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究大学生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

来源:华拓网
2020年(第10卷)第12期运动训练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2.062

探究大学生网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

范子哲

(遵义医科大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 要:现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亚健康状态,为改善这一不良现象应加强业余运动,而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网球运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所需求的运动量,并且高层次的网球比赛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时光。所有运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这也包括网球运动。本文主要从网球运动知识开始,讲述了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关键词:网球运动 体能训练 训练理念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c)-0062-02Abstract: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appear sub-health,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bad phenomenon, we should strengthen amateur sports, and the high-intensity tenni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an meet the demand of sports. And the high-level tennis match can make people feel happy and greatly enrich the leisure time of the people. All sports are inseparable from physical support, which also includes tennis. Starting from the knowledge of tenn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tennis and related precaution.Key Words: Tennis; Physical training; Training concept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强身健体、运用智力和锤炼心理为一身,并且老少皆宜的良好运动。而体能则是网球运动中的关键。拥有良好的体能,可以更好地体验网球运动过程中的乐趣。在运动中人们通过相互切磋球技,可以实现沟通与学习,是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在运动中可以达到增强体质、舒经活骨的效果。

1 网球运动理念

因大学网球多为选修课,很多体育教师都没有认识到网球教学的重要性。大学生选修该课后,由于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过深,无法在一学期之内,完全掌握相关化技术要领,仅会一些基本网球技术,以至于自信心缺乏,课堂成效不佳,甚至影响期末体育成绩。体育教师要依据课程背景,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使其领悟网球训练技巧、方法,提高运动积极性。

2 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是网球运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因素,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能,才能使网球技术不断提高。网球技术和体能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够充分发挥运动人员的技术水平。体能主要表现在运动过程中的持久性,而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运动中可以发挥的效果。所以说体能就是储备能源,技术也可以说是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无限的能量。针对这一特性的体能训练主要包含力量训练、反应能力训练、移动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 2.1 力量训练

力量是选手展开强有力进攻的基础。力量训练主要是指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负重练习,减少脂肪、增加肌肉的运动方式。加强力量训练对人有延缓衰老、减少肥胖和减少损伤和疼痛的好处。力量训练可分为器械训练、自身训

练。自由重量训练是指利用哑铃、杠铃、壶铃或者其他能够

增加自身负重的器械,如大轮胎,长柄锤等就可以独立完成的训练。自身徒手重量训练是指单独靠自身的重量来训练,比如深蹲、平板撑、仰卧起坐等不靠外力增加重量训练。

2.2 反应能力训练

良好的反应能力帮助运动人员在比赛中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可以通过紧急起跳、踩圈移动、跳箱和跑楼梯来实现有效提高。紧急起跳主要内容是通过闹钟或者哨声,开始时蹲下,听到后立即起跳到可以达到的最高高度。踩圈移动主要是通过快速移动增强腿部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活性。点状移动的训练可以在平地上画几个圈圈,做开合或单脚连续跳的训练,同样提升灵敏性。跳箱可以做增强式训练,其中包含由下往上跳,连续跳、两边跳、起落跳,变化丰富。跑楼梯可以说是最简易的训练,虽然跑楼梯对灵敏性的提高没有直接性的帮助,但能训练腿部的爆发力,在冲刺的过程中作用极大。 2.3 移动速度训练

加强速度训练可以帮助运动人员在比赛中迅速实现防守和反击。可以通过快速蛙走、换速跑、上下跑和折回跑来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移动速度还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快速蛙走的训练方法是以尽可能的速度以青蛙的形态做10~20m走动,要求起伏高度不能超过身高的1/2,可采用竞赛形式计时进行。换速跑的训练方法是听信号或用闹钟提醒后尽可能快的跑40m后接接着跑50m。再接着尽力跑40m,以此规律每进行1次为1组,可计时进行。上下跑的训练方法是蹲式起跑,听信号或用闹钟提醒后尽可能快地沿斜坡跑道向上跑40m,接着向下跑40m,往返为1

(下转64页)

①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硕士启动基金项目“贵州省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状况动态分析与体育实验教学干预研究”理论 研究内容(项目编号:FS—2013—3)。62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2020年(第10卷)第12期运动训练学

3 将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正确处理体育教育教学技术的理论内容的关系。高中体育教材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材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用将主要精力放在研读课本上,只需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在学生阅读教材时进行思考与练习。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根据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的视频学习练习方法,将课本作为最有效的体育学习资料。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穿插,也可以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让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技能时不至于忘记之前所学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训练时进行指导,加强学生技能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动作。教师在学生复习过程中需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个学生错误的地方,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比如说,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将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将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得学生掌握体育课上所学动作的技巧。

课堂来放松身心,不仅使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而且也能够促进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此之外,高中体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认知高度,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江涛.高中体育训练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9(1):125.

[2] 周明.高三体育考生力量练习的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176-177.

[3] 文国强,陈丽娟.对体育高考生实施核心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1):412.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在繁杂的学业当中需要通过体育课堂进行放松与锻炼,并且学生也会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需要摆正教师是辅助作用和学生占主体地位的关系,用最真实的情感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趣味性,劳逸结合的方式更加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并且借助体育(上接62页)组,具体地点可视环境而定。折回跑的训练方式是先设置2个参照物以A、B为例,当手碰到A后向前跑,手碰到B后转向回跑,可定数或计时练习。 2.4 耐力训练

加强耐力训练可以帮助运动人员在比赛中更加持久的参与。网球运动人员的耐力特点在于长时间的精神高度紧张,动作和大中小强度的多样化。主要从跑和跳来进行训练。跑以普遍的变速跑、侧身跑、全力冲刺加速跑为基础训练。以越野跑为加强训练项目,越野跑是一种增强耐力的方法。如没有实际训练场地,可以在跑道上模拟越野奔跑。在跑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应当进行不同时长不同程度的奔跑方式。用栏杆代替矮障碍物,起跳和落地都应用力,用手掌碰到高的地方;跳过凹地;迅速爬上小陡坡。跳通过长时间的不间断跳绳,并且不断改变方向跳跃的方式来训练,具体为连续大步跳、原地上下跳和连续跳高台。连续大步跳的训练方式是在平地上做连续向前大步跳类似跳远前的起跳准备部分,每组40次。原地上下跳的训练方式与跳高台相似,在有台阶的地方,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然后右腿在上左腿在下以此循环,每一循环为1次,每40次为1组。连续跳高台的训练方式是在楼梯或有台阶的地方用蛙跳的形式连续跳上高台的练习,要注意安全。每组次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台阶的高度做30~50次。 643 结语

体能作为运动的基础是网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关键。运动人员应结合理论知识和自身实际状况对训练做相应的调整,针对弥补劣势增强优势进行重点性训练,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以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在体验网球运动乐趣的同时强身健体,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畅.功能性动作筛查在网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2] 吴丽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

[3] 罗立影.多方向移动训练方法在高校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