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来源:华拓网


浅析高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运动的动机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就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并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不同需要。根据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目标设置,优化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改革体育教材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实践,这样不仅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延伸性学习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要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无条件的学生可以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例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可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标。

2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胆地创新,改变以往僵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实际上,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或手里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沙滩上、山沟里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挖掘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世界奥秘的本领,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谬、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儿童越来越少地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漠。教师应重视学生延伸性学习的原因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很多,这些流行的运动项目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3理论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目标设置

运动参与领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可结合运动实践课进行教学,也可以安排少数课时(如下雨天或课余时间采用专题讲座等)进行理论课讲授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体育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但最终是要把这些理论上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把动体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的科学锻炼能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得到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并让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由于伤病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目标设置是在一定时期(阶段)内,通过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的行为,通过对其进行目标设置可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指导其行为。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确立当天或一个阶段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当这种目标转化为练习者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练习,从而提高自我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抵,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并针对此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最有效,对学生的行为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也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其行为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教师也应该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高中体育是形成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期。在高中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去迎接人生不同时期的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