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国大学校精英化教育模式对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启示

法国大学校精英化教育模式对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启示

来源:华拓网
第36卷第1期2019年2月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XingtaiPolytechnicCollegeVol.36No.1Feb.2019法国大学校精英化教育模式对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启示杨杰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双一流”高校和大学校分别作为中法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管理体制、办学特色、培养方式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异同点。通过梳理中法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的异同点,找出作为法国高等教育精英化模式典型代表的大学校能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和经验所在,并以此作为基点为中国“双一流”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关键词:大学校;“双一流”高校;精英化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29(2019)01—0061—06着拿破仑中央集权制度开端的《国民教育计划》、1806年进一步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和1808年《大学组织法》等一系列法令的先后颁行,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大学”制,实行对教育的垄断。并以“忠于皇帝”、“忠于帝国政策”、和“遵守天主教戒规”作为教育改革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导致当时教育被统得过死,学校缺乏自主权和活力,同时校校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与合作,致使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低下。帝国大学职能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它的建立开创了法国沿用至今的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1814年—1914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大学校无论在数量、种类还是地域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和进步,大学校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努力去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走上了多样化发展的道路;18世纪,随着数学、物理和化学等领域内的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宗教的地位开始动摇,科技的进步为大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了大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双一流”高“高等教育体制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这是由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2]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通过1802年标志校发展至今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经济为高等教育提供办学资源,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相互关系必然导致计法国的高等教育起源于遥远的中世纪,创建于十二三世纪,被誉为“大学之母”的法国巴黎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为当时欧洲新建大学的样板。“在世界排名前一百所的著名高等学府中,法国的大学校就占了四所,而大学只有巴黎大学一所。”[1]因此,大学校不仅在法国和欧洲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在世界上也拥有着不同凡响的知名度。自巴黎大学创办至今,作为“一个国家,两种高教”模式典型代表的大学校,是法国精英化教育独具地域特色的品牌和亮点,它囊括了“法国最好的学生”,被誉为是“大学中的大学”。它和“双一流”高校作为法国与中国精英人才培养的模板,在办学特色上存在着鲜明的异同点,这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于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内部运行模式长期形成的结果。一、大学校与“双一流”高校相同点

(一)都深受本国政治、经济和科技体制的影响收稿日期:2019—01—10作者简介:杨杰(1986—),安徽枞阳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6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划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产生影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与“双一流”高校间的良性互动成分显著加强。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为“双一流”高校的发展留下的后遗症依然存在;经济决定政治,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存在,致使高等教育管理成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一部分,政府与高校权责不明、认识不清、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双一流”高校的发展;“双一流”高校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知名大学,科学研究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科技领域内,政府的拨款、项目的招投标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轨迹,从中国特色的国情来看,“双一流”高校要顺利发展必然要受到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外在因素的发展。(二)都具有入学竞争激烈、规模小的办学特色大学校的入学竞争压力非常大,与只要拿着高中毕业文凭不需要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录取的综合性大学不同,学生要进入大学校首先必须参加预备班选拔考试,在高中毕业会考中能够获得A类成绩的尖子生,进入大学校预备班的几率要比普通学生大得多,预备班相当于大学教育预科班,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高难度的招生考试从预备班中招收新生。预备班的学制一般为两年,两年毕业后需要参加大学校单独或者是联合举行的会考。大学校会考严格且难度很大,竞试时间为每年的5月至7月之间,有初试和复试两轮。各大学校根据自身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来择优选拔学生,落榜的学生也可以免试直接转入综合型大学三年级进行学习。因为能够进入大学校预备班的学生就已经是同龄高中毕业生中的翘楚,而能“通过竞试考取大学校的更是强中之强,寥若晨星。很多学校的录取率为10%,有的仅达4%。”[3]另外,大学校是以“高、精、尖”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所以学校规模很小,以巴黎高师和巴黎理工为例,每年招生名额仅有200—300人,而报考人数却有好几万,规模小,教学质量高,造成录取率低,入学竞争激烈。(三)配备了国内优良的师资力量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622019年第1期大学校被誉为法国“政治和经济精英的养鱼塘”,“政府中的许多高级行政官员都毕业于大学校。”[4]如叱咤风云的戴高乐将军曾经在圣西尔军事专业学校深造,法国总统蓬皮杜则是巴黎高师的杰出毕业生。大学校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配备是分不开的。大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从全国范围内择优选聘,几乎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所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水平。从而保证了大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另外,大学校在办学经费的投入上也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扶持,学校为学生支付了相当于一般综合性大学学生两倍的教学和科研培养费,保证了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能够及时到位。例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在校生大约有600多名,师资队伍就有500多人。只有700多名的巴黎理工学院拥有的科研机构就达30多个,几乎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验室。”[5]在教育部相关文件里,国家明确了“双一流”高校选拔教师的标准,主要是面向全球选拔具有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科研技术水平的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优秀的学术骨干和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类人才,同时注重对潜力无限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深造,以构建一支具备建设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的教师、管理和科研队伍。在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中央、省、市都给予了双一流高校有力的支持,分期分批地投入数以亿计的教学科研经费。以北大和清华为例,北大和清华分别在1997年7月与教育部签署协议,获得教育部拨款18亿元人民币的大力支持,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双一流”高校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改善高校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二、大学校与双一流高校不同点

(一)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存在差异高等内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学校实行的是三个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双一流”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学校中三个委员会主要指大学理事会、科学委员会和学习及大学生活委员会。“大学理事会的成员一般有80人,由教师、学生、研究人员、行政人员、技术和服务人员、校外人士等参与大学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生活的各类人员分别选出的代表组成。”[6]主要职责是规划科研和教学方针;审批预决算;讨论校长签发文件和对其职权行使进行表决;科学委员会的具体职能是确保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联系,如批准校内各二级单位报送的科研项目,对校校合作提出意见;学习及大学生活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校长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领导大学、签发协议、主持三个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这点也体现出法国大学校中央集权与高度自治结合得比较融洽。而“双一流”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教育教学领导体制的核心,校长的行政事务受党委领导,对党委负责,同时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负责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行政性事务,我国的“双一流”高校一般不是通过选举产生,而是上级领导机关的直接任命,这与法国大学校校长任命是由选举产生有着根本的不同。(二)在培养方式上存在不同大学校“专、精、尖”的培养模式与高淘汰率的培养方式较为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特征极为明显。大学校第一年进行基础理论指导;第二年主要开设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第三年则要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每学期要必修9门功课,严格的考试制度让淘汰率保持在35%左右,且一旦作弊会被拉入全国联网的“黑名单”,几年内不能再次报考大学校。若不能通过考试,可以留级一年,还不能通过考试就必须更换专业或者被淘汰。在法国,大学校为了培养能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翻新教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专业课主要由“大课”(COURS)和“实践课”(TRAVAUXDIRIGE)组成,实践课程受到教师的热烈追捧,学生进行专业实践都有导师或者助教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学生每年都会到一些企业去进行实习,时间为28周,而毕业实习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8周。由此可以看出,法国大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式追求的是“高、精、尖”的专业素养培养,对教育教学质量抓的很严,并且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极为重视。而我国的“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也是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但是“严进宽出”的入学培养制度让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是难以实现,“60分万岁”“过了就行”的心态在“双一流”高校里屡2019年第1期见不鲜。陈旧的教材,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一刀切”的培养方式都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钱学森之问”一直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和付诸于实际行动。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环节,学生实习只是为了获取学分,少则几周多则一个多月的实习无疑是走个过场,因此,在培养方式上,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三)在教育分层的思路把控上存在分歧在法国,大学校除了医学、法学等特殊专业方向以外,大学校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和做研究,从而在学术上获得一定的造诣,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职业性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在法国大学校里学术性和职业性是可以兼顾并得到良好发展的平行轨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造就工程师的大学校,造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商业大学校和培养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大学校中的任何一类专业型大学校。而且法国大学校和大学的学生经过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批准可以互相转学,实行学分互认进行跨校学习。而在我国的“双一流”高校中,盲目求大、求全的发展模式一直存在。扩建校区、建设分校、增加专业和扩招等都在将“双一流”高校原有的“高、精、尖”的发展目标一点点的冲谈,“双一流”高校在现阶段似乎成了一种产业,多了一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的使命。原有的学科特色优势被改头换面成了千篇一律,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同时,在高校招生环节中,高考是单线分阶段按分录取,“双一流”高校身处象牙塔的顶端,囊括了大半英才,出于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考虑,也不愿意与一般高校进行深度合作,更不要提地方高校。即使在“双一流”高校内部也存在着抢夺生源的现象,“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的互掐严重恶化了“双一流”高校的发展风气。因此,在教育分层和教育发展路径上,法国大学校与中国的“双一流”高校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三、法国大学校对我国“双一流”高校

发展的启示

(一)国家干预对“双一流”高校的自治应保持适度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时刻都在与外部社会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国家也在不断地对大学进行着干6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预,自从拿破仑掌权以来,法国中央集权政治作为一种强大的外力使大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政府管理与大学自治所形成的悖论,从19世纪以来就困惑着大学。”[7]原来一直促进大学校教育发展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变成了一种遏制,它不再有利于创新精神,并有可能将其扼杀。”[8]自治传统一直是法国大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基础。1968年11月,富尔法案即确立了以“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学科相通”为原则的高等教育改革方案,在行政、教学和财政上确立了民主自治、学术自由的方针。自治传统的沿袭,为法国大学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大学,“它有着与政府机构和企业机构完全不同的制度特点和管理模式。”[9]对于大学,尤其是对于按照精英化教育模式培养的法国大学校和中国双一流高校而言,“学习和研究的错综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高度的自由,不受外界的干预与控制,高校才能有效地运转。”[10]大学的使命可以归纳为三点: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科学研究,更要强调学术自由,不能爱到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影响。因为“学术自由可以对提高高校质量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的质量作出重大贡献,但是它既需要在高校内部得到理解和尊重,也需要高校的上级部门的理解与尊重。”[11]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受到国家干预的影响而日益成为政府的“附属品”,“双一流”高校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行政权力形成了过分的依赖,行政化倾向明显,自身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创新品格,这就是“钱学森之问”迟迟得不到解答的一个内在根源之一。我国政府在制定“双一流”高校发展政策和方针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中央集权,又要赋予“双一流”高校一定的自治权,在国家干预和大学自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双一流”高校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树立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二)“双一流”高校应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精神之魂,是形成大学办学特色和树立品牌、创先争优的内在根本。正如“现代大学与中古大学不同,在于它们所依据的原642019年第1期则各别。中古把知识放在宗教的范畴中,现代则把知识放在科学的系统里;中古生活的原则是权威,现代生活原则是自由。”[12]法国政府规定,在大学校新生入学以后,不能纯碎进行理论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十分强调自身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职能的塑造。各类型的大学校不盲目追求专业上的无所不包,而是以将本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做到最好作为学校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导师和助教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操作。前面提到的进入前一百名的著名高等学府中,法国的大学校就占了四所的成绩,应该值得我国“双一流”高校深思。反观我国“双一流”高校,大学定位不清晰,在教学、科研和提高就业率方面举棋不定,左右徘徊。随着高校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双一流”高校的大学主体意识逐渐迷失。盲目扩招、知名教师四处兼职、学者科研激情淡漠、学术抄袭、校长参加学术研讨会玩牌等等教育功利性问题屡见报端。这种浮躁的教学和科研气息无疑会导致“双一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科研水平的严重倒退,日益侵蚀着大学研究学问的内在精神品格和理念。“双一流”高校要争创世界一流应重塑办学理念,以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加强对科研力量的建设,不要盲目求大而全,坚持做大做强本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教授要勤于教学,忠于科研,关注学术,避免学术行为不端的情况发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三)“双一流”高校应切实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制度法国大学校课程设置主要由“大课”(COURS)和“实践课”(TRAVAUXDIRIGE)组成,实践课程受到教师的重视和热烈追捧,一方面主要由大学校以工科类院校居多的特性所决定,另外一方面也与大学校加强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关。学生在入学之初,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必须接受实验教学课程的学习,进行专业实践都有导师或者助教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同时,学生每年都会到一些企业去进行实习,时间为28周,而毕业实习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8周,充足的时间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在1957年的10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月份,法国政府为了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召开了题为“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会议,促使大学与企业签订科研协议,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科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和大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反观我国“双一流”高校,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除了一些亟需学科和专业,企业对与“双一流”高校合作热情不高,“双一流”高校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态度也不是特别积极,造成政府、高校与企业不能形成相互联系并螺旋上升的良性互动模式。在“双一流”高校内部,除了一些工科类高校的实际需要,其它类型的高校比较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放松了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仅有一个多月,甚至只有几周,有些学生为了升学或者其它原因,只是到单位盖章却不实习的情况屡见不鲜,实习成了一种形式。从法国大学校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制度的力度和取得的良好效果来看,实践教学不仅能将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科研中,而且对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际创新能力都大有裨益。“双一流”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良的教学与科研条件,积极寻求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增强与企业间的科技项目对接和研发力度;政府应站在一个决策者的角度上为企业与“双一流”高校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企业也应该看到“双一流”高校优越的人力资源和科研能力优势,为“双一流”高校创新能力水平的发挥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通过多方努力,多措并举,“钱学森之问”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四)“双一流”高校应努力构建独具本校特色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加强与非“双一流”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法国大学校除了医学和法学等特殊专业以外,教育宗旨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研究的方法。因此,“大学校的教学却具有直接而鲜明的职业性。”[13]在法国,各种类型的大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以巴黎理工为代表的工程师类大学校,以巴黎高商为代表的高级管理人才类大学校,还是以巴黎高师为代表的培养公务员类型的大学校,都特别注重对自身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深挖和拓延。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法国的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世界的认可,世界排名前一百的著名2019年第1期高校中,大学校独占四个席位,就是一个明证。与此同时,大学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经过严格的审批可以相互转学,互认学分,目的是“借鉴对方的特色和长处,补己之短,进一步提高质量,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14]而我国的“双一流”高校暴露的问题很明显,如在前面中法“双一流”高校与大学校之间对比中所存在的教育分层的思路把控上存在分歧所提到的,“双一流”高校盲目追求专业的大而全,不注重自身学科特色优势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同时,出于对自身独特身份的考虑,不愿意与非“双一流”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在“双一流”高校内部也存在着互掐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双一流”高校无法吸取其它高校值得借鉴的地方而让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日益下降,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口号面前,眼前的实际行动无疑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双一流”高校应借鉴法国大学校的做法,一方面注重挖掘本校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将优势做大做强,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优秀人才;另外一方面,“双一流”高校与非“双一流”高校应加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双一流”高校之间也应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书写灿烂辉煌的一笔。总之,法国大学校与中国“双一流”高校无论在入学竞争激烈程度上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上都是同属于精英化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存在多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通过剖析这些异同点来汲取法国大学校在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式上的优点,能够为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作用,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实际功效,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考文献:[1]韩学平.世界100所著名大学排行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01.[3]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88.[4]陈跃.法国现代高等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31.65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5]刘君桓,刘爽秋.法国国家行政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2.[6]BrunoMagliulo.LeGranndesEeoles[M].Pairss:PressUniversitairesdeFrane,1982:33.[7]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回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2.[8]陈学飞.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03.[9]杨东平.大学制度创新和大学精神[C].聚焦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C],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308.[10]PhilipGAlthach,etc.HigherEducationinAmericansociety[M].Amherst,NY:prometheusBooks,1994.[11]Highereduca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perrilandpromiseID].TheTaskForceonHigherEducationandSoeiety.Washington,D.C.:TheWorldBank,2000.[12](法)李比雄,乐黛云.欧洲的大学沿革跨文化对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305[13]孟雅君,常永才.高校追求高声誉的另一种办学模式——法国大学校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06):27—31.[14]王承绪,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TheEnlightenmentoftheEliteEducationModelofFrenchUniversitieson\"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iesinChinaYANGJie

(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ijiazhuang,Hebei050018,China)Abstract:AsthetypicalrepresentativesofeliteeducationmodeofhighereducationinChinaandFrance,\"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iesandbigschoolshavedistinct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managementsystem,school-runningcharacteristics,trainingmethodsanddevelopmentpaths.Byanalyzing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theelitemodelsinChinaandFrance,thispapertriestofindoutthereasonsandexperienceswhybigschoolsasthetypicalrepresentativetheelitemodeofFrenchhighereducationca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highereducationintheworld,andprovidecertainenlightenmentandreferencesforChina’s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iestoestablishaworld-classandhigh-leveluniversity.Keywords:bigschool;\"Doublefirst-class\"universities;eliteeducation;enlightenment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