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
第1章 建筑设计概论
1、 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统称为建筑的三要素。 2、 建筑的用途通常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3、 工程建设程序的五个阶段:批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交付使用阶段。 4、 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和地平。
5、 建筑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要求、建筑功能要求、建筑技术要求、建筑经济要求、建筑
美观要求。
6、 建筑设计的依据:①、国家或行业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②、人体和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③、家具、设备的空间尺度;④、环境因素;⑤、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7、 建筑模数:世界各国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制。
按建筑高度或层数分类 单层和多层 公 共 建 筑 建筑高度(H)不大于24m (H≤24m) 建筑高度大于24m (24m<H≤100m)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超高层 类 别 1 2 3 4 高层 居 住 建 筑 1~3层 4~6层 7~9层 10层或10层以上 建筑高度大于100m (H>100m) 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设计使用年限(年) 5 25 50 100 示 例 临时性建筑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
1、从组成平面各部分使用性质分为使用部分(主要使用、辅助使用)和交通联系部分。 2、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
3、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是由房间内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布 置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4、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其考虑因素:①、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的活动要求; ②、满足视听要求;③、良好的天然采光;④、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⑤、符合建筑模 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5、门的最小宽度是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的大小所决定的。
6、窗口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7、门窗位置应符合: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合理组织人行通道、 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
8、 门窗的开启方向一般有外开和内开。
9、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交通枢纽空间等。 10、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行跑梯、平行双跑梯、三跑梯等形式。
11、民用建筑楼梯的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等。 12、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
13、门厅的布局可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
14、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是使用功能、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结构类型、设备管线、建筑
造型。
15、民用建筑常见的三种结构类型: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
16、平面组合形式分为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
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
1、房间的剖面形状根据使用要求、结构、材料和施工的影响、采光、通风的要求。
2、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地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 上一层楼地面之间的距离。
3、确定房间高度的因素: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采光、通风的要求、结构高度及其 布置方式的影响、建筑经济效果、室内空间比例。
4、窗台高度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
5、高差的确定因素: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要求、地形及环境条件。
6、影响确定建筑层数的因素:使用要求、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的要求、建筑基地环境与 城市规划要求、建筑防火要求。
7、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重复小空间的组合、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错层式空 间组合、台阶式空间组合。
8、建筑空间的利用的处理手法:夹层空间的利用、结构空间的利用、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 利用。
第4章 建筑立面设计
1、建筑立面设计就是以三度空间的概念审视里面诸要素的设计内容。
2、影响建筑立面轮廓线的因素有空间内容、空间组合、结构形式、细部处理。 3、建筑立面的虚实处理方法:虚实对比、虚实穿插、虚实构成。 4、立面的门窗设计影响因素有结构格网、平面设计、建筑物个性。
5、立面的墙面设计影响因素有墙面的线条、墙面的凹凸、墙面的转角、墙面的装修。 6、立面的比例:包含了立面整体和立面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度量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对度量关系。
7、立面的尺度:它研究立面整体和立面各要素与人体或者与人所习惯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 的绝对度量关系。
8、尺度效果分为自然尺度、夸张尺度、亲切尺度三种类型。
第5章 城市规划基本知识
1、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 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 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规划区包含的三个层次:①市建成区、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远期发展用地的 范围、③城市郊区。
4、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 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劳力和资金,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 局和进行各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
5、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城市的各个方面去分析研究,制定具有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蓝图,使城市合理地、综合地协调发展。
6、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位置以及空间环境的规划要求;为有效控制用地和实施规划管理而编制的详细规划。
7、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条件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主要确定各类建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置,并根据建筑和绿化的空间布局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各项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8、建筑控制界线的划定是为了保证开发建设地块周围地块建设的环境和利益不受侵害,保证城市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同时也为满足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的整体要求创造了条件。除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建筑外,地块中一般都需划定建筑控制线。
9、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建设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容积率的确定,能严格地控制地块的总建筑面积。
10、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空地数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筑密度指标的合理确定,能保证建设地块所必须的道路、停车场地和绿地的面积,保证地块建成后内部的环境质量及使用功能的正常运行。 11、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以城市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发展可视形象的分析与预测,建立城市设计目标并设计出能够引导和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投资环境,目的是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第6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1、研究建筑构造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提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构造方案,以此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进行施工图设计、绘制大样图等的依据。
2、建筑构造原理是综合多方面的技术知识,根据各种客观条件,以选材、造型、工艺、安装等为依据,研究这些构配件及其细部构造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更有效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理论。
3、建筑物的六大组成部分:基础、墙体、楼板层、楼梯、屋顶、门窗。
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力作用的影响、自然气候的影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物质 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5、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适应建筑工 业化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注意美观。
第7章 墙体构造
1、 墙体的设计要求:①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②应满足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③应满
足经济环保的要求、④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2、 砌筑墙体的基本材料是砖、砌块和砂浆。
3、 砌块选材的基本原则是:就地取材和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也可用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
土等轻质材料。
4、 砌筑建筑具有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材料来源广泛等特
点。
5、 砂浆是由胶结材料、细骨料和水拌合而成。
6、 常用的砌筑砂浆有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石灰砂浆三种。
7、 砖墙常见的组砌方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式、梅花丁式、全顺式、180墙砌法、370
墙砌法。
8、 墙体的细部构造包括勒脚、散水、窗台、门窗过梁、墙身加固等局部的具体构造做法。
9、 勒脚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外墙身免受地表水、屋檐雨水的侵溅,提高建筑物的坚固耐久性,
同时勒脚还具有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
10、过梁即为支撑门窗洞口上部部分墙体荷载的承重构件。根据所用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
过梁可分为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11、当墙体受集中荷载作用或墙体本身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在墙身的适当部位加设壁柱,
壁柱的尺寸应符合砖的模数。
12、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是通过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进行的。
13、新型建筑墙体节能技术措施:设置缓冲空间、采用吸热墙体、采取强化型保温隔热措
施、采用TIM立面。
14、隔墙按构造方式可分为砌筑隔墙、板材隔墙和轻骨架隔墙。
第8章 基础与地下室构造
1、地基一般分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2、常用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压实法、堆载预压、换土法、桩基。
3、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建筑物上部荷载大小、地基土的性质、地基土的冻结深度、地下水的影响、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4、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壳体基础。 5、按基础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刚性基础、柔性基础。
6、防水做法根据防水材料选择不同可分为:防水混凝土、卷材防水、辅助降、排水。 7、当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和常年稳定水位低于地下室地面300-500mm,且地基范围内的土壤及回填土未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地下室的底板和侧壁只受到无压力水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地下室只需做防潮处理。
8、当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和常年稳定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应对地下室侧壁及底板采取防水构造措施。
第9章 楼地面构造
1、楼板层的组成:楼板面层、楼板结构层、附加层、楼板顶棚层。
2、根据楼板结构层所采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压型钢板与钢梁组合的楼板等多种形式。
3、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楼板。 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受力和传力情况可分为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此外还有压型钢板组合式楼板。
5、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类型:实心平板、槽形板、空心板。
6、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可分为:叠合楼板、密肋填充块楼板。 7、地坪是指建筑物地面与土壤相接触的水平结构部分。 8、地坪主要由面层、垫层和基层三个基本构造成组成。
9、楼板、墙身的防水处理:楼板防水、穿楼板立管的防水处理、对淋水墙面的处理。 10、楼板层的隔声处理:对楼面进行处理、利用弹性垫层进行处理、作楼板吊顶处理。 11、阳台承重结构的支承方式有墙承式、悬挑式等。
12、阳台按其与外墙的相对位置可分为挑阳台、凹阳台、半凹半挑阳台和转角阳台。 13、栏杆形式有三种,即空花栏杆、实心栏板、组合式栏杆。 14、空花栏杆按材料不同有金属栏杆和预制混凝土栏杆两种形式。 15、栏板按材料来分有钢化玻璃栏板、混凝土栏板、砖砌栏板等。 16、现浇肋梁楼板由主梁、次梁、板组成。
17、根据板的受力状况分为单向板肋梁楼板和双向板肋梁楼板。
第10章 建筑装饰构造
1、建筑装饰构造的相关因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美化建筑空间。 2、装饰构造按装饰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墙面装饰、楼地面装饰、顶棚(天花)装饰。 3、按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常见的墙体饰面可分为抹灰面、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和铺钉类等。
4、墙面装饰的功能:保护功能、改善墙体的热工性能、美观方面。
5、楼地面装饰构造按材料形式和施工方式可分为四大类:整体浇注地面、板块地面、卷材地面和涂料地面。
6、整体浇注地面按地面材料不同有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等。
7、板块地面按地面材料不同有陶瓷板块地面、石板地面、塑料板块地面和木地面等。 8、常见的地面卷材有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地毡、油地毡、橡胶地毡和地毯等。 9、地面涂料按品种不同有溶剂型、水溶型和水乳型等。
10、直接式顶棚装修常见处理方法:直接喷、刷涂料、抹灰装修、贴面式装修。 11、吊顶依所采用材料、装修标准及防火要求的不同有木质骨架和金属骨架之分。 12、按构造方式不同,顶棚有直接式顶棚和悬吊式顶棚之分。
第11章 楼梯的构造
1、楼梯主要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及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2、踏步又分为踏面和踢面。楼梯的坡度大小就由踏步尺寸决定。
3、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法不同,主要有现浇整体式和预制装配式两类。
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特点:整体性能好、刚度大,有利于抗震,但模板耗费大,施工周期长,受季节温度影响大。
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梯段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 6、板式楼梯通常由梯段板、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
7、梁式楼梯段是由踏步板和梯段斜梁(简称梯梁)组成。
8、根据构件尺度的差别,装配式楼梯可分为:小型构件装配式、中型构件装配式和大型构件装配式。
9、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三角形、L形和一字形三种。 10、预制踏步的支撑方式主要是梁承式、墙承式和悬挑式三种。 11、预制梯段,按其结构形式不同,有板式梯段和梁板式梯段两种。 12、梯段基础常用材料有:毛石、砖、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13、楼梯栏杆有空花栏杆、栏板式和组合式栏杆三种。
14、主要交通楼梯的坡度不宜大于38°。教学楼的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15、楼梯坡度应根据使用要求和行走舒适性等方面来确定。
16、梯段的宽度取决于同时通过的人流股数及是否有家具、设备经常通过。
17、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公共建筑的楼梯,一个梯段应小于3步,也不应多于18步。 18、一般室内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宜小于900mm。室外楼梯栏杆扶手高度应不小于1100m。 19、为使平台下净高满足要求,其处理方法:①降低平台下地坪标高、②采用不等级数、
③底层采用直跑楼梯、④实力讨论。
20、楼梯的表达方式分为:楼梯平面的表达、楼梯剖面的表达。
21、室外台阶包括踏步和平台两部分。通常踏步高度为100-150mm,踏步宽度为300-400m。 22、为便于残疾人使用轮椅顺利通行,室内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00mm,室外坡道的最
小宽度不小于1500mm。
23、电梯井道的构造要求:井道的防火、井道的隔声、井道的通风、井道的维修。
第12章 屋顶构造
1、屋顶主要由屋面、支撑结构、各种形式的顶棚及保温、隔热和防火等功能所需的各种层次和设施所组成。
2、屋顶的三种形式:平屋顶、坡屋顶及曲面屋顶。 3、常用的坡度表示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
4、影响屋顶坡度的因素:屋顶防水材料与坡度的关系、降雨量大小与坡度的关系。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项目 建筑物类别 防水层耐用年限 设防要求 屋面防水等级 Ⅰ级 特别重要或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25年 三道或三道以上防水设防 Ⅱ级 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15年 二道防水设防 Ⅲ级 一般的建筑 10年 Ⅳ级 非永久性建筑 5年 一道防水设防 一道防水设防 5、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 “合理设防、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6、无组织排水是利用挑出外檐的构造方式,屋面的雨水经檐口自由落下至地面。
7、有组织排水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通过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的雨水有组织地排到檐口,再经过落水管排到散水、明沟等处,最后排入城市地下排水系统。
8、有组织排水中最常见的排水方式:挑檐沟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及内排水等方式。
9、屋顶排水组织设计的内容:①划分排水区、②确定排水坡面数和坡度值、③天沟的构造、④、水落管的设置。
10、预防刚性防水屋面变形开裂的措施:配筋、设置分仓缝、设置浮筑层、设置滑动支座。 11、刚性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有:泛水构造、檐口构造。 12、卷材防水屋面的细部构造有:泛水构造、檐口构造。
13、屋面保温材料有散料保温层、现浇式保温层、板块保温层。
14、隔热降温的主要形式实体材料隔热屋面、通风层降温屋顶、反射降温隔热、蒸发散热。 15、屋顶的新型节能措施:蓄热屋面、橡胶阳光集热板、阳光反射装置。 16、坡屋顶根据坡面组织的不同,主要有单坡顶、双坡顶及四坡顶等。
17、双坡顶中檐口和山墙处理的不同由可分为:悬山屋顶、硬山屋顶、出山屋顶。
18、坡屋顶一般由承重结构和屋面面层两部分组成,必要时还有保温层、隔热层及顶棚等。 19、坡屋顶的承重结构可分为:砖墙承重、梁架承重、屋架承重、屋面板承重等。
20、平瓦屋面根据使用要求和用材不同,一般铺法有:冷摊瓦屋面、屋面板屋瓦屋面、纤
维板或芦席作基层的平瓦屋面、挂瓦板平瓦屋面。
21、平瓦屋面细部构造有:檐口构造、天沟和斜沟构造、烟囱出屋面处的构造、檐沟和落
水管。
第13章 门窗构造
1、门在建筑中的作用主要是交通联系,并兼有采光、通风之用;窗的作用主要是采光和通
风。
2、门常见的开启方式: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 3、窗常见的开启方式:平开窗、悬窗、立转窗、推拉窗、固定窗。
4、依生产门窗用的材料不同,常见的门窗有木门窗、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及塑钢门窗等。
5、一般门的构造主要由门樘和门扇两部分组成。门樘,由上槛、中槛和边框等组成。门扇
由上冒头、中冒头、下冒头和边梃等组成。
6、窗主要由窗樘和窗扇两部分组成。窗樘,一般由上框、下框、中横框、中竖框及边框等
组成。窗扇由上冒头、中冒头(窗芯)、下冒头和边梃等组成。 7、门、窗框的安装方式有立口和塞口两种。
8、依门扇的构造不同,民用建筑中常见的门有镶板门、夹板门、弹簧门等形式。 9、钢门窗的料型有实腹式和空腹式两大类型。
10、钢门窗基本单元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即竖向组合、横向组合和横竖向组合。 11、铝合金窗的组合主要有横向组合和竖向组合两种。
12、窗户遮阳板按其形状和效果可分为,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混合遮阳及挡板遮阳四种
基本形式。
13、钢制门窗与木门窗相比具有强度、刚度大,耐水、耐火性好,外观美观,以及便于工厂
化生产等特点。
14、铝合金门窗的特点:质量轻、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隔音、耐腐性能也
较普通钢、木门窗有显著提高。
15、塑料门窗具有耐水、耐腐蚀、阻燃、抗冲击、不需表面涂装等特点,其保温隔热性能比
钢窗和铝合金门窗要好。
第14章 变形缝构造
1、变形缝有三种: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2、伸缩缝的构造要求: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盖、屋盖全部构件断开,基础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不断开。
3、伸缩缝的结构处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4、沉降缝的构造要求:建筑物在构造上必须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
5、沉降缝设置的部位: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交界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相差很大处;结构型式不同处;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毗连处;建筑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转角处。
6、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隙就称为伸缩缝或温度缝。
7、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8、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伸缩缝需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自由伸缩变形,而沉
降缝主要应满足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自由沉降变形,故应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
9、防震缝设置的部位: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超过层高 1/3或1.0m);各部分刚度、质量和结构型式截然不同。
10、常见的砖墙条形基础处理方法有双墙偏心基础、挑梁基础和交叉式基础等三种方案。 11、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引起破坏而设置的缝隙。 12、防震缝应与伸缩缝和沉降缝统一布置,并满足抗震的设计要求。
第15章 民用建筑工业化
1、建筑工业化:在建筑上应用现代化工业的组织和生产方法,用机械化进行大批量生产和
流水作业。
2、建筑工业化体系分为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两种。
3、专用体系是指能适用于某一种或几种定型化建筑使用的专用构配件和生产方式所建造的
成套建筑体系。
4、通用体系是以通用构配件为基础,进行多样化房屋组合的一种体系。
5、实现建筑工业化当前的两大途径:发展预制装配化结构、发展全现浇及工具式模板现浇
与预制相结合的体系。
6、装配式大板建筑是大楼板、大墙板、大屋面板的简称。其优点是:①装配化程度高、建
设速度快,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②施工现场湿作业少,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③与砖混结构相比,墙厚和结构自重都较小,有利于抗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其缺点是:①需要有相应的大板预制厂,一次性投资较大;②对运输环境及吊装设备要求较高;③房屋造价比砖混结构高。大板建筑常用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宿舍、办公楼等小开间的建筑。
7、大板建筑采用的预制构件包括:外墙板、内墙板、楼板和其他构件(楼梯、挑檐板、阳
台板等)。
8、板材连接主要包括墙板与墙板、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构造措施。连接方式一般有干接
法和湿接法。 9、大模板建筑是指用工具式大模板进行机械化现浇混凝土楼板和墙体的一种建筑。其特点:
使用灵活,适应性强,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10、根据楼板和外墙施工方法不同大模板建筑可分为:全现浇、现浇与预制相结合两种类型。 11、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是由框架、墙板和楼板组成的建筑。
12、框架结构:按所用材料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木框架。
按施工方法分为装配式框架、现浇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 按构件组成可分为梁板柱框架、剪力墙框架和板柱框架。
13、在高层建筑滑模施工中,可采用三种做法:内、外墙都用滑模施工;内墙用滑模施工,
外墙为板材装配;核心筒体滑模施工,建筑物其他部分仍采用骨架或板材等施工方式。 14、盒子结构:按其重量分有重型和轻型两种形式。
按所使用的材料分有钢盒子、钢筋混凝土盒子、木制盒子和塑料盒子等。 按组装形式分有整体式、板材组装式和骨架板材组装式。 15、盒子建筑的结构体系分为框架体系和无骨架体系。
第16章 工业建筑设计概论
1、工业建筑设计的要求:工艺要求、建筑要求、经济要求、卫生安全要求。
第17章 单层厂房设计
1、单层厂房的功能组成是由生产性质、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所决定的,它一般由主要生产工部、辅助生产工部及生产配套设施房间等组成。
2、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体系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钢架结构两种形式。
3、排架结构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4、影响厂房平面形式的主要因素:厂房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特征、生产规模;厂房内部交通及运输;厂房在总平面图的位置及和其他厂房的关系;厂房所在的地形、地区气象条件;厂房结构类型与经济技术条件。
5、单层厂房常用的三种生产工艺流程流线形式:直线式、往复式、垂直式。
6、单层厂房常用的三类平面形式:矩形平面、方形平面、L形、Ⅱ形和山形平面。
7、厂房确定柱网尺寸的原则是:满足生产工艺;平面和结构经济合理;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提高厂房的通用性和合理性。
8、厂房剖面设计的具体任务是:确定厂房高度,选择厂房承重结构及围护结构方案,处理车间的采光、通风及屋面排水等问题。
9、厂房高度的确定:柱顶标高的确定、剖面空间的利用、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
10、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满足采光系数最低值的要求;满足采光均匀度的要求;避免在工作区产生眩光。
11、根据采光口所在的位置不同,有侧面采光、顶部采光及侧面和顶部相结合的混合采光三种方式。
12、常见的采光天窗形式有:矩形天窗、M形天窗、锯齿形天窗、横向下沉式天窗、平天窗。 13、采光天窗的布置形式有:纵向布置、横向布置、点状或块状布置。 14、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热压和风压作用进行的。 15、通风天窗的类型:矩形通风天窗、下沉式通风天窗、开敞式厂房。
16、下沉式通风天窗的三种形式:井式通风天窗、纵向下沉式通风天窗、横向下沉式通风天窗。
17、影响单层厂房立面设计的因素:使用功能的影响;结构、材料的影响;环境、气候的影响。
18、墙面划分常采用的三种方法: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混合划分。
19、影响内部空间处理的因素:使用功能、空间利用、设备管道、室内绿化、建筑色彩在车间内部的应用。
第18章 多层厂房设计
1、在多层厂房中,工艺流程可概括为三种方式:自下而上的布置方式;自下而上的布置方式;往复的布置方式。
2、恒温室的布置形式有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又分为水平集中式、垂直集中式、混合集中式、地下室)和分散式布局。
3、恒温室的气流组织方式:上部孔板送风,下部均匀回风;上部周边均匀送风,下部均匀回风;上侧均匀送风,下侧回风;上侧送风,上侧回风。
4、针对灰尘的来源,可以采用的防尘措施:人身净化、物料净化、空气的净化及气流组织、建筑防尘措施。
5、洁净室的平面布局分为廊式和大厅式两种。
6、廊式可有单廊式、双廊式和三条走廊式等布置方式。
7、多层厂房交通运输枢纽的布置原则:①它的位置要保证人、货流通畅近便,避免曲折迂回,在电梯前须留有货运回转堆放场地,以免堵塞交通;②在货运量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避免人、货流交叉;③楼、电梯是厂房中的固定设施,一旦建成,不可能更改变动;④垂直交通枢纽是多层厂房立面造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厂房的重点处理部位,可使立面造型生动富有变化;⑤楼梯的数量及位置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8、电梯间是由电梯井、电梯厢及机器房三部分组成。
9、影响柱网选择的因素:生产工艺及设备;生产特点;结构类型。
10、多层厂房的柱网常用的组合形式:廊式柱网、等跨式柱网、不等跨柱网。
11、多层厂房常用的结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2、常用的框架结构有梁板框架结构和无梁楼盖框架结构两类。此外,还有门式钢架结构和大跨度衔架式框架结构等。
13、多层厂房的立面设计应注意:体型组合与生产特征、体型组合与建筑构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