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省桂林十八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来源:华拓网
 广西省桂林十八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历史

命题人:廖会全 审核人 : 赵进喜 注意:

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 ②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别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③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 共 6 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表述能够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社会面貌的是 ①国家机构初具规模 ②金属农具普遍使用 ③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④被称为“青铜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观点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①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②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④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各项中,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是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鲁国的“初税亩” D.西汉的编户制度

4.鲁国实行“初税亩”和秦国“废分封,行县制”的相同历史原因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B.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生产力的发展

5.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下列水利工程属于长江流域的有 ①都江堰 ②芍陂 ③邗沟 ④广通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④ 6.西汉的编户齐民制度 ①田租较重,人头税和更赋较轻 ②编户齐民有独立身分 ③国家放宽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规定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8.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宰相权力分散,加强了皇权 B.各部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C.使各部门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了结党营私 D.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9..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10.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地方设知州、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B.地方设转运使管理财税

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死刑报请中央复核 D.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 11.唐朝两税法最深刻的影响是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B.征税标准发生了重大改变 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2.王安石变法中涉及赋税徭役制度变化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保甲法 13.唐初,江南的稻米已经大量运往洛阳等地,不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江南经济地位上升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商品经济发达 D.南北经济交流加强 14.下列事件与唐太宗有关的是 ①知人善任,善于纳谏 ②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③实行更戍法 ④派兵消灭东突厥 ⑤组织编修《唐本草》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

15.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该材料所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A.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B.隋唐时期寺院经济兴盛 C.南北朝统治者都尊崇佛教 D.北周因采取灭佛政策而强盛 16.下列措施中与西夏统治者元昊无关的是

A.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B.借鉴汉制建立西夏政治制度 C.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 D.与北宋约为兄弟之国维持和平 17.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开始实施的创新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八旗制度 C 猛安谋克制 D 行省制度 18.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

A.是军政与兵民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

B.清除了长期以来遗留未决的胡汉分治制度 C.客观上不利于当时女真的社会发展 D.是民族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

19.古代中央政府对下列地区进行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广东地区 ②黑龙江地区 ③新疆地区 ④西藏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② D.①③②④ 2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 D.渤海国 21.唐代前期对西北地区管辖的主要方式包括: ①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打败少数民族进攻 ③设置管理机构 ④与少数民族会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获取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③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活字印刷术 ③地动仪 ④麻沸散 ⑤纸的发明 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24.下列内容属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政在得民” D.“制天命而用之”

25.下列文化成果中,不能体现出秦汉文化所具有的统一王朝气势恢弘特点的是 A.湖北随州全套编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修建的长城 C.陕西临潼兵马俑 D.《史记》书影 26.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事件是

A.《夏小正》的制订 B.《大衍历》的制订 C.19年7闰原则的确立 D.干支纪日法的创制 27.作为唐代都城的普通市民,你可以欣赏到东罗马的

A.戏剧 B.人兽角斗 C.雕塑艺术 D.杂技 28.元朝的郭守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包括 ①创制简仪和高表等天文学仪器 ②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绘 ③科学的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④编《授时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民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诗经》中,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为“国风” B.南方民歌的形式被“楚辞”所借鉴

C.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南方民歌缠绵婉转 D.宋朝时民歌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转化为话本. 30.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 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 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 共 4 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分,共 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征召)之广,恩荫(因父祖官高而子孙被授与官职)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摘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言者谓江北之民杂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摘自《宋史》卷173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阚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一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摘自《续通鉴长编》卷58注 回答:

(1)依据材料逐条概括列出宋朝时期的社会情况(不得抄原文)。

(2)综合所列出的情况,说明对于宋朝的社会有何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中所反映的统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2)据图2分析,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西汉是如何解决这种政治制度带来 的问题的?

(3)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与当时的政局有什么关系?

桂林十八中0 6级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C 6D 7B 8C 9.C 10.D 11.B 12.B 13.B 14.A 15.A 16.D 17.D 18.A 19.D 20.B 21.B 22.B 23. C 24.A 25.A 26.B 27.D 28.B 29.D 30. D

二、材料解析题 : (每题20分,共 40 分)

31 、(1)社会情况:政治上,北宋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官俸开支日益增多。 经济上,南北农作物相互交流,官府重视并推动之。 民族关系上,北宋每年送辽“岁币”,辽宋一度相安无事。

(2)影响: 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上,使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推动城市和商业发展。

民族关系上,促进辽宋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岁币”是宋朝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

32 、 (1)郡县制。秦国先后灭六国,完成统一;统一越族,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

(2)变化:汉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汉武帝颁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诸侯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3)实行了行省制度。辽阔的疆域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制度来维持;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