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舞狮简介——精选推荐

来源:华拓网
舞狮简介

中国舞狮

⼀、舞狮运动的社会特性及分类(⼀)舞狮运动的社会特性

舞狮运动是由运动员运⽤狮具⾸尾搭配,通过⿎乐配合模仿狮⼦形态动作和神态表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1.民族性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种民族都具有⾃⼰的民族特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化特征。舞狮的发展过程始终以民族⽂化为核⼼,许多民族都有⾃⼰⽂化特点的舞狮。如⼟家族的⼟家舞狮;仡佬族的⾼台舞狮;布依族的象形舞狮;在⼀定程度上舞狮是本民族的民族⽂化缩影。2.交融性

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各种⽂化差异,⽂化的产⽣来源于⽣活,⽣活⽅式和环境的不同造成地域⽂化的冲突。然⽽,更多的是相互交融。因为⼈们对⽣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共存。狮⼦是由国外传⼊中国,同时也带来了异域⽂化。舞狮就是将西域的狮舞融合本⼟⾳乐和思想的过程⽽形成特有的民间艺术活动。当今的舞狮融⼊了武术、舞蹈、杂技、⾳乐等元素。⼈的⾏为和意识总是不断地相互影响,舞狮则是由⼈创造,并通过⼈进⾏传播。在舞法和制作过程的交融从来没有停⽌过。3.体育性

舞狮由早期的民俗活动演变成⼀种艺术形式,融⼊了宗教、⽂化和思想的影响。时代的变迁改变着⼈们⾏为⽅式,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化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民族的需要。经过不懈的挖掘整理在体育属性下进⾏规范,舞狮列为国家正式体育项⽬后扩⼤了发展空间。舞狮运动在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等⽅⾯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艺⾼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4.教育性

当代是⼀个信息的时代,中西⽂化不断地发⽣碰撞和融合。⽂化和体育都承载着教育的功能,舞狮运动是继承民族⽂化的有效⼿段,同时也具有培育民族精神认同感的作⽤。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通过健⾝娱乐的形式来育⼈。⽬前,“民族传统体育”已是⼀门独⽴的学科。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舞狮运动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项⽬之⼀,充分证明舞狮运动所具备的教育价值。(⼆)舞狮运动的分类

舞狮运动现分为南狮(见图2-1)和北狮两种。1.南狮

南狮是由⼆⼈⾸尾搭配通过⿎乐配合进⾏有主题的模仿狮⼦形态动作和神情表现的舞狮运动项⽬。南狮运动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沿海⼀带的⼴东,⼴西及东南亚等国。南⽅舞狮的种类丰富,其中醒狮最具有代表性。早期南狮以黄、红、⿊三种颜⾊为主,狮头造型采⽤了戏曲脸谱中刘备、关公、张飞的形式。南狮制作的本⾝就是集编织、刺绣、绘画为⼀⾝的艺术⼯艺品。2.北狮

北狮是由双狮组成,通过引狮员指挥,在⿎乐伴奏下进⾏的模仿狮⼦形态动作和神情表现的舞狮运动项⽬。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北狮有雌、雄之分,还有⽂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北狮的制作完全以真狮为原型,体型较⼤,⽑发长。狮头上有响铃,象征可驯服。狮头上有红结为雄狮,有绿结为雌狮。运动员披上狮具后只见狮型,不见其⼈。颜⾊有黄、红、青、⽩、⿊。北狮的代表性套路有:“双狮戏珠”,“滚球”,“过跷板”等。北狮以动作来模仿狮⼦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寻、盼。⼆、舞狮竞赛规则介绍

舞狮列为体育竞赛项⽬后在1995年出版了第⼀部《中国舞龙舞狮竞赛规则》。此后2001年制定了第⼀部《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及裁判法。2002年正式出版中英⽂版的《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2003年出版了《舞龙、舞狮增设项⽬竞赛规则》。为了符合龙狮运动发展的需求,2008年对竞赛规则进⾏重新修订,将《舞龙、舞狮增设项⽬竞赛规则》与《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合并。正式出版2008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