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我们谈起凤姐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

来源:华拓网
凤姐接受美国媒体采访

当我们谈起凤姐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什么?她的自恋自负?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征婚启示?还是思想怪异的负面网红?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人家谈起她的时候更多的带着嘲讽取笑的态度,如果身边有人的行事风格不符合主流思想导向,那么凤姐就会以反面教材的形象出现被拿来加以教育。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说的好听点就是教你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勿好高骛远,说得难听点叫扼杀每一个有想法普通人的梦想。

现实中的凤姐正如网络说的这般丑陋?前几天在今日头条看了美国媒体采访凤姐的视频,视频的火爆程度有多高?平时只有几十条或是几百条的视频留言,突然一下子蹦到了一万多条评论,而且清一色都是正面的赞美,你没有听错,几乎每条评论都在赞美凤姐。


视频中的凤姐回答问题条理清晰,甚至可以用睿智来形容,对主持人抛出来的疑问侃侃而谈。对于自己最底层身份无奈,她是这样说的“中国阶级分三个部分,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为最高级别,接下来有城市普通市民,最后是农村户口,即是社会最底层,想要脱落自己的阶段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父辈的财产和阶级地位直接决定子女的社会地位”。

对于征婚启事出现“不允许对方有堕胎史”,因为她认为堕胎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当谈论自己变成网红的经过,她理智道出因为中国媒体的预期新闻效果和传播导向的问题。


一个对阶级差异、征婚启事、媒体传播各个问题讲得有条有理的人,实在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一直被大众嘲笑的负面网红人物。姑且不去讨论内容的深浅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绝对不是媒体所报道的思想怪异、神经不正常的凤姐。

这也是看完视频颇为感触的地方,任何人事经过媒体包装后都变了味,媒体希望通过制造话题来博取关注度。

就拿凤姐出名一事来说,她不自量力、神经不正常的丑陋形象都是都是经过电视台向观众导向而来的,首先是对凤姐出生、身高、相貌、职业进行贬损,进而找两个群众演员来冒充她的男朋友,然后节目组请来所谓的心理专家,对凤姐讨论批评,于是,热度有了,大众讨论的话题也有了。

事情随着后来凤姐发布征婚启事继续发酵,一个又矮又胖又没任何才华能力的人想要找一个高富帅,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媒体更是趁势加高热度,什么“前后300年我的智商无人能敌”,“男方越高越帅越好。”其实这些条件都被凤姐给及否定,“这不是我说的,是电视台加进去的”。


凤姐的出发点很简单,想要挑战另一个阶级,脱离自己的最底层阶级的身份地位,现实当然是失败了,她说结果并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得到的是更多的嘲讽。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凤姐接受美国媒体采访,但却从不接受中国任何一家媒体采访的原因了。误导事实,凭空捏造信息来博取更高的关注度,这就是中国部分媒体作风,实在是可悲、可恶。


更为悲剧的是,这似乎是现在中国媒体的现状,参加节目,普通生活态的东西剪掉,有感情冲突点留下,越有话题性越好。于是我们看到《花儿与少年》中的许晴被万人所指,矫情、公主病……

参加访谈,不给你留下一段完整的谈话内容,上句不搭下句的裁剪,然后让观众误读,进而引发话题点。悲哀!

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中国媒体为什么会不顾信息的真实性只想着制造话题,那还不是因为我们喜欢看。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人要脚踏实地,完成梦想的路上需要一步一脚印,还有我们对于各大行业的标准划分,从事娱乐圈的艺人要有三头六臂,长得漂亮、戏演得好、还要多才多艺,特别是对于颜值方面特别苛刻。


于是,当我们看到穿着皮裤的邓紫棋到处晃悠的时候,我们带着“人丑不要出来吓人”的有色眼光去看待她,或是按照我们的标准去要求人家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她的音乐,I don’t care。她的努力,I don’t care。她是否会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感到受伤,I don’t care,too。我评论我高兴,甚至还有更多人为我的发言欢呼点赞。

于是,当我们看到sunshine组合出歌的时候,我们似乎要把毕生的嘲讽和冷笑都一并泼给她们,“如果她们都能出道的话,我明天起也可以组团出道了。”“一直以为队长是颜值担当,当看到电视台采访素颜的她们后,我后悔了。”

那只是心里想着考好大学的几个单纯女孩子,只是因为她们素颜不漂亮,因为编撰的歌曲达到大家的要求,就要被别人取笑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别人的梦想,即使从表面上看,这个梦想的确遥不可及


凤姐说她在美国过得很快乐,一个在美国修美甲的普通职员,为什么觉得会比在中国过得更快乐?人权的平等,被人尊重的快乐。一个人只要有梦想,无论是大是小,即使你想当美国总统,也没有人去嘲笑你。

如果哪一天我们可以多点包容,多点对别人的肯定,不管媒体怎么导向,能坚持自己的看法,我想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人人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