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

来源:华拓网
2014年第11期 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 吴宇强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丹阳MRI影像的基础在肝脏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肝脏应用 212300) 【摘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8onaneeima ̄ng,MRI)的原理涉及很多抽象的量子物理学内容,尽管这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讲是不很熟悉的领域,但了解成像的基本原理是理解 【中图分类号】R5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03—01 时间缩短。最终造成MR图像中的信号改变与一系列因素都有关,包括:局部对比剂浓 度、对比剂在体内的弛豫特性、组织的弛豫特性和MR序列的参数设鬣等。MRI对比剂 根据检查目的和用途,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每种MRI对比剂的原理、特点和用法亦有所 不同。 3.2肝脏MRI濯注成像 MRI灌注(peffusion)成像的目的,与cT灌注成像相同,也是检测毛细血管水平的m 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从而评价局部组织的活力与功能。MRI灌注成像的方法根据示 踪剂的来源,分为利用顺磁性对比剂的团注示踪法和利用自身血流的动脉自旋标记法。 利用外源性对比剂的团注示踪法是目前MRI灌注成像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向静 脉内快速注射Gd—DTPA,在对比剂首过成像的过程中以1秒或更快的速度连续对数个 核磁共振现象发现后早期的几十年时间,即核磁共振(NMR)阶段主要用于物理学 和化学领域,仅有少部分应用于生物和医学领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 化学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所以在此时期它被称为核磁共振(NMR)而没有成像 (im ng)的概念。而且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是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具体如 下分析: 核磁共振现象 磁场磁场中的原子核受到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原子核就会吸收射频脉冲的能 量,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更高的能级,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射频脉冲停止之后,原子 一核会逐步恢复到初始状态,同时也释放出磁共振信号,这时就可以用线圈接收此信号, 通过分析采集到的信号就可以得到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二MRI的设备与类型 1.永磁型磁体主要见于开放式MRI扫描仪,磁体由永磁材料制造,场强较低,磁场 均匀性、稳定性较差,对温度敏感。优点是自身不耗能,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维持 费用(不需要致冷剂进行制冷)。 2.常导型磁体依据环形电流可产生磁场的电磁原理,由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但因 电流通过线圈要产热,故限制了此类磁体的场强不能太高。 3.超导型磁体超导型磁体是电磁体的一种类型。这些磁体在接近绝对零度(也就 是4.2K或一270℃)左右工作。因此,它们的导线内几乎没有电阻。这样就可以允许 我们使用很强的电流产生高强度的磁场,而不会产生明显的热量。为达到这个非常低 的温度,必需致冷剂,例如液氮或液氮,这些都相对昂贵。现今见到的大部分商场MRJ 扫描机都是超导型磁体。 层面进行成像,观察对比剂在通过该组织时所引起的Tl或他的信号变化。例如,在 加权成像,当对比剂通过时,组织的信号强度下降,而对比剂通过后,信号强度又会逐步 恢复,这样我们可以在这一系列连续的测量中获得该组织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而 曲线中的信号强度变化率与局部对比剂的血流灌注速度呈正比,这样就可以依不同的 数学模型,通过此曲线计算出该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对比剂的平均通过 时间(MTF)。 三、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脏的应用 3.1肝胆MRI增强扫描 MRI对不同组织间的分辨力较高,不仅可区别Tl和 弛豫特性的差别,并且可进 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脂肪抑制、磁化传递等来提高组织之间的对比,绝大部分肝 脏病变依靠MRI平扫即可检出,部分甚至可以确诊。在肝脏疾病时进行。MRI增强检 查的目的在于:①通过应用阳性或阴性对比剂,经注射到静脉或体腔,从而改善MRI影 像的固有对比;②通过向静脉内快速注入对比剂,在不同期相和时间点观察病变或器官 一动脉自旋标记法是利用空间选择反转脉冲标记动脉血内的自旋氢质子,使流人的 动脉血处于自旋饱和状态。饱和的氢质子与流人局部组织后与该组织内的氢质子进行 交换,使该组织的信号降低。从而在不采用对比剂的条件下,获得了所要检测组织的血 流灌注相关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这样,我们同样可以定量地获得该组织的血流灌 注信息。 灌注成像在临床上可用于评价腹部实质器官的血流量变化,如在肝硬化等弥漫性 肝脏疾病或占位性病变时可出现早期血流的异常变化。CT与MRI二者均可进行血流 灌注的观察,CT每次只能获得有限的一个或几个层面的灌注信息,但由于对比剂所致 的密度变化影响因素较少,结果更可靠;而MRI每次可以获得更多层面与范围的灌注信 息,但影响信号强度的因素较多,灌注信息也太多数以半定最的形式表示。 参考文献 [1] 董莘.磁共振脑功能成像[J].现代康复.2011(07) [2] 王云玲,贾文霄.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成像原理及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 报.2011(06) [3] 王渊,张明.电刺激对痛觉相关脑区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 放射学分册).201l(o2) [4] 张善敏,李素云,金仲品.磁共振功能成像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疗 前沿.2011(21) 的信号变化,从而判断相应组织的血供信息;③通过使用特异性对比剂,该对比剂在不 同组织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判断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的信息。由此可见, MRI增强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中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MR对比剂的原理与X线或CT有很大的不同,CT的碘对比剂直接影响X线的穿 透和吸收,增强的情况直接与局部对比剂的浓度成线性关系;而MR对比剂多选择钆 (Gd)、铁(Fe)、锰(Mn)等元素,其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安全的是钆,这些元素含有很多核 外的不成对电子,具有很强的顺磁性,可干扰邻近水中质子的弛豫过程,导致T1和他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特点与治疗对策 黄璇 (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科 230051) 【摘要】 文章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加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控制理论,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医 院与地方诊所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率。 【关键词】 儿童呼吸系统;病理特点;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1.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 1.1解剖特点 【文章编号】1004一@49(2014)11一o7o3—02 使用有效、足摄的抗生索和激素以控制感染。消除水肿、减轻喉阻塞症状,常见的口服激 素有强的松、甲强龙,也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肌注或静脉给药。二、激素雾 化吸入,可给予盐水2毫升+病毒唑0.1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雾化吸人,以减轻喉头 水肿,改善呼吸。三、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患儿的营养与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葡萄糖 液,保护心肌功能,避免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2.4儿童哮喘和肺炎的治疗对策 应当认清儿童哮喘的诱发原因,走出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采取饮食疗法与医学治 疗并行的方法,如比如家长可以取豆腐、麦芽糖、生萝 汁各适量,将其混合煮开,然后 分成两份让孩子早晚饮下,同时也服用一些治疗哮喘的药物。另外,医护人员应经常对 患儿照顾着进行哮喘知识宣传教育,鼓励其参与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并有针 对性地对患儿照顾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上呼吸道儿童的鼻腔要比成人短,并且没有鼻毛,后鼻道也很狭窄,黏膜娇嫩,血供 丰富,易于被感染,而且发炎后鼻腔易于被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鼻窦的粘膜与鼻腔的 粘膜时连续的,鼻窦口也相对较大,因此患鼻炎时候易于累及鼻窦,咽鼓管有四个特点, 宽、短、直、平。所以鼻和咽部炎症容易导致中耳炎。儿童喉部比较狭窄,所以轻微的炎 症就可以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下呼吸道儿童的气管,支气管很狭小,软骨也比较 柔软,缺乏弹力组织,右面支气管粗短,异物容易直接坠入其中。 1.2呼吸道免疫的特点 儿童的呼吸道免疫功能比较差,包括固有免疫的特异性免疫,并且由于儿煮呼吸道 纤毛运动比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所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儿童不 仅呼吸系统不够发达,其他系统也不够发达,经过十几年的呵护磨合成长,才会长成健 康的小伙子或者是大姑娘。 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对策 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对策 儿童容易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症状多种多样,一般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 喷嚏等,若只是出现发热的情况,则有可能突然高烧到38—4O℃左右。因此,根据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具体情况,在治疗上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一是要提高患儿的舒适 度,各种有治疗操作要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拥有充足的休息,保持呼吸道有畅通,同 时要注意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鼻塞时可滴0.5%麻黄素,有咽部不适时可给润喉片 或雾化吸人;--是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双清颗粒、感冒冲剂等,若是 患儿的症状不见好转,就必须要到医院接受更全面的治疗;三是要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 变化,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小儿禁用酒精擦洗降温,及时更换湿 衣服,家长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查病情的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及时与医生沟通, 鼓励患儿多喝水,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2.2支气管炎的治疗对策 患有支气管炎的儿童,应当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每日3次,每次各一片;若病理 表现为慢性或多发性,还要服用维生素AD,每日2—3次,每次一片;可选择复方新诺 明,每日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两次服用;对青霉索的使用要谨慎,部分儿童可以服用 头孢菌类药物。非药物治疗的方案有:一、患儿应该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注意保 暖,卧床时头胸部稍抬高,使呼吸通畅。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二、患儿要保持 口腔清洁,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保持室内温度60%左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 用超声雾化吸人并助其拍背,是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 氧气吸入。 2.3急性喉炎的治疗对策 儿童急性喉炎的多发于6个月一3岁的儿煮,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炎 症,可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成为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前 驱症状或并发症。一般鉴别诊断分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喉白喉、喉痉挛这三种情况,其 治疗方案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治疗的重点是解除喉阻塞,在发病的早期,就要 对于儿童出现肺炎的情况来讲,要做好保暖工作,给儿童多喂水,给予清淡、营养充 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 汁等。按照医生的诊断,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如应当注重环境的 调整,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气的需要量,肺炎的患儿最好与其 他病种分开护理治疗,以免交叉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若有烦躁或嗜 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表现时,可提示中毒性脑病的可能,及时配合 医生共同抢救。 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控制理论 儿童的鼻腔娇嫩并且容易有鼻屎,清洁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粘膜。儿童不要挖鼻屎, 防治鼻腔感染或是引起鼻出血,教给儿童正确的擤鼻子的方法。不要让儿童蒙头睡觉, 这样可以保证儿童的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不要让儿童呆在有烟的地方,屋 内在换气时,要一间一问的换,注意保温。严防呼吸道异物,不要让儿童玩一些玻璃球 等有细菌的小玩具,即使玩了以后,也要及时的去洗手。通过这样的一蝗方式,能让儿 童的健康问题提前的得到一些保障,各位家长不要嫌麻烦,也许就是平常的一些小细 节,就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益处。 4.总结 儿童的防治和治疗工作是十分迫切的,有很多的家长还没有注意儿童的这一问题, 并且没有很好的防治手段。本文中就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多的方式方法,写出了儿童呼 吸系统疾病的特点积极疾病的治疗手段,较为详尽的叙述除了儿童在该阶段的一 预 防和治疗的措施。希望这能给家长和医疗人员一些建议,共同的为儿童的健康事业而 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丽嫦.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o14(oi) [2] 李昌崇,温顺航,林立.2013年我国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 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o14(o4) 医学美学美容 7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