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铸魂 为乡村振兴筑牢精神支撑
以文化铸魂 为乡村振兴筑牢精神支撑
范雪梅
(莱西市委党校,山东 莱西 266600)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2018年中央一
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系,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针对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实现“三个更加”的目标任务,采取得力措施,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抓紧培育当地乡贤文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来,夯实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挥自身特色,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致力于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支撑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19-001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系,对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1.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任务及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8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这一重要论述,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指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向和基本任务、提供了遵循。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进程中,三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生产低效率、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农民观念意识落后、城乡各种差距被拉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传统文化遗失断代、农村社会稳定及社会治理被冲击等副作用日益显现,农村居民信仰迷失、价值观迷失、道德滑坡等现象普遍存在,黑恶势力在某些地区横行甚至把持地方政权,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不再是以往的那个农民生活的乐园。
其次,通过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
·10·
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赋予乡村生活以意义感、幸福感、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愿意在乡村生活,并努力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中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和缺憾:
乡村文化振兴比较侧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还比较薄弱。目前在硬件建设上,如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旅游景点,甚至梳理、传承农村非遗项目,保存或恢复承载乡野文化的建筑和物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只要保证了资金投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把硬件建设好比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骨头,那么软件建设就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肉,缺少了软件,乡村文化振兴只能是一个空架子。
第二,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实中,有些村庄部分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如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化中心等场地长期无人监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挪用、挤占等现象,造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下,这种情况离城区距离越远的村庄表现的越突出,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偏远村庄,农家书屋门锁锈蚀不堪,透过
窗户可以看到书籍摆放混乱,蛛网丛生,很明显基本没有人进去过,在一些地方除非是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否则基本上是放置不用。
第三,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不足。农民是农村文化活动的消费主体和活动主体,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革新者,当前,一些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被冲淡,使乡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建设面临困境。在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青年一代农民更倾向于在城镇里生活与就业。在乡村文化
农村发展·乡村振兴
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未充分重视乡村居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地位,这更是降低了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第四,乡村文化发展缺乏活力,甚至后继乏力。大部分村庄由于人力财力短缺等原因,无法形成持续的公共文11
其重要性。在培育乡贤文化既要充分挖掘历史乡贤,也要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培育新乡贤,以乡愁为纽带,广泛凝聚乡贤力量,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鼓励品德才学出众、在外经商、退休干部和外来投资创业代表等新乡贤回乡创业、发展,激发乡贤组织活力,以自己的经验、学识、技艺等参与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以他们身上散发出化产品供给,只能依靠外部提供,乡村文化发展空间有限,的活生生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里、反哺桑梓,涵育积极
农民更是缺乏自主选择文化活动的条件和平台。目前看,乡村文化建设大部分情况下是县乡政府的阶段性推进,而因为乡村社会的嬗变,大部分青年中年因为外出就业城里打工等原因,获得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对于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乡村文化建设,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在场”的状态。这样下去,乡村文化建设将逐渐成为无源之水,后继乏力。至于目前那些发展文化旅游的村庄,他们的文化建设基本是要满足外在需求,在满足外在需求基础上获得收益,来逐步发展。
2.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几点建议
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能够为乡村振兴筑牢精神支撑。
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实现“三个更加”的目标任务,我们认为,乡村文化振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力:
采取得力措施,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充分尊重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围绕农民需求来进行乡村文化建设。目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就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根据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要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文明家风。要把农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道德模范等作为学习宣传的榜样,引导农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要注意引导激发广大农民组织和参与的热情,弘扬时代新风。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为载体,以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激发广大农民树立新形象、新道德、新风尚,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要从时代特点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农民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农民文化活动内容,要充分发掘整理农村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发展好本地农村文化特色。
第二,抓紧培育当地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植根于乡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蕴含着风习教化、维系社会秩序的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党一直都把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足见
向上的新型乡风文明。
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来,夯实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本村本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乡镇政府及村级可以采取进行适当经费补助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争取企业挂名赞助等形式,支持农民创办农村文艺队、培养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让农民自办文化等方式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关文化主管部门要注意对农村自发形成的文化产品进行方向性把关,防止封建迷信、
色情下流、邪教等糟粕流入农村文化建设中去。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农村文化设施交由他们自我管理,实现有效利用的目的,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的长久有效良性发展。
第四,突出特色,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发力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各级政府要通过协调行业协会,做好宣传推介,整合宣传资源,形成宣传的规模效应。要通过行业评比选拔等方式鼓励乡村文化旅游形成特色优质旅游产
品,拉长旅游产业链。依托乡村特色农业、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乡贤文化、红色文化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强化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功能,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地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参与的机会,使旅游活动在游客与旅游项目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