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治理模式new

来源:华拓网


项目3: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治理模式

项目目标:

针对西南地区受到污染的地下河或其他类型的岩溶水源地,开展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风险源识别与防控区划等共性研究,构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监测、净化技术体系,为西南地区地下水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考核指标:

(1)建立西南岩溶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堆存场、矿山开采区、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区的各类污染源及饮用水源区的清单;(2)建立西南岩溶区的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堆存场、矿山开采区、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各类污染源地下水水源地监测的技术体系规范;(3)提出西南岩溶区地下水防控区划方案;(4)筛选地下水净化技术,提供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净化技术指南;(5)建立基于不同污染源类型与水源区环境风险源识别-暴露途径-风险表征的评估技术体系。(6)选择贵州岩溶区进行示范,建立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环境管理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

1、西南岩溶区污染源及饮用水源清单

根据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水文条件特征,归纳西南岩溶区地下水分布、水文地质结构特点并进行区划。

以广西岩溶区为例,结合污染源普查与动态更新资料,在ARCGIS支持下利用图形叠置筛选地下水污染源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清单。

2、西南岩溶区受污染地下水监测技术

以贵州岩溶区为例,针对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堆存场、矿山开采区、重点工业园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区等污染源影响的水源区,基于对西南岩溶区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补排条件、“三水”转化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文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监测技术方法与规范。

3、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与预警技术

分析管道-裂隙介质中岩溶水的动态和流场变化特征、裂隙流与管道流的耦合关系研究,确定岩溶水流数学模型模拟参数。通过示踪分析污染物在岩溶区迁移规律,建立基于不同污染源类型的西南岩溶区污染物迁移预警方法。

4、西南岩溶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

系统调查西南岩溶区污染源分布,建立环境风险源清单,通过源-途径-汇构建岩溶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体系。

5、西南岩溶区地下水防控区划

在综合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源分布与源强、地下水环境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的使用功能特点,结合国内外有关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与方法,对广西岩溶区进行地

下水环境功能区划。

6、地下水净化技术筛选、评估

综合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体系,对地下水净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提供适合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净化技术清单。

7、受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模式研究

根据西南岩溶区地下水环境特点,选择贵州岩溶区受污染水源,结合地下水功能区划,进行受污染地下水治理模式研究,优化与指导西南岩溶区经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