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开题报告
姓 名: 学 号:
系 别:会计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 别 学生姓名 题 目 会计系 学号 专 业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浅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1.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研究的目的 自上海市2012年1月1日实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俗称“营改增”以来,增值税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实行“双扩围”,“营改增”政策效应的优点也逐渐突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先行试点的行业之一,深受该政策的影响。交通与运输业作为试点对象,为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将探讨“营改增”前后税负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分别针对企业和政府的税收影响。在各种权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营改增”方案理论的测算和引用某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营改增”方案的测算和分析,发现其问题,并提出建议。 1.2研究的意义 “营改增”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税制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实现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手段。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关系重大。 我国交通运输业“营改增”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方式。2012年1月1日,上海市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拉开帷幕,后相继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到2013年的8月1日,交通运输业“营改增”政策已在全国推广。可以看出,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但交通运输业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交通运输业改革影响范围之大是其他行业所不能企及的,而且交通运输业的经营方式又独具特色。因此,如何使交通运输业“营改增”顺利实施,降低改革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预期的减轻赋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是改革的开端,也是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在各方面的配合下,交通运输业实施“营改增”后效果显著,企业加强对税收管理政策的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政策的漏洞和问题亦随之而来。本文将深入分析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建议,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税收管理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对交通运输业主要征收增值税。而在增值税的选择类型上,主要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在税率的选择上,分为增值税标准税率和优惠税率。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对客运实行低税率,法国对海运、公路、铁路客运及行李运输适用低税率。对政府以及政府拥有的实体的交通运输业,能否列为增值税纳税人,国外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作为非增值税纳税人处理;二是区别对待,即有些国家将某些部门拥有的交通运输业视为增值税纳税人,而某些部门不是。 1.3.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业的税收管理制度经过四次改革后,营业税纳税管理不断被完善,但其缺点亦逐渐凸显。交通运输业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对其征收营业税,导致“链条”中断,造成税负不公平及透明度降低等不利因素,从而对税制运行带来困难和阻碍。经过专家学者们的讨论,得出现行营改增的方案:我国交通运输业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值税的种类是 “修正的消费型”增值税。其优势是可以分批抵扣企业个别价格高昂并且使用年限较长的固定资产,从而减轻该行业的税负。当上海改革试点后,地方政府与新制度的磨合会日渐减少,改革政策红利越来越突显,不光是政府,企业对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管理亦欣然接受。 实践检验真理,随着改革的推行,其不完善的地方亦逐渐显露。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对财政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改革将会受到的主要制约因素有: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失业压力的制约;我国政治体制的影响。改革实行“双扩围”后,学者们通过对具体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测算后得出的结论有:由于税率的提高及物流辅助服务等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存在,营改增后该企业集团税负明显增加。所以,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改革有待完善。 2.研究内容: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营业税改增值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第一,首先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然后阐述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和2012年上海试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阐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税收现状,即营业税税收政策的弊端。第三,点出主题:“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营改增”理论和对企业影响进行测算分析。如,建立理论模型,对“营改增”前后企业税收情况进行测算。此部分还会引用某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第四,对政府税收的影响,从收入总量结构、收入结构和征管方面进行讨论。第五,“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建议,通过对上述分析,发现“营改增”通过出现的问题,并对交通运输业的税务管理提出建议。 3.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网络资源、期刊论文和学术文件搜集文献资料,获取并分析与研究相关信息。 (2)比较研究法 本文将其他国家对交通运输业开征增值税的情况与本次试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试点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改进指明了方向。 (3)定量分析法 通过搜集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财务报表,采集相应税负样本数据,主要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统计性描述法对试点企业税负变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今后的政策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3.2研究手段 (1)通过维普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2)在图书馆查阅并收集各类相关书籍文献的资料。 (3)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及面授等方式请教指导老师问题。 3.3写作步骤及进度 (1)2014-10-08至2012-11-08:收集有关资料、阅读外文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2014-11-08至2012-12-15:撰写开题报告 (3)2015-01-24:递交论文初稿 (4)2015-03-01:递交论文修改稿 (5)2015-04-15:论文定稿 (6)2015-04-16至2015-04-30:答辩 参考文献: [1] 宋源慈.《我国航空运输业“营改增”的影响研究》.《中国知网》.2013年 [2]尹珍丽、唐林玲、熊雯晖.《“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分析——基于会计报表视角》.《会计师》.2014年,第15期 [3] 杨隽.《“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分析》.《会计之友》.2013年,第13期 [4]李晓光、雷良海.《增值税改革对上海交通运输行业税负的影响》.《科技与管理》.2012年,第5期 [5]杨瑜珊.《探析我国增值税税制完善轨迹—以上海市增值税扩围试点为视角》.《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6]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解释》.《财政研究》.2012年,9月 [7]孟宪国.《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情况调查》.《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第7期 [8]郭家华.《增值税扩围对不同类型地区财力影响差异大》.《中国税务报》.2011年,第006版 [9]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制》.《财贸经济》.2010年,第11期 [10]张宏、赵悦辰.《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及推广过程中的问题研究》.《湖南商学院报》.2012年,第3期 [11]李小珍.《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2]刘海庆、米月皎.《“扩围”后的增值税税收分成比例设计》.《税收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13]白晓荣.《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经济论坛》.2012年,第8期 [14]胡义芳、熊波.《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研究》.2008年,第8期 [15]扬名、李大庆.《增值税“扩围”改革中税收收入分配问题探讨—以地方财政现状为透析视角》.《河北学刊》.2012年,第6期 [16]李升.《地方税体系:理论依据、现状分析、完善思路》.《财贸经济》.2012年,第6期 [17]赖琼锯.《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新西部》.2012年,第18期 [18]胡春.《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财经科学》.2013年,1总(298期) [19]蒋晓凤.《公路客运企业“营改增”的会计核算和税负比较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9期 [20]姜竹、马文强.《“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