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策划书
缙云山旅游资源开发策划书
200X级XX专业1班:
XXX 学号:XXXXXXXXXX 天桥卧龙 学号:XXXXXXXXXX
前 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纯净的大自然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人们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休闲娱乐,也有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享受人生,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大自然,享受轻松人生”将是21世纪的旅游潮流,谁占领了丰富、奇特的原始自然资源,谁就可能在旅游发展的竞争中取胜。 重庆市有十分宝贵的旅游自然资源——“缙云山”。市政府近年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在研究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旅游资源得以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是本项目策划的关键。
旅游项目策划有别于其它工业项目策划,是旅游产业内部六大要素在旅游景区的综合协调,实现项目和区域功能的优化配置,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对旅游者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产生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缙云山风景区介绍
缙云山位于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雄峙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嵋”之称。
缙云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九峰。
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为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
缙云山又是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
“狮子峰”——缙云山主峰,峰顶狭窄,高入云端,山石耸峙,形如石狮之雄踞,故名狮子峰。
在栏杆环围的览胜台往下俯瞰,近是悬崖峭壁、绿海劲松、峰峦起伏;远至嘉陵江畔,北碚主城广阔风貌尽收眼中;时而云雾缭绕,一切又变得虚无飘渺、似幻似梦。
“洛阳桥”——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相传冯状元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常为游人驻足之处。
“八角井”——在缙云寺西北100余米处,石地凿成,深10余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井上石栏系1953年用青石砌成八角形。传说当年冯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1990年周云泉所题“八角井”石碑,现立于井旁。
“黛 湖”——在绍隆寺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1935年,书法家欧阳渐书题“黛湖”。1934年,北泉公园经理邓少琴等组织北泉黛湖水利协会,向四川省水利委员会贷款法币120万,修筑堤坝蓄水,并立有“黛湖”石碑。1955年,重新修筑黛湖堤坝。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系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
“龙 塘”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当地农民曾用绳索下底探险采药。据说塘底寒气袭人,不可久留。
“白云竹海”——白云竹海位于缙云山东南坡,因白云寺居在其中而得名。面积约五千亩,以慈竹、楠竹为主,并有少量苦竹、平竹、斑竹等夹在其间。从三花石上
缙云山公路在杨家店分道可直达白云寺,从缙云寺步行1公里到白云竹海大门。
白云竹海是缙云山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古道曲径幽深深,万杆翠竹草青青,三五农舍入仙境,喝酒何须杏花村。”其主要景点有白云寺、高观音、千年古松、竹海幽径,有石笋、石船,有鱼儿石、牛心石、罗汉石,真是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是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太虚台”——位于狮子峰顶,系1938年,汉藏教理院的师生为纪念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五十寿辰而建,为方形石台,四方都有圆形拱门。台内嵌有太虚石碑,刻有《太虚台记》,虽多年风雨冲刷,字迹仍较清楚。
“太虚塔”——在接官司亭背面,建于1958年,塔高7.0米,塔基为边长4.0米的正方体;塔外有石栏,1966年被炸毁。现在原破空塔西侧新建的太虚塔为1988年所建,基座为2.2米的正方形,塔高5.5米,塔身全部用汉白玉贴面。用汉白玉雕塑的太虚大师像高1.10米,站立其上。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十分壮观。塔身正面所刻“太虚大师之塔”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塔基碑文记叙了太虚生平事迹。
“石牌坊”——位于缙云寺山门前。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其上雕有鸟兽等图案加以修饰,顶部有浮雕青石装点。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为:“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额匾,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坊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为“缙
云胜境”,落款为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十五日。坊上题字苍劲有力,气势豪迈。坊前有一对石雕青狮,高1.70米,两旁分列,虎视眈眈。
“石照壁”——位于缙云寺前,洛阳桥旁,为青石浮雕,高4.0米,宽4.0米,整个图案古朴雅致,有关专家认定其为中古时期遗迹。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各有菱花图案,下面为青狮、白象浮雕。它是缙云山重点保护文物之一。1984年,在石照壁新建一亭,使其免遭风雨洗刷。
“正果法师塔”——正果为太虚之弟子,故塔身青石作成,规格亦比太虚塔低,塔基为2.1米的正方形,塔身高4.7米,于1989年建成。整个建筑亦比较宏伟,正面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提的“正果法师之塔”六个大字,并刻有邓颖超副委员长题写的挽联——“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广为信众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楷模”。
“碑 亭”——在缙云寺太雄宝殿前右侧,又名“红星亭”(系“文革”时期名称),建于1938年,因亭内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记》碑而得名。碑文为太虚院长亲笔撰写,碑额由林森题书:“华藏总持”。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歇息。1989年6月6日被大风将顶部打毁,1990年2月按原样修复,现全部系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
“衡 亭”——在缙云寺前的洛阳桥旁。亭为瓦顶、木柱、石栏,立于“三元洞”古寨门上端,建于1936年,系何北衡捐款建造,故称衡亭,其下有拱形石门,宽2.0米、高3.0米,长4.0米。亭内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息,观山望景。1989年缙云山遭受特大风暴时,衡亭被大风抬至三十多米外的坡下;1990年,由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重新修建恢复,现在的衡亭全部为钢筋混凝土建造。
“华昌亭”——为四角、瓦顶、砖柱亭。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是休息的场所。每当农历八月,桂花飘香,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祗 园”——在缙云寺大雄宝殿左后侧。祗者,地神也。祗园,为讲经说法之地。其内原有缙云寺一殿,供奉燃灯古佛一尊,1965年砸毁。而殿前有厢房天井,长4.5米,宽2.0米,深0.5米,井上三面有石栏,高1.4米,石栏上刻有“竹露滴清响,松月生夜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诗句,并有“山高”、“水长”、“月肯殿”等篆字样。厢房于1985年按原样改造成砖石结构的房屋,正门前石围上,仍嵌有原“祗园”二字。今在园前绿树丛中,开设了露天茶园,可对奕品茶,真是情趣盎然。
“青龙寨”——在石华寺西面山脊上,为圆拱形双寨门,拱门顶石上刻有建寨年代,为“大清嘉庆岁次戊午仲冬月上浣丁卯日”(即公元1798年)。
“九龙寨”——在黛湖右侧山顶上,寨门已垮塌。寨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现残存墙垣。
“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四周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深山古寺。游人可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寺前。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野生植物园”——缙云山有两万多亩森林,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是四川著名的植物宝库和森林公园。如飞峨树,为稀罕的树木之一,它的果实生有两个羽翼,果形状像蝴蝶,十分名贵。
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植物园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植物园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植物园规划面积约2500亩,以缙云寺为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
1、 梅花展示区:规划面积10亩,以缙云寺西侧原梅林为基础,广泛收集不同类型的梅花品种,逐步形成规模,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能为科研教学服务。
2、 茶花展示区:规划面积10亩,以缙云寺花园原有茶花为基础,根据园庭布局,形成一定规模。今后将尽量引进名贵品种,扩大种群数量。
3、 桂花展示区:面积30亩,建在缙云山大门公路两旁。已栽培各种桂花1000余株。
4、 竹类植物展示区:面积30亩,建在猿啸峰北侧。该区已引种栽培94种竹类植物,园庭道路已具规模,现正在积极引进各类品种竹,将建成重庆地区竹类植物最多的园区。
5、 珍稀濒危植物展示区:规划面积40亩,建在竹类植物展示区以下地带。该区主要收集国内,特别是三峡库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6、 重庆地区模式植物展示区:该区规划面积30亩,与珍稀濒危植物展示区相邻,主要收集重庆地区的模式植物,是重庆市植物园的主要特色之一。此类展示区在其他植物园是少见的。
7、 裸子植物展示区:规划面积100亩,建在缙云山大门停车场外风灾迹地恢复区。目前该区域正在进行人为改造和培植。
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展示区:建在本园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而且比较典型的区域。以九峰为中心,包括洛阳桥、高观音一带地区,面积2000亩,该区的建立,主要向人们展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科研教学服务。
9、 引种驯化试验区:面积10亩,建在绍隆寺科研苗圃地,是引种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驯化、繁殖试验的育苗基地。
10、展览温室:规划占地约0.5亩,建在绍隆寺,与标本馆、引种驯化试验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览温室主要收集、培育并展出重庆地区野外越冬困难的植物。
缙云山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缙云山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是一个不但富有特色,且极具潜力的自然风景区。
交通优势:她位于重庆直辖市的后花园——北碚,又相邻于全国旅游最佳城市成都、昆明。
自然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物种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水甜茶香,大片自然、优美、秀丽的景点已经、正在或者有待开发。
历史文化遗产优势:她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寺外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
景区优势:缙云山及其周边面积方圆百里,涵盖了北温泉、北碚金果生态园和嘉陵江小三峡等等游览胜地。一段自然景观足够一日游程,还可开发两日游、三日游、五日游。山顶、山脚和山腰都有农庄,可接待游客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尽享山野农庄的田园风光,是真正的有景有区,吃住独特的度假休闲胜地。
区位优势:地处北碚近郊,市民生活在繁杂的城市、居住在狭小的楼厅,紧张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需要寻求短暂的安逸之所,因此,缙云山便成为城市居民“本地游”的理想景区。
开发优势:综观大多景区,均以成型,且人造景观居多。而缙云山作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仍然具有“万紫千红大自然”尚待开发,为按照现代理念进行开发、运作,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旅游业兴旺发达,且人们更加崇尚自然风光,绿色旅游。缙云山不愁没地方招待客人,更不愁没有“美味佳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走近她、感受她。同时,我们应进一步挖掘缙云山的独有特色,在特定的时期引导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让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缙云山,让缙云山成为客人们的首想和首选。目前,从西南地区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树立“缙云山”理想旅游品牌,建立其良好口碑是当务之急。
缙云山旅游的开发战略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朝阳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旅游业既可依托历史文化,开发名山大川,又可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在重庆市极具潜力,大有作为,缙云山的旅游开发应该遵循以下4个方针:
1.统一规划:就是根据重庆乃至北碚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本着整合旅游资源,着眼长远发展建设的大局,对缙云山旅游区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要聘请资质深的、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部门,对景区实施全面彻底的规划,规划要以打造缙云山旅游区品牌为目标,综合布置、合理开发,把景区建成重庆地区一流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分步实施:就是制定五年景区建设规划,分期、分段、分重点,分步实施。比如:在2008年10月前期,要分段完成健康大道登山台阶工程、通山公路扩建工程、景区索道更新工程。在今后发展中,可在保持景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适当再增加一些人造景点,进一步开发竹海资源,统一管理、分片运作、各成特色。同时应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杜绝盲目开发、无序开发和重复建设现象。
3.突出重点:缙云山景区于其他景区相比,不具有大的规模优势。因此,突出重点就是在景点建设上,突出自然景致,突出历史文化氛围。同时,在服务配套上,突出吃住特色,一切为游客所需,一切为游客所想。
4.打造特色:就是以缙云山既有山有水、又有景有区、还有吃有住的特色打造品牌,形成规模,走出一条自然加特色、管理加服务、质量加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从一开始就要注重景区环境治理,避免“吃胖了再减肥”的资源浪费现象,实现旅游景区管理的规范化。
缙云山旅游的开发设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不在多,出彩则灵。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主打的缙云山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是重庆旅游景区中不可多得的去处。
首先,它可与相去不远的北温泉、北碚金果生态园、嘉陵江小三峡共同组成四点一线的游览景区,优势互补。来访之客遍游四地,不但可以纵横古今,寄情山水,遍赏美景,还可沐浴温泉,陶冶身心,更可荡舟嘉陵江,品尝果香,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可对缙云山九峰中其余未开发诸峰进行合理开发,但应避免大多的人为痕迹,应以“自然和谐”为开发原则。同时,还可根据民情风俗,充分宏扬巴渝文化,使景点逐步发展为极具巴渝文化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风景旅游区。
第三,缙云山风光四季各不相同,在炎热的重庆,冬季的第一场雪常常是降临在缙云山,届时雪花飞舞、银妆素裹,更有一番北国风光。对此,我们应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如按四季可分为春季踏青游,夏日浪漫游,秋天野趣游,冬日雪原游。根据山大林深的特点和安全防火的需要,可尝试组团接待、定期旅游的新模式,笑迎八方游客。
第四,缙云山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更是佛教胜地。以往一年一届的庙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们应进一步宣传,同时可考虑延长活动时间,让活动系列化,使人气的聚集不再只是一两天的时间。
第五,缙云山的旅游开发现主要集中于山顶,山脚和山腰的众多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如白云竹海,松林地带等,应对其充分考察、科学评估、合理开发。
消费者,是根本的根本,对于缙云山来说,游客是重中之重,一个没有人气的地方只能称为自然资源或历史遗产,不能称为游览地或景点。因此,在对缙云山自身进行开发的同时,更应注重对游客这一消费群体的开发和引导。 消费者定位及分析
1、消费群体定位
张艺谋为中国拍摄申奥宣传片为北京拉票的时候说:“要投我们的,我们不拉也会投,不要投我们的,拉了也没用,我们的工作只是在拉拢那些犹豫不决的。”缙云山近期的目标当然要实事求是,即争取到那些对出游地的选择犹豫不决、对缙云山有所了解,但对于是否来缙云山正处于考虑之中的游客。
总结现状,缙云山目前有着如下的主要目标游客群:
a)有稳定收入的中青年——他们往往将旅游作为工作之余的放松。 b)重庆及附近城市的大学生、中学生——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c)老年人——重庆及附近很多城市夏天都很热,缙云山是纳凉避暑的好地方。同时,老年人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十分强烈,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中漫步也符合他们的愿望。 以上三组目标游客群没有特殊性,也就是说可供他们选择旅游的范围很广,而缙云山仅仅是很广中的一个,与其他的旅游景点相比,共性大致一样,旅游目的都是为了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休闲娱乐。
固然,传统的目标游客群是必要的,但是否拥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及忠诚的顾客群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能在维持传统游客群的基础上,增加一类游客群,而且使之成为比较固定的游客群呢?我们有如下设想——
即:d) 想对父母尽孝、想对儿女尽责的中青年人群。
2、消费者分析
d)类游客群:这部分人支付能力较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接受能力,并且交际面广,拥有相当可观的口碑传播。这一类人想对父母尽孝心,也想对儿女尽责。此类人一般已经成家立业。在事业得到一定满足的基础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家庭上——如何能让年迈的父母过得更好一点?因繁忙的工作而疏远自己子女所带来的愧疚如何弥补?他们觉得苦恼,挖空心思却想不到具有新意的礼物。他们有着固定的经济收入和一定的社会背景,在对所得到的感到满意的情况下,会在宣传方面扮演免费的口传者,并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接受方而言,老人们随着思想的解放与消费观念的改变,也愿意开阔一下眼界并选择出门旅游。对于儿女们“全家一起去缙云山,锻炼身体,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提议,他们一般都会欣然接受。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孩子们不但要面对繁重的功课,可能还会因家长繁重的工作缺少关怀。在闲暇时间,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上网、打游戏、看电视上,眼睛和身心都极其疲劳,十分需要大自然的洗涤和陶冶。出门旅游,不仅可以带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带上自己的儿女,共同踏上快乐的家庭旅游之路,享受健康和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此时,缙云山的消费者就不仅仅是原计划的目标消费者,更带动了目标消费者周边的人群,扩大了目标面。缙云山下有全国重点大学——西南大学。来缙云山游玩后,
也可带着孩子和父母去感受一下这所高校的风闻景致和文化渊源,给儿女们讲讲学习的重要性,树立长远的志向。 3、优势机会
优势需要挖掘。缙云山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重庆进入直辖市后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这也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投资商。这些投资商会是我们很大的顾客群。缙云山下的西南大学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与广告群(口传)。西南大学每年从全国各地招8000余名新生,仅新生的家长人数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每年大学生上山聚会的次数与人流量更为惊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孝敬父母、关怀子女作为旅游的诉求点就非常适合缙云山,更可形成缙云山在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意蕴,这种独特就是机会。这种机会对缙云山风景区来说,提高的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同时还创造了社会效益,对缙云山旅游品牌的发展和深入人心有着长远的影响与深远的意义。
推广策略
1.广告定位
1)市场定位:以重庆市及云、贵、川三省为中心辐射其周边城市和全国的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展到国外。
2)商品定位:清新、舒适、悠闲、家人团聚、朋友聚会。
3)广告定位:环境清幽,景色优美;上对父母尽孝,下对子女关怀。 4)广告对象定位:男女老少皆宜,重点放在中、青年人(18岁——45岁)。
2.广告媒体选择投放 (1)户外广告
为了强化消费者的注意力,形成印象积累效果,在缙云山景区内设立户外广告牌、灯箱、霓虹灯等,使人们以欣赏艺术的轻松心情,自然地接收广告信息。具体地点可以选择人流集中的地方,如缙云山大门、上下山索道的入口、出口处。广告应着眼于体现出亲合力,让游客更容易接受;广告应突出缙云山的人文特点,集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结合,亲情与美景的相融,使户外广告成为缙云山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应选择感人煽情的广告语,体现缙云山在尊老爱幼方面的关怀之情,使民族的美德融入现代旅游文化之中;还可在重庆火车站和公交车站、飞机场等地做醒目的广告牌,在重庆各高校如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校门或主干道设几个大的广告牌。 (2)直邮广告
鉴于缙云山在全国的影响力较为有限,为增强知名度,可以在全国搜集旅游爱好者、旅游社团或是旅行社的信息,给其寄去缙云山的邀请函,邀请函包括:缙云山的简介、旅游爱好者所在地到缙云山的经济旅游路线介绍、门票打折券,并捎上缙云山自产的茶叶或是免费的重庆火锅餐券。一份简单的邀请函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缙云山、了解缙云山,更多旅行社会因此开辟到缙云山的新旅游线路。
(3)公车内拉手广告
逐渐兴起的公车内拉手广告或许能在本次策划中承担起一个廉价的媒介。一辆公共汽车内有15至20个拉手不等。可选择在五一长假、国庆长假前一个月在周边城市做公车内拉手广告。广告标语多为宣传缙云山特色的口号与图片,让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缙云山好风光”的信息,为能及时回应自己儿女或父母提议去缙云山打下良好伏笔。初步估计,一辆公共汽车一个月广告费用450元—600元,可根据自己情况确定租用车辆
(4)报纸广告
在五一长假和国庆长假与公车拉手广告相互配合亮相,报纸媒体相对杂志媒体更适合此次策划主题。原因有:报纸媒体单价低,接受群体范围广,上到领导、金领白领,下到街坊邻舍、退休老头老太;广告费用一般较低,在某一时期内浮出频率高,能强化受众认识,给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特殊节日如母亲节等,也可考虑适当投放。
(5)电视广告
可制作一系列优秀的缙云风光介绍片,在旅游专题节目中播放,同时在风景区天气预报、电视节目插播时间,甚至是新闻节目中(如以前新闻曾报导过冬季重庆的第一场雪就在缙云山,可惜篇幅太短)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
3.部分宣传活动设想方案 (1)“浓浓茶叶情”品茶会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长廊中,品茶文化独树一帜,以其悠闲恬静的意境、高雅灵巧的技术得到很多人的青睐。历史悠久的品茶文化与尊老的传统美德相结合,碰撞出一个传统民风的火花,忆苦思甜、单纯地、纯朴地、真心真意地,在亲情氛围中让缙云山的茶香在其中弥漫,你是否也为之着迷呢?缙云山的茶清新脱俗,来到茶山,自己动手采茶,并由专人现场炒茶,泡茶。忙碌了一天,坐在山中小亭,品上一杯亲手采摘的香茶,看着亲人的笑脸,谁还能不为之陶醉而倍感满足呢? (2)缙云山上全家人共享火锅
(3)以佛教圣地为主题的缙云庙会文化周
(4)“20XX年重庆的第一场雪”——缙云山赏雪会 (5)“全家健康登山游”——亲情与健康的交融
4.消费者信息反馈
召开消费者意见采纳会,广开言路;成立“缙云山旅游消费信息处理中心”,设立消费者意见热线电话,意见信箱;定期做市场问卷调查,动态掌握旅游热点及旅游消费心理,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战略。
5.效果评估
从广告的经济效果看,通过以上长期及短期的广告宣传和诱导,可以吸引一部分游客,更可稳定大部分未来的、潜在的消费者,从而达到广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效果——经济效益。
从广告的社会效果看,定位于自然健康和尊老爱幼,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从广告的心理效果看,通过和游客们联系和接触,可以拉近游客和东道主的距离,
培养了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休闲地的信任和好感,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培养更多的回头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