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艺术赏析
哥特式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
哥特式建筑作为中世纪西方三大建筑风格之一,不仅代表着中世纪的时代特征,也具有美学意义。其塔形屋顶、飞扶壁结构、玫瑰花窗、柱子雕像等特点无不体现其作为“上帝之屋”的宗教精神本质。神秘、威严、华丽的感官效果造成对天国世界的向往。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哥特式风格使得中世纪西方的各种艺术形式——雕刻、绘画、家具及各种工艺美术,都具有了自身鲜明的特点。它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建筑本身,成为了中世纪的精神象征,影响了中世纪的审美,更影响了今天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和对审美的体验。
【关键词】
哥特式建筑;中世纪;艺术风格
一、起源
与艺术史的许多其他词汇一样,“哥特”(Gothic)最开始使用是代表贬义的。它是由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在1533年引入到法语中的,几十年后意大利人乔吉奥·瓦萨里把“哥特人表达的风格”称为是“怪异和野蛮的”。另一方面,“哥特的”这个形容词在中古拉丁语中也已经被用来定义任何用于罗马经文之外的任何其他语言书写的文本。“哥特”这个词带有随意、不和谐和粗糙的概念,最初被用来指与拉丁和地中海文化相对的北欧日耳曼世界,而拉丁和地中海文化认为自己是唯一保存了美与和谐的文化,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哥特文化拥有和古典及其衍生的文化同样的艺术性。
哥特式建筑的发源地主要是法国北部,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直到19世纪,才获得广泛共识。1140年由修道院长叙热(Abbot Suger)发起建造的巴黎附近的圣丹尼修道院教堂(图1),是第一个表现哥特特征的建筑。明亮的唱诗班的席位被一个回廊所环绕。这座建筑赋予罗马式风格
1
图1 圣丹尼教堂
《艺术作品赏析及美术研究》结课作业
以新的成熟,为哥特风格在法国的传播铺平了道路。
二、艺术形象
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其拱券结构(图2)。其室内采光与罗曼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因为采用了尖券,可以承受更多的荷载,同时使更大的开窗和柱墩变小成为可能。尖券创造了向上升腾的感觉,弥漫着象征和宗教的特性:奋力接近上帝。而且,尖券所创造的更大的稳定性和肋拱使得在柱子和束柱柱墩布置的地方,结构支撑可以只落在柱墩上。虽然沿中央中厅的墙不值得元素还是和罗曼教堂一样(天窗、假的三拱廊和承重拱券),但是空间扩展了,而窗和玫瑰窗(图3)常常镂空,像一格格的花边,创造了越来越精美的装饰。
由于在墙面上出现了很大的开洞,就导致采用新的结构支撑和补偿系统,尤其是飞扶壁和拱券,起到了分解重力的作用。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向上升腾的趋势就是在主立面塔楼上和翼部交汇点的上方竖起向上的尖塔。装饰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在拱门和柱头上,而且在肋拱、束柱和小尖塔上都出现了人像和叙事性的元素。在装饰性的中楣上,罗曼风格典型的几何图案渐渐消失,而喜欢一
图3 玫瑰花窗 图2 拱券结构
种生动的自然主义,表现为爵床科、无花果、常春藤和蓟的叶子。装饰元素还包括风格化了的植物母题,经常根据特定的建组结构而有所变化。
圆形的平面和“厅堂式教堂”取代了罗曼建筑中常见的拉丁十字,布局也变得更复杂(图4)。厅堂式教堂的平面——带三跨或无跨的中厅,当中间一跨抬高时,被称作“台阶式”——传达了一种被中厅侧廊上的窗户倾泻下来的光线所笼罩的宏大空间的感觉。
图4 平面布局
三、年代和风格
从12实际的第四个10年直到16世纪的最初1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不同的
2
《艺术作品赏析及美术研究》结课作业
地域学派,哥特风格继续以不同的形式发展演变。它的成熟阶段(14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的标志是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它多种形式的方方面面。“国际哥特式”这个词强调了风格传播的多元化,而“宫廷哥特式”表达了它和宫廷的联系。“华丽哥特式”暗指弯曲多变的装饰线条,唤起扭曲、升腾的光辉;它还暗指灵感来自植物和花卉的繁复的装饰母题。法语单词“放射的”特指从玫瑰窗发散的光辉。晚期哥特式以许许多多的名称结束,一直存在到16世纪早期,尤其在北欧,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回应很晚才来临。
哥特风格在欧洲的传播伴随着或多或少明确国家政治实体的建立。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纪念建筑都在城市中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可以认为在征召十字军东征和贸易路线扩张过程中,哥特风格作为一种从欧洲世界来到地中海文化的名片。12世纪下半叶发货在多样化的风格样式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主导角色。到12世纪末,法国建筑师和建造工匠已经完全掌握了尖拱的技术并创造出惊人的效果形式,以宏伟的沙特尔主教堂为顶峰。14世纪,哥特教堂建筑还在进一步提炼,变得越来越纤细轻盈;15世纪的华丽哥特式的特征是格外繁复的装饰。
四、哥特式建筑的艺术价值
建筑作为一类艺术,它的价值源源超出建筑本身。那些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教堂建筑,突显着国家、皇族、宗教的权威,记载人类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蕴涵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感知。哥特式与拜占庭式、罗马式是中世纪三大建筑特色类型,这三大建筑特色都从罗马时代的建筑演变而来,渗透了中世纪的特点,神圣的奥秘、崇高的威严、华丽的感官效果所造成的天国世界的吸引力,成了中世纪建筑的精神象征,成为中世纪最富有成就的主要艺术形式。
3
《艺术作品赏析及美术研究》结课作业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卡米尔,译:陈颖.哥特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建群.欧洲中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赵克仁.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内涵[M].世界宗教文化,2003,3. [4 ] 徐风.西方美术史[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