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_基于武汉市洪山区的实证调查

来源:华拓网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1,39(30):18802-18804安徽农业科学,责任编辑李占东责任校对卢瑶

——基于武汉市洪山区的实证调查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陈永杰,卓成刚,刘建强(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对农户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体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

明,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种植业收入比重及是否拥有保险5个因素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影响较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及种植业收入比重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呈负相关,其他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其次为是否拥有保险。总体来看,这些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主观上并没有要求过高,在合适的补偿标

,,。,准下愿意保护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该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有利于土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农户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1)30-18802-03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否被有效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农民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方面,尤其是质量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

提出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补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6]

强化土地征用领域对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保护;史卫民

基于法律的视角对农村土地补偿方面的纠纷进行了分析,并土地征用补偿程序不规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

范,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失地农民维权困难,法律救济渠道不畅等是造成农村土地补偿纠纷的主要原因。

第3类是补偿价格测算的研究。徐保根

[7]

。有效激发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是保证耕地资

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然而近年来,在生产成本与收益明显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农民不仅没有保护耕地的内在动力,反而纷纷外出产生了放弃耕地、以其他非农业方式占用耕地的期望。打工,

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耕地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陈美球等

[2]

应用集对分

[8]

析方法对征地补偿价格的评估进行了系统研究。刘海云

在对江西省21个村952在对河北省高碑店市10个村50位失地农户自1994年以来3次大规模征地的土地征用价格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征地补偿价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耕地农户建立专门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增加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保障和激励农户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积极性。目前已有学者开始探讨建立经济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户保护耕地的行为,并提出了政府购买土地发展权和增设专项补贴政策改革思路

[9-10]

户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调研基础上,发现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社会经济条件已成为制约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最大瓶颈,

是目前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讨采用经济补偿手段,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益,对提高农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武汉市洪山区部分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不同条件的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建立农户耕意愿,

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1

耕地保护补偿的研究现状

耕地保护补偿与土地征收补偿是有区别的。土地征收从激励角度看,其补偿补偿在市场上表现为一种交易关系,

的价格或标准对保护耕地并没有实际意义;相反,从土地征收的最终结果而言,征地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耕地保护背道而驰的。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学者把经济补偿置主要视角分为3类:于土地征收而不是耕地保护中来研究,

一类是土地补偿制度的研究。肖顺武等出了完善思路和途径。高山平实现土地的供需对接。

第2类是对土地征收补偿本身的政治、法律、社会、伦理方面的价值与内涵进行探讨。黎晓武

基金项目

[5]

[4]

[3]

,但

在利用补偿手段时,对补偿标准的确定、补偿主体资格的审查、补偿对象价值的评估,并未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既然农户是补偿的主要对象,那么对补偿标准的确定自然只有符合农户意愿的补偿才能真需要考虑农户的补偿期望,正有效地调动其保护耕地的积极性22.1

[11]

。”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现状分析

实地调查概况调查于2010年进行,选取武汉市洪山

区西头、汪湖等4村作为样本范围。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365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86.25%。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民的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的基本情况见表1。2.2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的意愿现状

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

的意愿,具体表现在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补偿标准的期望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具有密切关系。总体来看,不但绝大多同群体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有不同的期望值,数农户认为如果经济补偿标准合适,他们愿意保护耕地。值得注意的是“耕地是农民的象征,没有耕地就谈不上是农”;“年老后耕地可作为依靠”;“现在耕地越来越少,粮食民

以后的价格肯定会上升”这3种观点在此次调查的农户中非常普遍,实际上也反映了现阶段耕地能够得到保护存在现实

基于土地利

益公平分享视角分析了我国土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

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补偿

问题,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创新,让农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

从生存权与发展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计划及英才工程—科学家计划

重点支持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课余科研基金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陈永杰(1989-),男,河北保定人,本科生,专业:行政管理。

07-08收稿日期2010-

39卷30期陈永杰等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18803

条件和基础。

由表1可知,按年支付,农户的最高期望标准是每年15

222

万元/hm,最低为7500元/hm,平均为14790元/hm;如果2是一次性支付,则最高期望标准为750万元/hm,最低为90

22

万元/hm,平均为131.25万元/hm。由此可知,农户对耕地

保护经济补偿的意愿不同,其原因在于受其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表1

调查项目≥均值人数

<均值人数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家庭规模5517924

户主年龄∥岁4725582345

户主教育年限∥年52201269

农村入户调查的基本情况

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33391259

人均耕地面积∥hm

33075015030120

2

每年补偿标准∥元/hm

360720150000750014790

2

一次性补偿标准∥元/hm

21087075000009000001313175

2

3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因素假设

借鉴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农户访谈的感

护经济补偿的要求更高,反之愿意政府征地的农户要求的补偿标准较低。3.3

资源依赖程度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

一是农户的

保险拥有率。耕地资源对于农户具有重要的社保功能。前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揭示了即使是外出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也不希望退出所承包的耕地,对于大部分农户而言拥有耕地就相当于有了一份生存的保障。因此,对于保险拥有率较低或是没有保险的农户来说,耕地对其生存保障的重要性相对较大,从而其保护耕地的机会成本较低,对耕地保护行为的经济补偿要求也相应较低;而对于保险拥有率较高的农户而言,其对耕地保障的依赖较低,因而其保护耕地的机会

[10]成本较高,对耕地保护行为的经济补偿要求也相应较高。

判定和假设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主要是对补偿性分析,

标准的意愿)的影响因素见图1。

二是农户的耕地收益比重。这反映了农户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依赖程度。对于耕地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民家庭,保护耕地

图1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

对于他们的家庭收入是有利的,因此对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

一般而言,

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于耕地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民家庭,保护耕地意味着要损失一定的非农经营收入,机会成本较大,因此对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要求相对较高。3.4

非农发展机会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

通常情况下

外出打工的收益要高于耕地所得的收益,这里的收益不仅仅是指工资性收入,还包括增加工作经验、开拓视野、构建各种尽管他们对耕地资源的依社会人脉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

但保护耕地的机会成本很高,因此对于耕地保护经赖不高,

济补偿标准的期望较高。要激励他们保护耕地必须比非农发展机会较少的农户付出更高的经济补偿。此次调查中发

一是农户对

67.1%的农户一直存在外出打工的想法,84.7%的农户现,

认为容易或者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而这些农户的补偿标准明显较高。

3.5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户对国家政策与区域宏观经济发展前景的关注和思索深度。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认为耕地资源转换用途后会产生大量持续的高收益回报,从而促使其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往往根据眼前的经济利益构成来预测今后的发展,因此对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要求也相对较低。4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根据对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意愿影响机理的理论判断与假设,结合洪山区实地调查的初步分析,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验证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同时对

3.1耕地资源禀赋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

耕地拥有量较多的农户对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于由于占有较多的土地资源,部分土地的闲置、流转或征用对拥有者家庭的经济收入或整体生活水平影响较小。在此情况下,农户保护耕地的内在需求和保护意识将大大降低。因此要使其更多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补偿;而对于耕地拥有量较少的农户来说,耕地数量及质量与其家庭经济收入密切相关,此时保护耕地则与其因此这些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自身利益趋于一致,的意愿相对较低。3.2

耕地权益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

耕地产权的认知。这主要与农户如何看待对耕地的处置权有关。如果农户认为耕地资源是自己的,自然就会要求自己有自由处置耕地的权利。因此,当国家(或政府)要求农户保护耕地时,他们认为由于付出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因而会要求给予更高的经济补偿标准;与此相反,如果农户认为耕地资源不是自己的,当国家(或政府)要求保护耕地时,他们自然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即机会成本很小或为0,因此对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要求也会低一些。二是农户对政府征地的意愿。根据实地调查现阶段不愿政府征地的农户,对于耕地权益的认知比较强烈,他们更加关注这些土地的发展价值。部分农户认为,目前国家城市化发展很快,土地在某种程度上供不应求,土地潜在的发展价值很高。因此这些不愿政府征地的农户,他们对耕地保

18804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作进一步地评价与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

(选是赋值1,PIN为家庭种植业收入比重选否赋值2),(%),UDC为非农发展机会(认为容易或比较容易的赋值1,…,困难或较困难的赋值0)(α1,α5)为各自变量对应的系C和ξ则分别为常数项和随机扰动项。数,

耕地保护补偿意愿模型运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个解释变量中,有5个变量的估计系数都达到了10%以上的显著性水平。

(1)

EVL=C+α1PCL+α2EDU+α3INS+α4PIN+α5UDC+

ξ

式中,因变量EVL所选择的是农户对耕地被占所期望得这也是在实地调查中农民选到的补偿(以按年补偿为标准,

择最多的一种补偿方式)。而对于解释变量的选择则与上述PCL为农户人均耕地面积(hm2/人),的理论分析相一致,

EDU为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年),INS为家庭是否拥有保险

表2

变量

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

种植业收入比重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是否拥有保险回归系数-145.1760.30311.17761.468690.661

耕地保护补偿意愿模型运行结果

标准差68.2390.29915.183310.874365.678

标准化系数0.538-0.226-0.1620.0400.477

显著性水平0.0470.0230.0710.0350.074

首先,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非农发展机会、是否拥有保险、种植业收入比重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影响都较显著,且符合前面的理论预期。人均耕地面积对耕地保护补偿标但其作用方向与理论预期正好相反,准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即人均耕地面积低的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要求相对较高。原因可能是,人均耕地面积较低的区域大多是城乡结社会经济活动较剧烈,农民多从事非农产业或兼业行合部,

为较多,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弱。因此,只有较高的经济补偿标准才能满足他们的补偿预期,从而促使其保护耕地。反之,地处边缘地带,耕地资源较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较高,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更强,即使农民有可能在短期内但他们认为自己终究要回归于土地,因此,耕外出打工挣钱,

地保护的潜在意识要比前者强得多,对耕地补偿标准的要求较低。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及是否拥有保险是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影响最大的2项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和非农发展机会的影响程度最低。

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是否拥有保险、种植业收入比重5个因素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其中种植业收入比重及人均耕地面积与农的影响都较显著,

其他3项因素与农户耕地保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呈负相关,

护补偿意愿呈正比;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其次为是否拥有保险。5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农村的实地调查,考察不同条件的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的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这些农户认为在合适的经济补偿标和实证检验。总体来看,

愿意保护耕地。因此在深入调查基础上,采取合准基础上,

理的补偿标准和措施,对于调动农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上接第18801页)

[6]解玉娟.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农业科2008,36(6):2545-2548.学,

实际上,农户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在某种程度上与农户保护耕地意愿呈反比关系,即补偿标准期望高的农户保护耕地的实际意愿较低。首先,不断提升农户的文化素使农民能充分认识到耕地资源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激励质,

其保护耕地资源;其次,城郊耕地人均耕地面积较低,农户耕地保护本身的意愿较低,应特别注重土地的多元化利用,注增加农业生产收益;再次,要积极开发重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土地资源的发展潜力,在土地上增加就业机会,变单纯的保护为科学有效的利用;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使农民的耕地收益得到保障,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标准,

让农民的耕地保护行为无后顾之忧;最后,合理调整补偿标保障农户耕地权益,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准,参考文献

[1]陈美球,邓爱珍,周丙娟,等.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实证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5(9):16-22.[2]陈美球,,邓爱珍周丙娟,等.资源禀赋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实证分

[J].农村经济,2007(6):28-31.析[3]肖顺武,——基于土地利益公平侯文飞.论我国土地补偿制度之完善—

[J].理论与改革,2007(5):130-132.分享视角的解析

[4]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1):2190-2216.[5]黎晓武,J].陈威.生存权与发展权视野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研究[

2009(10):172-176.江西社会科学,

[6]史卫民.我国征地补偿纠纷的法律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8(9):86

-88.[7]徐保根.基于集对分析的征地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

2009(6):819-824.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刘海云,列吉云,王庆秀.对影响征地补偿价格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J].经济经纬,2006(1):120-122.[9]LYNCHL,MUSSERWN.Arelativeefficiencyanalysisoffarmlandpres-ervationPrograms[J].LandEconomics,2001,77(4):577-594.[10]COCKLINC,MAUTNERN,DIBDENJ.Publicpolicy,privatelandholde-rs:Perspectivesonpolicymechanismsforsustainablelandmanagement

[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7,85(4):986-998.[11]陈志刚,黄贤金,卢艳霞,等.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

[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6):20-25.究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7]刘学侠.土地股份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J].农业经济问,2007(7):22-26,110.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