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埠镇小学教研工作实施计划
界埠镇小学教研工作实施计划
(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县教研室《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今后我县教研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全镇在职教师为对象,以校本教研为主阵地,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抓手,以锤炼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努力开创我镇学校教研工作新局面,收获更多新成效,从而有效增强我镇小学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具体目标:
1、向优秀教师学习,自觉参与并践行“知名师、学名师”活动,基本形成教师主动钻研教学业务的良好氛围。
2、全镇50岁以下教师基本学会教学课件的制作,能比较熟练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大力摒弃并基本扫除“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疲劳战术”等低效课堂教学现象,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明显提高。
3、切实开展校本教研,大力锤炼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素质优良、教艺精湛的教师团队,在市县片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数和级别不断攀升。
4、着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着力开展校内名师荐评活动,向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县名师、市县骨干教师发起冲击,突破我镇小学在这些方面无记录的历史。
1
三、主要工作:
(一)、构建网络,健全机制,强化教研工作的领导
1、构建并完善我镇小学教研网络:
第一层网:县教研室——中心小学教导处——学科中心教研组——教师;
第二层网:中心小学教导处——学科中心教研组——村小教导处——村小学科教研组——教师。
2、建立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金生 副组长:徐军辉
成员:胡建勇、杨秀珍、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长、各村小教导主任、各村小学科教研组长
3、建立并完善《界埠镇小学教研工作实施与考评方案》,重视各学科教研组长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并督导各校教研工作的开展、落实。
(二)、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升教研工作的执行力
1、以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为平台,大力倡导并组织教师向优秀教师的“爱岗、爱生的博大情怀”、“敬业、精业的职业操守”、“坚忍、坚守的人格魅力”学习,净化自身的人生观、职业观,让“学高为师、身高为范”的教师品德在更多教师身上得以体现。
2
2、以“知名师、学名师”活动为平台,督促教师熟透了解名师们的成长历程、教学风格、感受名师们的教学魅力,从而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引领教师向专业化成长迈出坚实的步伐。
3、创造条件,启动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大力加强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四支队伍建设,培养教研管理的领军人物,提高教研工作的领导、引领与组织能力。同时,大力加强学科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机制,夯实教研基础,提高全体教师教研工作的执行力。
(三)、丰富活动,锤炼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抓实“百校千课”活动,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依据县“百校千课”活动的四个硬性要求(一是要求全员参与;二是要求使用课件参赛;三是要求将竞赛成绩排序;四是要求将活动情况列入考核)。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校内初赛的上课、评课环节,强化要求参赛教师准备充分,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委教师精心评课,评分结果公平公正符合事实。
2、构建“分层培养”的阶梯式教师培养体系,让教师中的能者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使我镇的县镇名师、市县学科带头人、市县学科骨干教师的荐评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
(1)、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今后我镇小学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名师的培养:一是选好苗,定对象。在本校学科骨干教师中挑选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功底较厚、有潜力肯钻研且在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列为名师培养对象。二是护好苗,助成长。充分发挥教研组团队和教研员的力量,以磨课的形式,使其在课堂教学技能上逐步走向成熟。三是给机会,外学习。对名师培养对象,厚爱一份,高看一眼,让他们多参加省市级
3
以上的教研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钻研热情。四是压担子,强功底。给他们多布置些教研任务,夯实功底。如上示范课、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反思、建博客、指导青年教师等。五是供资源,多激励。素质好,肯钻研的老师,是学校的一笔财富,学校应该重视他们,要鼓励、激励和帮助这样的的教师成长。每年学校出资给他们订1-2份业务杂志,以及在教学资源的使用方面为他们提供些方便,让他们感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爱。六是勤督促,善引导。学校教导处要有意识去督促和引导优秀教师走上成功成名的道路。
(2)、注重新教师的培养。新教师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近几年,我镇新进了十多名新教师。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养,让他们尽早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加快专业化成长步伐,努力成为业务素质强、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是我们当下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镇在新教师培养方面应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实行师徒结对,一对一传帮带培养策略。学校要聘请本校的优秀骨干教师为新教师的导师,与新教师进行结对帮扶。新老教师共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和新教师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二是督导课堂教学。紧紧抓住县教研室在我镇小学挂点有利时机,邀请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对新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进行专家引领并提出明确要求,如教案要详写,作业要全批全改等,并要求他们养成借助《教学用书》和网络学习,优化教学设计的习惯。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督导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三是对业务学习提出要求。要求新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教育书籍,并撰写学习体会。四是提供校内外听课机会。安排校名师、骨干老师给新老师上示范课,给新老师提供到片、县教学大赛听课的机会,并要求新教师观看全国名师录像课,通过看课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3)、夯实现有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好现有的骨干教师是我镇学校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管理工作。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培养工作:一是建立并推进校级名师的评选机制。
4
通过校级名师的评选,激活现有骨干教师的职业活力。二是依托市县片级教研活动和培训,提升现有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现有骨干教师要加大外派学习力度,不能因为他们教学任务重,怕耽误教学,而剥夺他们外出学习,继续成长的渴望和需求。要给好钢再淬一把火,让他们的专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给压力,提要求。“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以“百校千课”为契机,不断给骨干教师鼓励和加压,要求他们不断锤炼教技,发挥教学经验优势,力争在赛课中脱颖而出,给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四是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彻底改变骨干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薄弱的现状,促进骨干教师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是培养骨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从要求骨干教师学会写教学反思、小论文、小课题入手,不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我镇的优秀骨干教师有论文发表,有课题研究,引导他们逐步跻身县镇名师的行列。
3、建立并完善《界埠镇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引领全体教师不断提升业务素养。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一种校本学习。学习,会催人进步;学习,会促进发展。一个富有活力和朝气的学校,一定是学习化的学校。因此,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对我们教师的发展很重要,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很重要,对我镇教育的发展很重要。我镇小学校本教研将扎实开展好如下几项活动。
(1)、开展“知名师、学名师”活动。一是学校教导处每学期给每学科指定1-2名全国名师,要求教师熟悉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教学风格。二是学校教导处要组织教师反复观看名师课录像。三是组织教师对名师课例与自己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开展“知名师、学名师”活动,对教师进行高层次专业引领,激发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
(2)、抓实三类课型(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两课(磨课、同课异构)活动。各校要以“百校千课”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两课”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备课、上课、
5
评课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是精心组织磨课。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师团队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反复试讲的过程。磨课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求索与历炼,犹如蛹变成蝶,只有经历在丝茧中不懈的奋争,完成质的嬗变,才可能有振翅飞舞的一天。磨课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各校要重视磨课,要把磨课当作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抓实抓出成效。凡是参加教研片级别以上的赛课,各校都要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磨课。二是精心组织同课异构活动。所谓“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教师,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同一节的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通过同备、同讲、同听、同评的系列活动,同学科教师都平等地参与到备课、讲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之中。这一教研方式既有个体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是开阔教师教学思路,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教研方式。
(3)、引导督促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说明了经验+反思=成长。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学校着重从以下方面引导督促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一是引导督促教师学会写教学反思。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网上下载讲座视频学习如何写教学反思。二是开展录像反思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可给教师录制1-2节课,然后让教师对照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并组织教研组教师评课,教师可结合其他教师的评课意见修改后再上课,比较自己的进步。三是开展写反思评比活动。通过写反思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尝试写教学反思的热情,并引导教师建个人博客,自觉写教学反思。
6
(4)、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根据本校情况每学期每年级每学科定1-2单元为集体备课内容,集中教师智慧,整合教师经验,精雕细琢,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逐步推进集体备课。二是变单一的集体备课为“备—上—评—再备”为一体的教研活动。备课的质量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当集体备课与上课、评课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5)、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我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村小),而在教育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的今天,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备课效率,还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一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采取讲座培训和结对帮扶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电脑基本操作技能(打字、文档编辑、表格制作、资源上传下载)、课件制作和使用等等。二是开展信息技术大比武活动。三是改进管理,大力推行并加强监管电子备课,让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
(6)、逐步尝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网络为手段进行业务学习、交流、提高的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目前,网络教研的方式主要有:利用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设论坛,实施教师互动交流;创建群组,突出团队效应等。各校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四方面的教研工作:一是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评课活动。二是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三是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经验共享。四是利用网络开展专题研讨。
(四)、落实常规,改进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全面了解教学常规的具体内容:包括备、授、批、辅、考、评、研七个环节。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习惯把教学常规定为前五项内容,而将评价、教研环节单列出来,
7
但现在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后两项工作的落实,否则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难以实现。
2、教学常规管理的好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今后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应注重做精,做细,讲究实效,将从以下几方面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一是讲究备课实效,实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杜绝无效的简单分工备课。二是倡导有效教学,尽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三是重视作业管理,作业布置要求精选精编精讲,减少重复、无效作业,作业批改要求方式多样,灵活有效。以期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变目前我镇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理念还比较滞后、方法比较单一,还停留在浅层次:备课只求量,不求质;上课只管不空堂,不问效率;作业布置只求多,不求精;批改作业只求次数多,不求效果好;考试只重次数,不重分析与讲评等等的现象。
3、全面组织学习、宣传并大力督导实施《新中小学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试行)》、《新中小学教师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优秀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立足课堂,向课堂40分钟求实效。
4、建立并完善《界埠镇小学阅读教学管理方案》、《界埠镇小学薄弱学科管理实施方案》,中心小学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全镇各校各年级音、体、美、计算机(中心小学)考核,并纳入教学奖惩。
5、加强监管督查。依据《界埠镇小学教学常规评估细则暨评分表》,每月学科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自查并填写相关记录表,形成月报表上交中心小学教导处。各村小每学期自行组织校内督查评估全体教师2次以上(每次情况要在校相关会议上通报并记录),中心小学教导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小学的督查评估(随机抽查部分年级部分学科部分教师),并形成督查情况汇总,在全镇进行通报,对违规情节严重者纳入师德师风考核,记入教师年度考核。
8
6、严禁教师滥订教辅资料,尤其是教师个人私自向学生或推荐或强行从非新华书店途径购买教辅资料。一经查实,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清退非法所得并予以适度罚款,纳入师德师风考核,记入教师年度考核。)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