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华拓网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黝黑(yǒu) 悄然(qiāo) 锐不可当(dāng) ....B.溃退(guì) 酷似(sì) 绯红(fēi) 正襟危坐(jīn) ....C.诘责(jié) 桅杆(wéi) 畸形(jī) 深恶痛疾(wù) ....D.佃农(diàn) 教诲(huǐ) 不辍(chuò) 屏息敛声(bǐ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师讲故事声情并茂,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大伙都被吸引住了。 ....B.法庭上人人正襟危坐,都在等待那个庄严宣判的时刻。 ....C.春天山花烂漫,开得漫山遍野,使人眼花缭乱。 ....

D.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B.学校近来发生了多种不文明现象,政教处认真思考并调查了其中的原因,并及时对违纪人员做出了教育和处罚。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解说:这句话无语病。

B.玛丽笑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全都正确。

1 / 9

C.诚惶诚恐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意趣盎然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②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③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④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

⑴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⑵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野望》) ⑶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⑷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 (5)攀条折其荣,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6) 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

2 / 9

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 ..(3)学不可以已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

3 / 9

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侧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4 / 9

2、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5 / 9

⑾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⑿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⒀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⒁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⒂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⒃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⒄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摘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

2.文段⑧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

6 / 9

1.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 3.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

4.我认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境,也有利人类生活。

四、写作题(40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A D D D

⑴芳草萋萋鹦鹉洲⑵牧人驱犊返⑶老骥伏枥⑷终岁常端正(5) 将以遗所思(6)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

1.(1)甘美(2)勉励(3)停止(4)所以,因此 2.C

3.(1)《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三

1.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2.“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4.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

8 / 9

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