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净土宗是他力顿教一乘

来源:华拓网

“顿”是顿速圆满的意思。我们看到“顿教”就知道,他是顿悟成佛,顿证佛果,不需要经过长久多劫的时间,这叫“顿”。我们现在也说“顿然明白”,“顿”就是快速,当下具足。

所谓“渐教”,就是有渐次的。“顿教”没有阶位渐次的差别,“渐教”有渐次。既然有渐次,一定有时间,比如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大阿僧祇劫证悟初地,第二大阿僧祇劫到了八地,第三大阿僧祇劫到等觉,最后百劫种相好。这一听就属于渐教,是渐次修行而证果,并不是顿证。

什么叫“一乘”?什么叫“三乘”?“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乘,“一乘”称为一佛乘。

这需要读《法华经》。佛为众生说法,佛的本心、目的是让所有众生都成佛,所以在佛的心里是要以一佛乘的教法度脱一切众生。

佛在《法华经》里就说,“我自己得到无上道,如果我拿次一等、次二等的法度脱众生,就说明我吝啬,吝法”。所以,佛自身得无上道,他一定是以无上圆满的觉悟之法来度脱众生。但是众生的根器不堪受教,觉得无上佛道太遥远,太高妙,跟自己无关,不好乐追求。对这样的众生,佛没有办法,就说“佛果太高了,够不着,但是大家对断除自己的烦恼还是有需求乐欲的”,于是就降下一格,把一乘佛法开为三乘:对于愿意今生断烦恼的根机,愿意修四谛法的,就跟他讲声闻乘;对于修十二因缘法的根机,就为他讲缘觉乘;对于愿意向佛学习,求得佛果的,才讲菩萨乘。

这是佛不得已,以方便力将一乘开为三乘之说。

可是佛的本心一直存在,他是先随着众生,恒顺众生,最后要为众生开权显实,要把佛的真实本怀显示出来。前面讲了几十年,到最后众生的根机慢慢成熟了,心智也稳健、广大起来,这时候佛就说“我来此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的目的,不是讲三乘,我当初给你们讲声闻乘、缘觉乘等等,都是铺垫的过程,目的是什么呢?是要归入一佛乘。所以,前面汝等所闻皆是菩萨道,不是声闻行,不要停留在那里不往前进步”。这叫作“一佛乘”。

关于一乘和三乘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三乘当中的菩萨乘就属于一佛乘,一种是说在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三乘在《法华经》里比喻为“三车”,即羊车、鹿车和牛车;一佛乘称为“大白牛车”。这些都是《法华经》的内容,我们就点到为止。

净土宗属于三乘还是一乘?

净土宗当然是一乘,而且是他力顿教一乘,是顿教里边的顿教,一乘里边的一乘,所以叫“顿教一乘海”。

哪有到极乐世界还成阿罗汉的?去了都成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如此,所以叫“五乘齐入”,不管你是人天,是声闻、缘觉,还是菩萨,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通通成佛。所以,这不仅仅是会三乘归入一佛乘,是五乘齐入

所以,净土宗是典型的“顿教一乘海”

“顿”,根本用不着万劫修行,也用不着三大阿僧祇劫,而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念”,顿速圆满。说“一形”,说“十念”,都不足以表达,其实是在“一念”当中。所以,经中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一念信顺,信受弥陀救度,当下被救。所谓“‘阿弥陀佛’,即是其行”,阿弥陀佛因中所修万行,果上所具万德,都收在这句名号当中,完全归众生所有。这是顿中之顿,而且是凡夫可以做到的,是不择根机的

圣道法门的顿教之法是很顿,但是你不是那种上根圆实之机,你就没有分。

恭录自:《观经疏楷定记》讲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