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石斑鱼基本状况
石斑鱼的吸引很大的研究力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还被借鉴到其他海水鱼,对推动海水鱼类的人工繁殖与养殖,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海南石斑鱼养殖的发展
海南石斑鱼的网箱由2001年的6.62万个减少到2009年的4.09万个,养殖产量由1.72万吨,减少到1.06万吨;池塘养殖面积由2001年的53公顷猛增到2009年的1743公顷,产量由0.16万吨上升到5.20万吨。2009年,海南全省养殖石斑鱼产量达到60000多吨。
在海南,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技术准备阶段(1987-1997年) 石斑鱼网箱养殖成功,人工繁殖石斑鱼苗种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试验研究阶段(1998-2003) 将石斑鱼人工繁殖研究列入科技计划,台湾一些商人干脆将台湾的育苗技术带入海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技术成果也带到海南,一轮石斑鱼人工繁育的技术熔合为石斑鱼苗种繁育产业化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产业化发展阶段(2004-现在) 以出现网箱培育亲鱼技术、池塘生态育苗技术为标志,石斑鱼人工繁育出现了明显的产业化分工,繁殖的种类发展到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鞍带石斑鱼等。发展到2009年,全省石斑鱼受精卵产量达19吨之多,育成各种石斑鱼鱼种3500万尾,人工繁育石斑鱼苗种在海南的市场占率107.31%,除满足本省养殖生产需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石斑鱼苗种供应南方各省。
主要养殖品种
亲鱼网箱培育、产卵
亲鱼的池塘培育
工厂化育苗
池塘生态育苗
水泥池挂网箱培育鱼种
池塘挂网箱培育鱼种
海南发展发展石斑鱼苗种产业的优势
需求量大;网箱养殖石斑鱼的大省,3㎝规格的鱼种年需求在3000万尾-4000万尾之间;亲鱼容易获得;繁殖季节早、繁殖期长;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的繁殖期长达10个月以上,棕点石斑鱼约6个月,豹纹鳃棘鲈约4-5个月,鞍带石斑鱼4-5个月。
人工繁殖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进、更新,已经达到了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出现了社会分工。
石斑鱼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苗种生产技术不规范--加强管理,推进标准化进程;
部分种类的受精卵生产供过于求--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增强计划性; 石斑鱼种质退化问题--开展种质研究,培育优良品种; 饲料问题--加快开发人工配合饲料;
养殖病害增多(病毒病、寄生虫病问题突出)--检测技术、疫苗、无公害防治方法等。 海岸带土地竞中石斑鱼苗种产业面临困境--工厂化养殖可能是重要措施之一。 防灾能力不足--合理规划,加大投入等。
本帖根据海南大学陈国华教授在“第一届石斑鱼产业论坛”所做报告“石斑鱼人工繁育与养殖现状”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