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艺宝艺术,每天一篇精彩内容
全民品鉴艺术,共享艺术人生
古有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今有金陵三杰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与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徐达章习诗文书画。善书法,喜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后碾转于乡镇之间,卖画为生,接济家用。
徐悲鸿一生倡导写实主义,并同一切非写实主义作斗争。他在《世界艺术之没落与中国艺术之复兴》中说“我所谓中国艺术之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他还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著名论点,他甚至放弃“改良”一词,提出“新国画”的概念。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渗入到素描与油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创作题材广泛。他的花鸟、山水画简练传神,富于生活气息,善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传神的瞬间,把猫的狡敏、牛的淳厚、鹅的喧闹、鹰的雄健、狮的威猛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是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他的人物画惟妙惟肖,无不落笔有神。
徐悲鸿精通中西各门类的艺术,尤以素描的成就最高。提到素描,不得不提及徐悲鸿笔下的女性身体,以及徐悲鸿一生中与三位女子的爱恨情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用纳兰容若这首《木兰词》来形容徐悲鸿与蒋碧薇的爱情最恰当不过了。18岁的蒋棠珍,抛弃名门望族未婚妻的身份,与徐悲鸿私奔到日本,为掩人耳目,徐悲鸿为她取名“碧微”,并买了一对水晶戒指,分别刻着“悲鸿”和“碧微”。
蒋碧薇肖像然而,爱情来时,如狂风暴雨使人疯狂,即使是茶米油盐酱醋茶也是甜蜜,爱情走了,也就只剩下疏离与冷淡。
徐悲鸿出轨了,对方是一个温婉可人的女孩——孙多慈(原名:孙韵君,徐悲鸿专门为她取名孙多慈)。相比强势逼人的妻子,换做谁,都会选择孙多慈。为了赢得孙韵君父母的欢心,徐悲鸿在报纸上公开声明——“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虽爱的轰轰烈烈,可结果并不如人意,最终孙多慈嫁做人妇,而新郎并非徐悲鸿。
孙多慈肖像曾经的爱,就像烟火,曲终人散后,徒留满地沧桑,爱情已经无法挽回。1945年,徐悲鸿再次登报“悲鸿与蒋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兹恐社会未尽深知,特此声明。”这份声明的背后,则是徐悲鸿追求的一位小他28岁的女学生——廖静文(此名也为徐悲鸿亲自改之,不得不说徐悲鸿惯用的爱情伎俩“改名”,屡试不爽),不久,他就和廖静文结婚了。然而,这场婚姻也仅仅维持7年,徐悲鸿便病逝了。
廖静文肖像也许,正是徐悲鸿这一生与女子的爱恨情仇,让他对女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徐悲鸿曾与老同学章伯钧有这样一段对话:
徐悲鸿:伯钧,我送你一匹马吧。
章伯钧:我不要你的马,我要你的女人。
徐悲鸿摇头:那些画,是不能送的。
《女人体》 徐悲鸿1924年创作 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画作中女性特有的圆润,被体现得格外到位和极富立体感。此幅以女性背部为视角,笔笔准确,结构严谨,肌肤部位起伏柔美,通体线条曲转流畅,发型梳理飞丝飘逸,踝踵肘突,施笔不苟,可见徐氏功基厚重,魅力无穷。
可见,在艺术创作中,徐悲鸿对女性人体作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偏爱。徐悲鸿认为,线条是最有生命力的元素,线能是素描更富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通过线条和明暗的结合,赋予素描以生气与力量。
徐悲鸿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