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荧烛之光(61)丨白鹿原读后感一

来源:华拓网
荧烛之光(61)丨白鹿原读后感一

最近重读《白鹿原》,关于它的记忆,还停留在上学时候的情景。第一次接触《白鹿原》,只能偷偷地看,脸红心跳地看,看了也不敢给别人说,那时我们认为“它有点儿黄”。那时读的书《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都写出那种纯情,那种只属于青春的跳跃,可是《白鹿原》的开篇就告诉你: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如今重读,居然就好奇着到底为什么娶七房女人,娶了怎样的女人?读着就被它吸引住了,怪不得有人说它比《平凡的世界》更甚。《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关于青春梦想的书,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孙少平或孙少安,你的所有梦想都可以实现。但是在《白鹿原》里,你要走向社会,你的棱角和梦想会慢慢被磨平。你要接受现实社会中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你要接受正义会缺失的残酷。

最重要的,他代表的不是一个家族或村庄,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白嘉轩娶过七个女人,居然因为祖坟迁了一块风水宝地就改变了命运,而白嘉轩为了得到那块风水宝地也彰显着智慧,其实如今一部分家庭还相信风水。

白嘉轩娶的女人不再惨死之后,他的命运也跟着改变。可是他在发达之后想的却是改变其他人的命运,建学堂是最大的善事。

历史的车轮开始推着人们前行了,不仅男人要剪发,女人也要剪发了,女人不用裹脚了,女孩子也可以上学了。

很佩服有几段关于朱先生的描述,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管谁到访,他都能心平气和地坚持诵读。

原书精华:

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
嘉轩每次来都禁不住想,那些字画条幅挂满墙壁的文人学士,其实多数可能都是附庸风雅的草包;像姐夫这样真有学问的人,其实才不显山露水,只是装在自己肚子里,更不必挂到墙上去唬人。
“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小小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覆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
“发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时费事去梳理。女人的脚生来原为行路,放开了更利于行动,算得好事。唯有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

文/何婉仪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