,非少数,深化主题;增强读者的亲切感. 8.①练习奔跑,终于跑得过狼;②练习警觉性,最终警觉性很高;③进化皮毛颜色,终于与狼一样;④嘴巴、牙齿等器官功能进化成功;⑤进化成狼的凶残.

9.例:我们千辛万苦进化,就是不被狼吃掉,没想到终有一天,我们变成了曾经我们害怕和讨厌的样子,不再是温顺的羊,而是凶残的狼!这是多么可怕而又现实的事情,可也是我们不愿意成为的样子!【心理活动为沮丧,失望(或近似),写出羊们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10.我同意这种说法.从小说的内容看得出,羊若想彻底不受狼的欺负,不仅要进化狼的速度、狼的警觉、狼的颜色、狼的宽阔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还必须进化出狼的凶残,才能够彻底不怕狼.从小说的主题看,也是在警示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必然以及无奈:它们不是进化成了更高级的羊,而是进化成了最标准的狼.联系当下社会发展,虽然不愿意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当善良不被呵护,善良终会“进化”为凶残. 【解析】

7.此题考查学生对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文章使用“羊们”“狼们”这样的称呼是把动物人格化,读起来更加亲切.

8.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看到题目首

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此题抓住每次羊们开会的内容即可,注意分条进行概括.

点睛: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 9.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此题应该围绕“沮丧”进行表述,注意语言流畅自然.

10.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从羊的成长过程来看,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物竞天择”也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即使我们不愿意接受,但这毕竟是现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狼径去(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 ..(3)相去数十步(______) (4)跑号如前状(______)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2分)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2分)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3分) 14.(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答案】

11. (1)径直 (2)狡猾 (3)距离 (4)原先的 12.(1)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2)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13.【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14.(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前”,此文是“原先的”,一词多义词,“去”这里是“距离”.

1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弛:放松,这里指卸下.既而:过了一会儿.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僵硬.”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3.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甲文,根据“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狼的狡诈.“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乙文,根据“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可知大狼身上体现的母爱.

14.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甲文的狼是凶狠、贪婪、狡诈的,因此主张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对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要除恶务尽,屠户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以小狼为质,使得大狼气绝而亡,是一种残忍的手端,不可取. 【参考译文】

甲文

一个屠户在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一块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上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困迫,为难,恐怕前后遭受到它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将柴草堆放在那儿,覆盖得像小山一样.于是屠户奔过去,躲避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朝着屠户直瞪眼.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接着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后面攻击屠户.身体已经钻进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了它.才明白前面那只狼为何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5分)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这首诗描绘了夏雨____、____的特点,表达出诗人_____的心情.(2分) 16.请赏析“坐看黑云衔猛雨”中“衔”字的妙处.(3分) 【答案】

15. 迅猛; 多变; 欣喜惊讶.

16.示例:“衔”的意思是“嘴里含着”,诗人坐着看那乌云仿佛嘴含一场大雨,把黑云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密雨生(乌云携带猛雨)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惊愕(欣喜)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要通读诗歌,疏通诗句意思,抓住关键词来分析下雨的特点,并结合景物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猛”和“喷洒”生动地表现了下雨迅猛的特点,“忽惊”和“却是”描绘了诗人看雨的变化是的感受,表现了夏雨的多变;“忽惊”还表达了诗人对夏雨变化之快的惊讶,“独晴”和“却是”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16.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一“衔”,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象在撒泼、顽皮 ),形象生动,而且写出 了雨从云生的景象. 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0分)

17.学习本单元后,班级准备开展关于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拟出了下面三个问题,请你帮忙完成.(10分)

(1)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几个来.(至少三个)(3分) (2)这些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2分)

(3)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5分)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②生态保护主义提倡要“与狼共舞”. 【答案】

(1)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 (2)关于狼的成语贬义居多.

(3)①灰太狼爱老婆绝对胜过爱自己,他有责任心,非常热爱劳动,聪明能干,有毅力. ②狼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应该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解析】

(1)关于狼的成语有很多,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写出带有“狼”字的成语即可.如,杯盘狼籍、狼吞虎咽、如狼似虎、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豺狼之吻等等,写出三个即可.

(2)关于狼的成语很多,仔细观察这些词语大多都是写狼的凶恶,狡猾的,以贬义词居多.

(3)第一句,从动画片“灰太狼”勤劳能干具有奉献精神的温柔可爱的形象上理解,第二句要正确理解“与狼共舞”的“共舞”的含义,注意狼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即不可调和的事情要极力调和在一起,共同生存. 四、作文.(3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中,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不得抄袭本卷中出现的阅读文段.(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字母替代.(4)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答案】 例文:

这就是我的承诺

“爸爸,你放心.在城里,我会好好过,我会永远像你一样朴实,带着麦穗的质朴清香.我会好好的!”我许下诺言.

——题记

再次回到家,这里依旧熟悉.青润敦厚的庄稼地像灵巧少妇手中的织毯,网罗淡远的青山,岑寂的树林和疏落的村庄.

我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城里回到家乡——一个种满庄稼的小乡村.一路上,父亲沉默不语.青石板上是父亲草鞋留下的脚印,很清晰,沾着麦穗的香气.我没有变,如常.

熟悉的亲人、邻居看见我,憨厚地向我问好.是的,我一切都还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与繁华.这里,清清澈澈、质朴无华.

放下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继续去田间劳作,一切如旧.院子里的雏鸡扑腾着翅膀,羽毛中带着淡黄色;猪圈里猪崽依旧酣畅拱食,发出吱吱的声音;后院的豆荚长出来了,发出淡淡的清香,在这种氛围中,我的心变得更加透明.

父亲披着一帘雨色从田间回家,因为我的归来,他张罗了一桌好饭好菜,请来家里的亲戚.我和母亲在厨房里,母亲拉动风箱,火苗渐渐升腾.我借着微弱的光,贴上一层带花的窗户纸,这是小乡的习俗,每当有子女回家,总以此祝福.我和从前一样,帮母亲做饭.

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三分地、四口人和五两酒的生活.我依旧用小乡粗俗的口音,与亲戚交谈.我不曾讲起城市的灯红酒绿的繁华,只是聊着今年的庄稼长得怎样的话题,这还是我的生活,泛着小米汤的本色.我还是一个庄稼人的孩子,朴实无华.

这一切,我已然习惯.

我没有变,依旧是骨子里带着麦穗香的小孩;我没有变,依旧是穿着干净,甚至有点土气的小孩;我没有变,依然是进城前那个老实庄稼人的小孩.

我许下的承诺,没有改变.我用实际行动,告诉父亲,我是他的麦穗,我是他的希望.

我用几年的时间,一直坚守这个诺言,尽管有点累,但我会一直坚持.质朴是我的根,小乡村是我的家,我记得.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题目中“这”可以是“我”做的一件事,一个行动,一句话,或一种态度等.“就是”起到强调作用,表达了“我”思想的坚定,“我”的内心认可度高.“我”是行文中的核心人物,意在指向要写“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言自己的心声.“承诺”是文章主旨,全文要围绕“我”来写“承诺”.

选材构思.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承诺是一种责任的表达,是对他人、对自己庄严的应答.其指向丰富,生活体验色彩明显,可选素材较多.关键词是“我”和“承诺”.其中“我”确定了写作视角,以“我”的视角行文.对象可以是人,如对朋友、父母、老师等;也可以是其他,如对阅读的承诺、对规则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等.对规则的承诺,是一种对法规的遵守;对阅读的承诺,是一种对经典的传承;对人生的承诺,是一种对意志的磨砺;对社会的承诺,是一种无私的大爱……“承诺”不仅是一种诚信,更是一份责任、一种素养.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承诺守信的经历.

写作指津.一、精准审题,多维角度.把题中的“我”当作哪一个角色,“我”的“这个承诺”从何而来,缘何而起,皆大有文章可做.根据所给写作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是从人与规范、制度的角度;“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是从人自身发展素养的角度;“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是从人的价值追求的角度;“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是从人与生活的角度.每个分句

都是文章的立意点.“对规则的承诺”“对阅读的承诺”“对人生的承诺”“对社会的承诺”,分别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成长经历和品德修养方面提供了选材的范围,任选一个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写作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