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摘 要】学术期刊作者、编者、读者分歧现象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屡见不鲜,如处理不妥极易影响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完成。从利益性分歧、观念性分歧、风格性分歧、传播性分歧等方面全面深入分析了学术期刊作者、编者、读者分歧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与实质,并提出了应对的原则、策略与经验。%The divergence among contributors , editors and readers is commonly seen in the field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which may impact the completion of publishing work in case of any improper handling.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features and fundamental essence of difference divergences,including interest divergence, conceptual divergence,style divergence and propagation divergence,and presents corresponding coping principles, tactics and experiences.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学术期刊;作者;编者;读者;分歧 【作 者】李辉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械工业情报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Z62
在学术期刊出版实践中,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的分歧与对立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这实际上应视为现实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在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具体反映,其中相当一部分矛盾分歧并未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统一规范。这些分歧现象如处理不妥极易影响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完成。为此,必须以党和国家关于学术期刊工作的总体方针为指引,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作为判别是非正误的根本标准,并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与界定各种分歧现象的实质,积极协调疏导并向最终的统一认识或求同存异转化。本文对业务实践过程中较常见的分歧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开展了研究与探索。 1 利益性分歧
现阶段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工作仍是一种经济活动,作者、编者、读者各有其利益诉求。经济利益的分歧是各类矛盾分歧的基础和根源。其中,作者的利益[1]主要表现在文稿出版后所获的稿酬、出版过程中得到的查询与寄刊服务以及论文发表后所属科研管理部门给予的奖励等方面。读者的利益主要表现在通过阅读期刊获得丰富、先进的科技知识,深刻而富于启迪的思想理论以及令人振奋愉悦的文化熏陶,从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或立身处世实现有益的促进和帮助作用。而编辑部的利益主要表现在面向读者的期刊发行收入、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补助及刊登广告收入。对于成熟而优秀的期刊,应能实现持久和谐的利益关系,但由于各主体间局部、短期利益的不尽一致,往往容易产生分歧。常见的情况为编者忽视作者应有的权益,任意提高版面费,对作者正当要求漠然置之,甚至无意中侵犯作者的著作权;为谋求广告收入,不惜牺牲读者利益,投放有一定虚假夸大成分的商业广告,或在正文中间位置大量插放广告彩页以致影响读者阅读效果,损害读者对期刊的信任和印象。
当然部分读者和作者也可能对编辑部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如长期免费赠刊、大幅提升稿费等。
综合上述情况,对于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利益分歧,应探明其真实性质,如果属于编辑部的责任则应加以检讨整顿,如果属于作者、读者的不合理要求则应尽力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
此外,读者和作者之间作为知识信息的供求两端也可能形成利益分歧。作者如功利思想过重,仅以出版发表为第一目的而不以知识创新为理想追求,则其作品大多无法有效满足读者的求知愿望。而学术性成果未必能立刻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经济财富,读者如因急于求成将论文照搬于工作实践,不可避免会对相关作品产生失望或不满。对此,编者作为中介负有调节和控制的职责,对企图蒙混过关的“职称稿”、“投机稿”必须能洞察鉴别,对读者的短浅目光和片面认识则应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引导与沟通。 2 观念性分歧
对论文作品的评价结果与处理意见往往因人而异,由于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这个意义上看,作者在论文构思立意中所蕴涵的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价值观立场与编者对论文评审、采用、整理、加工、出版所遵循的褒贬原则和取舍依据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常见的情况有作者为完成论文而广泛搜集材料,力求全面介绍课题情况,往往不惜笔墨,连篇累牍。然而编者从集文出刊的角度出发必须保证所发表论文在选题、版面、图文比例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分布,对于长篇大论不得不要求作者压缩篇幅,对于同类选题过刊已较多发表者不得不建议作者改投他刊,对于图甚于文以至喧宾夺主者不得不提请作者适当调整。多数情况下,作者都会予以配合,但如遇过于偏执之士则无论最终如何处理收场都难免产生隔阂与嫌隙。另一方面,读者在期刊阅读过程中所秉持的观念与编者选登论文、分栏组版、辅文设计的理念也会有所不同。如读者本身是农业领域的专家,则
对《浙江农机》中涉及农机化技术的论文自然主张归入“农业现代化”栏目,而如归入“机械科技与应用”栏目则在心理上较难认同,在文末补白上也会更关注农业方面的消息简讯,但事实上该刊机械专业背景较强。如长期相悖则有可能导致个别读者对期刊的质量水准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怀疑(注:以上内容纯属举例,与任何现实情况无关)。
对于上述问题,必须坚持按学术期刊为学术研究服务及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进行分析解决。具体做法有:①对作者和编者之间的分歧,如果论文确实价值突出,需要安排较多版面的可以酌情考虑;对反复发表的热点选题则应着眼于该作品是否有独到的创新贡献;对特殊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插图配置则应以尽可能兼顾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为上策,力求在两者之间实现较佳的折衷。②对读者与编者之间的分歧,首先应通过期刊媒体以适当的形式向读者阐明本刊的学科定位,介绍常设的主要栏目和读者对象;其次要冷静慎重地对待读者的反馈意见,结合当前科技出版的整体形势统筹考虑,对于较有代表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提案可尝试改弦易辙、以观成效。此外,对于读者观点与论文作者观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期刊编者观点)严重不一情况,编辑部对此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如确系作者写作疏漏则应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更正。 3 风格性分歧
学术期刊工作中,作者在长期科研写作过程中形成的论文风格与编者在长期编辑出版工作中形成的期刊风格,以及读者在长期阅读科技出版物中形成的阅读喜好(可称为阅读风格)应互相适应和彼此吻合。但实际上由于作者和读者对期刊办刊历史的了解相对不足,在投稿或订刊时常常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分歧错位现象屡见不鲜。实践中,作者认为论文内容主题若与刊名主旨相符,刊登发表乃是天经地义;编者则认为论文格调与期刊风格格格不入,不予接受亦理直气壮;读者对于期刊风格的期盼难免带有主观性色彩,爱实用者盼工艺,爱求证者盼推演,爱哲理
者盼感悟,但订阅后却难免失望。当这三类矛盾发生冲突时,受到连累的往往是先进学术成果的及时传播和期刊在社会大众中的良好声誉。
对作者和编者在风格上的分歧,笔者的建议是,只要作品内容基本符合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求及期刊办刊宗旨明确的报道方向,并且其学术理论水平达到发表要求,编辑部应该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予以采纳刊登,或者应该给作者进行修改的机会。特别是在初审未察而经复审拖延时日后,最终以风格不符为由退稿或婉拒是对作者科研与创作劳动略欠尊重的一种表现,应该从推动科技事业长足发展的角度权衡利弊,将报道标志社会文明演进的新思想和新科技作为义不容辞的第一要务,而风格上的牺牲则应视为迫不得已的代价,并可灵活运用期刊,稿费等杠杆形式适当平衡。若从现代传媒学的新视角考量,[2]崇尚个性本无可厚非,但个性化须和多样化相结合才能臻于不拘一格的完美境界,强调继承延续也合情合理,但格局体系应当留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对于读者和编者在风格上的分歧,一方面应认识到期刊风格作为品牌资源的来之不易,应维护其相对稳定,如果习惯并拥护既有风格的老读者在读者群中仍占大多数,就不宜轻言更替,否则不利于期刊发行市场的巩固和拓展;另一方面应认识到风格是允许调节和重塑的,如果原有风格因其时代烙印而已落后于社会潮流,吸引主流读者的潜力正逐步丧失,则应明智地顺应客观环境,果断作出加大期刊变革力度的决定,使之呈现崭新的面貌与风采。简言之,惟有不断吸收新鲜营养,才能保持受众规模动态领先,并且永葆期刊事业的发展活力。 4 传播性分歧
文章的审稿时滞与发表时间一直是作者与编者间分歧的诱因之一,[3]作者一般都希冀作品早日面世,在决定录用前要求尽量缩短不确定时间,而编者必须兼顾待发稿件总量、栏目比重、专题策划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刊登计划,同时必须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审稿速度,两者之间往往产生分歧。读者和编者之间也可能
产生传播性分歧,如果期刊并不严格按收稿时间先后确定刊出顺序,则有可能将部分稿件压后很长时间才发表,这不但让作者望眼欲穿,而且可能使读者错过了解先进科技知识的机会,从而招致读者不满。
针对传播性分歧,首先必须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发稿程序与制度,应坚持“先来后到的自然顺序为主,编辑组配的个别调整为辅”原则,将文章质量和收稿时间作为制定刊登计划的主要条件,并设定发表时滞的最高上限,同时应尽可能提高透明度,力争在第一时间将准确刊期、预计终审时间等各阶段关键时间信息及时传达给作者,对于常规情况下的审稿、发表周期均应在“征稿启事”中明确公示。通过多管齐下的积极努力,得到作者的理解和认同。 5 结 语
长期以来由于学术期刊行业的相对垄断特点,致使期刊界少数从业者可能由于片面奉行“编辑主体论”、“期刊自主观”,而往往忽视了学术期刊的服务性质和从属地位。事实上,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和编者是 3个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的群体,由于存在职业、环境、觉悟、专业、志趣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固有局限,导致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产生诸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分歧,但推动科技事业高速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却是三者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彻底消除化解分歧,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学术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杏桃.论投稿过程中作者利益的保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6-70.
[2]刘友芝.现代传媒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莘,于光.论定稿时滞与发表时滞的关系[J].编辑学报,2008(5):38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