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2期2010年4月四川环境VoL29,No.2SlCHUANENVIRONMENTA—l2010·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鱼红霞1,余杰2(I.北京市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中心,北京100089;2.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垃圾状况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填埋场气体问题日益突出。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合理确定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的控制距离,科学设置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距离,已成为解决恶臭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将恶臭污染影响作为限制性因素,提出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概念,并探讨了划分思路和原则,最后文章从恶臭污染控制因子选取、恶臭污染影响计算模式及参数选取等对恶臭污染防护距离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文章探讨的基于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影响的限建区划分方法,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项目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限建区中图分类号:)(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44(2010)02-0100-04StudyontheImpactofOffensiveOdorandPartitionofConstructionDistrictAroundtheYUHong.xial.YUJie2Lan删Site(1.En∥iromnentalImpactAsse孵mentEvaluationCenterofBeijing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dministration,Belling100089,China;2.BeringMunicipalResearchlnstiaae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ijing100037,China)Abstract:Inrec圯ntyears,withthechangeofmunicipalgarbagebecamemorestatusandurbanconstruction,theproblemoflandfillgasesandmo陀serious.TocontrolthedistancebetweenthelandfillsitesandtobuildingselsearoundbtGx?omesoftheeffectivemethodspreventtheoffensiveodor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111eoffensiveodorbeingconsidered够thelimitingfactor.thispaperproposeslimitedconstructionregionaroundthelandfillsiteweHprinciplesfortheregionpartition.Baseddiscussingtherespectssuch鹊selectionofthecontrolfactorofoffensiveodor.calculationmodelofitsimpactto鹪well腿selectionofparameters.thepartitionmethodsisintroducodindetail.Thiswillhereferencesimpacttheenvironmentalassessmemoflandfillsiteandcityplanningaroundthelandfillsites.site;offensiveKeywords:I_andfiUodor;limitedconstructionregion1前言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为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的扩散,各地均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如填埋作业面覆盖,渗沥液调节池加盖抽气、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剧增,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尚不健全,填埋场超负建设除臭墙、定期喷洒除臭剂等,但是除臭效果仍不如人意,不能有效解决恶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l’2J,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垃圾填埋场和最近的敏感接受区域之间缺乏足够的缓冲区。目前,我国新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荷运行,填埋方式粗放,部分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居住区离填埋场距离越来越近,垃圾散发出的恶臭气体严重干扰垃圾填埋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导致垃圾填埋场恶臭扰民问题日益突出,已收稿日期:2009-08.19作者简介:鱼红霞(1976一),女,陕西商州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环境与生态规划工作。16889--2008)已取消以前对填埋场防护距离提出500米的要求,而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以更符合各地的条件,促进缓冲区确定的万方数据2期鱼红霞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101合理性。为此,本文将就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防护距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划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周边项目建设规划工作提供环境保护参考。2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防治2.1恶臭污染影响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收运到填埋一般在48小时内完成,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由于各类腐败微生物的活动,导致生活垃圾分解在收运过程的前端就已经开始。随着垃圾的收集与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垃圾孔隙内留存的氧的消耗,垃圾物料逐渐由好氧进入兼性厌氧状态【3】。垃圾不完全分解产生了以酯肪酸类为特征的酸臭气味。进人填埋场后,摊铺、压实、覆盖后,垃圾物料从兼性厌氧逐步转变为完全厌氧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以含硫化合物如二甲硫、二丙烷硫醇、二丁烷硫醇、硫化氢等为特征的恶臭物质HJ。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恶臭物质随填埋气从填埋堆体内逸出,引起恶臭污染。恶臭物质可使人呼吸不畅、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晕脑胀,甚至熏倒,浓度高时,还会使人窒息死亡。除此之外,恶臭物质的气味也是困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本身不一定具有毒性,但会使人产生不快感,长期遭受臭味干扰,会影响人们生活,降低工作效率,严重时会诱发疾病【5’6】。2.2恶臭污染防治(1)污染源治理。一是从源头减少恶臭物质的产生量;二是在运行阶段降低恶臭物质产生量;三是改进工艺,降低高强度恶臭物质的产生量;四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监测、监督体制,最大限度的控制恶臭的扩散。(2)污染受体保护。科学评价恶臭污染,合理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在垃圾填埋场周边设立一定距离的缓冲区,对建设活动进行管制,以保护居民健康和环境安全,这种方法既能显著减少恶臭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居民视觉的冲击效应。这也是目前有效防治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限建区划分3.I限建区的概念和内涵本文所指限建区主要将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影响作为限制性要素,以敏感对象保护为原则,提出万方数据不同范围内对建设活动的管制要求。(1)禁建区,即禁止建设区,一般指存在非常严格的制约条件,应予以严格避让的地区,禁止作为居住、公共设施、仓储、工业、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等用地,可用于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2)限建区(缓冲区),即限制建设区,一般指存在较为严格的制约条件,建设行为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区,禁止作为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可作为仓储、土业、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等用地。,(3)适建区,即适宜建设区,一般指制约条件较少,可以适度开展城市建设的地区,可作为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3.2限建区的划分思路和原则基于恶臭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及工作生活影响距离分析,确定不同的恶臭污染防护距离,在此基础上进行限建区划分。(1)以人体健康为基础的卫生防护距离以内的区域划为禁建区。该区域满足不了人体健康基本要求。(2)以人体健康为基础的卫生防护距离与恶臭污染物影响距离之间的区域划分为限建区,也就是缓冲区。该区域可满足人体健康要求,但臭气对(3)恶臭污染物影响距离之外的区域划分为恶臭污染控制因子选取垃圾填埋场臭味主要由硫化物和氨引起,而从H:S和NH,,并且现有对填埋场恶臭污染动态的研J。目前普遍的恶臭影响监测手段及技术也仅能对H:S和NH,定量。因此本研究选取H:S和NH。作为恶臭污染控制因子。目前,关于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评价没有统一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进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中采用,与实际较为相符,比较实用,主要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3.2.1划分思路3.2.2划分原则人们工作生活会产生干扰。适建区。该区域基本在在臭气影响之外,可以满足人体健康和臭气防护的要求。3.3限建区划分方法3.3.1臭气浓度和强度分析,对人影响的恶臭气体主要为究也局限于H:S和NH,两种主要恶臭污染物H3.3.2恶臭污染防护距离计算3.3.2.1计算模式的选取行评价,该方法在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多个垃圾102四川环境29卷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是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计算公式如下:Qc/Cm=1/AfBLo+0.25R2]n05LD式中:L一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Qc一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Cm一居住区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mg/m3;R一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产生单元的等效半径,m;A、B、C、D一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与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表进行取值。3.3.2.2模式中有关参数的释析《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是通过解幂函数方程而得到卫生防护距离L。卫生防护距离L的计算结果除了受风速及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外的影响外,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的大小对卫生防护距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式中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A、B、C、D查有关风速、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表得到。是不同工况、不同风速计算系数。影响L的主要因素是Qc、R和Cm。3.3.2.3有关参数与防护距离的相关性分析①源强:无组织排放源的源强Qc是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数据。有关文献已经做过相关研究得出卫生防护距离L随Qc(源强)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线性关系哺】。垃圾在整个分解过程中,空气温度、压力、填埋方式、覆盖层、降雨量、地形、水文等因素直接影响填埋气体的产生量。垃圾被填埋后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好氧过程,第二阶段是兼性的生物降解过程,第三阶段是厌氧过程。在降解过程中,垃圾的组成及特性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填埋场内垃圾的分解作用和稳定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十分复杂。由于填埋场每种恶臭物质的排放强度与垃圾成份、数量、填埋方式及天气等因素密切相关,不仅取决于垃圾的来源、成份和数量,还取决于天气状况,如气温、湿度、降雨、扩散条件等;同时万方数据还取决于垃圾储运、填埋的作业方式。加之填埋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是无规律的,且其排放量的控制水平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很大,所以Qc确定较为困难。目前关于垃圾填埋场源强的确定方法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地面浓度返推法,由于源下风向定点上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与其排放量成正比,因此根据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地面上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污染物浓度推算出源的排放量。第二种方法就是确定出填埋场排气量,根据实验经验结果,取恶臭影响气体(如H:S、NH,)所占的比例,用排气量与恶臭气体的组成比例的乘积确定源强。第三种方法就是用采用模型法以填埋气体产生速率和垃圾处理数量为基础计算垃圾填埋气体的扩散速率。②R的确定及其影响在卫生防护距离公式中R表示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公式中R是以平方的方式出现,可认为与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面积相关。在源强Qc一定的条件下,卫生防护距离L随R的增加而减小博J。但R对L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计算的产气单元的等效半径,是以作业面为基础考虑的。理论上按照垃圾填埋场的作业规范:“填埋垃圾需做到日填日覆,填埋高度为2米左右”。以垃圾的填埋量除以垃圾密度,即为体积,体积除以填埋高度即为作业面积。③卫生防护距离中Cm的选取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中Cm为环境标准浓度限值。查阅相关文献和环评报告,目前对于Cm的选取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将Cm确定为恶臭污染物的厂界标准限值,即H:S:0.06mg/m3、NH,:1.5mg/m3。选用这个标准所得的计算结果往往很小,可认为选用该标准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是不合适的,其计算结果也只能认为是对恶臭气体厂界范围的确定;第二种就是选取《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对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标准要求,即氨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用这个标准计算出的结果可以认为是以人群健康为基础,需对有毒有害物质在空间扩散设置的防护距离。由于个人心理、生理条件、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对恶臭的敏感程度、厌恶程度和可耐受程度也不同,因此即使恶臭气体评价0-2ne/m3,硫化氢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1mg/m3.2期鱼红霞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103厂界能达标,临近垃圾填埋场的居住区空气中恶臭物质浓度不超“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限值,也会出现因臭味而投诉的情况发生。可见以人体健康为基础的卫生防护距离能解决身体健康问题,却不能解决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所产生的臭味影响。笔者认为在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评价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中标准选用,除以居对数成正比,当恶臭物质浓度降低97%,臭味强度减少50%。部分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排放限值见表l‘91。恶臭监测以感官测试方法为主,目前臭气评价标准比较常用的有两种,一种用无臭味空气将臭气稀释,用达到嗅觉阈所需的稀释倍数表示臭味强度的嗅阈法,也就是臭气浓度,该标准无量纲,是个住区大气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值为标准外,应引人恶臭物质嗅阈值及恶臭强度等级对应污染物浓度值,以检知阈值为标准值计算臭气影响距离,计算结果可认为是以人体可忍受程度为基础,需对恶臭物质在空间扩散设置的防护距离。3.3.2.4恶臭物质嗅阈值及恶臭强度综合指标。此标准在我国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中用的比较多,如对于垃圾填埋场新改、扩建的二级区其厂界臭气浓度要求是20,一级区厂界浓度要求是lO等,但是该标准国内外尚未研究恶臭浓度与影响恶臭的污染物的定量对应关系,因此无法进行更深一步的定量研究。另一种评价恶臭的标准以人的一般恶臭多为复合恶臭形式,其强度与恶臭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有无气味及气味的大小与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通常把正常勉强可以感到的臭味的浓度称为嗅觉阈值。恶臭给人的感觉量(臭味强度)与恶臭物质对人嗅觉的刺激量的表1部分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排放限值ThresholdofsomeoffensiveodorsandemissionlimitationvaluesT日血1嗅觉器官对气味的反应将臭味强度分为若干级的臭味强度等级法,该标准由日本制定,在国际上也比较通用。标准中从嗅觉强度上将恶臭分为0、l、2、3、4、5六个等级,关于六个等级臭气强度与感觉的描述见表2。表2臭气强度的描述Tab.2Adescriptionofodorintensity国内、外关于恶臭强度等级与恶臭物质浓度的换算关系研究较多,具体换算关系见表3。表3臭气强度及恶臭物质浓度之间关系Tab.3Therelationbetweenodorintensityandtheconcentrationofodoroussubstance3.3.2.5有关说明①按最大计算结果确定。在多种恶臭物质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应按照污染物最大的卫生防护距离结果确定。确定卫生防护(恶臭影响)距离时,应考虑其叠加作用的影响。参考类比调查结果确定。③按不利气象条件考虑。选取该地区最大频率的静风风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三个风速条件计(下转第108页)②应考虑多种恶臭物质的叠加作用。由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是多成分的混合恶臭,在万方数据108四川环境29卷(上接第103页)(4)适建区的确定。恶臭污染物的影响距离之外的区域为适合建设区域。算卫生防护距离,一般是最大值出现在静风风速的条件下。也就是说这种不利条件只发生在一年中的某些天;根据垃圾一天24小时的产气规律,一般在凌晨4点左右,为产气量最大时段;恶臭的影响只发生在一年中不利气象条件的某些天的某个时段,并不是所有时间都有恶臭的影响。4结语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普遍超负荷使用,且管理水平不高,各地在加大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治理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需要组织力量研究论证垃圾填埋场与周边住宅等敏感性建筑控制距离,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新建项目实行分级限制性规划,以避免新的投诉。本文基于生活垃圾填④大气污染源构成的考虑。本次研究所选的两种物质无论是从毒性上属有害慢性物质,计算中大气污染源的构成类别按无排气筒,且有害物质按慢性反应指标确定。3.3.3限建区划分(1)厂界达标距离。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埋场恶臭污染分析,对其周边限建区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可为新(扩)建垃圾填埋场式中Cm取恶臭污染物的厂界标准限值,即Cm。=0.06mg/m3,CNH,=1.5的选址和现有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项目的规划提供参考。mg/m3,以此确定填埋场作业面距厂界的距离,评价恶臭污染物厂界的达标。也就是说所计算的距离L若小于作业面到厂界的距离,则恶臭污染物排放厂界达标,否则反之。(2)禁建区的确定。在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中恶臭污染物标准值Cm,取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BZl—2002)规定中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参考文献:【1]自韬光,恶臭污染防治技术及工程实践[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5):36-40.【2】石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李雁,张淑娟,等.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6):4346.[4】杨广义.恶臭的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1989,16(5):40.42.高容许浓度”中数值,即CH,s=0.01mr,/m3,C№=0.2mg/m3,以此评价恶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就是说所计算的距离L做为恶臭污染物的卫生防护距离,以此距离为禁建区的控制距离。(3)限建区(缓冲区)的确定。在卫生防护距离[5】吴诗剑.某污水预处理厂恶臭治理设施的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3):49-52.[6】郑勇,李梦华.城市垃圾填理场浅论[J].四川地质学报,2000,20(4):305-306.的计算公式中恶臭污染物标准值Cm,取恶臭污染物的嗅阈值,即:CH:s=0.0077mg/m3,CN№=[7]杨佳财,孙白妮,刘宇同,等.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评价方法研究[J].北方环境,2001,(2):48-51.[8】李孝民,刘风华。等.关于卫生防护距离问题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1996,22(4):69.71.0.07081mg/m’,以此评价恶臭污染物的臭气影响。也就是说所计算的距离L做为恶臭污染物的影响距离,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之间的区域为限建区(缓冲区)。[9]刘全新,沈志刚.沧州炼油厂恶臭污染与防治浅析[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1,(3):25-28.万方数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周边限建区划分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鱼红霞, 余杰
鱼红霞(北京市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中心,北京,100089), 余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四川环境
SICHUAN ENVIRONMENT2010,29(2)0次
1.自韬光 恶臭污染防治技术及工程实践 2002(5)2.石磊 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 2004
3.李雁.张淑娟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1999(6)4.杨广义 恶臭的评价 1989(5)
5.吴诗剑 某污水预处理厂恶臭治理设施的评价 2002(3)6.郑勇.李梦华 城市垃圾填理场浅论 2000(4)
7.杨佳财.孙白妮.刘宇同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评价方法研究 2001(2)8.李孝民.刘风华 关于卫生防护距离问题的探讨 1996(4)9.刘全新.沈志刚 沧州炼油厂恶臭污染与防治浅析 2001(3)
1.期刊论文 梁顺文.Liang Shunwen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环境卫生工程2008,16(2)
以距离恶臭污染源100 m处为界,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源的产生、恶臭成分及强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恶臭调查、检测结果,提出通过对恶臭污染源加强管理,污染源所排放的恶臭物质含量明显下降,边界处的恶臭物质浓度和恶臭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有效改善了周边主要控制点的环境空气质量.
2.期刊论文 严方.李静.田宇.严向东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及卫生防护距离的探讨 -科技创业月刊2008,\"\"(4)
恶臭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污染因素之一.确定城市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进行影响预测和确定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的依据.通过城市垃圾成分分析,恶臭污染物产生量的预测及调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合理地确定恶臭污染物的源强,科学地设置垃圾填埋场的卫生防护距离,提出了应根据垃圾填埋场的规模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观点,垃圾集中运输道路两侧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的建议.
3.学位论文 胡斌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解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2010
卫生填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置方式,以工艺简单、投资省、处理量大、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针对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长期积累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基础,开展了填埋场恶臭污染特征和控制技术研究,探明了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源、恶臭污染物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制开发了垃圾填埋覆土改良除臭技术,并建立示范研究。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有:
1、阐明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特征。通过实地监测,明确填埋库区和污水处理厂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主要恶臭污染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鉴定识别出68种恶臭污染物。其中,H2S和NH3浓度最高,是垃圾填埋场主要恶臭污染因子,其次依次为卤代烃、芳香族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挥发性脂肪酸、含氧有机物和其他烃类等。解析了特征恶臭气体(H2S和NH3)浓度与填埋垃圾量、覆土量、气压、风向、温度和湿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垃圾填埋场主要恶臭气体H2S和NH3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气压和湿度是影响垃圾填埋场恶臭物质H2S和NH3浓度变化的显著性环境因素;东风、东南风、东北风极易导致填埋场恶臭污染物向厂界方向扩散;简单增加填埋库区填埋覆土和除臭剂用量对控制H2S和NH3浓度效果不明显。
2、研制了新型垃圾填埋覆土改良材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研发的污泥竹炭堆肥覆土改良材料对恶臭去除效果显著,其对恶臭气体H2S和NH3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终场覆土、陈年垃圾和新鲜粘土,去除率达85%以上。污泥竹炭堆肥改良覆土对挥发性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和卤代化烃也具有良好的除臭效果,分别达到88%、95%和86%以上,可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过程恶臭污染物的产生恶臭物质。材料性质和代谢产物变化特征表明,污泥堆肥改良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硫氧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将H2S、硫化物和NH3分别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形式积累。
3、运用扫描电镜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实验室填埋覆土材料除臭微生物生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填埋覆土材料
微生物群落组成、数量和丰度存在差异,污泥竹炭堆肥改良覆土的优势菌群数量和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材料(P<0.01),这可能是该材料除臭效果最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设计建造了库容为400m3的简易填埋单元,分析了填埋单元运行55天中城市生活垃圾产气监测点的H2S、NH3浓度和恶臭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填埋单元产生的H2S和NH3的浓度相对比较稳定,分别维持在0.2mg/m3和5mg/m3左右;填埋单元产生的恶臭气体的恶臭强度随时间呈显著性下降趋势,填埋初期恶臭控制至关重要。
研究了新鲜粘土、终场覆土、污泥竹炭堆肥改良覆土、陈年垃圾、陈年垃圾与新鲜粘土混合物等5种填埋覆土材料对恶臭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污泥堆肥改良覆土对H2S和NH3的去除效率可达85%以上,显著优于终场覆土、终场覆土与陈年垃圾混合物、陈年垃圾或新鲜粘土;与新鲜粘土相比,堆肥覆土可提高H2S和NH3的去除率分别达30%和28%以上,且在填埋单元运行第1天去除率便可以提高34%和30%,出气中H2S和NH3浓度均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554-93)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可见,污泥竹炭堆肥改良覆土可有效控制城市生活垃圾中恶臭排放,适合作为垃圾填埋场日覆土材料。关键词:恶臭;垃圾填埋场;污染源解析;原位控制;填埋覆土;微生物生态
4.期刊论文 纪华.夏立江.王进安.刘学建.杜巍.董勇力.李国学 垃圾填埋场硫化氢恶臭污染变化的成因研究 -生态
环境2004,13(2)
通过对阿苏卫填埋场沼气工程改造前期和后期污染状况的现场监测,重点分析北方平原型填埋场H2S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沼气工程改造前期,填埋区内新鲜垃圾年填埋高度为2 m时, H2S质量浓度随季度有显著的变化,其浓度峰值出现在9月,可达179.1 mg/m3;新鲜垃圾年填埋高度为0.5 m时,H2S质量浓度的季度性变化不明显,峰值仅为21.8 mg/m3;这是新鲜垃圾含水率的季度性变化和年填埋高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沼气工程改造后期(2003年6~7月),在渗滤液收集井内,H2S的浓度变化趋势与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有良好的相关性.平均38 ℃的堆体内部温度和垃圾降解过程的pH值决定其浓度变化.填埋场H2S气体主要在填埋区释放.因此,控制新鲜垃圾年填埋高度,是控制H2S质量浓度季节性变化和出现高峰值的关键.
5.学位论文 余海晨 高效除臭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2004
恶臭污染是指引起人们嗅觉器官多种多样臭感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恶臭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应的对其治理各种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实施恶臭污染控制和管理,研究恶臭物质去除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处理恶臭污染的研究热点.该文首先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讨论了从垃圾渗滤液中驯化分离出能够耐受并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营养物质的有效菌群,并以含巯基的半胱氨酸模拟自然界中恶臭物质H<,2>S的产生和被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群在半胱氨酸浓度为0.1mg·mL<'-1>时,能够在培养的第2d大部分被分解成H<,2>S,在培养的第5d产生的H<,2>S则至少已有82﹪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化物,达到了很好的除臭效果.经过多次平板划线筛选,分离出8株有效菌C<,1>~C<,8>,经生理生化性能测定,初步鉴定这8株菌全部为化能异养的芽孢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该文应用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原理和工艺,将前面实验筛选出来的高效除臭菌固着在反应器的填料上,从而达到脱臭除氮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后的这8株有效菌C<,1>~C<,8>挂膜在pH值为7.4(自然)温度为20℃的时候,经过72h的接触反应,对于天津双口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COD降解率达到85﹪以上,氨氮的转化率则达到98.5﹪以上,充分达到了所需要的高效除臭的效果.
6.期刊论文 郑邦录 垃圾填埋场恶臭的防治 -环境2005,\"\"(z1)
恶臭是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中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感知而应起不愉快感觉并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通常所指的臭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带有恶臭的气体.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4亿吨,除了少部分焚烧、堆肥或回收利用外,其余70%以上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置.垃圾在填埋场的存放、装卸、平铺、压实等过程中,由于其中有机物的腐烂分解,不可避免将产生恶臭污染.
7.会议论文 何春.Mudar Abou Asi.熊亚.李湘中 高铁酸盐氧化技术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 2008
@@空气中的臭味来源十分广泛,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甚 至食品加工厂等都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恶臭和有毒气体。恶臭对人类的呼吸、循环、 消化、内分泌及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恶臭污染已经成为众多环境污染问题之 一。因此开发高效、经济和安全的恶臭污染治理技术是环境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 题。利用化学氧化技术治理恶臭污染是一项有效、经济的技术,如利用H2O2、 KMnO4可有效去除H2S、甲硫醇等臭味气体,然而利用该类化学氧化物去除恶臭 需较长时间并产生有毒副产物。因此仍需要探索氧化能力更强且不产生有毒副产 物的氧化物。
8.期刊论文 李玉春.李轶伦.LI Yu-chun.LI Yi-lun 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导刊2010,29(1)
分析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污染特点,结合国内外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相关研究、北京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监测数据及公众投诉情况,提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防护距离及臭气防护距离的建议.
9.学位论文 卢嫄 垃圾填埋场植被调查及其适生植物耐性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2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广,土地资源消耗大,恶臭污染及景观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内诸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取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为实验基地,对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植被进行调查,在植被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耐性适生植物,选取经过筛选得到的耐性植物湿地松为研究对象,探索耐性适生植物对填埋气等限制因素耐性的生理机制,为后续研究垃圾填埋场植被的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0.期刊论文 杨佳财.孙白妮.刘宇同.武勇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物评价方法研究 -北方环境2001,\"\"(2)
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还较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城市垃圾仍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哈尔滨东部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评价,对其评价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力求使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垃圾场建设项目评价探索最佳途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chj201002024.aspx
授权使用:武汉理工大学(whlgdx),授权号:1fd31037-701e-4db8-897f-9de000ecae47
下载时间:201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