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B
【点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 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答案】 D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 (1)A
(2)D (3)C
【解析】【分析】 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图判读、世界海陆分布、北极地区地理概况。(1)由图可知每两条经线经度差为30°(西经15°和西经75°之间相差60°),所以得出甲地经度为东经15°,又因为甲地处在北回归线上,因此甲地的经纬度是15°E,23.5°N。(2)根据各大洋的位置分布判断,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3)企鹅为南极代表动物,在北极地区看不到,故答案为:C。 【点评】(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3)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食现象证明了( )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地貌 (2)该季节( ) A.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
B.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 C.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
D.撒哈拉沙漠的森林正一片葱绿茂盛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现象能够说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故选C。(2)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值南极地区的极昼期,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值冬季,冬季温和湿润,所以地中海沿岸的游客正享受阳光沙滩是错误的;印度也位于北半球,印度此时也是冬季,冬季干旱,故此时正值印度半岛的多雨期是错误的;撒哈拉沙漠没有森林,故选A。 【点评】(1)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5.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已经在罗斯海西岸地区的M处完成规划选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M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 B.一年出有极昼极夜现象 C.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问 D.一年中有1次太阳直射
(2)在南极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严寒大风 B.淡水缺乏 C.闷热潮湿 D.沙漠广布 【答案】 (1)B (2)A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得知:M点位于高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范围是60°--
90°);气候是终年寒冷;在北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无阳光直射。。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所以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需挑战的恶劣自然条件是酷寒烈风。 故答案为:(1)B;(2)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6.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正式在难言岛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濒临太平洋的是( )
A. 罗斯海新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昆仑站 (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 ) A. 有极昼现象,宜于科学考察 B. 有极夜现象,利于星空观测 C. 此时正值南极的暖季,降水丰富 D. 此时正值南极的冬季,风力较小 【答案】 (1)A (2)A
【解析】【分析】(1)图中未标记出海洋位置,可以通过经线位置来判断,在所有的特殊经线中,180度经线穿过了太平洋,0度经线穿过的是大西洋,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是濒临太平洋,故选A。(2)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此季节是南半球的暖季,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气温较高,适宜科学考察,故选A。
【点评】北级地区:⑴位置和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⑶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位置和范围: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 ⑵位置特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地区。
7.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执行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图中A位置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伤亡。
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去最近的考察站维修时的航向大致是( )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2)雪龙号受损后要到最近的中国南极考察站进行维修,他应该去的考察站是( ) A. 中山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长城站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遇到危险处离长城站最近,根据经纬网的方向判断可知,航向大致是向东北方向,故选C。(2)雪龙号受损后要到最近的中国南极考察站进行维修,他应该去的考察站是长城站,故选D。
【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8.(迁安市)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 北极熊 B. 冰山 C. 沙漠 D. 森林 【答案】B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冰山。 故选:B
【点评】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辐射角度小,接受太阳辐射微弱,气候严寒,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上,漂浮着成千上万座冰山。本题考查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较简单,理解解答即可。
9.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B. 南极地区被称作“白色荒漠”,淡水资源少 C. 气候条件恶劣,矿产资源贫乏 D. 南极考察一般在6月—9月 【答案】 A
【解析】【分析】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这里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被称作“白色荒漠”,但以冰川形式存在的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恶劣,矿产资源丰富;南极考察一般在12月至次年的2月。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10.(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
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11.下图是我国建于南极大陆的泰山科考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南极地区最常见的动物是大象 B. 南极地区降水极少,淡水资源匮乏 C. 南极素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D. 南极无人类常住,科考时可以随意扔垃圾
(2)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推测图6泰山站架空的房屋设计主要目的是( )
A. 利于防洪水冲击 B. 通风防暴雪堆堵 C. 便于天文观测 D. 防紫外线辐射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冰层厚,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该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征,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所以有“风库”之称;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荒漠”;
(2)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减少风阻,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富有流线感的圆形建筑主体被高高架空,仿佛一盏红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南极的雪白世界中。读图,完成下题。
(1)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段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原因是( )
A. 此时是南极极夜时期,观测星座方便 B. 此时南极企鹅最多 C. 此时正是南极的暖季 D. 此时南极没有风雪
(2)兰州的小明寒假期间随旅行社外出旅行,短短十日行中,他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请问小明的出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
A. 兰州至拉萨 B. 兰州至海南 C. 兰州至大连 D. 兰州至上海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季节相反,11~12月为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北半球为冬季时,南极地区为极昼期,是暖季,有利于科学考察。(2)因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兰州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拉萨由于地势原因,气温也很低,故排除。兰州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南处在热带地区,故符合题意。上海、大连距海洋近,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上海、大连冬季的气温要比兰州的气温高,故排除。
故选:(1)C(2)B
【点评】(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地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夹角为 66.5°。因此,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时,阳光的直射点位置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离太阳直射点较近,出现了极昼。南极圈内离太阳直射点较远,出现了极夜。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与之相反。因此极圈以内有特殊的极昼、极夜现象。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红河州)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极地区只有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 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超过南极
地区
C. 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都是每年的7、8月份 D.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 【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高;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2月份,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选项AB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
14.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考察队启动建设中国第5座南极考察站一一罗斯海新站。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B. 载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泰山站纬度最高
C. 我国多次对南极进行考察,主要是因为南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 D. 为更好的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科考队员应该将考察期间产生的垃圾集中抛入大海 【答案】 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错误; 载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B错误;
我国多次对南极进行考察,主要是因为南极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C正确; 为更好的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科考队员应该将考察期间产生的垃圾集中带离南极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位置、考察站、环境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5.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级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奠基,预计22年建
成。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罗斯海新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处中纬度地区 ②位于西半球 ③有极昼极夜现象 ④严寒、降水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南极地区特征及其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A. 淡水宝库--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B. 白色荒漠--沙漠面积广大 C. 冰雪高原--冰川覆盖、海拔高 D. 科研宝地—企鹅、北极熊等独特生物多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地处高纬度地区,位于西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严寒、降水稀少。故选B。(2)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固体淡水储存丰富;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所以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气温低,海拔高,95%
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图示地区有丰富的淡水、生物资源,是一块科研宝地,北极能是北极的代表动物。故选C。
【点评】(1)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南极漂流(寒流),又使南极大陆降温减湿,所以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4-11月为极夜,11月至次年4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度要长于极昼。而北极地区4-11月为极昼,11月至次年4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度要长于极夜。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16.读“南极地区图”,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B. 到南极地区考察最好选择6-9月 C. 我国的长城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好时期是11月-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在七大洲中,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地区4-11月为极夜,11月至次年4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度要长于极昼。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即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
17.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如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时,南极地区( )
A. 风和日丽 B. 正值极昼 C. 正值极夜 D. 狂风暴雨 (2)我国已建成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泰山站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1)2月7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的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题意。。 (2)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纬度是90°S,距离南极点越近,纬度就越高。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极圈内是昆仑站(80°S,77°E)、中山站(69°S,76°E)和泰山站(76°58′E,73°51′S),昆仑站的纬度最高,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8.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8月,某探测队正在A大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一群憨态可爱的企鹅在散步 B. 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
C. 害羞的太阳公公露了一下脸马上躲进地平线以下 D. 随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正在捕鱼的因纽特人赶紧回家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A错;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B正确;考察期间,北极地区是极昼现象,太阳公公始终在地平线以上,C错;考察期间,北极地区主要是晴天,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9.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 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 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 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A错;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但南极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B错误;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C正确;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保护,合理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故D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20.(东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11年11月3日从天津出发奔赴南极。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 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
C. 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 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多狂风
【答案】D
【解析】【分析】A、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考察站中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有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中山站、昆仑站;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多以冰川形式存在;南
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考察站、动物、淡水资源及其气候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