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华拓网
学术纵横 }AzHAN・XUESHUzoNGHENG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口孔庆来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 整社会急需的“热门”“紧缺”专业,做到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 在着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本文分析了 “大”而“全”;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尽可 来,它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这在 其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论述了加强和 能多地掌握各种实用技术,“门门通,样 认识上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是怎么样培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样会”,成为“万金油”。其次,一些人认 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在实践上 及对策。 为,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也属于高等教育 却是一个很成问题的问题。受实用主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文素质 体系,但它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培 和“工具理性”的影响,很多人都把大学 教育现状必要性及对策 养目标决定了它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 教育看成是单纯的职业教育,上大学就 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对学 是学一门专业,掌握一门技术,毕业后 一、问题及现状 生的要求都应重点突出“职业能力”,突 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就行了,学校只注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出“实用性”“技能性”,那些“理论性” 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 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 “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如:数学、物理、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有关专家 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 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则能减免就减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半人教育”。实际 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 免,至于通识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更属 上,这种现象也不是我国的特殊“国 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 多余,至多开一两门与专业有关的文史 情”,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存在这 命。”“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课或职业素养课即可。还有学生对进人 些问题。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此也早有关 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学习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 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思想家雅 这里首先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 差”,很多学生都是带着一种心有不甘的 斯贝尔斯就指出:“人们已忘记教育为 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性质及其任 心情来上高职的,觉得上了高职于国于 何物,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 务。同时也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 家于已无望,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态度,理 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日本的池田大作 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和普通 想、信念、前途、事业甚至连想都不想。 不无感伤他说:“在现代技术文明的社 高等教育一样,首先的一个重要使命是 上述种种,要而言之,一日“偏见”、 会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成了实利 “立德树人”,而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 一日“短见”。“偏见”在社会各界、各色 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我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时 人等中都存在,其表现不一,实质相同, 国教育家朱九思曾说过我国传统的高 期,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教育观念 其根源在认识和观念。此处所谓“观 等教育有“三过”的弊病,即“过弱的文 的影响,业内外人士对其在认识上还存 念”,一是人才观,认为上不了大学成不 化基础、过窄的专业训练、过强的功利 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这不仅影响到 了才,二是就业观,认为上不了大学就 主义。”或者像杨叔子院士所说的我国 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而 不了业,上高职即使有相当于大专的文 高等教育把“育人”变成了“制器”。大学 且,也影响到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整 凭,毕业后还是“打工族”,不如不上。所 如此,职业教育更如此。在有关专家一 体素质。 谓“认识”,就是认为大学不过是职业训 再呼吁下,国内一些大学通过开设通识 首先,很多人把高等职业教育当成 练所,高职学院更是如此。“短见”也可 教育课程和人文讲座来提高学生的人 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 称之为是短期行为,实乃是一种典型的 文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股清 能的就业培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以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做法和倾向,这 风目前还没有吹进高职这块园地。《国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给学生 个问题集中在学校方面,办学者心浮气 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 “一技之长”就是其使命所在,学生只要 躁,急功近利,没有长远规划,缺乏一以 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 熟练掌握了本专业本工种基本技能,具 贯之的办学理念,一味地贪大求快,导 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 备了进入社会谋生和发展的本领和能 致学校没有特色,没有优势,随波逐流, 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 力就可以了,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和现 得过且过,最后免不了陷入困境。大学 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 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技能培 之道,在“育人”而非“制器”,大学既要 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 训没有多少实质差别,区别只在于学习 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 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 时问长、相当于大专的高学历罢了。基 人”,缺一不可,认识不到这一点,学校 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 于这样的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 和学生都要吃亏。 径。”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只学会了 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就 二、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 一两门专业知识,或只掌握了一门技 是根据市场或社会需求变化,设立、调 素质的必要性 艺,而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人 l3O 发展・月刊 FAzHAN・XUEsHUzoNGHENG 学术纵横 格低下,趣味庸俗,不懂文学,不懂历 社会效益,只重视工具性价值,必然导 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中间存在一定的矛 史,不讲道德,不讲奉献,自私自利,更 致高等职业教育丧失其作为高等教育 盾。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课程涉及问题 并且也会直接 较多。所以,加强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 有甚者,对自己祖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知 应有的品格和文化品位, 的人文素质,一是如前所述重视校园文 之甚少,没有一点民族自豪感,对祖国 影响学校和毕业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和发展不闻不问,满脑子除了升官 办学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的社会 化建设,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自然形 二是要注重在专业 发财,不知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责任不仅是培养人才,它还担负着积淀 成良好的人文素质;靠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实现科教兴国 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退 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人文素质教 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 育、情感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都贯穿 和人才强国战略?怎么能全面提高国民 后一步说,使整个 素质?这样的“人才”社会不需要,一般 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 于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中,用人单位也不会欢迎。如今用人单位招 技能人才的使命,它的学生质量直接决 学习过程都能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使 聘,看重的不仅是毕业生的文凭、技能 定着将来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所 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 和各种证书等“硬指标”,还要看文化素 以,办学者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高 为一体。目前有两个问题较为普遍,一 质、道德人品以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 远眼光和胸襟,不应只在自己眼前的办 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来 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综合性 学规模、招生数量、就业率上打算盘。 看待;或者把学生当作满足社会政治、 “软指标”。今年6月30日,全国职业院 其次,营造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环 经济、文化等某一方面需要的工具来培 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落幕。各大企业十分 境。环境育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 养,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及心智发展和行 关注这迄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大 知道的道理。北大、清华、南开等这些国 为训练。有人戏称这种现象是“只见物, 其过人之处不仅仅在它的 不见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外是人的 赛,因为他们可以现场抢订技术人才。 内一流大学,还在于它们在几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忽视人的主体性无 但是,在随后召开的首届全国中等职业 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对中职 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和 疑从根本上背离了这一目标。二是认为 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之间的反差表 积淀下来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传统。 德育、素质教育只是少数德育教师、学 示了极大的关注。一致表示:职业教育: 国外的名校也无不有着自己独特的办 生工作者和辅导员的事,广大教职员工  授艺,更要授德。并指出,这里所说的 学精神和价值诉求,它们在以后的发展 游离在外。须知人文教育广大而深邃,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 无所不在。它绝不可能由个别几个人通 “德”,不仅指个人道德人品、职业素质、 中能够始终如一、敬业精神等,还应包括理想信念、价值 自己的这些优良传统,所以能够在激烈 过几堂课或几次活动来完成。我们应当 人人都是人文素质 追求等。实际上,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人 的竞争中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这 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文素养还应包括爱国爱民的思想理念、 是其他学校在短时间内赶不上、比不了 教育的实施者,处处都是人文素质教育 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求真务实的向学 的。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每时每刻都在 的实施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合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 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与时俱进 受到熏陶,都能感受到它的精神,不知 力、一种氛围,的发展意识、诚实守信的合作态度、自 不觉中其人格品位、精神气质都发生脱 成其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强向上的进取风格等等。美国教育家德 胎换骨般的变化。如果一个人在大学期 总之,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是 怀特・艾伦曾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 间这些方面没有得到任何提高和变化, 培养人文精神的最佳土壤,它应当给人 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德行的话,那么 那么可以ig-fg的大学学习收获不大。因 以超越时下社会具体需要的全面的文 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说的是同 为,在大学里所学的那些知识、技能,不 化素养,从它里面走出的应当是一个个 样一个道理: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 一定只在大学里才能获得,但是在大学 有知识、有涵养、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 但培养—个人的精神却更加重要。这种 里思想、精神所经历的那番熏陶在其他 “文化人”,而不应当是只掌握了一些实 认识应当成为各级各类教育者共同恪 地方是得不到的,此乃大学之所以为大 用技术或知识的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 守的一个职业伦理底线。 学的根本所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 “工具 疑是弱项,所以,各高职院校更应该把 参考文献 三、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 晚,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校园文化无 素质的措施及对策 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如果没 营造一种和谐的、健康向上的、有一定 [1]杨承运,林建初.智慧的感悟: 有观念和认识的转变、提高,一切的改 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学校持 北京大学名著名篇导读[M].华夏出版 革和创新都将流于形式。孙中山先生有 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 社。1984. 个著名的观点叫“知易行难”,他认为, 为学校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 生活中许多事情,做起来并不难,但很 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难透彻了解其道理,如果对事物的道理 知道透彻,做起事来就更容易。这句话 结合上下工夫。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人 [2]本书编委会.中国大学人文启 示录(第6卷)[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3]朱虹.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 (作者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  再次,要在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 社.2003.用在这里是很恰当的。职业院校把就业 文素质,并不是要弱化其专业技能。高 德IN].人民日报,2009—6—30. 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学生职业技 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既要让学生 能,这没有错,但如果过分强调其经济 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提高 术学院) 2010年第08期/总第238期 l3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