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交流展览 提升陈列内涵
来源:华拓网
山西青年 理论研究 推进交流展览063000 提升陈列内涵 唐山博物馆 尹健梅 交流展览是一个新兴系统工程,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也 是博物馆事业的一个跨越。以交流展的方式展出的展品有特色,投 入资金少,收到的社会效益大,容易形成规模和气势,又可为各博 物馆的管理、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提供交流的渠道,必将是博物 馆今后陈展工作的一个亮点,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支柱项目。 唐山博物馆新馆落成一年有余,以馆藏皮影艺术展品为依 托。通过展演的形式。迈出了交流展可喜性的一步。唐山皮影艺 术作为一项有代表性的地方民俗艺术被誉为“冀东文艺三支花之 ”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影戏中的一 个重要分支。它以其精美的造型、细致的雕刻、独特的唱腔而闻 名于世。唐山博物馆馆藏皮影大部分为清末民国时期的珍品,推 出《冀东三支花》基本陈列后,作为其中之一的《皮影艺术展》备 受亲睐。继而以此为契机,对展览进一步策划和加工,用led冷光 源可移动灯箱的形式活化了固定陈列,把一件件精工细刻的皮影艺 术珍品和一幕幕美轮美奂的皮影剧情展示带出了唐山、带到了各地 市的博物馆。展览的同时,辅以皮影影班助演,气氛异常火爆。本 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我们也把其它地域有特色的展览请 进本馆,给地方民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一年以来。交流不 断、受益匪浅。为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下面就交流展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梳理如下,便于同道之间 切磋和指正: 广开渠道。搭建信息平台 为了将展览推介出去,可首先通过网络宣传,发布展览信息, 寻求合作意向。信息网络交流平台是实现展览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便 捷渠道。通过信息网络交流平台还可以交流展览经验、开展学术讨 论。起到一网多用的效果。其次,是建立馆际之间的定期交流,相 互间及时通报展览信息。可指定专人对国内、国外博物馆的展览信 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形成模式。在工作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馆际间交流展览能否在异地引起轰动,发挥更 大的社会效益,内容的选择确定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时候 我们了解某个馆的展览内容,也期望引进此展览。但是由于各博物 馆问信息量不足,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错过了引进优秀展览 的机会,甚至展览的档期衔接不上,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因此,一 定要重视展览信息的收集工作,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保存。另外, 《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周刊长年开设“展览交流平台”栏目,也不 失为馆际间进行展览交流的良好渠道。 =、注I组织策划和宣传造势 双方办展,不仅仅是单纯的提供相应展品,而是根据对方展览 需要做好前期策划,包括展览形式的设计、展览规模的界定以及协 助对方做好展出前后的宣传与造势等。在接展之前,双方策划人员 达成共识,确立展览的三个要点:一是展品的亮点,就是要拿出好 的藏品进行展示;二是展示的热点,即设立一些互动项目,调动观 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三是活动的焦点,即增加一些演出项目,有展 有演,烘托气氛。从准备布展直至展览结束,当地电台、电视台、 报纸等媒体跟踪报道,加大宣传力度,会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取得 超乎想象的社会效益。 三、确保文物安全 展品是构成交流展览的基本要素。一般情况下。交流展览的展 品大多是馆藏文物,有些是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在交流展览过程 中,文物的保护和防盗工作尤为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展览本身 一的社会意义,因此,万不可掉以轻心,稍有不慎,会给国家造成不 可挽回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交流展览必须是在确保安全的条 件下进行。文物安全的判断,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标 准,均是各交流展览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加以判断。 文物运输是交流展览过程中文物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最为薄 弱的环节。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送展的文物要采用坚固、防潮、 防震的包装物进行包装。包装的过程应由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操作。 包装完成后,要用封条封住,未到目的地不可开启。为了保证运输 。过程中的文物安全,封条上不得标有博物馆(包括加盖公章)字样 或与文物有关的重要提示信息,但要注明张贴日期。 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布展工作最好在展品所有权单位的专业技 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如不具备条件,也应由借展方的专业技术人 员根据展览协议进行现场布展。布展过程中,如果出现展品摆放不 下的情况,一定要由双方经手人、借展方领导签字后,方可将该展 品放入借展方的文物库房妥善保存。展览结束后,根据《展品点交 手续》上的记录认真验收展品回库,对有争议的展品,认真做好记 录并写好情况说明,由双方经手人签字存档,整个交流展览结束。 四、设置交流晨览工作综合机构 交流展览是博物馆未来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交流展览工作开 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从长远的发展眼 光来看。博物馆有必要设立相对独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备、职责 清晰的综合交流展览机构,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责任落实。 目前,各馆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博物馆把展览输出和引进分别由 陈列部(展陈部)和保管部两个部门负责,可以相互配合完成展览 的一系列工作。这种分工可行但还欠完备。根据近年来交流展的经 验。笔者认为依博物馆规模的大小,可以设置交流展览工作综合机 构,一般以5到7人组成为宜,岗位设置是主任1人、外联2人、设 计1人、保管1~2人、信息、资料和文秘1人。在交流展览工作发 展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出外联、陈列、办公(信息、资 料和文秘)三个科室分别承担上述工作的综合部门,使工作进一步 细化,职责更加清晰、管理更加科学、工作内容更加规范。 近几年,依托地缘优势、馆藏优势开展馆际交流,外出巡展并 引进外展,以新颖独特的展示内容服务公众,构建一个内涵丰富、 可持续发展的陈列展览体系,是博物馆强化工作职能,提升知名度 的有效手段。既丰富了博物馆展陈,又满足了广大观众多元化的文 化需求。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 所说,把博物馆陈列展览内涵的提升作为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 同时,应拓展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发挥博物馆文明对话平台作 用,推进文物展览交流……。由此可见,交流展览是博物馆未来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事业的领域,不仅在博物馆馆舍之内和 人工制品之间,已经拓展到广大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高度。我 们的博物馆群体正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努力实现多样化的社会角 色,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1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