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华拓网
新时期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对策研

摘要:高校英语教学工作重点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翻译专业的课程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翻译高阶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进行翻译,进而提升高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功能。基于此,本文首先就翻译高阶思维培养的目标指向进行明确,并对当前高校翻译教学现状进行阐述,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不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翻译教学侧重于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实施英语翻译,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属性下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决策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翻译高阶思维等学习能力,保证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翻译高阶思维培养的目标指向

高校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明确学生思维培养的目标指向,就翻译高阶思维培养的目标指向而言,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不是让学生带着有色眼镜完成翻译,其核心应该是让学生具备文化认同完成翻译,批判性思维是保证翻译内容准确的重要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该思维能力的目标培养[1]。

第二,创造性思维,根据课堂教学经验分析,学生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译内容,往往存在翻译局限性问题,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教师应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翻译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分析的习惯,保证翻译的正确性与客观性[2]。

第三,决策性思维,翻译决策性思维贯穿翻译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但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不同的是,决策性思维的培养更多基于译者对翻译价值判断

体系的宏观认识和对约束条件的微观把握,因此在教学目标指向上与学科价值观的关联更为显化。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高校师资力量与学生素养关系到翻译教学的最终效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仍存在各种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高校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学环节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是影响当前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都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能够胜任高校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等部分的教学活动,而对翻译教学而言,全面掌握其教学要领的可谓凤毛麟角[3]。

第二,学生自身学习素养的缺失,学生步入高校后缺少自我约束力,大多无法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目标,最终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究

结合前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客服英语翻译课堂的死板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增强师生互动。

第一,教师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环节,不能直接从理论话题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此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翻译知识的理解形成刻板印象,无法充分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应让学生对话题进行理解,关注文化背后的研究。比如,高校英语教师在讲解有关西方节日“Christmas”章节知识内容时,英语教师需要提前从不同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将其以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直观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涉及圣诞节的关键词汇主要包括“Santa Claus(圣诞老人)”“sleigh bells(雪橇铃)”“Christ-mas card(圣诞卡)”等,英语

教师要在这些词汇的讲解中穿插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翻译[4]。以此作为前提条件,翻译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高阶翻译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强化对翻译知识的解读[5]。

第二,教师将教材内的翻译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讲解不同语言背景与文化背景的翻译方案。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沟通、互换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最终实现翻译能力的强化。

(二)奠定英语教材课堂地位

高校教学过程所应用的教材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科研成果,应重视高校翻译教材的重要作用,强化对教材知识的深度剖析学习。

第一,翻译教材内的文字包含整体性,教师应以认知策略为前景化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翻译让学生掌握重点。如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将教材内的内容为学生讲解,让学会体会到商务英语翻译的用词严谨性。

第二,教师应以语言知识为要授课思路,围绕教材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性理解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教材。让学生在翻译过程实现思维的显性,全面体现高阶思维能力对英语翻译的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把握英语教材的整体性,还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情境。让翻译课堂学习过程呈现出情境化,使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课堂情境下高效完成翻译学习。

(三)翻译与探究

为全面提升翻译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还应重视翻译与探究的协同落实具体而言。

第一认知建模,教师选择一篇类似的翻译任务自己先行进行翻译,将自己的翻译策略及思维过程外显化,并将翻译数据发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第二问题识

别,学生正式进入翻译,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进行启发、指导,搭建认知支架,让学生形成识别翻译问题的敏感性。第三问题表征:学生针对前一阶段识别的翻译问题,编制问题清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认知工具,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教师应针对学生问题表征中的策略性问题进行暗示或建议。第四翻译决策,学生选择优化方案提升最后的翻译效果,针对决策过程中翻译规范的作用进行提示,将翻译与探究融合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创新程度不强,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决策性思维培养落实在教学工作中,应强化教学设计工作。备课环节应详细研究翻译的理论层级的知识,并依据理论知识完成课程设计。课堂准备阶段(翻译前),结合所教内容完成课堂授课方案的设计,以文化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不同内容的翻译重点。比如,高校英语教师在讲解《浮生六记》中的“少顷,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 ,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这段话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前,要学生先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月”“风”通常是被用来营造出能够寄托作者情感思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在英语文化体系中,无法找到与“风生袖底”对应的英语词汇。因此,为了便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需要采取跨文化翻译技巧,从原文意象层面展开联系翻译。将其翻译成“playing about”,较为形象具体,能够与清朝时人们宽大的服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方便目标语读者的阅读理解[6]。而这种翻译的重点就在于跨文化翻译技巧,对诗词文化背景和目标读者文化背景的了解。

此外,还要关注翻译材料和任务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关注翻译范文的展示与分析,让学生在范文中掌握翻译要点,加深对翻译理论、技巧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高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强化,重视翻译与探究的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及时根据学生教学成果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流程,实现高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形成高阶翻译思维,切实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明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学,2000,(3). [2]李维平.制约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学,2009,(2).

[3]吴琼.大学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J].语言学,2016,(4).

[4]Shuanglin Chang. Reflections and Practi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cs in English_Chinese Transl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5(7).

[5]李运祝.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概述[J].教育学,2021,(2).

[6]Shao Shuai.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ranslation Course for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co-translatology[J].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2020,1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