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练习精选.doc

来源:华拓网


高三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练习精选

一、选择题

1、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控制细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在 ①拟核大型环状DNA上 ②质粒上 ③细胞染色体上 ④衣壳内的核酸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2、下列关于细菌的形态遗传和紫茉莉的叶色遗传的特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遵循孟德尔定律

B.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RNA,遵循孟德尔定律 C.二者的遗传物质均为DNA,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紫茉莉的遗传物质是DNA,都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3、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B.DNA和RNA同时存在 C.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4、利用人工诱变,将某抗生素低产菌株诱导成高产菌株,诱变时发生变异的结构是 A.拟核 B.染色体 正确的是

A.无机成分相同、有机成分不同 B.无机成分不同 、 有机成分相同 C.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均相同 D.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均不同

6、右图曲线表示不同氧浓度对不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其中曲线P能代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谷氨酸棒状杆菌

7、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现从甲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在

乙中。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中的状况与原在甲中的状况相比,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类 C.组成酶类 D.细胞的大小

8、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

a b c d e f g 样品代号 32 56 127 234 762 821 819 菌体数量 pH 6.0 4.7 5.9 4.9 5.7 5.3 5.1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尽 该变异菌株,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A.加亮氨酸,不加链霉素 B.不加亮氨酸,加链霉素 C.加亮氨酸,加链霉素 D.不加亮氨酸,不加链霉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就将一直保持下去 B. 组成酶不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 C. 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分解乳糖的酶是组成酶 D. 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以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 11、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正确的一项是

A .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微生物才能合成分解此物质的酶,该酶一定是组成酶 B .某种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将直接导致形成此物质的酶活性下降 C .只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才能实现对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h 824 5.6

C.质粒 D.线粒体

5、下列关于无土栽培营养液、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组成成分的比较,

9、某一种细菌的变异菌株不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就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要想筛选出

D .一般情况下,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12、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表述是 A .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 B .至少接种一种细菌 C .接种一个细菌 D .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

13、酿酒过程中,要使产量提高,必须要有足量的酵母菌。在扩大培养阶段,相应的条件及酵母菌所处的生长期是

A.无氧条件,调整期 B.无氧条件,对数期 C.有氧条件,调整期D.有氧条件,对数期

14、从土壤中分离圆褐固氮菌所用的培养基是 ①选择培养基②固体培养基③液体培养基④天然培养基⑤合成培养基⑥鉴别培养基⑦半固体培养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⑤⑥⑦

15、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6、发酵工程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17、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时,各种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速率的影响,其中错误的是

18、下图所示代谢过程中,a~f代表相应的酶,若X、Y都积累过量时,才会抑制酶a的活性,则为获得尽可能多的X产物,被抑制的酶最好是

A.e和f

B.e和c

C.d

D.b和c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可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②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③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都与搅拌速度有关 ④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A 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21、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22、非典”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RNA病毒;据报道,SARS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下列关于SARS病毒及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组成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B.接种SARS疫苗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因为接种了SARS抗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SARS病毒 D.决定其抗原特异性的是SARS病毒的衣壳 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24、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 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菌产量也不再增加

25、与括号内的几种微生物(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禽流感病毒)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结构和成分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26、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甲)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23、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27、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A.酵母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B.酵母菌、大肠杆菌、青霉菌、乳酸菌 C.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D.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

28、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克隆羊这三者可以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无性生殖 B.都属于细胞工程的技术范畴 C.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都体现了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29、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30、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右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谋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

C.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细胞免疫发挥防御作用

B、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葡萄糖耗尽时才能利用乳糖

C、在水分供应充足的大田中,只有通风透光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32、将少量酵母菌接种于恒定容积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曲线对应的物质或结构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1 RNA DNA 菌体 2 蛋白质 RNA 蛋白质 3 DNA 蛋白质 RNA 4 菌体 菌体 DNA D 蛋白质 DNA 菌体 RNA

33、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输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各项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34、右图示某细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如果在“Ⅱ”时期加入适合细菌生存但营养成分不同的培养基,细胞 出现的变化是

A.代谢活跃,细胞内物质的合成速度加快 B.分裂速度加快,代谢活动加强

C.出现芽孢,可以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 D.若为病菌,此时是感染性最强的时期 35、乳酸菌与酵母菌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有DNA、RNA和核糖体等结构 B.能量利用效率高,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C.内含子与外显子相间形成基因的编码区 D.生物膜系统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6、探究某种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下列各项中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接对数期菌种,缩短调整期 B.增加培养基总量,提高细菌的K值 C.对数期添加不同的培养基,繁殖速度加快 D.连续培养,延长稳定期

二、非选择题

37、科学家发现了物质X能延长酵母菌的寿命,这种物质通过一系列反应激活生物体内一种称为Sir2

的酶,这种酶与寿命延长直接相关。

(1)寿命延长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的调节,其特点是快速、精细;如果一变异酵母菌只有在培养基中加入物质C和物质X时才能寿命延长,则说明该变异酵母菌缺少______酶。

(2)氨基酸是酵母菌的__________级代谢产物。如果要利用酵母菌大量生产氨基酸,则应采用____ ____培养法;如果要利用酵母菌生产单细胞蛋白,在产品的分离提纯时应采用___________和沉淀等方法。(3)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 统计结果如下。该5毫升培养液共含有细菌 个。

红细胞个数 细菌个数 视野1 21 102 视野2 17 98 视野3 22 106 视野4 20 94 38、 下面是有关细菌A的四项实验:

实验1:将A 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

实验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产生突变种a1。将a1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3: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得突变种a2。将a2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也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4:将a1和a2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a1和a2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A发生了 ,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 。

(2)实验1至3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A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代谢产物。在实验2和3中,它们作为 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3)实验4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 。

39.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 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 “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40.发醉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 〔pH4.3 )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____________, 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2 )图中 ① 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从甲到丁的培养过程是为了___________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确定菌体产量,图中②操作之前,应先称量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菌体干重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___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

为___________ 。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生产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

42、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一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 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和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

43、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 和 。目前采用① 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新菌种。

(2)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 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 ,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要采用② 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44、根据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新陈代谢类型,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结合显微镜检以及菌落特征,可以把混杂在一起的大肠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分离开来。下面是分离筛选的方法步骤,请根据各个步骤的条件,填写空格中的内容。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固体培养基,然后进行灭菌。再将上述微生物的混合液分别接种到各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⑴用无氮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 ⑵用不含有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 ⑶酵母菌的筛选需要在常规培养基另加入 。 ⑷用加入了较高浓度的NaCl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筛选出 , 或者根据菌落的颜色呈现 色,将其挑取单独培养。

⑸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混合菌,菌落成 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是 ,挑取单个菌落培养。结合显微镜检和进一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来确定。

⑹在无氧条件下培养混合菌, 可以生长,加入一定浓度的乳酸,使培养基pH充分降低,可抑制 菌的生长,利用菌落特征,结合显微镜检,选取生长优势的菌落,即可分离出 。

45、若下图为酵母菌生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曲线形成的条件 。 (2)BC段表示的是 期,该时期与种群增长的 曲线相似,其形成的条件 。 (3)AE段与种群增长的 曲线相似,其形成的条件 是

(4)从生成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期。

细菌数目对数 C D A B E 时间

对应曲线为 段,

形成这一态势的主要生态因素 。 (5)衰亡期对应图中的 段,其主要特点是 。

(6)在对数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其异化作用代谢类型是 (7)酒精主要是酵母菌在 期产生的 代谢产物。

(8)在生产上,要想扩大培养需选用 段菌体;如要获得较多的产物,则应该注意缩短 段时间,延长 段时间,延长方法是进行 培养,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9)假定测得酵母菌消耗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 。

参考答案

1~10:DCACD; BCADD; 1~ADBD; CCCBC; 21~30:BDBBD; CCBCC; 31~36:BAAAA;C

37、(1)酶活性 E (2)初 连续 过滤(3)2500

38、(1)基因突变 酶 (2)初级 C (3)细菌a1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a2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 39、(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划线 (5)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 (6)灭菌

40、 ( 1)废液上清液 pH 灭菌 (2)接种 扩大培养 异养需氧型

( 3 )滤纸 恒重(质量基本不变) 恒重时的质量与滤纸质量之差

41、(1)纤维素酶 (2)B E (3)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4)酵母菌 无氧(密闭、密封) 42、(1)选取甘蔗外植体,通过诱导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调整植物激素比例,再分化形成芽和根,获得大量试管苗(或通过诱导大量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适宜条件下萌发长成幼苗)。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pH值;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4)①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值,达到抑菌的目的;②利用突变菌的耐高糖特性,通过高渗环境达到抑菌目的;③保持厌氧环境,达到抑菌目的;

④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 (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酵母菌中转人分解酶系相关基因; 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蔗渣;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蔗渣; 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蔗渣的微生物混合发酵。

43、(1)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 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 诱变育种 黄色短杆菌 (2)连续培养 好氧菌 萃取(或蒸馏或离子交换等)

44、⑴圆褐固氮菌 ⑵硝化细菌 ⑶青霉素 ⑷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 ⑸深紫色 大肠杆菌 ⑹乳酸菌和酵母菌 酵母 乳酸菌 45(1)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

(2)对数 J型 食物或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 (3)S型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等,酵母菌的分裂速度下降 (4)稳定 CD 生存斗争加剧

(5)DE 酵母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此时期菌体会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有些菌体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等 (6)出芽 异养型 (7)CD 次级 (8)BC BC CD 连续 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又以同样的速度不断的放出老的培养基 (9)用于酵母菌菌体生长和繁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