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回到家,一副心事重重地样子,一头扎进书房,两个多时辰过去了,也不见他出来。家人都觉得奇怪,刚刚操办完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皇上还特别嘉奖了他,按理应该高兴才对。看样子像是发生了什么事,可谁也不敢去问。最后,大家决定让和珅最宠爱的小妾小兰,假装送参汤,进去打探一下。
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臣子,朝堂内外呼风唤雨,意气风发。小兰见他坐在书案前愁眉不展,失魂落魄。不由地吃了一惊,小心翼翼地问:“老爷,您这是怎么了呀?”
和珅抬头看了小兰一眼,拉住她的手,想说些什么,还没开口,泪水却流了下来。小兰吓坏了,“扑嗵”一声,跪在和珅的面前,道:“老爷,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您可不要吓奴婢啊。”和珅叹了口气,把小兰抱在怀中,道:“皇上春秋已高,我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十五阿哥只怕容不下我。”
和珅在朝中专权跋扈,倒行逆施,引起一些正直大臣的强烈不满。十五阿哥永琰对他也是极端厌恶,在乾隆的八十寿宴上,十五阿哥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年唐代宗李豫为太子的时候,差一点被大太监李辅国进馋言所杀。等到李豫即位当了皇帝,只用了一个狱卒就杀了李辅国。”
十五阿哥永琰是乾隆帝最钟意的皇子,也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和珅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地猛然惊醒,想到乾隆帝日落西山,时日无多,不可能永远护着自己,不由地越想越怕,忍不住悲从中来。
小兰也惶恐起来,但她毕竟不是普通女子,不然怎么能博得和珅的欢心呢?她想了一下,对和珅道:“老爷,既然您现在能预见到十五阿哥的用心,那为什么不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呢?”和珅叹了口气道:“胳膊再大也拧不过大腿,永琰是大清储君,我还能将他怎么样?”
小兰眼珠一转,低声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我们只求自保,将来永琰能放过我们也就算了,要是他敢对我们不利,我们就让他大清江山不稳!”
和珅吓了一跳,连忙问她这话是什么意思?小兰问他还记不记得那个风水先生说的话?半年前,和珅身体不适,请了个风水先生到府上看风水,风水先生在后花园滴翠峰前大叫不得了,说峰下秘云洞的位置,就是京城的龙脉之所在,要是在洞中,用太湖石砌成一条巨龙,并在龙穴上镶嵌象征皇家福份的御宝,就能沾染帝皇之气,和大清皇朝根脉相连,荣辱与共。
和珅连连点头,道:“不错,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明天就派人去江苏运太湖石,只是皇上赐给我的御宝有不少,不知哪一件才能象征皇家福份?”
小兰想了想,道:“真正能象征皇家福份的,我想只有一件。”和珅问她是哪一件?她附在和珅的耳边轻声说了几个字。和珅吓得跳了起来,大叫:“‘福字碑’!这怎么可能?那可是康熙老皇帝留下来的御宝,我若是向皇上要这个宝贝,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这块“福字碑”乃是当年的康熙皇帝所写。据说康熙年幼丧母,由太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太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出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之意。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块“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康熙大帝孝感动天,太皇太后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后来康熙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
乾隆皇帝一生最为叹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而康熙一生留给后人的也就三个字,除了高悬于交泰殿上的“无为”二字外,另一字就是这个“福”字。因此,乾隆将这块“康熙御福”当作至宝,又如何能送给别人呢?
小兰笑笑道:“大清朝自康熙大帝以来,得享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据说就是因为有了这块‘福字碑’,是这块‘福字碑’决定着大清的命运。要是用这块御宝压在龙脉上,那不就等于是老爷您抓住了大清的命脉吗?当然这样的宝物不能明要,只能智取!”和珅听得连连点头,在心中默默地盘算起来。
三天后的午后,和珅正陪着乾隆皇帝在御书房中品茶,工部侍郎胡千岩递上奏折,说是黄河今年第三次溃堤,七个县受灾,上万顷良田颗粒无收,近百万人无家可归,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乾隆不由长叹一声,道:“黄河年年泛滥,看来我乾隆有生之年,是无法消除这一大天灾了!”和珅眼珠一转,道:“当年大禹治水,导河道,驾御龙,斩巨鳌,救万民于水患,鸿福广泽天下,才有了后世的万古流芳。皇上您功德远胜尧舜禹汤,自然也能化灾减难,造福于民!”
乾隆生性好大喜功,和珅的这一番话,正说在他的心坎上。沉吟了一下,道:“和珅,你要朕也去黄河治水吗?”和珅笑道:“不敢有劳圣驾。皇上只要以真命天子的齐天鸿福,向‘天父’为百姓请‘福’,就能保我大清臣民永世其昌!”乾隆问和珅怎么个请福法?
和珅道:“几天前,微臣曾和一位方外之士说起过黄河水灾,那位方外之士说,只要用皇家祖上之福,立于黄河壶口急流之中,皇上您沐浴斋戒三日,为民请福,就能天赐祥瑞,化凶为吉。只是微臣愚钝,一直想不通祖上之福到底指的是什么,所以未敢向皇上进言。”
“祖上之福?”乾隆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朕知道了,这‘祖上之福’应该就是指康熙先帝留下的那块‘福字碑’,只是当务之急是赈灾抚民。”和珅向乾隆提议,可以让工部侍郎胡千岩为钦差,从国库下拨赈灾银四十万两,前往黄河灾区赈灾抚民。同时,让胡千岩带去“福字碑”,立在黄河壶口急流之中,皇上在宫中沐浴斋戒三日,为民请福,等胡千岩回京时再把“福字碑”带回来。这样一来,不是两全齐美吗?和珅又道:“皇上心怀天下,爱民如子的诚心,定能感动上苍!”
乾隆想了想,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既然这样,这事就交给胡千岩去办吧,只是这块‘福字碑’可不能有任何闪失啊!”胡千岩领旨而去,在当地了解灾情,安抚百姓,足足化去了两个多月。乾隆在宫中按约定的时间,沐浴斋戒三日,为民请福。
两个月后,胡千岩凯旋回朝,双手抱着“福字碑”,“扑嗵”一声,伏在金銮殿上,口中大叫:“皇上,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乾隆“哦”了一声,惊讶地问:“你赈灾归来,功德圆满,可是大功一件,有什么罪啊?”胡千岩战战兢兢地举起“福字碑”,道:“皇上请看。”
乾隆低头一看,不由地大吃一惊,这块由康熙皇帝亲笔御书的“福字碑”上的“福”字不见了,光秃秃,滑溜溜,竟然成了一块普普通通的无字大青石。心中一急,站起身来,喝道:“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的‘福字碑’呢?”
胡千岩道:“罪臣按照圣上旨意,将‘福字碑’立于黄河壶口急流之中,罪臣寸步不离,在岸上守了三天三夜,哪知道黄河水流急湍,泥沙俱下,冲击在‘福字碑’上,竟然将碑上的真迹磨去,成了一块无字碑。是罪臣看护不力,罪该万死,请皇上降罪!”
乾隆勃然大怒,猛地一拍龙案,就要发作。和珅连忙站出来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乃天大的喜事啊!”乾隆瞪了和珅一眼,没好气地道:“和珅,你这是怎么说话啊?”
和珅不紧不慢地道:“‘福字碑’上之‘福’,就是我大清之‘福’,这‘福’溶入滚滚洪流,随着黄河之水流遍华夏神州,这不正是福泽天下,施福于民的好兆头吗?据微臣所知,如今黄河洪水已退,百姓正在重建家园。百姓无不感激皇恩浩荡,都说这是皇上为天下众生请来的福分。民间已经有了‘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乾隆请福’的美传了!”
乾隆被和珅的几句好话一说,听得十分受用,就不好再发作,仔细一琢磨,和珅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心中又有点得意起来。再说“福字碑”已经没了,如果一定要找回来,那岂不就是把赐给天下百姓的“福”再收回来吗?当下嘉奖了胡千岩赈灾有功。据说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一直怀疑这块“福字碑”地丢失是和珅搞的鬼,即位后,曾向乾隆询问“福字碑”的下落,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胡千岩死里逃生,最后竟然立下大功一件,不由地满心欢喜。退朝后,连忙带了他这次出京,从各地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到和珅的“万福园”,当面道谢。
和珅哈哈一笑,道:“小事一桩,不足挂齿。”胡千岩毕恭毕敬地道:“要不是中堂大人指点迷津,下官早已身首异处了。大人的再造之恩,胜过父母啊!”
原来,两个月前,胡千岩领着人马,带着四十万两赈灾银和康熙御宝“福字碑”,浩浩荡荡,前往黄河灾区。哪知他离开京城不到三天,那块“福字碑”竟然被偷了,不知去向。他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悄悄潜回京城,向和珅求救。
和珅大惊失色,连声叫道:“完了,你把‘福字碑’丢了,还有谁能救得你了?”胡千岩爬在地上,死死地抱住和珅的腿不放,哭叫道:“中堂大人啊,您一定要救救下官啊?下官愿意来世做牛做马,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和珅想了好一会儿,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你敢不敢照办?”胡千岩是垂死挣扎的人,这时总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哪里还舍得放手。
和珅要胡千岩去找一块和“褔字碑”差不多的大青石,就说“褔字碑”的“福”字被洪水磨平了,到时他自会帮忙解救。胡千岩心想自己左右是死,不如冒险一试,竟然因祸得福。
可胡千岩又哪里知道,他也不过是和珅手中一枚棋子而已。当初就是和珅买通胡千岩身边的人,盗走了那块“福字碑”。和珅这一手,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但得到了“福字碑”,拍足了乾隆的马屁,还得到胡千岩送上门的奇珍异宝,又做了个顺水人情,收卖了人心。
等胡千岩一走,和珅就急不可待地来到书房,从密室中拿出藏了两个月的“福字碑”,再次仔细端详起来,越看越欢喜,心中也不禁暗自赞叹,康熙这个“福”字,写得真是旷古绝今!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和“寿”二个字的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以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但康熙的这幅御宝,右半部用的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是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
而且,这个“福”中还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好难怪民间则称之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和珅将这块“福字碑”镶在后花园滴翠峰秘云洞中,用太湖石砌成的巨龙的龙穴上。自以为拥有了大清的祖宗之福,又抓住了大清的龙脉,从此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只可惜这世上,真正能决定他命运的只有他自己。
要不是和珅在朝中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结党营私,迫害忠良,还大肆地贪污纳贿,搞的天怒人怨。乾隆驾崩没多久,嘉庆皇帝也就是当年的十五阿哥永琰,就以二十条大罪赐和珅自缢,并抄了他的家。抄家的人在秘云洞中发现了那块“福字碑”。嘉庆本想把这块碑重新请回皇宫,但又怕会挖断龙脉,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封存了秘云洞,后来也就渐渐地让人淡忘了。
直到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恭王府也就是当年和珅的“万福园”,考古人员意外地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中,发现了这块已经失踪一百多年的康熙“福字碑”。周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还作为国礼之一,赠与海内外贵宾,中华福音从此泱泱传开。
要是你有机会去北京,不妨去恭王府秘云洞走走,说不定还能沾染一点当年康乾盛世的福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