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学设计
中班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轻快活泼和优美连贯的两种声音演唱歌曲。
2、 理解歌曲内容,唱准歌词及休止符。
3、 创编歌词,体验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的快乐。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创编歌词,体验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cd、《碰一碰》音乐、头饰(太阳、白云、花儿、小草、猫咪、小兔)。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
1、师:我们来玩一个手拉手的游戏吧!
游戏玩法:播放《碰一碰》的音乐,将歌词改成“找一个朋友手拉手”带领幼儿演唱,并做游戏。“碰哪里”改成“站那里”,“鼻子碰鼻子”改成“手拉手”。然后引导幼儿找到空的地方和好朋友站一起。
2、说一说:和自己手拉手的好朋友是谁?
二、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观察画面上有谁和好朋友手拉手。
教师:你发现画面里还有谁和谁是手拉手的?
2、总结幼儿的回答,将歌词念出来。
3、师幼集体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认真倾听。
师:刚才小朋友们听老师唱歌的时候,声音有什么变化?请你来学一学。
2、教师教唱,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发现这首歌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前半句声音有点“跳”,就像一条线
中间断开了。后半句声音就像一条线,从头到尾都连起来了。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创编歌词
1、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歌词演唱歌曲。
师:除了歌曲里唱的那些好朋友会手拉手外,谁也会和好朋友手拉手呢?(幼儿自由发言)
2、整理幼儿的答案,和幼儿一起,共同演唱创编出来的歌曲。
五、结束部分
师:幼儿园里我们都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友爱相处,下面请小朋友手拉手走出教室
吧!(播放《好朋友》音乐)
日常生活教育: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创编的新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家
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创编不同的歌词。篇二:《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教学设计
四年级 安可欣
一、教学内容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的乘法》中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是关于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
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法的选择
创设情境法、指导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我准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自制“爱心捐款榜”。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引导。
3.教师谈话引入课题:手拉手。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自主探索
活动一、探究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教师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看看图中的小主人笑笑和淘气在做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信息,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鼓励学生帮助淘气计算一下自己需要花的钱: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
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自主试着列式计算。教师请个别学生上黑板计算。
5.教师引导学生检查计算结果。
(2.8+6.1)×3
=8.9×3
=26.7(元)
6.引导学生探究出小数运算的顺序与整数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课件出示知识点)
(1)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2)一个算式里,如果即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活动二、探究整数运算律也可在小数运算中完全使用。
1.教师课件出示情境问题: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
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指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试图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列式计算,并指名学生上黑板计算。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计算引出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也同样能用。
5.教师课件出示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 ×c=a× (b×c)
(5)乘法结合律:(a+b) ×c=a×c+b×c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用智慧传递爱”引导学生做练习。
2.教师说明练习与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每5人一组,小组比赛做题捐款。每人每道计算题做对相当于捐助1元钱。每人每道解决问题做对相当于捐助10元钱,累计看哪组同学捐助的钱最多。)
3.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师生集体订正答案。
4.教师播放音乐,汇总学生的做题情况,并展开捐款活
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
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完成教材第45页的第5小题。
2.自由完成练习册中《手拉手》的练习题。
3.从今天开始,学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六)板书设计
手拉手 (小数的混合运算) (2.8+6.1)×3 2.8×3+6.1×3
=8.9×3 =8.4+18.3
=26.7(元) =26.7(元)篇三:《手拉手》教案
篇四:手拉手 教案
2009——2010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手拉手》教案
实验小学 程俊
教材分析: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
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0 x x 和x x x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
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1“主音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友
谊永存的教学情感。
2、 要求学生运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真诚的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
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唱准0 x x 和x x x 的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 师生在《手拉手》音乐中走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最常见的动作是什么?(握手)
2、 揭示课题
(1)师:从大家的手拉手中,我看到了你们的友谊又增进了一步,友谊的含义非常广泛,友谊可以跨越地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8级大地震,我们全中国所有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手拉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友谊可以跨越国界,在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和海啸,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希望他们早日渡过难关,
(2)手拉手,我们能创造一个幸福的时代,手拉手,我们能连成一个温暖的世界,今
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手拉手》。
三、 学唱歌曲
1、 听录音,听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啊,我们手拉手,人间有真情,人人献爱心,暖流永常在。
2、看看这两种节奏:x x 和听听歌曲中哪一种节奏出现的最多?
(1)、你能拍一拍吗?看看老师是怎样拍的?
(2)有没有这种节奏?“0 x x”,一起试一试。
3、仔细聆听,听听歌曲中是怎样表现这种切分节奏的?同时在这些有节奏的地方拍手,
(看课件)。
4、同学们挑战一下,随着音乐能不能小声模唱出来?,
设问:你觉得哪一句唱得不太好?
5、听听老师是怎样唱得(师范唱),学生伴奏。
教师:我们来练习一下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难点句,(解决难点句)。
5 ︳︳︳︳︳
来 来来 我们 手拉手 相亲 相爱
师:这么难的句子,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学会,你们真了不起,我们随着琴声一起完整的唱一唱吧。
6、歌曲情绪处理,
同学们跟着琴唱得不错,那跟着音乐伴奏来演唱行不行?
7、设问:这首歌曲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热情,有朝气地)
教师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通过比较,指导学生用热情,有朝气的声音演唱歌曲。
8、 学生随音乐伴奏演唱,教师指挥。
四、 拓展延伸:
1、 关于友谊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
2、 欣赏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比较两种不同情绪。
3、 除了歌曲表现友谊,还有没有其他形式来表现?
五、 课堂小结
师生在《手拉手》音乐中走出教室。篇五: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
刘冬冬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手拉手》。
2、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音符。
二、教学目标:
1、用轻巧的声音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认识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能唱准确。
3、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投影仪、cd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相识。
一、导入:
师:找呀找呀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今天老
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儿时的游戏——找朋友。
第二版块——牵手。
二、律动游戏——找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吗?你和我,我和你,我们一起手拉手,大家成了好朋友。今天,不仅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两个小伙伴也成了好朋友呢!他们是谁呢?你们听——
三、学唱歌曲《手拉手》。
(一)节奏训练。
1、完整地欣赏歌曲。
2、师:他们是谁呀?(小豆豆和小妞妞)
3、师:现在老师当小豆豆,你们来做小妞妞。我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请同学们仔细听——
4、师:谁会模仿老师,介绍一下小妞妞?
5、生模仿。(有问题及时纠正。)
6、全班学生齐读。
7、接着介绍第二乐句的歌词。
8、师:最后一句我们大家一起来说,先听老师读一遍。(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手拉手。)
(二)节奏模仿游戏。
1、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你们开心吗?现在老师想用动作表达一下此刻的心情。
2、师边读词边拍手,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处加上伴奏的节奏。
3、师:你们会模仿吗?
4、生模仿。
5、师:除了拍手这个动作,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动作吗?
6、用其他的动作试一试。
7、师: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跟音乐按照节奏一起来动一动吧!
8、跟音乐律动。
(三)、学唱歌曲。
a、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2、请同学们用“啦”跟琴模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轻声地唱前半部分的歌词。
4、师生接龙唱。
5、交换再唱。
6、再完整地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b、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1、听歌曲的后半部分,比较一下划线部分的两句旋律是否相同?
2、唱划线部分的歌谱。(两遍)
3、轻声地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并纠正。
4、听老师范唱歌曲后半部分,听一听,有什么变化?
5、介绍力度记号。
6、加上力度记号,试着唱一唱。
c、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段。
d、唱歌曲的第二段。
e、小豆豆和小妞妞成为了好朋友,你们为他们高兴吗?让我们带着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把一二两段完整地唱一唱。
f、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用怎样的速度演唱比较合适呢?
g、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h、我们除了用自己的声音,加快速度,还可以加上我们设计的动作来表达心中快乐心情。
i、让我们跟这音乐再一次动起来吧!
第三版块——珍惜。
四、拓展。
1、在我们的身边,有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曾记得,阳光下,我们手拉手,一起游戏,
一同成长,因为我们有一颗纯真的童心。(《郊游》)
2、虽然我们身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手拉手,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因为
我们有一颗爱心。(《左手右手》)
3、在世界,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因为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拥有同一个梦想。(《我和你》)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有心,我们有爱。珍惜心中的这份友谊,这份爱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