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研究

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研究

来源:华拓网
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研究

摘要:国家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选择采用国际化办学,提高学生的在那个能力,很多的高职学院以“中德”双重培养为契机,在化工、机电等多个专业领域,对国际化的专业教育标准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国家间的院校教学与学习标准的研究,对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大,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样,就能够适应行业新技术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体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能提高中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以这种趋势发展,无论是对于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是有利的。

一、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概述

专业课程标准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它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师队伍;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技术教育的国际化,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以产业的国际化和国际的先进教育为中心的,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国际化”专业的教育水平与“一般”专业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不仅要从自身的教育现状出发,要与自身的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也要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技术和技能人才作为重点,突出其国际性。具有国际竞争力,为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国际上优秀的专业相匹配,并与国际上的大学、公司、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国际间的相互认可,为提高国际认可程度,必须扩大国际视野,发掘共性的规律性和共性的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价值所在

(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从实质上讲,在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能够达到以国际化的超高标准,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拥有全球发展视野,明确对国际跨界文化交往的规则,逐渐地,对界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有所了解。在毕业之后,可以尽快的去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进入岗位工作之后,还可以展现出很好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拥有很强的职业发展动力。这对国家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有利的,也为国家经济社会提供了持续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能满足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在全国各地分别实施了 “示范校”、“创新发展”等工程,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国际接轨,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技术学院,为新时代的提供更多的人才。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发展,就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乘风破浪,这不仅是一种发展机会,更是一种历史使命。因此,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天津两市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制造业为重点,建立了一套以高职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性教学模式。各个地方应该积极的进行学习,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三)能够满足学生国际化发展的个人诉求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和融合的世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全球化大潮的洗礼之下,学生们也渐渐有了更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了解世界和其他民族,了解多元文化,参与全球竞争等。

教育既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也要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相匹配,与国际化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从而提升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力。高校毕业生的国际

化素质不仅是新时期的需要,更是一个人将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在校生数量与日俱增,已占到了我国“半壁江山”,已成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而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地,更要以开放的视野,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会,进而提供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以推动学员们的全面、可持续的成长,以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三、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国际化教学标准建设的认知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中,也要加强对国际化教学标准建设的思想认识。例如:首先,需要在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对国际化教学标准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对本专业国际化教学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探索

培养目标的设定,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教学院要根据当地的优势以及特色,确定了培养人才的目标。比如石化产业为基础的地区,要培养石油等化学工业的专业人才,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国际化的化学工业的技术。

(三)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探索

师资力量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国际化的办学标准,所以要对教师的能力进行重点的培训,例如,可以派遣化工、机械、护理等专业的教师,前往德国进修学习,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将我们需要的国外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带回来”,进而将更加适宜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其次,还要提高教师外语教学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英语能力,根据教师的外语水平,学校开设高级、中级和初级课程,有针对性提高教师外语能力。

(四)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探索

在深入研究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展开了一场以能力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并展开了“有效课堂”的验证工作,使课程设计有效。开设课程体系,首先要做好学生们的就业意向调查,第二步是对本专业涉及企业的状况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基于以上两个步骤在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标准化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身高职院校学生就是具备一定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所以要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提升学习者的岗位专业技能,为学习者的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五)教育模式的国际化探索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核心任务,就是构建一个学科体系。建立平台的课程体系。通过学科集合教学与研究,对学科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一个平台,减少学科种类与数目,减少学科间的重叠,合理安排课时,有利于确保教学质量与质量。 此外,平台中开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利于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确定主干课程的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就业的岗位,学校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要设计国际化教学的专业,并积极的与部门沟通,确保此项工作的科学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化的竞争要求,因此,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提升高等职业学校的高素质人才能力,从而为我国的伟大复兴,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海涛,张冉.高职院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策略[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02):96-99.

[2]陈晓丹.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探索——以中德合作办学为视角[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02):15-16+18.

[3]雷珊珊,高扬.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路径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2):66-70.

202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课题编号:2022QZJ113

作者信息:刘敏,女(1985年8月),籍贯:内蒙古,博士,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外合作办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