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高考试题——理综化学部分(福建卷)解析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真题解析
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方面有关的知识点
A.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后,双键变单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分馏可得汽油和煤油属于物理变化过程,干馏是指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化学变化
C.淀粉属于糖类,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两者的产物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和油脂都属于酯类,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均生成醇,前者生成乙醇,后者生成甘油
7.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18g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C.1 mol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解析】答案:A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
A.18gO2正好是0.5 mol,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即为1NA
B.空气是混合物
C.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 molCl2就只转移1NA的电子
D.所得溶液中含NA个Na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 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8.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1+18118C.依据丁大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解析】答案:B
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分散系、元素周期律重要的基本概念,规律。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不容易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更难得出有关规律。
B.这是盖斯定律的表述。
C.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颗粒大小来区分的。
D.在以酸性强弱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时,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判断依据的。
9.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可用代入法,即把各选项中的X、Y、Z代入右图的圆圈中进行判断。C中CO2在一定条件下与单质钠反应可以生成金刚石和硝酸钠。
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 = 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 0的溶液中,Na、NO3、SO3、K可以常量共存
1C.由0.1 mol·L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2D.由0.1 mol·L一元碱HA溶液的pH=3, 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 + H2O⇋HA + OH 【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
--A.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不能与HCO3共存。
+-B.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在NO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
化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
C.0.1mol/L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D.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溶液中A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11.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 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PbO24H1--
SO4
2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II中SO4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相关知识
K闭合时Ⅰ为电解池,Ⅱ为电解池,Ⅱ中发生充电反应,d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
-+2-式为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 所以A正确。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
-为2e,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可以计算出Ⅰ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0.2mol,所以B对。K闭合一段时间,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Ⅱ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c表面生成Pb,放电时做电源的负极,d表面生成PbO2,做电源的正极,所以D也正确。K闭合时d是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C错。
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
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2.5mol·L·min和2.0mol·L
-1
-1
-1
-1
-1
2B.2.5mol·L·min和2.5mol·L C.3.0mol·L·min和3.0mol·L D.5.0mol·L·min和3.0mol·L 【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第8秒与第4秒时反应物浓度差C为10mol·L·min,t为4秒,所以在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mol·L·min,可以排除C、D两个答案;图中从0min开始到8min反应物浓度降低了4倍,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min到第16min应该也降低了4倍,即由10mol·L·min降低到2.5mol·L·min,因此推测第16min反应物的浓度为
2.5mol·L·min,所以可以排除A而选B。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3.(15分)
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 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x y a 温度 甲的物质的量 b 温度 平衡常数K c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甲的转化率 d 加入甲的物质的量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2)CH2==CH2
(3)AlCl33H2O===Al(OH)33HCl(或其它合理答案) (4)①2NH3H2O3H2O2===N28H2O
或2NH33H2O2===N26H2O
②a和c;a或c
1355O2(g)===15CO225SO2(g) H=-215kJmol
-1(5)CS2(1)【解析】
(1)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以判断J元素为碳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为铝元素,根据J、R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R为硫元素,则T为氯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七主族。
(2)J和氢组成含有6个原子的分子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与水反应AlCl33H2O中氯化氢气体成雾状。
(4)①氨水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H33H2O2===N26H2O生成无污染的氮气;②甲在固体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H0表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朝正方向移动,甲物质的量减少;加入H2的物质的量即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
Al(OH)33HCl,其
朝逆方向移动,甲的转化率减小。
(5)JR2为CS2,燃料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依题意可以很快地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S2(1)5135O2(g)===15CO225SO2(g) H=-215kJmol。
-1
24.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 、FeCO3 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1) 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
(2) 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Fe(OH)2+□____+□_____==□Fe(OH)3 +□CI
(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___。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开始溶解的pH Ksp Mg(OH)2 10.4 12.4 — 5.6×1012Zn(OH)2 6.4 8.0 10.5 — MgCO3 — — — 6.8×106CaCO3 — — — 2.8×109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___(选填序号)。 a.大理石粉 b.石灰乳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 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2)(2)Fe(OH)2(1)ClO(1)H2O===(2)Fe(OH)3(1)Cl (3)FeO(OH)(或其它合理答案) (4)8.0pH10.4(或其它合理答案) (5)b或(b和d);d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其它合理答案) (7)125m2/81m1(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可以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2)漂白粉的成分中含有次氯酸根,调节酸碱度后,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2价的铁氧化成+3价,氢氧化亚铁变成氢氧化铁必须增加氢氧元素的量,可以推测出另一种反应物为水,
清楚了反应物,一般可以顺利地配平。
(3)化学式量为89,组成元素是Fe、O和H,其中铁的相对院子里为56,扣掉56剩下33,式子中只能含2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名所以可能的组成为FeO(OH)。
(4)pH8.0Zn(OH)2完全沉淀,pH10.5开始溶解,而Mg(OH)2在pH10.4的时候开始沉淀,为了使Zn(OH)2能完全析出且不影响Mg(OH)2,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8.0pH10.4范围。
(5)a大理石粉难溶于水、选择熟石灰和烧碱溶液可以使溶液的碱性增强,有利于镁离子完全沉淀。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能使晶体尽快地析出。
¥高#考#资%源*网¥
(7)综合计算(不展开) 125m2/81m1
2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先用 选填序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检验SO2是否除尽
CO2SO2HO (4)C2H2SO4(浓)222(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解析】
(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能使铁钉钝化组织反应进一步进行。
(2)+2价亚铁离子能使酸化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选c生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沉淀颜色的影响无法分辨。 (3)A除去SO2,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SO2
CO2SO2HO (4)C2H2SO4(浓)222(5)Q为CO2,它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的存在;选择d,Q被碱石灰吸收。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7)中学阶段质量的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3分)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
2KNO33CSAN23CO2(已配平)
引燃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
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 ,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
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 。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
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 ,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 。
(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n和x均为正整数)
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 将含0.0015 mol [CrCln(H2O)6n]-1
¥高#考#资%源*网
x
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
为0.1200 mol·L NaOH溶液25.00 ml,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①ONCK ②离子晶体;sp ③1:1 (2)3d4s;4 (3)[CrCl(H2O)5]
【解析】
(1)①钾为活泼金属,电负性比较小;C、N、O在同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也逐渐增大;②K2S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产物中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为CO2,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③HCN中CN与N2结构相同,含有三个键,一个键和两个键;另外和之间形成一个键,所以HCN分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2:2,即为1:1。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应该都属于元素Ⅷ,原子序数T比Q多2,可以确定T为Ni,Q为Fe,所以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3d4s,Q2即Fe的未成对电子数是4。
822(3)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mol·LNaOH溶液25.00ml,则可以得出H的物质的量
-1
822为0.12×25.00×10=0.0030 mol,所以x=0.0030/0.0015=0.00302;Cr的化合价为+3价,x=2可以得知n=1,即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
31.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
2-3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其中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已知: 由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图如下(A~F均为有机物,图中Mr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①下列物质不能与C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
a. 金属钠 b. HBr c. Na2CO3溶液 d. 乙酸
②写出F的结构简式 。
③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
a. 苯环上连接着三种不同官能团 b. 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④综上分析,丙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答案:
(1)很明显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OH;
(2)甲在一定条件下双键断开变单键,应该发生加成反应;
催化氧化生成Y为;Y在强氧化钠
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3) ①C的结构简式为,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②F通过E缩聚反应生成
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不饱和双键;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属于酚。综合一下可以写出D的结构简式
④丙是C和D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有上面得出C和D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到丙的式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