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诗说词之含蓄

来源:华拓网
一花一叶

谈诗说词之含蓄

谈诗说词之含蓄 (1)

含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风格。唐末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二句形象地道出含蓄之义。清人沈祥龙也说过:“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也就是说,含蓄的风格是不把作者的意思明白说出,而是含在所写的形象里,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诗贵含蓄,忌直贵曲。中国古典诗词中尤以含蓄蕴藉者为上。下面,谈谈诗词中表现含蓄美的十种手法。

之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在描写景物中抒发感情,达到寓情于景的目的,从而使诗意含蓄,耐人寻味。 例如《诗经-采薇》末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这首诗的末章写戍边士兵归途雨雪饥渴和痛定思痛的心情。一、二句回忆出征时的风光,“杨柳依依”写出杨柳枝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蕴含着征人和家室依依不舍的情感。三、四句是写归还时的景物,“雨雪霏霏”写出大雪纷飞之貌,流露出征人归途遇雪而心中悲苦的情感。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蕴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喜情感。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又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五律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诗人着力描写了秋夜雨后山中的自然景色,抒发了悠然自得,迷恋山林的情怀。全诗写景生动,以景寄情,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之二:托物言情

托物言情就是借咏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托物取喻的方法寄托深远。咏物诗词所吟咏的对象是“物”,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境界不高。只有在咏物的同时,写出人物的情感,才会含蕴深邃。 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1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时诗人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触忤武后,遭诬陷而下狱。这首诗寄托遥深,通过咏唱蝉的高洁,写出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首联用起兴手法,以蝉声引起客思。颔联运用典故,写秋蝉正对自己的白头哀吟。颈联物我合一,写秋蝉的遭遇,也是写自己的不幸。尾联以蝉的品性比喻自己的情操,表达了自己不为时人所了解的愤慨。这首诗由物及人,由人及物,于咏物中寄情寓兴,感情充沛而含蓄。 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为托物言情之作,既是咏梅,也是写人。词人孤芳自赏,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傲和劲节。词旨深沉含蓄,从头至尾,处处写梅花,又处处不止写梅花;不见直接写作者的感情,却句句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诗云:

寓情于景表诗心, 雪月风花细咏吟。 托物言情生蕴藉, 辞中寄托旨尤深。

谈诗说词之含蓄 (2)

之三:理趣入诗

理趣入诗是指用诗来说理,诗意含蓄,别具韵味。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否则就要违背诗词创作的艺术规律。宋人多以议论为诗,如宋代理学家邵雍的诗:“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二句则是理语成诗,实质上只是理学家的空泛议论而已。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曾指出:“宋人多数不懂得诗是要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那么怎样用诗说理呢?就是要在诗词创作中运用形象思维,做到理趣入诗。例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歌颂蜀相的咏史诗。其中后四句是议论,评价诸葛亮一生德

2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才和功绩,并指出其精神昭示后人。这些议论不同于一般的抽象议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读者联想到三顾茅庐隆中决策、扶植阿斗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积劳病死的许多故事,感情强烈,蕴含理趣,韵味悠长。又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七绝是说理诗,是通过庐山形象来写的,却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哲理:陷于某种事情之中,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其真相。苏轼的好友黄庭坚曾高度评价此诗说:“非其笔端有舌,安能吐出不传之妙。”从中足见理趣入诗的艺术魅力。

之四:用事入诗

用事也叫用典,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诗词中引经据典往往是借古喻今,通过某种寄托,含蓄的表达思想感情。一般说来,以写景为主的诗词是不使用典故的,否则就写不出景物的特征。而以抒情为主的诗词,或因字数所限,或话不便明说,往往借助典故,以表达比较复杂深厚的思想感情。例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七律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论诗绝句》中曾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近代学者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解为李商隐晚年追述生平,自伤身世之辞,较为合理。诗人在这首诗中多处用事,艺术地总结自己的一生。颈联连用两个典故。上句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遽遽然周也”。诗人借用这个典故,取迷离梦幻的意思,隐喻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幻灭。下句典出传说: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死后化鸟,暮春啼鸣,乃至泣血。诗人以望帝自比,说一生壮志难酬,只能将无限哀怨托于缠绵的诗句。颈联也连用两个典故。上句典出传说:一说海里蚌珠与月相应,随之圆缺。还出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其眼能泣珠”。诗人以此感叹自己才华不为所用,只能对月惆怅,空垂珠泪。下句出自中唐诗人戴叔伦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见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诗人以玉沉埋为喻,自伤虽有才华而冷落不遇。又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世代传诵的登临怀古名篇。词中曲折迂回地表达出词人功业未就的抑郁

3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心情。下阕三处用典,极其灵活,写出词人报国忘家的趣向。“休说”三句典出《晋书-张翰传》,表示词人不愿学张翰因思吴中鲈脍,而忘记时事,弃官还乡。“求田”三句典出《三国志-陈登传》,表示词人要向刘备那样忧国忘家,不做求田问舍的富翁。“可惜”三句典出《世说新语》,表示词人自惜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去,如同愁风愁雨的树木。总之,这首词用事深曲含蓄,遣词藏而不露。

诗云:

理趣成诗意境深, 笔端有舌吐玄音。 引经据典含诗魄, 玉液琼浆细酌斟。

谈诗说词之含蓄 (3)

之五:委婉曲折

委婉曲折是诗人表达含蓄的一种手法之一。司空图《诗品》说“委曲”品为:“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意思是诗的委曲风格,犹如太行山路细微曲折,百转千回。在诗词创作中,人们往往不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本意,而是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读者,以求曲径通幽的效果。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例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月夜思妻的真挚感情。安史之乱时,杜甫被叛军所俘,身陷长安。他在诗中不说自己如何怀念远在鄜州的妻子,而是反客为主,设想妻子对自己的怀念。首联开门见山,设想妻子的月夜独自怀念。颔联设想自己女儿太小,不懂怀念父亲,反衬妻子“独看”的凄楚。颈联设想妻子因怀念而不眠,乃至鬟湿臂寒,突显对妻子的怜惜之情。尾联设想重逢之日与妻子共同赏月,不再思泪留痕,同时反衬“独看”的苦痛。这首诗借望月抒离情,婉转曲折,含蓄深切,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又如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描写闺情的名篇。女词人通过描写自己南渡之前的少妇生活,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上阕写清秋季节的感受,表现孤寂的情怀。下阕写重阳

4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赏菊的情景,表现思亲的愁绪。从字面上看,词中并没有直接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字字句句无不渗透着这一点。这首词写的委婉曲折,耐人寻味。连攻击过李清照的王灼也评价说:“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

之六:层深浑成

层递的修辞法就是使诗文层层深入,以显含蓄深沉。清代毛先舒曾说过:“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在诗词创作中,作者常用“层深浑成”的手法,用精炼的语言,层层深入地写出事物的许多层次,既含意深沉,又语言浑成。这样才能含蓄而不浅露,如剥焦心,愈剥愈出。例如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人从小事写起,表面上写少妇无比怀念出征丈夫的缠绵情愫,实质上反映出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妇女带来的痛苦。这首诗通篇只说一事,却不一语道破。诗中写打起黄莺是不教莺啼,不教莺啼是怕惊梦,怕惊梦是想梦见丈夫。层层重叠,含蓄深沉。又如欧阳修《蝶恋花》下阕: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是欧词以含蓄蕴藉为特色的代表作。下阕写暮春天气无常,表达了深闺女子绵邈的情思和沉沉的悲伤。毛先舒曾评此词末两句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問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飞,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两句四层,层深浑成,意味无穷。

诗云:

羊肠绕翠步幽深, 委曲为诗抵万金。 语意浑成藏不露, 层层深入见蕉心。 谈诗说词之含蓄(4)

之七:兴之托谕

《诗经》六义为风、雅、颂和赋、比、兴。宋代朱熹《诗经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兴,即兴起,是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之一。兴是一种暗比,“兴之托谕,婉而成章”,(刘勰语)所以兴表达的诗意比较含蓄,初看时不易体会。例如《诗经-关雎》首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的开头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一位悠闲的好姑娘,正是君子适宜的配偶。这里

5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也有暗比的意思,相传雎鸠也有一定配偶,用来暗比淑女,使诗意含蓄。 又如乐府《焦仲卿妻》,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中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接露,对男女主人公的遭遇给予了无比同情。诗的开头写:“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是全诗的起兴,为爱情悲剧渲染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气氛,使诗意含蓄。

之八:烘云托月

衬托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正反两方面的事物作映衬,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烘云托月本来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要表现的物象鲜明。诗画多相通之处,古今作诗填词也多用此法。例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送别名篇,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尾联处,诗人笔锋一转,运用烘云托月手法,由写人转到写马。班马即离群之马。两匹坐骑在主人挥手作别时,因分离而萧萧嘶鸣,衬托出主人的难舍难分的情谊,使诗意婉约含蓄。又如南宋词人吴文英《风入松》下阕: 西园日日归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探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首词是作者缠绵爱情生活的一个缩影。下阕写明知伊人已去,秋千已空,却仍感到手香如初。表现了对伊人的怀恋之情。在“黄蜂频探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两句中,词人巧妙的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用频探的黄蜂衬托留在秋千上的香气,是用景物衬托事物;用留在秋千上的香气衬托对打秋千女子的怀念,是用事物烘托感情。这样写来,更显得缠绵含蓄。

诗云:

兴源六义见诗经, 婉约成章别有情。 拖月烘云通画法, 诗中物象得鲜明。 谈诗说词之含蓄(5)

之九:以景结情

6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一篇之妙往往在于结句,诗词尤为如此。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以景结情,情不说出,含蓄深沉,余音绕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写的是唐开元盛世,两位满腹诗情、风流倜傥的诗人的离别。短短四句,蕴含深邃,诗情无限。特别是结句以景写情,更具特色。诗人不说自己对友人远去的难舍难分,而是写眼中所见大江东去,水天相接的景象。在诗人的极目远望中,深蕴着同友人分别的怅惘和别后的眷恋。从而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又如晏殊《踏莎行》下阕: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后,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是一首写暮春闲愁的诗,在晚春景物的铺写中透出伤春的情味。词的下阕从“藏莺”、“隔燕”写起,表现暮春深院的幽谧。然后写“炉香”、“游丝”,映衬词人心绪的飘忽。接着转到写人的“愁梦”、“酒醒”,但春愁依旧。结句以景结情,景中见情,烘托出词人孤独索寞的心情。这样写,使词旨含蓄隽永,余韵悠长。

之十;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就是言外之意,即没有明说,而使人能体会出来的意思。宋代司马光《续诗话》说:“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近代梁启超也说:“向来写情感,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古今诗人抒发情感,往往在意境上下功夫,力求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例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优美的闺意诗。但是,这并非诗人本意,而有弦外之音。原来朱庆余为参加科举考试,曾向水部郎中张籍求教,并得到赏识。临试前,他怕自己作品不合主考官要求,于是写此诗征求张籍意见。诗中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藉,以姑舅比主考。表面看无一字言及正题,却无一句离开本意,语意双关,含蓄准确。又如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丹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唐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朗州。这首诗是他返回长安时所作,诗意含蓄,有弦外之音。诗中表面上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质上讽刺了自己去国十年来,朝廷中出现的投机取巧的新贵和攀高结贵之徒。

诗云:

三日余音尚绕梁,

7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结情于景好诗章。 骚人吟咏弹新曲, 弦外之音意蕴藏。

8一叶一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