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黄山雨中游】
黄山雨中游
游黄山,因那雨,多了一份攀爬的艰难,少了许多艳阳下的真切,却收获了一份用心静赏的意境,品味了相互依靠的情深意浓。 这次真的成功地爬上了神往了多年的黄山顶。
其实,在个季节游黄山真的不是最好的选择。
雨下得很揪心,为去与不去的问题纠结了几日,难做决定。因事先跟丫说过就定在这个周五一定带她去黄山玩几天。丫也跟同学宣布过她要去黄山的消息。唉,那丫到了喜炫耀爱虚荣的年龄,说改日再去吧,见她很扫兴非常失望的样子,算了,还是决定带她去吧,豁出去了。
来回算是三天,有两天是在雨中度过,真正看到黄山美景的只有上山时那几个小时。
老天算是给力,微风,两点钟前雨一直没下。于是,抓紧拍照,抓紧向上攀登,所到之处虽人满为患,但丝毫冲淡不了丫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当缆车升起的瞬间,我们的心也跟着冲向云端。
因为赶上了雨季,那一路随风飘动的薄雾时隐时现,遮住了我心中所期盼看到的那一览群山小的清晰美景,有了些许的遗憾。
想象中,游黄山绝对要在一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日子,一抹暖阳洒在身上,一路欢声笑语山际回荡,感叹与赞美之声不绝于耳。那美景需配上美丽的心情才算是完美的结合,相信有了好心情,眼中看到的都是美景。绝不是现在孤孤单单只身我一人带着小丫在这个雨季来游山。这场雨把我多年对黄山殷切的期盼与好心情淋得湿漉漉的,乎似总有种心愿未了的感觉搁在心里头,挥之不去。
不过,雨季上黄山,收获也不小。似乎雨中的黄山多了份晴天不能比的梦幻与神秘感。
看远处,翠绿的群山薄雾袅袅,仿佛随时会有一位素衣仙子从眼前飘过,好似那远处云雾缭绕的峡谷里就有他们修行的洞天神府;越往高处攀,再低头望脚下,只见云雾翻涌,那平日随处可见的怪石,已没了踪影,只剩下一堆白云在相互缠绕撕扯;站在万丈悬崖边,站在峭壁吊桥上,有了身入仙境梦幻飘渺的错觉。仿佛此时只要谁
一声令下,大家就可以张开双臂腾云驾雾忽忽悠悠飞向对面的山崖。
游到迎客松那里,雾气越来越浓,近在眼前那名扬四海的迎客松,仿佛根根树枝都在往外吐着雾气,好似马上就要乘云而去。赶紧抓拍几张照片,生怕一闭眼,那树就被浓雾吞噬消失在眼前。
还没等我们离开,天空开始飘起绵绵细雨,赶紧穿上早已备好的雨衣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
丫当起了导游走在前边,拿着地图一路走一路看,不清楚的就去向路人询问,不时提醒我脚下台阶小心,还要主动替我拿包,俨然成了小大人。
在家时她就跟爸保证过,她会照顾好妈妈,会安全的把我带回来。还跟同学诉苦,这次带着这么粗心的老妈出门,自己一定得万分小心才是。出门前有本事把小剪刀蜡烛绷带笔本等一些小东西全找齐带上,连止泻药创可贴风油精无极膏之类的备用药品也全背在身上不肯放下。好像不是去旅游,而是去野搞外生存。
话说我们一路绕道来到莲花峰,刚好雨停了,被雨水冲刷过的莲花峰显得格外干净明了。隔着一段距离看那些奇峰怪石上,常年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沟沟壑壑里细小的纹路都是如此的清晰可见。
脚踏宽阔平坦的幸福大道一边拍照一边朝前走,道路两边葱绿干净的树叶上正往下滴着晶莹的水珠,那山间不知名的小花一路羞羞答答开放着。我闻到了雨后来自树叶上散发出来浸入心肺的清香。那生机盎然柔嫩的绿叶,配上这湿润清凉的空气,给我的感觉与视觉造成了一种错觉,仿佛我们正从炎炎夏日往回走,一直走进了姹紫嫣红温度宜人的春天里。
我和丫冒雨跟着如织的人流翻山越岭下山岗,一路只顾与迎面而来的人摩肩接踵了,地面湿湿的,须集中精力注意脚下每一个台阶,便无心看沿途的风景了。当再次抬头观望时,传说中的一线天便出现在对面的山崖上。
隔山远望,让我感叹惊讶的不是那狭长石巷的奇与险,也不是那台阶的陡与峭,而是由人组成的一条不见首尾的黄色长龙(穿着黄色雨衣的人们),时而掩映在崇山峻岭绿色屏障中,时而在蜿蜒向上的山路上匍匐前进,慢慢向山顶延伸着。到达山顶的人们已不见了影踪,仿佛穿越了那道天险后,达到顶峰的人们便可得道成仙乘鹤或驾云而去了。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对于我这样四肢发达的人来说,上山却是苦差,总是感觉心慌气短,一路气喘吁吁。下山就比较容易的多,
有时候还能蹦跶几步跳下阶梯,吓得丫在后面直叫唤让我小心,千万不能栽了,否则会带倒一大片,她回家无法向老爸交差啊。
印象中,游黄山就是在不停的攀爬,不停地跟着人一直向前走,不停地留影拍照,紧赶慢赶追逐下一个景点。
如果黄山你仅去过一次,你是没权力开口用上各种赞美之词来描述黄山景色有多美的。
去过的人都懂,说什么七十二峰的美和奇,什么云海日出和日落的壮观,什么人间天堂神府洞天的神秘,什么奇松怪石千姿百态的诡秘,都是在人云亦云而已,重复鹦鹉学舌般的赞美之词反而显得累赘虚假。
如果真心喜欢,所到之处只需用心静心去欣赏就够了。若无法赶上艳阳高照的日子,那就来个雨中即景吧!
其实,在飘着丝雨的日子游黄山,很适合结伴而行。特别是在登百步云梯,攀一线天时,阶陡梯滑最需要个有力的臂膀做依靠,必要时能拉你一把扶你一下,雨中漫步黄山顶,仿佛在云中穿行,那情那景无须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篇二:雨中游黄山】
雨中游黄山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班一行从黄山脚下旅游重镇汤口出发,开始为期一天的黄山之行。到达景区的换乘中心,坐上景区大巴奔赴云谷寺。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宛如进入了绿色的仙境,也许还会窜出可爱的小精灵呢。车上的我们难掩激动得心情,大家都知道,徐霞客游览黄山之后曾感叹:黄山天下无山。也曾念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都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一种美景能够让古人那样地称赞。
看到了,看到了,我们欢呼着,总算是达到了第一站,北海。站在北海,感到了一阵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站在这,有种取得胜利的感觉,虽然走过的路很漫长,虽然全身的衣服已经
湿透,虽然风刮在身上有着凉意,可是却依然享受着这胜利的快感。 继续前行着,黄山的美景渐渐地在我的眼前展现开来,黄山时而凶险,时而秀丽。有万丈深渊,也有奇峰怪石,整个黄山笼
罩在蒙蒙的细雨中,宛如人间的仙境。眺望远处的山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害羞的女子。都是黄山有五绝,奇峰,怪石,云海,温泉,冬景。导游说,每次上黄山都有着不同的景色,总是会给人惊喜,是的,现在飘着雨,就是和晴朗日子里的黄山很不一样,这
时候的黄山是细腻的,温柔的。也许在冬日,我想象着,雪拥抱着山,山拥抱着雪,悬崖绝壁上的苍松,峰峦深谷中的树木,全都披上皎洁晶莹的白雪,玉树银花,活脱脱一幅唐朝诗人岑参描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图画。那时的黄山应该是雪白的,纯洁的,没有一丝污染。看着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黄山松,更是让人景仰生命的伟大与顽强,它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汲取要生命的营养让自己生存下来。身处光明顶,顺着导游的指引,我们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峰,因形似莲花,所以名为莲花峰,黄山的雄伟秀丽集于一身,总算是领会到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现实依据。
【篇三:黄山雨中游记】
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能是黄山最好的宣传文字了因为它没有功利性,可能更深入人心。�� 五岳归来不看山。
去黄山之前,虽然也读过有关黄山的一些游记,其实心中没有多少概念。旅游景点的魅力,大约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觉到文字的东西,大自然面前总是很苍白无力的 ��
达黄山后,已经是下午了提前布置的住所是云海楼。旅馆老板程剑联系了导游,小的旅游车,可以乘六七个人。很容易就拼了一车人。去了一个什么山庄,印象不是太深。那里竹林很密,好像是西游记》一个拍摄景点。后来就去翡翠沟。
翡翠沟游人很多。印象中这就是一个行政村开发的景点。据导游介绍,翡翠沟又名情人沟。时,有三十多个上海知青到沟里游玩,迷了路。不得不在沟里呆了几天。迷路的几天里,大家相互协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进去后,好几对知青成了夫妻。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人便把翡翠沟改名叫情人沟。 ��
翡翠沟就是一条山沟,中间有一条小溪,一直不时。往返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景色也很不错。去时下着小雨,只好衣着塑料雨衣游玩了��
当天夜里,天淅淅沥沥下着小雨。但已经到山脚下,明天无论如何也要上山的云海楼头天晚上给的线路说明,拐杖免费借,地图免费给.早上叫早,布置吃好饭,直接发车送我上山.车费很便宜,和做汽车一样!当时住的叫友情3人间.很干净.别的酒店都不管你第二天的! �� 导游便带我乘车上山。旅游车可以开到离山门很近的地方。��
进门处,处是人。进了山门,就有缆车可达半山腰。也有许多人乘缆车的需要排队。山路上的人,一个挨一个。路较窄,小心翼翼才干逾越前面的人。��
因为下着小雨,每个人都有一个塑料雨衣。但雨很小,正所谓“有雨趣而无雨淋之苦”不穿雨衣呢,衣服肯定也要淋湿啊。黄山旅游,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根拐杖。其他地方登山,有拿拐杖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拿。这里却是人手一拐。 ��
走一段时间,人与人之间慢慢拉开一点距离,不象刚上山时那么拥挤了雨也基本停下来。可以脱下雨衣走路了这可能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终究,淋雨上山,总会让人感到一些郁闷。��
山上竹子很茂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树。许多树上挂上小牌牌,写着树名和属种。但游客还是记不住啊。风景那么多,谁记住树名了啊。��
山路不算太陡。因为有雨雾的缘故,看不太远。开始,多多少少有几分失望。心中的黄山不是这样。 ��
快到山顶时,雾上来了飘飘浮浮,游弋不定。太阳也出来一点,把雾照得五光十色。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有时雾就在脚下,手边。不由得感叹,来黄山几次,也不敢大言说见过黄山真面目啊。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黄山真面目也不好见。应该说,黄山是有很多面孔的
莲花峰是黄山的一个峰顶。据说在去之前的五年,只有莲花峰可上。另外一个峰顶天都峰已经封了五年。为的恢复它自然景观。因此,幸运者。��
站在莲花峰往四周看,千山万壑尽在脚下。而又云雾缭绕,美不胜收的天目湖温泉 ��
黄山有著名的迎客松。这是一大景观。图片,油画中都有它身影。那里,照了像。那里照相的人多得很,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站在那个理想的拍摄位置。去天都峰的路要险很多。也有一段上坡路,台阶很陡。这一路的景观相当漂亮。其实上天都峰也不需要太多时间。�� 天都峰最高处,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天都峰”三个字。因为那里地方很小,人很拥挤。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单独照相的机会。没办法,只好和他人照成合影像。照片里有我也有其他人。实际上,那里照相的人,几乎都要把别人照在镜头里。这样倒显得更真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