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1. 观潮
教材剖析: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环绕《自然奇景》来写的,本课时本组的第一篇课文, 起着特别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次序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经过阅读品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是一边读一边以及想象画面, 抓要点词句和要点语段,来领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
学情剖析:
经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必定的阅读方法, 如:抓住要点词句进行品尝, 以及读文章想象画面。 并且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但是在领会文章的表达特色方面,学生会存在必定的困难。
【教课目的】
1. 会认“罩、屹、鼎”等 7 个生字 , 会写“潮、称、盐”等 13 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广阔、笼盖、薄雾”等词语,能把薄、贯字写规范。
2. 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弄清课文的描绘次序。
3. 品尝要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诵, 想象画面, 感觉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一样的景观,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色、有序察看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教课要点】
弄清作者的表达次序,能抓住要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诵,并经过想象画面,
领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教课难点】
感觉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一样的景观,培育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因为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
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教课、具准备】
1. 学生自主预习。
1 / 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罩、屹、鼎”等 7 个生字 , 会写“潮、称、盐”等 13 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广阔、笼盖、薄雾”等词语,能把“薄和贯”字写规范。
2. 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的描绘次序。 3. 学习 1-2 自然段,能抓住潮来前江面情形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诵, 初步感觉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弄清作者的表达次序,能抓住潮来前江面情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诵。【教课难点】
初步感觉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课过程】
一、讲话导入
【教课要点】
1. 同学们,喜爱旅行吗?假期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2. 这节课,我将作为你们的导游,带你们到钱塘江去看一看那边的美景。 3. 板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话说到过钱塘江大潮吸引过许多游人看客,就连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用诗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赞叹过呢!那这样的情形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
书中,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1. 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朗诵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畅。
(2)读完后思虑: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什么。
2. 检查沟通:
(1)课文读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钱塘江?在作者眼中又是如何的呢?
是呀,被称之为天下奇景。再美的奇景,我们没有亲眼所见,但是经过作者
2 / 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的描绘,我就看到了。自然,这可离不开这些朋友们?来,看你们认识吗?
(2)出示词语:
大堤
矗立
横贯
恢复 瞬时
薄雾 笼盖
称为 闷雷 风号大吼 浩浩大荡
(多音字随机检测)
熙熙攘攘
山崩地裂
(3) 指导书写:薄 (察看——示范——练习——评论) (4) 沟通: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 小结。
三、感觉潮来前的情形。 1. 自学指导二: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绘潮来前江面情形的句子。
(2)频频朗诵,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
2. 沟通:
(1) 出示句子:
要点句子:“江面很沉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盖着一层蒙蒙 的薄雾。”指引学生感觉潮来前江面上的沉静。 (联系生活实质理解“笼
盖” 。)(2)有感情地读句子,想画面。
(3)引读:
听着你们的朗诵,我忧如置身于钱塘江的某个地点,看着(引读)————(4)师把句子放回文段中朗诵,学生听,追问:此时现在,你忧如看到了
——
(5)朗诵整段。
3. 在这一自然段中, 你除了写了潮来前江面的情形, 作者还描绘了什么?他又是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呢? (你们看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时候)
四、总结
1. 谈收获:从描绘次序。
2. 潮来前钱塘江大堤上人流如潮, 那潮来时和潮退去又是如何的而一番情形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3 / 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五、部署作业
1. 规范书写本课的 13 个生字,工整抄录文中词语。 (必做) 2. 收集相关钱塘江的资料。 (选做)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时间、地址、人群、风景)
按次序
潮来时
潮头事后
【教课反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够将“贯”字写规范言。
2. 学习 3-4 自然段,经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抓要点词句感觉潮来时的壮观情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色、有序察看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 4.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4 自然段,并累积语言。
【教课要点】经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抓要点词句感觉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色、有序察看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课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潮来时,领会作者生动的描绘。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景, 那么潮来时是一番如何的情形呢?
1.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诵 3、 4 自然段,划出描绘潮水的句子,思虑:作者
4 / 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抓住潮水的什么进行描绘?
2. 沟通:
句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转动。
① 这句话写什么?(潮来时的声音)
② 学学“隆隆”的声音。
③ 课文顶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句二:过了一会儿,响声愈来愈大,只见东边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① 这句话又写了什么? (声音和形态) 声音(愈来愈大),样子(一条白线)
② 若是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类心情呢?
③ 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喜悦的情形。师:看哪,东边水天一线的地方出现
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跳着,叫着,挥动着手,有的喊: “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④沸腾了!方才这场面还能够用一个词形容, 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把它找出来。(熙熙攘攘)读出这类沸腾的感觉来。
句三: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引读: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概愈来愈大,你的心情愈来愈 句四:再近些,只见白浪翻腾,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再近些,只见白浪翻腾。 (增补出示)
①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一丈大概是 3.33 米,相当于一层楼房那么高, 两丈足足有两层楼房那么高。这时的浪潮是什么样子的呢?(白色水墙)
② 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我们能读出壮观吗?
句五:浪潮愈来愈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大荡地飞驰而
来 ; 那声音仿佛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增补出示)浪潮愈来愈近,浩浩大荡地飞驰而来 ; 那声音仿佛大地都被震
得抖动起来。
5 / 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①对照一读,趁势就找一个学生起来读,追问:你们忧如看到了什么?(这
么大的声音随和势,观潮的人们会连连退后啊,捂住耳朵啊等等。
)
②这时的大潮形同(白色战马) ,声如(山崩地裂) 。
1. 出示全部的句子, 女生读远处的潮水, 男生读近一些的潮水, 齐读近来的句子,气概愈来愈壮观。
2. 看看作者是抓住了潮水的什么进行描绘的?只是抓住了潮水的这些特色就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吗?
3. 提炼:作者从潮水的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的特色进行生动的描绘, 还需要依据必定的次序,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三、运用拓展。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能常常有到一些情形,如:雷阵雨,大家都见过,你能抓住“雷阵雨”的声音和形态按必定次序来描述你见到的情形吗?
四、作业部署。
1. 背诵 3-4 自然段。(必做)
2. 抓住雷阵雨的声音和形态,按必定的次序写一写。 (选做)板书设计:
声音
形态 抓特色
观潮
由远及近
有次序:
【教课反省】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