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明如镜,岂能容纤尘
师心如明镜,岂能容纤尘
鹤峰县下坪乡中心民族学校 李德娥
孩子不仅是家长的希望,还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安宁,更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整顿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整个教师队伍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我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践行。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无私奉献,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也才会廉洁从教,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之所以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班主任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和志愿到贵州边远山区支教的青年教师徐本禹。孟老师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靠着非凡的毅力,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坚持完成了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支教任务,没有休息过一天。徐本禹毅然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身上坚定的理想信念、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深深的感染了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 要立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要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
讲台,就意味着踏上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站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的讲授知识,看似十分平淡,然而崇高的师德师风正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不论智力高低、长相美丑、脾气温燥、成绩优劣、家境贫富。我们都应该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疼爱,一样的劝勉,一样的教辅,不需家长礼包相送,也不必家长酒席谢师,也不必有偿补课、、、、、、。应师心如明镜,岂能容纤尘?
为人师者,要树立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总是为学生所关注着,如果我们上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能要求学生文质彬彬、礼貌待人么?如果我们上课迟到、早退,能要求学生不旷课,不逃学么?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都不负责任,又怎能要求学生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学习呢?古人说得好“严师出高徒。”除了严格要求学生这层意思外,恐怕更重要的石老师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我们为蓝天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强化净化师德师风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真正体现出爱教育之岗,敬教育之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