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旅游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泉州这双拖鞋火了!专治年轻人旅游打卡焦虑,旅行终于不用“赶场”!

泉州这双拖鞋火了!专治年轻人旅游打卡焦虑,旅行终于不用“赶场”!

花图旅游网 2025-10-10
导读→ 点击右上角“...” → “ ★ ”,精彩内容不错过>>>▼近日,一条泉州文旅的国庆宣传片出街,却意外带火了一款拖鞋。先看短片《来泉州,先拖鞋》:不过,在聊拖鞋之前,我们先得知道,这条短片,究竟说了些什么:不同于传统文旅片单单宣传泉州的吃喝玩乐,这条片一上来,就给观众上了点强度:工位熬了十个月,等到假期就高强度打卡、出片的特种兵旅游,活脱脱演出了许多打工人一到假期就报复性打卡的众生相。但,短片中特种兵旅游的情侣,却在一段段赶场式旅游中,不断透支着身体和精神,回到酒店,对旅途似乎没有丝毫回味,

→ 点击右上角“...” → “ ★ ”,精彩内容不错过>>>

近日,一条泉州文旅的国庆宣传片出街,却意外带火了一款拖鞋。先看短片《来泉州,先拖鞋》:

不过,在聊拖鞋之前,我们先得知道,这条短片,究竟说了些什么:不同于传统文旅片单单宣传泉州的吃喝玩乐,这条片一上来,就给观众上了点强度:工位熬了十个月,等到假期就高强度打卡、出片的特种兵旅游,活脱脱演出了许多打工人一到假期就报复性打卡的众生相。但,短片中特种兵旅游的情侣,却在一段段赶场式旅游中,不断透支着身体和精神,回到酒店,对旅途似乎没有丝毫回味,只剩下“累”。

作为旁观者的泉州阿伯,发出来灵魂拷问:这样的快节奏旅游,真的能让人“放松”吗?比上班还累的假期,真的还算“假期”吗?

一双“红砖拖鞋”,让泉州漫游具象化

近年来,随着躺平式旅游方式的兴起,确实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反思传统打卡式旅游的意义,但除了打卡,年轻人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陌生的目的地?是当下各地文旅和广大旅行消费者们都急需思考的议题。

好在,泉州文旅的短片没有停止在“说教”,而是以“老泉州”的视角,给出了适合泉州这座城市的,反向旅游思路—来泉州,先拖鞋

到这里,我们终于把话题绕回了开场,一条短片,是怎么让一双拖鞋成为焦点的?

首先,“拖鞋”作为泉州本地人的关键日常道具,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慢,穿上拖鞋,就是真正融入泉州的烟火气的仪式。这次在短片中的拖鞋,在设计上更是融入了泉州当地颇具代表性的红砖建筑元素,让游客们可以快速解锁泉州人同款OOTD

穿上拖鞋,泉州让你做个“孩子”

短片中,情侣们穿上拖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踩上水坑,是啊,一个穿着皮鞋的成年人,会绕开水坑,而对于小时候的我们,穿上拖鞋,就只管快乐地踩上去

可以说,“拖鞋”是个开关,穿上它,就能一键切换到“小孩”模式:

成年人选择排长队打开网红店,小孩子则会随处发现惊喜

成年人在朋友圈里展示“旷野”,小孩子们,不管在哪,只管去野

穿上拖鞋,泉州希望你切换到“孩子”模式,发现取景框之外的,可呼吸的美:

抬头看看厝顶的好运锦鲤、或是别人家门楣上镌刻的历史;或者坐下簪花,慢慢变美;甚至只是看看海,吹吹风...在泉州,没人催你快点走,你只管,慢慢逛。

正如短片结尾所说,“旅行真正美好的画面,不用打开手机,就能想起”

给游客递拖鞋,泉州把“欢迎”落到实处

泉州文旅的这条国庆短片,不止带出了泉州的旅游特色,也以“说人话”的方式,从游客的痛点出发,探讨了传统旅游与新兴慢游的两种旅游方式的差别,借“来泉州,先拖鞋“的倡导,既精准切中泉州“烟火气”、“慢生活”的城市DNA,也让观众对奔赴泉州拖鞋漫游的独特旅游体验,产生切实的向往。

泉州,千年前用“帆船”承载了海上丝路的繁华,留下了“爱拼才会赢”的时代印记。却在千年后的今天,用一双“拖鞋”寄出了一张新的名片,让漫游“慢”生活,不止停留在一句口号,也落到了实处。在这个越来越多人渴望放缓脚步的时代,泉州选择陪你“慢”下来。

所以,这个国庆,来泉州吧,穿上拖鞋,漫游慢生活。

当“特种兵式旅行”还在让年轻人为打卡清单焦虑时,2025年泉州的国庆文旅宣传早已跳出“风景展示”的套路。它没有堆砌东西塔的航拍、没有罗列世遗点的名录,而是把“拖鞋”这个最接地气的日常物件,变成了传递生活态度的符号——一句“来泉州先拖鞋”,便将“慢漫游、深感受”的理念,悄悄种进了每个来访者的心里。

这波宣传最妙的地方,在于用“拖鞋”解构了旅行的紧绷感。泉州文旅在宣传片里直白戳中痛点:“这届旅行,比上班还累?”紧接着镜头就给到古厝门槛上的蓝布拖鞋,光脚踩进去的瞬间,节奏骤然放缓午后的府文庙泮池边,穿拖鞋的老人在听南音,琴弦拨动间时光都慢了下来;穿拖鞋的年轻人并肩坐着吃花生汤,没人催着赶路,没人逼着拍照,只有“liaoiao来(慢慢来)”的闽南语在晚风里飘着,瞬间把“漫游慢生活”的主题烙在了心里。

更让人惊喜的是,泉州把“拖鞋符号”从宣传片里搬进了现实,让“慢生活”不是口号而是可参与的体验。国庆期间,中山路的“好运漫游车”慢悠悠地沿街巡游,车身印着“拖福气·博好礼”的字样,游客哪怕穿着拖鞋路过,也能随时停下来玩一局闽南传统博饼,赢走联名拖鞋、“好吃包”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礼物。威远楼广场上立起的超大拖鞋气模,成了最火的打卡点,大人小孩围着气模拍照,手里还攥着刚领到的亚克力拖鞋小挂件——拿着这个挂件去开元寺、钟楼等地标拍创意视频,又能兑换漫游大礼包。连街边商铺都跟着“入戏”,不少老字号面馆摆出“穿拖鞋进店送卤味”的牌子,仿佛在说:“别拘谨,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这种“慢”从来不是刻意营造的慵懒,而是藏在千年文脉里的生活本真。泉州的古巷窄得容不下急促的脚步,西街的烟火要凑得近才闻得真切,南音的婉转得坐下来才品得透彻——而拖鞋,恰好给了人“慢下来”的理由。穿拖鞋坐“小白”观光车,路过开元寺红墙时能随时让司机停步,细看飞天浮雕的纹路;踩拖鞋逛关岳庙,敬完香拐进巷口就能喝碗四果汤,甜润滋味混着香火气息;甚至穿着拖鞋去安溪茶山,跟着茶农摘秋茶、学摇青,泥土沾在鞋底也不碍事。就像宣传片里那句配文:“泉州又没有长脚,急什么?”九日山的祈风石刻立了千年,洛阳桥的石板磨了百代,这座城的故事从来不在赶路的风景里,而在拖鞋踩过青石板的声响中。

最戳人的是,泉州的“慢”里藏着满满的贴心。文旅部门早就想透了“慢漫游”的痛点:怕找不到地道小吃?拖鞋挂件附带的小程序“一部手机游泉州”能导航到“本地人私藏店铺”;怕停车麻烦?免费接驳专线覆盖所有热门景点,拖鞋踩上公交车就能直达蟳埔村;怕排队讲解?世遗点的扫码听解服务,让穿拖鞋的游客也能从容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细节没有刻意宣传,却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所有人:在这里,“慢”不是“低效”,而是“被珍视”。

2025年泉州的国庆宣传,本质上是一场“城市价值观的传递”。它没有讨好式地迎合网红潮流,而是笃定地亮出自己的底色:不追求“打卡量”,只在乎“感受度”;不炫耀“历史厚度”,只分享“生活温度”。当其他城市还在比拼景点数量时,泉州已经用一双拖鞋教会人:旅行的意义不是“去过”,而是“住过”——住进它的烟火里,住进它的从容里,住进“liaoiao来(慢慢来)”的闽南语晚风里。

这个国庆,如果你也想逃离焦虑,不如踩着一双拖鞋去泉州。在西街吃碗面线糊,去蟳埔戴满头鲜花,跟漫游车的阿婆学几句闽南话,把脚步交给青石板路,把时间还给自己。毕竟,能把“慢生活”做成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惊喜的城市,真的不多见。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