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下半月刊 浅谈舞蹈“意识"对舞者表演的作用 刘震杰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201 102) 意识是头脑对于客观物质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 作用于存在。意识是物质长时间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意识同时也支配舞者的肢体。 意识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人认为舞蹈只是简单的舞 弄舞者的肢体,这对舞蹈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意识和舞蹈是共 存的,舞者不只是简单的在舞台上舞弄他们的肢体,腿抬得有 2舞蹈意识与舞者肢体的关系 2.1舞蹈意识支配舞者肢体的速度 在舞蹈中的肢体速度是至关重要的,肢体速度的把握直接 影响着舞蹈的质量、影响着舞蹈表演力与艺术的感染力。了解 掌握舞蹈动作与速度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和表 现作品的能力。而舞蹈肢体的速度取决于舞蹈意识。每个人的 内心感受和意识都是具有深刻性、性、存在性,很多内心 多么的高,技巧是多么的有难度,他们更多的是以肢体为基本 要素来体现一种人物或者是一种情绪的表现,而人物的塑造和 情绪的抒发都是与舞蹈意识分不开的。这也是舞蹈与体操、杂 技的本质区别所在。在这不是否定体操和杂技是没有意识的存 在,只是舞蹈的意识不只是单纯的从人脑直接传达到肢体,而 是舞蹈的意识是先从人脑的意识转换到一个人物或者是一种情 绪,再由变“质”的意识传达到舞者的肢体,然而使舞蹈变成 不仅仅是人们对舞蹈最初的看法。一个舞者在舞蹈中所表现的 角色或者是一种情绪都是由自身的舞蹈意识所决定的。意识在 脑海中的建立也是在舞蹈中的舞者的肢体形态、速度、力量起 着重要性的支配和影响。 1不同阶段的舞蹈意识对舞者的影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以看出,舞动这门 艺术不是一日之功,舞蹈是长期日积月累,是由汗水和泪水才 能造就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者。真所谓是“十年磨一剑”。 当然,对于一个舞者来说,都是先从一点点接触舞蹈,对舞蹈 产生了兴趣,在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和在舞台上的经验才慢慢地 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者。 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才逐渐成长起来的,舞蹈也不 例外。对于舞蹈的初学者来说,舞蹈的意识几乎为零。他们对 于舞蹈没有任何意识可言。例如,在我们中专一、二年级的时 候,只是被老师“强制性”的锻炼的软度和自身能力的训练。 这些训练对于舞蹈意识来说,只是单纯的大脑支配着身体,这 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而是在为舞蹈打基础。在往后的学 习,老师将交给传授一些基本的专业动作,此时的舞者已经对 舞蹈有了初步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腿抬到什么位置,手伸出 去就可以的阶段。舞蹈的意识已经在脑海中萌生。此时,舞者 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动作规不规范,身上哪个部位不到位,对于 老师教的动作,自己也开始附加自己的感觉和自我意识。对舞 蹈的本身也有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去模仿他人的舞动作品,去 模仿别人的感觉,然而在学习和模仿动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 促进自身的舞蹈意识。在中专学习的阶段,枯燥的训练和重复 的学习,只是初步的形成了对于舞蹈的基本意识,在中专的一 些作品中,大量的展示软度、技巧为主,而忽视了舞蹈所应该 表达的意义。但也不缺少成功的作品,例如,舞蹈作品《小二 郎》,就舞蹈作品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小二郎》这个作品 讲的就是一个展现儿时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中专的学生,舞 者本身就是一个舞蹈意识不强,但却有一个本能的人物形象意 识,不需要刻意的去转换自身的舞蹈意识去转换人物形象,凭 着本能的任务意识就能够跳好这样的舞蹈作品。一个优秀的舞 蹈演员,不能只是单一的去刻划一种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和 内容是多样性的,,所以舞蹈的意识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 历来得到提高的。中专之后是大学,大学的学习,是从软度、 技巧和舞蹈意识共存的局面变成舞蹈意识支配我们的软度、技 巧、舞蹈动作来展示我们的舞蹈,而后者的舞蹈意识更为强 烈,在舞蹈的作品中,能够更加自我、大胆、随心所欲的展现 舞蹈作品。所以舞蹈意识的不断的提高才能为舞蹈展现它的艺 术特性和审美意象。 情感宣泄方式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此,脑海中的舞蹈意识所 表达的肢体动作在肢体的速度中就会充分的体现出来。当脑海 中的舞蹈意识定向为忧伤、伤感的作品时,舞蹈意识就会将肢 体的速度主观的反映出“线状”,速度由慢瞬间变快作以点缀 情绪的变化与抒发。 2.2舞蹈意识决定舞者动作的质量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在台上表演的舞蹈演员,是 用肢体做交流,是用肢体语言向台下的观众传达台上舞蹈演 员的情感。所以舞蹈演员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舞蹈动作的 质量除了自己在台下的刻苦训练,更多的是自己的舞蹈意识。 有时候舞蹈演员所表现的角色不可能是亲身经历的角色生活和 经历,那就要求演员通过想象和自我创作,发挥自我的舞蹈意 识,将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舞蹈意识与舞蹈剧目的关 系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舞蹈剧目就是将人们的情感是 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舞蹈常常可以将舞者达到一个 痴狂和超越自我的境界,做出超乎常人的举动。舞蹈的审美功 能的体现,美与丑、动与静等一系列现都在此时出现。只有在 这时,无论是舞动着还是静止的,人体动作才是富有生命力 的,才是具有诉说的肢体语言功能。通常,肢体语言的诉说都 是以剧目或者是舞剧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哪一种方 式在观众面前展示,都是同一目的,都是在向观众表达自己所 表演的角色故事和内心情感。 首先,一个剧目的形式,要有一个人物形象的确立或者 是一个情感的奠基。前文提到过,一个舞蹈演员所表演的人 物特点,不一定是舞蹈演员所经历的,这是就需要舞蹈演员的 想象力和自我的舞蹈意识来完成剧目的表演。除了自我的想象 力和本能自我意识外,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可以对于 完善自我的舞蹈意识和舞蹈剧目的正确表达准确无误的配合。 舞蹈意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人物形象、性格等因素的确立。我 的作品《情也忧伤》,是一个单一情绪的舞蹈,主调是比较忧 伤的,在编排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舞者的良好的舞 蹈意识对于把握一个像《情也忧伤》这样以单纯的情感为原素 的作品是多么的重要,舞者该如何用舞蹈意识来驾驭这样的作 品,在表演以单一的一种情绪时,在整个表演过程中,不能有 其他的情绪意识出现,虽然这样的情绪是表演出来的,但需要 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正的将自己的思想与舞蹈意识和结合, 融人舞蹈作品中,做到舞蹈表演中的我就是现实中的自己。如 果在舞蹈表演中有一丝的舞蹈意识恍惚,那将会影响舞蹈动作 的速度、质量和情绪的塑造。所以舞蹈意识在舞蹈剧目中有着 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 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通过肢体的表达给观众带来视 觉上的享受,其心灵的交汇与震撼才是舞蹈生命律动的源泉。 最具有感染力的舞蹈注入最诚挚的情感,所以舞蹈是一个情感 的世界,舞者在舞台表演中不论是剧目的编创者还是表演者都 是注入最诚挚的情感抒发。舞者只有从心灵的深处发出最真实 的感情,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最真实的,最能打动观众的。 宣至塑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