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之所以迫切地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因为房子好像可以带来安全感,归属感。想想,在偌大的城市,偶尔加班到深夜,游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抬头望见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灯是为自己而留的,心里是多么慌乱。
上海、北京的房价对于普通上班一族而言已经到了只可远观的地步。不创业、单凭微薄的工资想要在这边买一套房子几乎成了天方夜谭。1、2线城市房价虽然不合理,但由于是刚需、马太定律,也并没有显露出任何转折的迹象。
这对渴望在大城市立足的年轻人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应该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背上沉重的房贷吗?房子应该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的终极梦想吗?
可以预见的是,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一个年轻人选择买房和选择投资自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人生。
当然,也许五年、十年过后,房子增值了,就像新闻里说的,工作十年可能不敌去年买了一套房。这种事情是有的,每每听到也确实会让人慨叹。但,作为一个成功向内诉求的人,这跟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有什么关系?
有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觉得有一套房子,会安全点儿。在背负了沉重的房贷以后,他的生活变得窘迫,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它薪水不错,而且稳定,我需要还房贷,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于是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也许会变得更加保守,不敢试错、创新,深怕被老板一个不高兴就炒掉了;想提升自己的技能,报一个班,可是报班的费用好贵,我还有房贷需要还,算了吧,于是你可能错过了一项技能,更失去了一份在职场上潜在的竞争优势;就这样你变得畏首畏尾,虽然有了房子,但好像反而没有了安全感。
我们会逐渐沦为房子的奴隶,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正沦为安全感的奴隶。
与之类似地,我们也会沦为职业安全感的奴隶,爱的奴隶。
尤其是爱的奴隶,那些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别人、以自残威胁别人的人,他们真的是出于爱吗? 我觉得其实是恐惧。恐惧对方的离开,以绑架别人、毁掉他们幸福的方式获得所谓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真得安全吗?这种需要你时刻紧盯着攥在手里,稍不留神就消失的安全感真的安全吗?
我最近在想,安全感应该是源自一个人强大的内心。我们通常会将强大的内心和这个人强大的实力关联起来。但我个人觉得,强大的内心更源自这个人永不破灭的斗志以及踏实稳重的心态。
我们恐惧一件事物,往往有三层含义:
第一,我们恐惧这件事物本身;
第二,我们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也许是真正的恐惧,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比方说,我害怕去面试。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我发现,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面试,而是害怕面试失败。但在内心深处,我真正恐惧的可能是自己的无知或无能暴露在别人面前,而我无法应对。这才是我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恐惧。
那要怎么办呢?不妨提前问问自己,如果真失败了,我会怎么办?
也许会难过一会,但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啊,回去补上啊,下次面试的时候不就会了?事实上,越早碰到越多的问题,对我应该是一件好事情啊。我应该趁有机会,多犯错误。古典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好,背对恐惧最可怕,当你真正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怕的。