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天然植物药发展现状

来源:华拓网
.

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天然药物可以说是伴随人类社会存在而存在。十八世纪以前是人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剂。随着十九世纪现代医学及化学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药物逐渐失去人们的重视而萎缩,特别在西方世界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近20年来天然药物在世界范围的“回归大自然”的呼唤中苏醒,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份成药或改造结构获取新的化学药品一直也是化学药品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谈及的是多种天然成份组合应用的药物。

由于受气候、环境、社会、经济、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环境污染疾病、肿瘤、药源性疾病、外伤及营养过盛或营养不良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明显增加,疾病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现有化学药品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整体医学的崛起:医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治疗应强调整体的健康观;治疗的出发点是激发自然治愈力;治疗疾病的主角是患者自身,治疗者不过是援助者;应综合应用各种疗法,这与我国中医药的学说相通。中医药学也是极其强调治病的原则是整体调节,把治病的着眼点放在培育调动人体的正气上。

现化代学药物疗效不佳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与耐药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开始把视线投向天然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召开的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

.

.

过的第72号决议里首次强调了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呼吁各成员国予以重视,这无疑对天然药物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以后的各次会议及相尖的专业会议上一再强调开发应用传统药,加强传统药的管理、安全性研究。WHO与美国芝加哥的依利诺斯大学药学系合作开展“药学科学合作研究计划”并在那里建立了草药库。1997年出版了WHO草药汇编,收载了全球不同地区广泛使用的草药。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药品市场总值近3000亿美元。美国占近30%,欧洲近28%,亚洲近26%(日本占20%,南韩、中国等近6%)。从1990年开始到1995年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就医药制品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了协调,并建立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争取医药技术在三个不同区域统一化。一旦达成协议,这三个地区中的任一国家所完成的新药上市前的全部测试工作,可以得到三个地区的共同承认,这一做法得到WHO的支持并要向非联盟地区推广。可以说这三个地区是全球药业的代表性地区,因而有关天然药的发展情况也以这三个地区为主介绍。 一、欧洲

据1994年国际市场统计全球植物药零售额约145亿美元,欧盟近60亿美元,约占50%。

欧盟主要国家的植物药及草药制剂零售额 国家 .

零售额(亿美元) .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西班牙 荷兰 比利时 其他国家 30 16 6 3 2.3 1 0.4 1.3 欧洲仅银杏制剂一项其销售额达5亿美元。

从表中可看出在欧洲以德国和法国的植物药销售最多,占76%,这几年以10%以年的增长率增加。

草药在欧洲OTC市场占有强劲地位。1997年法、德的植物药销售额分别为11亿和18亿美元,分别占法、德OTC市场总额的27%和33%,但自1997年以来,总的植物药市场显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各国在评价草药制品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存在分歧,影响了植物药的上市,为此于1997年而创建了草药制品工作组(HMPWG)进行协调。

由于植物药在欧洲的使用日益广泛,欧洲科学协会于1997年6月出版了《欧洲科学协会植物治疗专集》,共5卷,每卷收载10个品种。这个专集出版的目的在于指导保健医生、企业管理人员

.

.

以及病人合理用药,并详细描述了草药的临床用途、剂量、副作用、禁忌以及其他特殊注意事项,做为欧洲药典的补充。(欧洲药典以药物的标准鉴别和质量为主)为了使美国和其他国家认识了解欧洲植物药研究工作的进展,植物药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及管理,欧洲植物药学会经常与美国化学会联合召开世界性会议,促进了世界天然药物的发展。

1.德国

在德国,西医与传统医学并存,并为植物疗法立法。在1976年的联邦药品条例明确了植物药疗法是一种由植物提取出的药物的疗法。它和化学药品有着相同的科学概念和方法,植物疗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它使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它们基本上是一些自然物质的混合物,不一定有明确的化学组成,其活性成分通常有含量标准,但它们的组成并没有完整的定义,准予使用的标准由联邦德国保健局(相当于美国的FDA)下属的E委员会制定,要获准进入市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该药的药效是众所周知的,药物的作用、功效被记载或利用于主要杂志的文章、参考书和教科书中。

(2)提供完整的临床数据,要有用安慰剂和对照药同时进行有计划研究的结果。

(3)与临床相符的药效研究。 (4)临床应用情况、功效和安全性。

E委员会从1978年建立到1994年这16年间,编撰出版了

.

.

共330篇专论,包括德国民间使用的324种草药,确定其中220种草药安全有效,认为可作为非处方药。这些专题含有名称、性状、化学成份、适应症、禁忌、配伍反应、日剂量、用法、注意事项、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毒性以及药物在妊娠和哺乳期应用时的情况介绍,与其他药物的反应、服有过量时情况的介绍等,相当于我们的药典,为美国等国家所参照使用。不仅德国,在欧洲应用的复方草药一般三种以下,对于超过三种不同药材的药品,要求有实验数据显示每种成份都对总体疗效起作用。由于一般很难提供这样的数据,许多含有超过3种不同药材提取物的植物疗法药物都从市场上消失了。 据调查70%德国人使用自然处方,52%相信有效。草药在德国市场占20-30%,这在欧洲居首位,销售额达11.4亿英镑(19.2亿美元),占欧洲共同体销售额的78.8%。大部分草药获许可证可在药店销售,法律许可草药标明功效。西欧草药销售额500万英镑(84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约有32家,其中德国就占了11家。 德国对中国的中药也进行GMP考察,如能审核合格就可以在德国销售,现已有50种中药被批准进入德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巴伐利亚州的Kotzting中医院很受欢迎,巴伐利亚医疗保险联合会与该院签定了为期五年的协议,首次开始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观察与研究,前来就医的患者来自德国的全国各地。每天平均270马克的治疗与住院费用全部由社会保险公司或私人保险公司承担。因为在德国针炙、中医治疗费用保险公司不承担,所以真正选择中医治疗的人仍为少数。

.

.

以下是德国较多应用植物药治疗的疾病和常用的植物药。这十类药物超过了德国医疗处方中植物药疗法药物的90%。 (1)止咳药和祛痰剂

常用植物药是桉树、松树、百里香、常春藤等主要活性成份为挥发油和皂甙。

(2)周围脑血管疾病

这类植物药基本都属银杏叶制剂。其提取物含量标准为24%的黄酮甙和6%的银杏苦内酯和白果内酯。 (3)心脏病

以山楂花果和叶制剂占主导地位。提取物以低聚原青花素控制质量。这种药可以改善心肌中的血液循环,并有良好的心神经纤维的变力作用,用来治疗慢性心脏病早期病人。 (4)抗静脉曲张

一般为马粟子(Aesculus hippocastanum L.)种子中提取的成份。

(5)泌尿系疾病

有桦树叶等11种植物,特别是在治疗前裂朱肥大方面应用越来越得到肯定。常用的植物药有沙巴棕(Serenoa repens Small. Areaceac)和刺草麻(Urticadioica L.)的提取物。 (6)精神病

最常用的是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和缬草的提取物。

.

.

(7)肝胆疾病

这方面用得较多的有我们熟悉的抗肝炎药水飞蓟以及白屈菜属植物和姜黄属植物。 (8)催眠、镇静

常用的药用植物有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啤酒花(Hummlns lupulus L.)、西番莲(Passiflora incarnata L.)和蜜蜂花(Melissaofficinalis L.)。 (9)免疫功能

如紫松果菊(Echirsacea purpureal L. Moench),狭叶松果菊(Eangustifolia Dc.)。特别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免疫促进剂和免疫调节剂-紫锥菊制剂。目前,仅在德国紫锥菊单一及复合制剂的种类已达300种之多,有由不同浓度的乙醇和水配比所提取的浸出液,有的配比中还加有适当的甘油,浸出物可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胶囊或片剂,有单纯用草药粉碎后装在胶囊中或压成片剂或者用其地上部分压出的新鲜液汁等等制成的制剂。还有由Schaper & Brummer药厂生产的紫锥菊复方制剂Esberitox(施保利通)是由紫锥菊的根,西侧柏(Thuja accidenfalis)的叶以及赝靛(Baptisia finctoria)的根做成的液体制剂、片剂、注射剂及栓剂,年销售量已达3000万美元。三种草药的有效成分均为多糖,西侧柏叶的鞣质有抗病毒活性。

(10)肠胃疾病

多选择作为驱风剂和原动力药使用,如屈曲花等。

.

.

尽管植物药在德国应用广泛,但在医疗界仍有较大的争议。医科大学的医院普遍不接受草药,科学研究领域如药理、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毒理以及临床研究也仍有少排斥现象。甚至应用很广泛的银杏制剂,关于它的研究设计的质量,有关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与其他领域的相关性等问题近年来德国已引起激烈的争论,但从整体看德国的天然药发展还是较快的。 2.法国

法国是欧洲第二大草药市场,市场上有非洲、印度、中国、德国和本国的草药,草药销售年增长率为10%。

经中法两国卫生部倡议,欧共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WHO的协助下,1996年于巴黎开设第一家中医院。中医药在法国被确认为医学的一部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法国有2800个中医诊所,年进口中药材4.3万吨。

由于法国较广泛地应用天然药物,所以天然产物化学是法国化学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报道。 取自法国海岸松的树皮开发的抗氧剂Pycuogenol是40种以上水溶性抗氧化剂的复合体。

法国Fournier公司的Tadenan是一种非洲树皮提取做成的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植物药,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50-75% 50岁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症状的这种疾病。1991年有80%的泌尿科专家拒绝接受它的治疗,而现在只有20%持反对态度,主要因它有至少42种成分,而那一种成分为有效成分还不太清楚,只

.

.

是由于它的疗效好而为人接受。96年该药在全世界的销售额为5200万美元。目前正按国际标准进行该药的临床研究,如果通过,它的销售额有希望达2亿美元。 3.英国

草药作为医疗保健手段在亨利八世(1401-1547)时就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1983年英国草药协会出版了《英国草药药典》,1990年修订作为第1卷,共收载英国常用草药84种,每个品种都描述了分析标准,治疗作用。1996年再次修定增收至169个药用植物。英国伦敦皇家学院还建立了天然产物中心,目标是对从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天然来源的提取物和化合物提供广泛的、高效率的筛选。 中医、中药、针炙人员经过学校培训,考试,注册可取得开业资格。

英国于1996年食品补充剂的总销售额7200万镑,这个数字包括批准的草药,顺势疗法用药和精油的总销售额,不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蜂王浆、人参和大蒜,其中草药年占份额最大,销售额为3800万英镑(6384万美元),占53%。自1991年以来增长36%,预计到2001年销售额可达10400万英镑(1.7亿美元)。 在英国,大多数情况下着重应用传统的单一植物药,但愈来愈相信多成分混合物发挥的治疗作用。以英国Phytopharm公司为例,这是家专门从传统植物药治疗开发处方药的制药公司。他新近研究可望1999年获英国医药管理局通过的新药Zemaphyte就是从含十味的治疗湿疹的传统中药的提取物研究而成的。该药的临床研究在10所

.

.

医院进行,除了进行441例治疗,850例的安全临督外,还进行了150例对现时的治疗无反应的特应性湿疹病人的治疗,中期分析表明有55%中值改善。由于该公司有关植物药质量控制内部标准独特,以及植物药提取复杂,因而它的产品具有高度的自我保护作用以对抗竞争。另外,还开发了很多其他的植物药,如P37源于印度传统药用于治疗轻到中度湿疹的口服药,P30源于非洲治疗糖尿病的传统药提取物。P31从印度药用植物提取用于治疗哮喘,P21一种中国的免疫抑制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新近与印尼Phytochemindo Reksa公司合作开发的P54抗炎药以及与日本合作的项目。

最近英国正在筹建西方首家中国药用植物鉴定中心,并在皇家药用植物园内建立中草药园。该中心将与中国密切合作,在草药的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安全性、立法、人员培训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将安全可靠的中草药供给西方。 二、澳洲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华人把中医药带到了澳大利亚,至7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展成一新兴行业。进入80年代,在澳大利亚的中医协会、行会、联合会已发展至23个,所使用的草药基本上都是通过不同形式从中国进口。据统计,1994年-1996年,草药及其制品在澳大利亚的进口增加34倍,每年约有280万人就诊于中医诊所,医药费开支近1亿澳币,与德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澳大利亚更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和普及。悉尼技术大学1999年开设中医课程,由联邦政府提供教育经费,除授予学士学位外,还招收

.

.

硕士研究生。 三、美国

在美国,100多年前草药也是主要的治疗剂。十八世纪中叶大量栽培、采集西洋参出口到中国及东南亚地区。1806年吗啡的提取物与纯化可以说是植物药应用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单个活性成分可以准确控制剂量及疗效,随着西方现代医学和合成药的迅速发展,植物药的使用逐渐萎缩。1906年通过的《纯食品和药品法案》规定:药品在上市前其疗效成分必须完全清楚。特别是在1938年通过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植物药作为药物几乎完全消失。 美国的草药行业起源于60年代,如较知名的马道士·默克多·施瓦伯草药公司。当时默克多夫人患癌症,医生束手无策,后经人介绍喝一种由沙巴拉灌木制成的茶,6个月后癌症消失且奇迹般存活了25年。从此默克多家族开始经营沙巴拉茶。30年来以奉行“自然疗法”而著称的马道士·默克多·施瓦伯公司已由当年在自家厨房桌子上加工沙巴拉胶囊的小作坊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草药公司。 70年代以来西方掀起了“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热潮,其中也包括了对“绿色药物”的渴求。这是因为对现代医疗保健的昂贵、无效(据调查有49%左右的疾病无法治疗)及合成药物的副作用的无奈(据调查有20%左右的人因服用西药出现副作用而停药)。另外是因为当代美国人愈来愈崇尚保健、健美和在愈来愈复杂的社会中寻根返祖的兴趣。据报道,美国中年人接受天然植物药治疗的比率由1996年的19%增加到1997年的33%,特别是中草药补剂不但已

.

.

打入美国主流药业,而且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据统计美国中草药补剂零售额去年达36亿美元,增幅为18%,估计到2000年将有50%的增长。虽然在美国使用草药费用不纳入保险,要自付,但草药产品的销售量仍以12-18%的速度逐年递增。1997年为20亿美元,草药公司发展到200多家。许多原来经销维生素补偿剂的大公司(如Leiner Health Products,Pharmavite,Nature's Bounty等)也先后转入草药市场。此时欧洲的植物药迅速发展,一些草药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临床实验,都出『自欧洲。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对使用非正规医疗和手段治疗疾病的人群进行调查,发现非正规医学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因而认为应当承认那些有临床依据、疗效显著的非正规疗法,并有必要组织人员对一些疗法进行科学评价。1991年10月众参两院讨论批准成立替代医学实践研究办公室(Practice 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简称OAM),具体任务是对草药、针炙、自然疗法、顺势疗法、营养疗法、按摩等进行科学研究及评价,研究经费从1992年的200万美元,1994年的350万美元到1995年的540万美元,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OAM资助的项目中中医、中药、针炙、气功、太极拳等占总额的1/4,但对草药的应用从民间到政府都存在较大的争议。1993年FDA曾考虑全面禁止天然药物的销售。此举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一些生产植物药的小企业联合成功地说明了国会议员,放松了对植物药的严格控制,使国会通过了《食用辅助品、健康与教育法案》,草药从原来的只能作为食品添加剂改为食用辅助食品,并批准了500万美元为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建立

.

.

一个食用辅助品办公室,该办公室要负责收集、汇编、实施并协调关于食用辅助品的科学研究。它是健康及人类服务秘书处(HHS)、NIH 、FDA及疾病控制中心(CDC)关于辅助品的主要顾问,并由克林顿总统任命组成“食用辅助品标签总统委员会”由营养学家、天然药莪学家和律师组成的7个委员会负责对天然药物产品介绍、说明及规范管理和向政府提出建议。该委员会建议FDA设立一个专门的OTC审查委员会,具体评价天然药物,那些已有充分科学证据说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产品归OTC管理,尚无足够证据的天然药物仍作为食用辅助品销售。并建议FDA允许厂家提供详细的营养功能或药理活性研究资料。制定的标签新规定要求草药魇料需具备14项营养要求和13项规格,并制定了“植物药开发指导原则”。

FDA要求草药原料必须具备的营养要求和必需规格

必须营养参必须营养参数 数 分子式及分子热量 胆固醇 量 总脂肪 饱和脂肪 天然或合成 熔点 提取溶剂 酶活性 生产方法 必须规格 必须规格 脂肪中含热量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糖维生素A 类 原产地 食用纤维 .

.

维生素C 钠 生产日期 有效期 最佳贮藏条钙 铁 包装和运输 件 产品是否被强 化 由于天然药物可以不经FDA的批准,只要符合《食用辅助品健康与教育法案》规定的四类营养功能:①防止和改善某种营养缺乏症及由此所引发的流行性疾病。②描述某些成分可能改善人体结构和功能。③标注某类成分对维持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和机理。④某些成分可以给人以总体上舒适就可能用于心血管保健、治疗伤风感冒、解毒、减肥、助消化、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缓泻、增强记忆、安眠、运动健美、喉痛、解除精神紧张、妇女产后及绝经期保健等领域。同时也允许在下列制品中含有药用植物如:美容、化妆、护发剂、口腔清新剂、沐浴剂、护肤剂、宠物食品、益智口服液、软饮料、运动保健食品、糖浆、茶、咽喉喷雾剂、维生素补偿剂、减肥或增肥等制品。人们可以在超级市场、药店、小商店、中药店、少数民族食品店、天然食品店、保健医生等处都可买到植物药,即使说明一些功能也必须附有“这些功能未经FDA评估”的字样,甚至还要求在每个产品介绍最后附上本品不能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任何疾病。因此产品介绍及广告要特别注意有充人、客观、公正和可靠的科学证据。否则将受到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和处罚。例如宣传“抗氧化剂可预防癌症”

.

.

则会被认为是欺骗性宣传。因为尚无确切证据证明抗氧化剂对每个人或大部份人都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但宣传“抗氧化剂可以减少氧化所致的细胞损伤”则是允许的。1997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处罚了35家厂商,每宗罚款多达几百万美元。

《食用辅助品健康与教育法案》的颁布使欧洲植物药迅速进入美国市场。在美国畅销的产品大多是在欧洲已经有较长的使用历史、规范和系统的临床实验结果,因而易为美国接受。欧洲各公司在美国设有分支机构或是与美国公司组成联合企业,如美国最大的植物药产品经销商Madaus Murdock Schwabe(即著名的“自然之路”Nature's Way),就是由德国的Schwabe Madaus公司与美国Murdock公司共同组成的联合企业,经销德国的植物药及各种食品补充剂。欧洲厂家还组成了欧洲美国植物药联腽(EAPC,European American Phytomedicine Coalition)以维护与FDA或其他机构发生关系时的共同利益,他们可以采用欧洲产品数据为一个植物药在美国作为非处方药申请注册,这也是值得我们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借鉴的模式。事实上不少美国公司愿意在中药品种开发、生产、市场销售、融资等多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

1994年美国药用植物市场情况

销售方式 天然食品店 批发市场(包括大蒜和人参) 销售额(亿美元) 6.5 0.9 .

.

草药茶 中草药 邮购 其他方式 亚洲草药店 销售总额 2.2 0.3 2 3.2 0.9 16 美国需求的草药75%靠进口,25%为本国生产,不仅满足自已的需要还出口,如美国的紫锥菊、薄荷、葡萄据齿棕向欧洲出口,西洋参主要向东方出口,据统计1994年美国出口的西洋参约7600万美元。

1994年美国进口药用植物统计

名称 甘草(干燥后碾成粉) 人参根(栽培、干燥后碾成497 粉) 人参根(野生、干燥后碾成29 粉) 薄荷叶(干燥后碾成粉) 薄荷叶(干燥后作药用) 203 2448 830321 5056431 319317 6721522 数量(吨) 海关价(美元) 17235 11470267 .

.

薄荷其他部位制成茶 草麻黄粉 2960 2

8936804 157583 1995年美国最畅销中草药及批发价

名称 批发价(美元/磅) 名称 批发价(美元/磅) 黄芪 7.5 姜 3.75 当归 8.75 芍药 4.00 人参 79.00 地黄 5.92 五味子 7.89 何首乌 6.58 枣 4.00 甘草 3.25 1996年由《Whole Food》杂志面向民众不设侯选名单由公众随意提名投票评出的10种风行美国的草药有:

(1)Cat’s claw (Uncaria tomentosa)为钩藤科植物。适应症范围很广,恶性肿瘤、关节炎、风湿病、滑束炎、生殖器疮疹、带状疮疹、过敏症、溃疡病、真菌病、糖尿病、红斑狼疮、慢性疲劳综合症、经期紧张症、月经不调、肠粉膜病变等。以它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在美国有30多种。

(2)Saw palmotto (Serenoa serrulate)椐叶棕。美国地道草药,主要用于治疗男子阳萎、不育、前列腺炎及肥大。 (3)Ginlsgo biloba银杏。其主要功能有:增加脑血流

.

.

治疗健忘、眩晕、头痛、耳鸣。

(4)Echinacea (Echinacea angustifolia)狭叶紫锥菊。美国传统草药为欧洲开发。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愈合伤口、抗感染、抗癌等功效。

(5)Kombuha在中国称为红茶菌是“康谱茶”的译音。国外认为本品可治疗低血压、提高免疫T细胞数量、增强体力、减轻痤疮、减缓关节炎疼痛,甚至有人服后白发变黑。

(6)Bilberry (Vacinium Myrtillus)败酱科植物撷草,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

(7)OPCs是从松树树皮、树枝提取到的有效成分,其功能为『抗氧化、抗感染、改善皮肤光洁度和弹性、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等。

(8)Milk Thistle(Silybum marianun)水飞蓟,用以预防和治疗肝炎。

(9)Kava Kava.(Piper methysticum)卡瓦胡椒,具有镇静、安眠、松弛肌肉、抗惊厥止痛、抗真菌等功能。

(10)Goldenseal.(Hydrastis canadensis)白毛茛,西方草药医用于治疗性病如淋病、梅毒以及一些炎症。

由于单一的草药在药效、成分、质量控制、安全性等方面能较好地被阐明,所以人们愿意使用单味中药胜过使用中成药。因此美国对中药也有诸多限制,如中药饮片只能以食品添加剂进入,禁售含有某些动物、矿物的中成药以及一些药材,美国还公布30种中成药

.

.

如安神补脑片、牛黄清心片、大小活络丹、复方丹参片、润肠丸、龟龄集、救心丹、喉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片、黄连素片等含有毒成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1997年植物药的销售额大约为110亿美元,1998年估计为140亿美元。

1998年7月12日止52周的统计美国最畅销的草药 草药 银杏 贯叶金丝桃 人参 大蒜 紫锥菊 锯齿棕 葡萄籽 卡瓦胡椒 月见草 销售额(百万美元) 增长率(%) 138 121 98 84 33 27 11 8 8 140 2801 26 27 151 138 38 473 104 80 75 紫锥菊和北美黄连 8 大果越桔 8 .

.

缬草 其他 共计 8 31 83 35 近年来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国立卫生院、斯坦福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等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肾病等进行研究,美国国立卫生院和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分别对300种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开辟中药圃,种植常用中药190余种。斯坦福大学设立“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集中人才从事研究开发。1994年12月由NIH和FDA组织在华盛顿首次召开由国家举办的“植物在美国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就植物药的疗效、安全使用、质量保证、法律管理与市场情况进行专题讨论,而且在1996年6月在华盛顿召开全美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会议,讨论了将传统医药纳入大学教育的问题,克林顿政府的美国保健体系计划也打算将中医药列入正规医疗体系,如能实现,必为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据报道1997年和1998年美国草药行业的增长速度一直排在美国各工业行业之首。巨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厚的利润正吸收一些大的制药公司涉足这一行业。如美国家庭用品公司,辉瑞公司,Twinlab,Rexall,Chatsworth,California-based Mased Matro Inc.等。这些顶尖企业的介入将有力地推动美国植物药向规范和高技术化发展。美国大众希望能有纯植物药品替代化学药品。 四、亚洲

.

.

亚洲可以说是天然药物应用比较广泛的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日本等,东南亚占我国中药材年出口量20%以上,允许中成药进口,新加坡1993年从中国进口中药材1.9万吨,6000万美元,占东南亚进口中药材总额的65%。但新加坡禁用连及一些中成药如强力银翘片、玉林牌速效感冒片、香砂养胃片、天王补心丹、肾气丸、金锁固精丸等17个品种。马来西亚1994年进口中药材约0.6万吨,但禁用附子、川草乌、黄连、麻仁。60%的泰国人接受传统治疗,每年需中药材约5000万美元,仅次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亚洲天然药物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还是日本和韩国。 1.日本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汉方医学的地位已被西方从法律上取代。经过汉方医界的不断努力,1976年开始,一批汉方成药制剂以“汉方药已经有3000年的人体临床检验”为由,未经新药临床实验而被日本国家药典收录,从而建立起了汉方医疗保险制度。日本厚生省认真评价汉方医药,从7000个汉方中慎重地选出210个处方作为普通汉方处方准许使用,其中147种为“医疗用药品”用于医院,63种为“一般用医药品”可在药店出售(相当于OTC药物,在日本,目前仍属医疗保险范围,近来由于日本社会的高龄化,医疗福利开支日益膨胀,国家医疗保险已不堪重负,所以日本医疗保险审议会提出要将一般用医药品从保险适用范围里去除,在日本汉方药比西药贵)。临床中使用汉方药的医师占总数的70%以上,但由于日本没有汉方医学的教育体系,所以大多数处于汉方西用状态,往往不

.

.

能达到汉方药的治疗目的。为此不少大学将汉方医学教育纳入教育计划。目前已实施的有20所,准备实施的有41所,还有31所大学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不能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程,以建立汉方研究会的方式到普及汉方教育的目的。

日本汉方药的应用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现有汉方药厂20余家,最大的是津村顺天堂,占总产量的70%,制剂有2万多种,津村顺天堂的救心丸的年销售额2亿多日元,出口1亿多美元。柴苓汤于1991年获FDA的临床应用许可证,出口达1.2亿美元。柴胡汤正在申请之中。

日本对药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汉方制剂作为药品的一个种类对其质量标准也有严格要求。从生药的质量控制开始,不仅以化学数据控制生药质量,还从形态学方面加强控制,对生药标本实行数据库化处理,准确提供生药的标准形态。

过去日本的中药材主要从中国进口。1990年开始日本加强国内汉方药基地的建设,目前有3万药农与药厂签订栽培汉方药的合同。所以1994年开始也看到日本从我国进口中药明显下降64%。日本特殊农产物协会选定52种汉方药国内生产。如柴胡、丹皮、芍药、地黄、当归等同时与生药著名产地组建合资公司,提供经费共同栽培,目前津村株式会社在中国的生药产地已设有七家合资公司。在深圳办厂将在中国采购的生药进行筛选、整理、前处理。

日本汉医学界日益重视对汉医药理论的深入研究,在药理实验和临床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汉

.

.

方药研究思路的拓宽。日本着眼于汉方药治疗难治病和慢性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2.韩国

中医药在韩国受法律保护并纳入医疗保险。韩国80年代末有中药厂占药厂总和的22.2%,1992年以来,逐步实施中药制剂生产的GMP标准,生产估计达10亿美元以上。高丽参及其制剂,柴胡、牛黄清心丸等出口量很大,仅高丽参一项,1990年为1.75亿美元。 3.中国

中国是一个天然药物的应用大国。中医药在我国历史悠久,理论严谨,实践丰富,疗效可靠,治疗用药以天然植物为主。中医治疗的病种达一千余种,而对20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一些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免疫性疾病、胶原病、功能性心因性疾病及药物成瘾等,中医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我国有中药厂600余家,中药生产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人员近10万人。自从1985年实行新药审批法以来,中药新药研究开始走向正规法、标准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新药研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但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国际市场上草药的年成交额为300亿美元。我国只占1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药材和中药饮片,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来中国草药出口情况

.

.

1995类别 量 植物药材 矿物药 南199619971995年1996年1997年年出口年出口年出口金额(万金额(万金额(万量 量 元) 元) 元) 11939.13968.13268.35935.9 25126.8 25656.0 6 8 9 692.0 785.0 86.0 948.1 1409.0 1574.0 20.1 65.3 62.8 26.3 药 其他中药材 总13049.15290.15183.119.2 114.8 397.6 471.6 1045.8 1256.8 1164.6 1741.0 38167.1 27819.3 29085.8 计 3 7 5 事实上可以说我们的中成药并未真正以药的身份进入世界,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质量控制问题,大多数成分不清,西方国家对这

.

.

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当然对植物药完全搞清楚成分也是不可能的。就以德国的植物药为例,有的植物药如银杏、水飞蓟等是能列出主要活性成分,有的植物药如普遍用以作为安定剂用的缬草,只能列出一些典型成分,以之作为质量标准的标示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植物药如当今流行的免疫调节剂紫锥菊等就缺少活性成分足够的资料制定产品的标准。WHO编制的第三版国际药典中编写了植物药的质量检验通则,其中包括了杂质检查、肉眼检查、显微鉴别、TLC、灰分测定、提取物测定、水份和挥发性物质测定、挥发油测定、苦味值测定、溶血活性测定、鞣质测定、膨胀系数测定、泡沫系数测定、砷和重金属测定、菌检、农药残留测定和放射性污染测定。还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测定如GC、HPLC及光谱法等等。总之尽量围绕着安全性做细、做全面,应是不成问题的。但关键的是第二方面,就是药效方面,中医的精髓可以说是辩证施治的复方中药的应用,这是和国外最大的不同。国外基本上还是以单味药为主,即使复方所起的作用也基本是协同作用,所以药效试验还是习用化学药品。而我们的中药强调的是机能的整体性。药物是按君、臣、佐、使发挥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效果。举一例,以前有名的抗白喉合剂,由黄芩、连翘、玄参、麦冬、生地组成,体外试验表明黄芩、连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与青霉素相比,则差之甚远。玄参、麦冬、生地体外也有一定的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但其效价不是抗白喉马血清的百分之一,然而抗白喉合剂的临床疗效反而高于青霉素和抗白喉马血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抗白喉合剂它是由“养阴清肺汤”转化而来的。如何以科学数据说明这“养阴”

.

.

的功能。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正是中国中医药界面临的须要揭示的研究课题,这也是向世人宣传应用中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我们现在研究的中药大多仍采用西药研究的模型,有的是可以吸收采纳,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大多数是难以说服人的。从单一的对症效果来说大多数是比不上西药的。事实上我们也知道问题所在,从国家到地方的有关部门也下决心,下力度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央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实施中药现代化,国家科技部已制定的“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中药现化代研究与产业化实施方案”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加速中药的现代化,使中药早日进入国际市场。香港也将致力于建设中药港,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最近接受南北行集团捐助成立专门科研基金,开展与哈佛医学院及北京医科大学在中医药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广东省中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署了中医药研究合作意向等等,继天士力之后更多的中成药将走出国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成药必会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