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Cardiovasc Rehabil Med,October 2018,Vo1.27 No.5 507 ·康复论著· 双心医学模式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瑾,李妹芳,朱海萍 摘要: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 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 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 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 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 (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 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 (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O.05或dO.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 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焦虑;抑郁 文章编号:1008—0074(2018)05.507—05 中图分类号:R541.409 文献标识码:A Do ̄:10.3969/j.issn.1008—0074.2018.05.04 Application of psycho-cardiology mode in nursing 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ANG Jin, LI Me ̄-fang,ZHU Hai-p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First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Nanchang,Jiangxi,3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pplication of psycho-cardiology mode in 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A total of 200 aged CH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routine treatment group(re- ceived routine treatment,nursing care)and psycho-cardiology group(received mental intervention of psycho-cardiology mode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four weeks.Clinical symptoms,mean hospitalization days,hospitalization fee,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anxiety scale(SDS/SAS)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group.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effective rate be— tween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nd psycho-cardiology group。(93.00%vs.98.00%,P 0.07).Compar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hospitalization time[(7.85±1.31)d vs.(6.23±1.27)d]and fee [(10441.53±3042。75)RMB vs.(6336.23±1400。36)RMB]in psycho-cardiology group,P=0.001 both;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SAS and SDS scores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and COIn— par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scores of SAS[(55.79±7.13) scores vs.(52.15±6.88)scores ̄and SDS[(55.76±6.83)scores vs.(53.70±6.00)scores]in psycho-cardiology group, P<O.05 or dO.01.Conclusion:Psycho-cardiology mo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adverse emotion,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ave medical cost in 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Coronary disease;Nursing care;Anxiety;Depression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 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恐惧等方面 J。对 疾病的恐惧,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担忧,经济负担带 来的压力都可能影响冠心病预后,甚至是疾病反复 发作的危险因子之一_4]。目前,双心医学(Psycho— cardiaeology)主要研究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 相关性,认为心理干预可通过调节心血管疾病患者 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西南昌 330000 缺血、缺氧的一类心脏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 较高n1]。冠心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但老 年冠心病患者抑郁表现并不典型,症状多为:持续 性疲劳,体重下降,失眠等,护理人员往往只认为 是冠心病病情加重,而忽略了心理干预,导致病情 恶化。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 508 心廊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Cardiovasc Rehabil Med,October 2018,Vo1.27 No.5 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起到推动作用[5],该模式越来 钙拮抗剂、他汀类等药物),常规护理、健康生活方 式教育和咨询,双心医学组在双心医学模式指导下 越引起心血管疾病护理研究领域的重视,我国对老 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医学模式的研究较少,且多 给予护理,治疗冠心病同时关注患者精神心理健康。 传统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患者的精神障碍问题 容易被忽视。护理人员是“双心医学”模式的具体 执行者,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 心理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与 焦虑、抑郁症状相互重叠后,容易造成漏诊,误认 数研究虽已表明冠心病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呈 正相关,但未考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疾病与心理 疾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开展针对老年冠心 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时,除了重视药物治疗监护,另 一方面也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注意心理社 会因素造成的负面作用,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 为患者病情加重。双心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 最大限度消除负面情绪,改善预后。本研究以心血 管疾病中最常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双心医学模式为指导,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对 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7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江 西省人民医院及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0~ 80岁冠心病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进行 调查,按人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组。单号为双心医 学组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60 ~8O(70.18±6.51)岁;冠心病诊断分型中不稳定 型心绞痛7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冠心病病史 中5年以下20例,5~1O年46例,10年以上34 例;文化程度中小学12例,初中3例,中专16例, 高中42例,大专22例,大学5例。双号为常规治 疗组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 (69.94±6.53)岁;冠心病诊断分型中不稳定型心 绞痛66例,稳定型心绞痛34例;冠心病病史中5 年以下21例,5~10年49例,10年以上3O例;文 化程度中小学6例,初中6例,中专25例,高中 41例,大专13例,大学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冠心病诊断分型、冠心病病史、文化程度等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年龄60~8O岁(含60周岁);符合 WHO关于冠心病I临床诊断标准 ;意识清楚,无 认知障碍;具有沟通及交流能力;头脑清楚,愿意 参加及配合;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 精神失常者;老年痴呆及聋哑患者;心肌梗死发作 期或发作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严重智 力缺陷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使用硝 酸酯类、抗凝、J3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主动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治疗,护理人员采用心理 疏导法与患者进行沟通,适当应用沟通技巧,面带 微笑,态度和蔼,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舒适的 姿势坐下,轻轻闭上双目,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 缓慢地呼吸,在吸气的同时默念“七”,再次呼气时 微微张开双唇同时默念“抚”字,努力将注意力集 中在“七”和“抚”字上,并保持一种随意的态度, 对上述过程反复进行,每次可持续10min,每天可 做2~3次,直到不再紧张为止;②个体心理干预: 选出焦虑、抑郁症状较重患者,针对性的与患者一 对一进行心理辅导,多给予关心,消除思想顾虑, 倾听患者诉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在取得 一定治疗效果后,鼓励其继续配合治疗,对于患者 的疑问耐心做出科学解答,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③改善环境:通过改善病房安静度、温湿度、 明亮度和清洁度,消除患者恐惧与不安情绪,老年 患者接受事物能力较差,需告知患者使用抢救设备 和监护仪器的目的,消除疑虑及恐惧情绪;④健康 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 以讲座、讨论和示范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认识 和对疾病认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互相 交流、互相激励、现身说法等方法,促进康复。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 病,主动配合治疗;⑤运动康复训练:目的是解除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脏病再发率和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循序渐进,运动量从小到大, 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若运动后出现 心悸、头晕应暂停康复活动。⑥出院干预:定时回 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 管理能力。 1.3观测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临床症状、心电图、Zung 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平均住院 天数、住院费用。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Cardiovasc Rehabil Med,October 2018,Vo1.27 No.5 1.4评判标准 1.4.1 焦虑抑郁评定标准 ]①SDS评分标准:问卷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n=i00) 所得分值乘以1.25为标准分,标准分截断值为53 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 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评分标准:问卷所 得分值乘以1.25为标准分,标准分截断值为5O分, 其中50 ̄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 1.4.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2.2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心电图恢复正常,无心肌缺血,焦虑抑郁评分下降 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常 明显。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心肌缺血 规治疗组(P均=0.001),见表2。 表现改善,焦虑抑郁评分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 状与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较前改善不明显,焦虑抑 表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S) 郁评分无下降或增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 效例数)/总例数×100 。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 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AP<O.05,△△P<0.01。下表同。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前明显下降(P均<O.01),且双心医学组患者治疗 经过诊治后双心医学组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 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 分别为98.0O 9/6和93.O0 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或d0.01),见表3。 意义( 一1.862,P一0.172),见表1。 表3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S,n=10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O.O1。 相关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3讨 论 效均有改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据流行病学资料 “ 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 (P>o.05),但是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主要原因为缺血性心 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一o.001),说明老年 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所致,因此提高缺血性心 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双心心理干预,利于患者 脏病疾病的诊治技术,消除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 病情恢复,可有效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对降低发病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双心医学模式 进一步力证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转归有密切关系, 为指导,对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最常见的老年冠心病 良好的心理可促进疾病恢复,这与柳春霞[1。 研究中 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包括 提到的观点相一致。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Cardiovasc Rehabil Med,October 2018,Vo1.27 No.5 人的健康问题得到重视,心理问题已成为研究热点。 消除老年人群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群 生活质量。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状相互影响,有研 究发现,抑郁的发生早于心血管疾病存在,抑郁是 健康人群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 子,也提示抑郁不仅继发于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血 管疾病发病和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_1 。刘梅颜等_1 ]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 ̄2007年收治的心血管疾 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其中人院时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症状者分别为 65.6 、78.9 ,稳定性冠心病存在焦虑、抑郁症 状者分别为18.5 、26.9 ,程贵霞等口。 采用 SDS/SAS量表对12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 评估,有21.70 存在焦虑,23.26 存在抑郁。说 明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状态。 双心医学作为一门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的 综合学科,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 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对双心医学的研究与讨论 持续不断,但仍未达到供需平衡,美国欧洲等国家 心脏病学会发布了冠心病合并抑郁问题的临床处理 意见,提出冠心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抑郁筛查_1 并 建立规范的双心疾病诊疗流程[2。。。国内外对冠心病 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对于双心 医学模式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在心内科提出并实施, 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双心医学心理干预的相 关研究很少。双心医学主要研究心脏病与心理疾病 的关联,双心医学模式从心脏、心理两方面着手, 最终达到“心身同治”。sDs/sAs是诊断抑郁、焦 虑的一个有效检测工具,使用简便,并可用于评价 抑郁的疗效。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在治疗后均 有明显下降,且双心医学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说明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在进行躯体 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心 功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心内科病人施心理 护理,本质就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心理 干预方式(包括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 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 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加强心内科 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 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冠心病病人 实施双心医学护理模式措施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均一0.001)。提示老年冠心 病病人除做好基础治疗、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 的心理状态,运用相应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病 人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护理,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 因素,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恢复健康的最 佳心理状态,使病人顺利渡过不同的心理危机,从 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因此,我们针对老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 病情需要,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双心医学 模式,给予心理干预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依从性;给予生活指导和 人文关怀,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诱发因素和复发频 率,延缓了疾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心医学模式构建了医患和谐,是一种较理想的人 性化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Eli罗南,黎丽,刘斌.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E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773—1774. E23丁建东,张敏,袁勇贵,等.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血清甲状腺激 素变化l临床研究E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12): 1038—1040. E33刘美霞,梁忠宝.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行为类型的分 析[J].河北医药,2014,36(24):3785—3787 [4]应优优,李浙成,胡智星,等.焦虑抑郁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_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7):762—763 [5]胡大一,于欣.双心医学[M].武汉:华中科技出版社, 2008. [6]郝六一,李学信,贾永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c反应蛋 白在冠心病及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EJ].中国 药物与临床,2015,15(3):408—410. E7]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3. E8]陈静,陈传成,支胜利,等.认知行为治疗和症状特异性药物 治疗伴焦虑和抑郁的喉切除术后咽喉癌患者的回顾性比较EJ]. 上海精神医学,2014,26(2):95一100. E9]林晓黎,梁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37—1638,1641. ElO3刘明波,王文,周脉耕.2004—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流行趋 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0):985—988. [11]汤生娥.1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74 176. [12]柳春霞.8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FJ].护理研究, 2012,26(9):843—844. [131郑海,李红玉,周诗雪,等.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 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2016,36(15):2842— 2843. E14]肖存利,李硕,陈博,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 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276—1278. E15]Mair A,Thivierge-Rikard RV.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 for older rural adults:regional distinc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be- 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8月第27卷第5期Chin J Cardiovasc Rehabil Med,October 2018,Vo1.27 No.5 511 twee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Int J Ag— ing Hum Dev,2010,70(2):119—143. 郁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6):690—692. [19]Saran RK,Puri A,Agarwal M.Depression and the heart [16]Lett HS,Davidson J,Blumenthal JA.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Indian Heart J,2012,64(4):397—401. [20]Summers KM,Martin KE,Watson K.Impact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 EJ].Psychosomatic Med,2005,67(1):58—62. [17]刘梅颜,姜荣环,胡大一,等.心脏急症与稳定冠心病患者合 并心理问题现状分析[c].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09. ease[J].Pharmacotherapy,2010,30(3):304—322. (收稿日期:2017—06—28) [18]程贵霞,马新荣,吴海燕,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 ·康复论著· 术前心理疏导对于冠心病首次与多次PCI患者睡眠质量、 心理的作用 张桂霞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心理疏导对于多次与首次行PCI的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首次接受PCI的49例CHD患者为首次PCI组,以同期收治的 ≥2次PCI治疗的49例CHD患者为多次PCI组。两组均于术前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疏导。观察比较两组术 前后心理、睡眠质量、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临床指标。结果:与首次PCI组比较,多次 PCI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50.18±8.79)分比(54.21±8.92)分]、抑郁自评量表[(55.78±9.36)分比 (59.98±9.41)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分[PSQI,(12.74±2.73)分比(15.96±2.81)分]、冠脉 Gensini积分[(89.16±6.12)分比(96.73±6.36)分]、左室舒张末内径[(58。71±5.12)mm比(64.38± 5.19)mm]、左室收缩末内径[(45.87±3.25)mm比(49.92±3.29)mini、血浆NT.proBNP水平[(612.15± 11.28)ng/ml比(639.87±11.34)ng/m1]、心绞痛发作程度评分[(5.18±0.56)分比(5.92±0.58)分]均显 著升高,P<0.05或<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 或<O.01。术后除了多次PCI组SAS和PsQI评分仍显著高于首次组外,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 0.05。结论:多次PCI患者术前上述临床指标均较首次PCI患者严重。术前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 高睡眠质量;且术前心理疏导和PCI能够使得多次PCI患者获得与首次PCI者相似的疗效。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心理疗法 文章编号:1008·0074(2018)05.511.06 中图分类号:R541.409 文献标识码:A Do ̄:10.3969/j.issn.1008—0074.2018.05.05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condition in CHD patients undergoing first and repeated PCI/ZHANG Gui-xia//Department of Cardi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City, Jiamusi,Heilongjiang,154002,China Abstract:0bjeetive:To study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condi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undergoing first and repeated PCI.Methods:A total of 49 CHD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ho received first PCI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 2016 to Jun 2017,were enrolled as first PCI group.Another 49 CHD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received PCI for twice or more were regarded as repeated PCI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targete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efore PCI.Psychological state,sleep quality,plasma level of 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etc.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CI.Results:Compared with first PCI group before PCI,there were significant rise in scores of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0.18±8.79)scores vs.(54.21±8.92)score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55.78±9.36)scores vs.(59.98±9.41)scores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2.74±2.73) scores vs.(15.96±2.81)scores ̄,coronary Gensini score r(89.16±6.12)scores vs.(96.73±6.36)scores ̄,left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