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因素

来源:华拓网
科 改{革l与I探{讨 浅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因素 韩晋华 (中国神华神朔铁路分公司,陕西榆林719316) 摘要:重点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人力资本因素。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因素 势之中。于是,教育文化差异从—代人沿袭到下一 人力资源显然既有量的方面又有质的方面, 代人。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种质量投资,是提高国 13城市对农民进城子女存在“就学歧视”。这 民的素质和劳动力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的重要 在当今中国,城市劳动力由于长期受到政策 保护,不仅收入高并且享有许多特权;而农村劳动 力则长期处在低收人、无保护的状态中。9d,3J资 本因素考量农村劳动力低于城市劳动力主要包括 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影响,城 作用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以及进入 以下兀I爪原因: 市公办中小学不接受户口在外地的农民子女上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这在中国城乡分割的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学。流动儿童即使能匕公立学校,也要比当地城市 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对提高农村人均收^显得尤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教育投人体 学生额外多交费用,如有的要交学校2000-5000 为重要。 制,在教育投入匕城乡存在极大的差别。 元的赞助费,另外每人每学期还要交6OO元左右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 1.1国家基础孝晴投人,霹蝶是偏向坜 市。农 的借读费。普通民工属于低收入阶层,交不起这些 转变、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崛起,社会 村拥有80%的人口,却只占全国义务教育经费的 费用,他们的孩子就失去了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抑制 55%左右。城市义务教育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而 二是适应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需求,一些收费 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往外转移。由于农村劳动力 农村却主要由农民自己负担。然而许多基层政府 低、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民办简易学校应运 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低下,决定了他们即使进 的财政入不敷出,甚至出现数额可观的赤字,这必 而生,这是一件好事,但这类学校在一些地方得不 入城市,也很难进入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工种进行 然导致城乡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显著差别。以生 到承认、管理和服务。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 工作,而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种。大量的低层次劳 均教育经费为例,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教育 就发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但许多 动力也易造成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失衡。在主要拼 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 城市至今没有提出民办简易学校设立的条件,没 技能而不是拼体力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剩 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 有明确社会服务机构,致使民工子弟学校不能办 余劳动力一般处于劣势,转移的领域越来越窄,就 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在生均 理合法的办学手续,处于“三不管”的半地下状态, 业空问越来越小。 预算内公用经费上,城乡差距更大:2001年我国小 有的被强制关闭,使流动儿童重又失学。城镇规划 4城乡教育差距导致了现代文明成就在城 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95元,农村 对民办学校不予考虑,一些学校被迫多次搬迁,教 市与农村之间出现断层 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生均预算内 学安定缺乏最起码的条件。匕述种种对农民工子 种种现象表明,多数农村的文明程度还停留 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 女的就学歧视,既损害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在E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而城市文明已经开始与 是农村的3.24倍。 利,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为不少农民工子女, 世界接轨。—方面,农民成为与现代经济格格不^ 从师资质量来看,城市普通小学教师总数中 将来就是城市的市民,因就学歧视造就的文盲,绝 的族群。他们对于新鲜事物不愿接受,对于现代文 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为40.94 ̄/o,而 不是城市发展所希望的。 明成果也持排斥态度,社会上出现了“民工是城市 农村只有20-25%,城市比农村高出—倍以上,普通 2教育投资不足影响城乡居民的挣得能力 的农民”的说法,就是说即使让农民生活在城市 中学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则超出更多。除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将影响到城乡居民的挣 里,他们也依然保留着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 此以外,其他的一些软硬件因素,如图书馆藏书、 得能力从而收人的差异,如此反复形成—个恶性 惯。另一方面,农民对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自己的 体育设施等等,城乡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循环。微观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在—个竞争的市 利益受到了什么损害等问题也往往并不清楚,甚 12农民家庭收入水平,限制了农村家庭对教 场中,企业将根据边际原则支付各种要素报酬,劳 至中央出台了相关保护农民权益的文件,他们也 育进行的投资。近年来,受教育费用日益上涨,学 动力的劳动报酬等于其边际收益产品。尽管实际 不是十分理解,要么蛮干,要么默默承受。在保障 费占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有的 不严格相等,但至少反映了这种趋势。劳动生产率 自身权益方面,我国农民长期没有‘ti醣”。不是他 家庭往往倾尽一年的家庭收入也不够支付—个孩 越高意味着单位时间的产出越多,从而劳动的边 们不想要自己的权益,而是不懂权益是什么,不懂 子上大学的费用,就连中小学教育的费用也难以 际收益产品,即报酬越高。农民接受的低水平教育 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益。更谈不上让农民掌握先 承受。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相对缓慢与受教 已经成为影响f ]收入的重要因素。首先,无论是 进技术、运用先进理念来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 育费用的日益上涨必然威胁到农村孩子的受教育 在农业部门还是非农部门工作,无论在农村劳动 件,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等这些高级问题了。 机会。 还是城市打工,农民接受的教育都会影响他们的 因此说,教育不平等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 据一项专门针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状况进 生产率;其次,教育也会影响农民移民到城市后适 大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教育等人力投资方面的 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 应城市生活的能力。1982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第一 性改变,那么在今后几 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没有实现普九教 产业36'7:o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盲,而其他部门 年中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可能在所难免。如 育,即便在“普九”已经验收的地区,辍学率也出现 劳动力的这一比率是7%;就职工平均在校时间而 马歇尔所强调的,“这种祸害是积累性的。—代儿 了明显反弹。近年来,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 言,前者是4.8年,后者是8_6年。1990年的人口统 童的吃得愈坏,他们到了成年所赚的工资愈少,而 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 计显示,第一产业有22%的劳动力是文盲或半文 适当满足他们子女的物质需要的能力也愈小,如 10%以上。另据‘钺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 盲,而其他部门已经降到3%,职工在校时间分别 此相沿,—代不如—代。此外,他们的能力发展得 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低学历比例 上升为5.8和95年,两者的差距并未有显著的变 愈不充分,则f电1门对发展f 1子女的才能愈不重 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比例 化。再次,教育的提高,也能得到显著的回报。据资 视,因此I1也们这样做的动力也愈小。” 明显高于农村人口的比例。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 料统计,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回报是,在校时间每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 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与占非农业人口 增加一年,收入增长35%至55%。也就是说,如果 理。从提高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或者说农民劳动力 比重分别是:515%和163%;而本科文化程度人群 第一产业从业^.员受教育时间增加4年,达到城 价值)出发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提高 在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市的水平,则城乡工人的收入差距将会减少15嚷 农民的谋生能力。—是要加快农业基础教育发展, 0.02%和5.63%,差距达280多 该研究表明,大 20%。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在农业活动应用的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二是办好农村职 量的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集中在农 技术越来越复杂,上学的回报将会增加。 业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村,而城市高学历(本科)人口比率高出农业人口 3教育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的可 几百倍。调查显示,这一差距还处在不断扩大的趋 能陛 一l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